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田運行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2016-07-18 18:41梁雪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16期
關鍵詞:水稻田甲烷

梁雪

摘 要 在水稻田里引入水微生物燃料電池(MFCs)技術還在發展試驗階段,本文綜述了當前的發展,并總結了目前仍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甲烷 水稻田 微生物燃料電池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為了減緩全球變暖的趨勢,溫室氣體的減排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已經從工業革命前1750年的0.75 mol·mol-1上升到2005年的1.77 mol·mol-1,升高了約2.5倍,盡管甲烷絕對量顯著小于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但是單位質量的甲烷全球增溫趨勢是二氧化碳的25倍(IPCC,2007)。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濃度上升對溫室效應的總貢獻率達到70%左右,二者是溫室效應的主要貢獻者,并且在大氣中的濃度每年以0.5%和0.8%的速度增加。

稻田是甲烷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拒估計全球所有的人為活動導致甲烷排放的總量中,從水稻田排放的甲烷約占15%-20%。通過數據的挖掘發現不同類型的濕地甲烷的排放有著顯著差異,而甲烷的排放通量均值最大的是稻田,所以如何降低水稻田中甲烷的排放量就成了國內外研究的重點。

微生物燃料電池(MFCs)是一種用產電微生物將有機物的化學能直接轉化成電能的裝置,有機底物在厭氧條件下被產電微生物分解,釋放出電子,電子直接被陽極捕獲或者經過電子中介體、納米導線等物質間接到達陽極,并經由外電路傳遞到陽極與電子受體(一般是O2)結合,從而形成電流。

2水稻田實施MFCs技術的研究發展

水稻田是實施MFCs技術的重要生境,根據已有實驗數據表明,在水稻田里引水MFCs技術可以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因為在水稻田以及濕地中引入MFCs技術后,產電微生物就會與產甲烷微生物形成一種競爭關系,在大多數情況下,產電微生物比產甲烷微生物具有更強的競爭基質的能力,從而可以抑制甲烷的排放,全世界水稻田栽種面積約為15€?09hm2,潛在的年產能能力可以達1.8€?019J。實驗結果表明MFCs技術的應用不會對原有的水稻田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也幾乎不會對水稻田的產糧功能有任何不利的影響。因此,如果水稻田能夠用于產電,這樣既能抑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也可以獲得額外的附加效益。

水稻田土壤中含有豐富的產電微生物可以采用運行MFCs裝置,在2007年Kaku等人就在水稻田中埋入了石墨氈電極,證明可以持續產電,得到的最大功率密度為6mW·m-2 。近幾年的研究中Rosa等人將陽極埋設在種植水稻的淹水稻田土壤中,陽極浸沒在淹水層,并且采用導線連接陰歷和陽極,從而構建MFCs,以土壤有機質和根系分泌物為電子供體,以水中的溶解氧為電子受體進行產電,并設置對照組。結果顯示,運行MFCs以后,稻田土壤中的甲烷排放量比對照組減少了50%。Rismani—Yazdi等將纖維素作為碳源底物置于MFCs中進行產電,發現隨著MFC產電電流的增加,甲烷累計排放量降低。運行MFC的優勢在于不使用化學藥劑也不消耗能源,相反還能產生少量的電能,是一項值得深入探索的綠色可持續的減排技術。

鄧歡等人將添加質量分數為0.5%的稻稈的土壤裝入MFCs反應器中,淹水并種植水稻后運行MFCs,發現能夠顯著的減少甲烷的排放。土壤中添加稻稈是出于環保理念,因為我國每年產生的農作物秸稈高達5.7億噸,秸稈還田能夠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團聚體,并且取代秸稈燃燒,避免環境污染,所以秸稈還田也得到大力提倡。添加稻稈使土壤含有更多的有機質,而且MFCs閉路運行,這都有利于產電菌生長和產電能力的提升。在MFCs運行的過程中,產電菌在陽極表面逐漸富集和訓化,產電電流逐步提高。經過一段時間后達到峰值,之后產電電流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包括可利用有機物碳濃度降低,以及MFCs陽極表面的產電菌在產電過程中厭氧分解有機質產生氫離子,導致土壤中PH值降低,從而抑制了產電菌的活性,以往的研究表明,PH值降低也會抑制產甲烷菌活性。產電菌通過分解有機底物進行產電,從而會與產甲烷菌爭奪土壤中有機質,產電菌對有機底物乙酸的親和系數遠低于產甲烷菌,在研究中添加有機底物同步促進了產甲烷菌和產電菌的活性,造成產電菌和產甲烷菌的活性時間重合,從而活躍的產電菌能夠有效的抑制甲烷的產生,對于不添加有機底物運行MFCs的裝置沒有顯著減小甲烷排放,可能是由于缺乏有機底物,產電菌活性較低,產電較為微弱,因此和產甲烷菌爭奪有機底物的能力稍顯不足。而且有機底物較少造成甲烷排放和產電的峰值推遲出現,MFCs運行可能錯過了抑制甲烷排放的最佳時期。另外不添加外來有機底物的土壤PH值下降幅度較小,所以土壤抑制產甲烷的效果較差。

3總結

目前還有好多工作需要進一步開展,現在采用MFCs進行溫室氣體減排的研究較少,尚需要更多的研究證明減排的效果,探索進一步提高減排效果和降低MFCs構建和運行成本的方法。例如需要從源頭上找到甲烷排放的影響機理,探索減少甲烷排放的方法;根據已經有的稻田或濕地中建立甲烷排放的預算模型,預測未來水稻田和濕地溫室氣體的排放通量,為準確評估全球變暖變化趨勢提供基礎數據;同時還要加強有關影響MFCs性能因素的研究,比如電極材料的優化,燃料電池的結構,傳遞體以及其他的環境因素對產電效率以及產電量的影響,爭取將產電的效能提高到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楊斌娟,錢海燕,黃國勤,等.秸稈還田及其研究進展[J].農學學報,2012(2).

[2] 鄧歡,蔡旅程,等.水稻田中運行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J].環境科學,2016(1).

[3] 勞慧敏,賈玉平,等.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究進展[J].科技通報,2016(3).

猜你喜歡
水稻田甲烷
家鄉的白鷺
液氧甲烷發動機
論煤炭運輸之甲烷爆炸
Gas from human waste
不同稀釋氣體下等離子體輔助甲烷點火
海南島水稻田有效硅含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去火星 找甲烷——“火星生命2016”概述
小麥秸稈還田方式對水稻田雜草化學防治效果及水稻產量的影響
水稻田幾種難防雜草的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