?

南岳高速公路生態環保驗收調查與評價研究

2016-07-13 07:25易岸峰
湖南交通科技 2016年2期
關鍵詞:調查評價

易岸峰

(中鐵十二局集團 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15)

?

南岳高速公路生態環保驗收調查與評價研究

易岸峰

(中鐵十二局集團 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 長沙410015)

摘要:以綠色旅游高速公路——南岳高速公路為例,通過制定生態環保驗收調查方案,對生態環境影響及生態環保措施開展了較為全面的驗收調查與評價,最終給出了評估結論與建議。此次驗收技術評估實踐對于以后綠色公路建設在生態環保方面開展驗收技術評估、推動環境保護監測監理、落實三同時制度以及防治環境污染和維持改善公路沿線生態平衡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綠色旅游; 南岳高速; 環保驗收; 調查; 評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3號)、《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管理辦法》)(國家環??偩至畹?3號)等,規定建設項目竣工后應經環保驗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調查是指在項目正式運營后,對各類環境影響進行實際調查和分析,對環評報告書和批復文件所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及防治效果進行核實和檢查,并針對驗收調查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提出有效的環境保護補救和減緩措施,全面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為該項目的竣工環保驗收提供依據。高速公路建設作為以生態環境影響為主的建設項目,其建設周期長、路線走向變化大、環境影響面廣、影響范圍大。公路建設占用大量土地,永久占地將造成土地資源數量減少、質量下降,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并帶來水土流失和生態災難等環境問題,嚴重影響交通路域的安全和生態環境。隨著“綠色公路”建設理念的廣泛提出以及在該理念備受關注的大背景下,為響應國家政策并符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污染治理的要求,在綠色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針對生態環境問題開展生態環保驗收調查與評價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綠色旅游高速公路——南岳高速公路建設為例,針對環保驗收中所涉及的生態環境影響及所采取的環保措施有效性開展調查與評價工作,制定了生態環保驗收調查方案(包括調查方法、調查重點、調查范圍、調查因子),并開展了驗收技術評價,通過對生態環境影響及生態環保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實際調查與分析,最終得出結論與建議。此次驗收技術評估實踐對于以后綠色公路建設在生態環保方面開展驗收技術評估、推動環境保護監測監理、落實三同時制度以及防治環境污染和維持改善公路沿線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1工程概況

南岳高速公路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境內,起于南岳區坪上,連接南岳衡山,終于衡陽市石鼓區松木塘。本項目不僅是區域經濟建設的重要干道,更主要的是衡陽市的一條旅游干線,與京珠高速公路、衡炎高速公路等一起將南岳、大源渡杭電樞紐、炎帝陵、桃源洞、井岡山等旅游資源予以整合,形成精品綠色旅游線路。項目全長50.498 km,其中主線長37.112 km,連接線長13.386 km。全線按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修建,全部控制出入,設計速度120 km/h,路基寬度為26.0 m。工程全線共設互通式立交5處、分離式立交13處,涵洞103道、渡槽3座、通道167道、行人天橋12座、特大橋1座、大橋7座、中橋3座,全線修建收費站3個、養護工區1個。工程總投資25.12億元。由湖南省衡岳高速公路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工程于2009年4月全線開工建設,2012年12月全線建成通車,總工期為44個月。養護工區于2013年12月建成投入運營。

2竣工環保驗收調查方案

2.1調查方法

本次環境影響調查主要采用環境監測、公眾意見調查、文件資料核實和沿線現場勘察相結合的技術手段和方法,來完成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評估任務。

1) 原則上采用《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公路》(HJ 552-2010),并參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規定的方法。

2) 施工期環境影響調查,通過核查本工程施工期環境監測報告和沿線公眾意見,了解施工期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同時了解公眾對該公路建設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的態度和意見,并核查有關施工設計文件及施工期環境監理總結報告,來確定施工期的環境影響。

3) 試運行期環境影響調查以現場勘察和環境監測為主,通過現場調查和現狀環境監測來分析運營期環境影響;沿線現場調查采用“以點為主、點段結合、反饋全線”的方法。

4) 環境保護措施調查以核實有關設計文件內容為主,通過現場調查,核實本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及其批復文件以及設計文件所提環保措施的落實情況。

5) 環境保護措施可行性分析采用已有措施有效性與補救措施結合的方法進行。

2.2調查重點

本次調查的重點是以本工程施工期及試營運期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及已采取環境保護措施的有效性與環境保護補救措施。著重調查在環境影響報告書中環境影響預測超標的臨時占地的恢復情況。調查以實際影響調查和環保措施實際效果調查為重點。

根據沿線現場調查結果,參考公路建設部門提供的統計資料,驗收調查重點從植被恢復、臨時占地恢復、水土保持等考慮,重點調查永久性征地范圍內的主體工程建設期間可能存在的生態影響及取、棄土場、拌合站等臨時施工用地的生態恢復情況、路基(路塹)邊坡防護、綠化工程、沿線排水工程是否合理等。

2.3調查范圍、調查因子

本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范圍原則上與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評價范圍一致,包括工程附屬服務設施以及臨時工程等,具體調查范圍與調查因子見表1。

表1 竣工環保驗收調查范圍與調查因子調查項目調查范圍調查因子生態環境公路沿線兩側各300m范圍;拌合站、預制場等臨時施工用地工程占地類型、數量;臨時施工占地類型、面積和恢復情況取、棄土場;路基(路塹)邊坡防護、排水工程等;公路征地范圍內的綠化工程等取、棄土場占地類型、面積及恢復情況;邊坡防護工程、綠化工程、排水工程等

3生態環境影響調查與分析

3.1永久占地影響調查

本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項目總占地292.83 hm2,其中耕地130.213 hm2,林地,149.93 hm2,其他農地11.07 hm2,菜園地1.04 hm2,荒地0.58 hm2。本工程實際征用土地375.60 hm2,耕地143.78 hm2,林地158.06 hm2,其他農地14.30 hm2,園地14.26 hm2,建設用地41.25 hm2,未利用地3.96 hm2。本工程實際永久征地中,林地最多,占到42.08%;其次為耕地,占到38.28%;建設用地占到10.98%,其他農地占3.81%,園地占3.80%,占地最少的為未利用地,占1.05%。公路實際占地與環評階段相比,工程永久占地共增加了82.777 hm2,這是由于互通設計變更、改移線道路占地和地質原因放緩邊坡比例,導致占地增加。

3.2臨時用地影響調查

工程臨時占地主要包括取棄土場和拌合站等。其中:取土場7處,棄渣場17處,共占地面積36.32 hm2;拌合站3處,施工場地1處,占地面積6.94 hm2。根據現場調查和資料收集情況,建設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對本工程取、棄土場進行平整,采取了有效的植被恢復措施;由于時間關系,對3處拌合站和1處施工場地的建筑均已拆除,還未進行恢復綠化。

3.3農田灌溉水系影響調查

經調查,本工程沒有造成沿線河流和溝渠的堵塞,設置的橋梁、涵洞以及改河工程保證了地表徑流和溝渠的暢通。具體情況見圖1。本工程沿線有河流6條,其中印山河、柏家港、王水河、岳山港、三板河為小溪流或者小型河流,湘江水量較為充沛。本工程處全線橋梁、涵洞的設置以盡量不改變現有水系、不降低原有溝渠使用功能為原則,其中:共設置含通道、涵洞270道,橋梁12座(特大橋1座,大中橋11座),全長共3 094.42 m;通過對在路基排水溝的水橫向無法引出且必須通過原有道路、通道口或灌渠時,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圓管涵、矩形蓋板涵等構筑物貫通。

圖1 保證沿線水體通暢的典型措施

4生態環保措施調查與分析

4.1生態恢復調查與分析

1) 取土場生態恢復調查:經現場踏勘,并咨詢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工程施工期間共設置取土場7處,占地面積17.53 hm2,取土總量為213.5萬m3,主要占地類型為林地,目前,所有取土場開挖坡面及平臺均已采取措施防護。工程取土場恢復情況見表2。

2) 棄土場生態恢復調查:本工程共設置棄土場17處,占地面積為18.79 hm2,共堆存棄土總量為213.28萬m3,主要占地類型為荒草地、林地等,目前,所有棄土場均以平整后復耕或綠化,防護效果良好;沿線棄土場本工程棄土場設置及恢復情況見表3。

3) 臨時占地生態恢復調查:經現場踏勘,本工程沿線共設置拌合站3處,施工場地1處,共占地6.94 hm2,主要占地類型為林地、荒草地拌合站具體設置及恢復情況見表4。

表2 取土場占地面積、占地類型及恢復情況序號樁號位置面積/hm2取土量/(萬m3)占地類型恢復情況現場照片1LK5+050路左1.182.9林地坡面已做臺階處理,坡腳已綠化2LK7+400路右1.5420.3林地先鋒植物生長,效果有待加強3LK13+100路左1.2412.5林地坡腳綠化良好,坡面有待加強4K0+800路右1.6825.9草地已綠化,效果良好5K17+200路左4.2250.7荒草地已植草綠化,效果有待加強6K32+600路右5.1170.2林地、草地已植樹綠化,效果不錯

續表2 取土場占地面積、占地類型及恢復情況序號樁號位置面積/hm2取土量/(萬m3)占地類型恢復情況現場照片7K33+280路右2.5631.0草地種植草綠化,效果良好小計17.53213.5

表3 沿線所設棄土場設置及恢復情況序號樁號位置面積/hm2棄土量/(萬m3)占地類型恢復情況現場照片1LK2+700路左0.151.65荒草地、林地平整后已綠化,防護效果良好,設置有截排水溝2LK9+700路左1.7328.35荒草地、林地整平后已綠化,防護效果良好3LK10+900路左2.6240.91荒草地、林地設置截排水溝,擋土墻,平整后綠化,防護效果良好4LK14+050路左1.8917.66荒草地設置截排水溝,擋土墻,平整后綠化,防護效果良好5K3+500路右2.3320.32荒草地設置了擋墻、排水溝,平整后綠化,防護效果良好6K7+150路左0.5010.88荒溝平整后已綠化,效果良好7K10+467路右0.842.41林地已綠化,效果有待加強8K12+800路右0.501.86林地平整后已綠化,效果不錯,有截排水溝9K13+600路右1.554.56荒草地部分綠化,效果有待加強10K13+900路右1.382.25荒草地整平后已綠化,防護效果良好11K15+800路右1.293.32荒草地、林地平整后已綠化,效果不錯12K16+950路右0.150.57林地整平后已綠化,防護效果良好13K18+200路右0.8038.51荒溝整平后已綠化,防護效果良好14K19+400路左0.6213.54荒草地整平后已綠化,防護效果良好

續表3 沿線所設棄土場設置及恢復情況序號樁號位置面積/hm2棄土量/(萬m3)占地類型恢復情況現場照片15K22+900路左0.4120.35荒溝整平后已綠化,防護效果良好16K26+500路左0.150.50荒草地已綠化,效果有待加強17K32+000路右1.885.64荒草地平整后已綠化,防護效果良好小計18.79213.28

表4 拌合站及施工營地及生態恢復情況序號樁號位置面積/hm2占地類型恢復情況現場照片1LK4+500路左0.50林地已拆除,未恢復,移交地方,無移交協議2K3+460路右2.23荒草地已平整,未恢復綠化3K37+400路右3.65林地未拆除4K5+200路右0.56林地未拆除合計//6.94//

4.2路基、路面防護與排水工程調查與分析

公路路基防護設計與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相結合,綜合考慮安全、美觀、經濟、實用性和各路段不同的地質水文條件。

路基路面排水:主要采用邊溝、排水溝、截水溝、引水溝、急流槽等設施,對地下水豐富地段,利用明溝、暗溝、滲溝等設施排除地下水。對超高段外側路面和中央分隔帶,采用專門排水設施以保護路基穩定。

路基防護:本線一般土質路基采用草皮或種草籽防護。路基防護主要是設置漿砌片石擋土墻及漿砌片石、砼護坡,其他路堤采用砌石骨架護坡、骨架草皮等。路塹防護主要以骨架草皮、噴漿、噴錨等方式。

從現場來看,目前路基邊坡防護植被生長旺盛,邊坡生態防護效果較好,既保證了路基的穩定,又防治了水土流失。上述措施可有效提高路基邊坡抗侵蝕能力,防止地表徑流的沖刷造成的水土流失,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4.3景觀協調性調查分析

本工程根據公路沿線周圍環境以及地形地貌的特點,分別對全線主線路基護坡、互通立交區以及道班和收費站等處采用不同的綠化方式,采用當地土生樹種和草種,作自然生態化處理。本公路沿線兩側、互通立交區、邊坡等均進行了綠化,效果良好。本工程全線植草及撒播地被植物506 476 m2,喬木共栽植72 378株,灌木共栽植4 048 853株。本項目全線綠化工程累計投資為3 764萬元,沿線綠化及景觀效果見圖2。

經現場踏勘并咨詢建設單位,本工程各階段對綠化設計、施工極為重視。以自然式手法貫穿始終,將公路景觀充分融入自然環境中,創造和諧、自然的新景觀。景觀效果參見圖2。綜上所述,本工程沿線景觀設計符合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要求。

圖2 工程沿線綠化及景觀效果

5結論及建議

綜上所述,本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基本執行了環?!叭瑫r”的要求。工程施工期通過認真開展環境管理工作,對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態破壞采取了相應措施進行處理;試營運期公路沿線生態環境恢復良好,污染防治與控制措施效果基本滿足要求。另外,通過調查與分析,建議運營單位在運營期應加強沿線綠化工程的管養,對成活率低的路段進行補植;建議加強對公路兩側邊坡、排水工程的管養,確保其正常運行,保護工程安全,以維持良好的生態效益。此次生態環保驗收調查與評價實踐,對于后續綠色高速公路開展竣工環保驗收、落實三同時制度、保障生態環境和防治污染奠定了理論與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凱,楊帆.高速公路項目環保設施竣工驗收調查實例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5,41(2).

[2] 張慧娟,冀志國.公路項目竣工環保驗收調查實例分析[J].北方環境,2012,27(5).

[3] 張華君.高速公路竣工環保驗收生態環境影響調查方法[J].公路交通技術,2009(6):156-159.

[4] 劉殊.公路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有效性分析[J].中國環境監測,2007,23(2):118-121.

[5] 交通部令2003年第5號,交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S].

文章編號:1008-844X(2016)02-0115-06

收稿日期:2016-03-14

作者簡介:易岸峰( 1982-) ,男,工程師,從事公路施工與管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U 41

文獻標識碼:B

猜你喜歡
調查評價
SBR改性瀝青的穩定性評價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高職學生志愿填報取向及滿意度調查研究
天臺縣城區有毒觀賞植物資源調查初報
營口市典型區土壤現狀調查與污染土壤的修復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關于項目后評價中“專項”后評價的探討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