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臨縣劉王溝民間手工麻紙營銷調查研究

2016-07-19 17:54劉三梅武艷龍
商場現代化 2016年18期
關鍵詞:工藝流程營銷

劉三梅+武艷龍

摘 要:隨著科學的進步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我們生活中原有的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和創造的傳統手工藝,正在悄無聲息地消失。傳統的手工麻紙制作工藝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手工技藝,山西臨縣劉王溝村的人們用最原始的工具制作出來的手工麻紙有著機制麻紙不可取代的特點,它柔軟綿韌不易碎、耐腐、防蛀、保存年代久而又不易褪色。但是,由于跟不上市場需求的變化,營銷手段也處于傳統階段,手工麻紙的銷售狀況不容樂觀。盡管它有再多的優點,但是在現代化的今天手工麻紙也面臨著失傳的危險,麻紙手工藝人如果僅僅依靠麻紙,生活必定難以為繼。

關鍵詞:劉王溝;手工麻紙;工藝流程;營銷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包裝、寫字、打印......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紙,那紙時怎樣產生出來的呢?

臨縣,位于黃河中游晉西黃土高原呂梁山西側,隸屬于山西省呂梁市,東屏呂梁山連接方山,西臨黃河與山西佳縣隔河相望,北靠興縣,南接離石、柳林。臨縣是呂梁地區人口最多的縣。臨縣不僅有著舉世聞名的民俗文化,也有著很多精湛的手工技藝,其中一首三弦書《夸臨縣》,將整個臨縣的的交通、特產、技藝都概括進去了。劉王溝的手工麻紙也不例外,《夸臨縣》唱詞如下:

車趕溝通北京熱熱鬧鬧,麻峪溝過陜西交通要道。

胡公溝至黃河汽車經常跑,招賢溝里有鐵廠還有瓷窯。

西首里下大川生產紅棗,有酒棗有蜜棗還有糖棗。

東卯家做煙花技術巧妙,寺家塔一村家都會卷炮。

胡公家割風盒掌握訣竅,武家溝打勺子又打銅瓢。

招賢家燒瓷器又把鐵倒,曹家卯結卜楞又結柳帽。

杜家嶺擰麻繩車車響叫,劉王溝造的紙又白又漂。

......

2015年2月14日,我在家人和親戚的幫助下,對臨縣三交鎮劉王溝村的手工麻紙作坊及紙工王林元做了細致的調查,在調查中我發現竟有如此之多的民間藝術家,他們以最樸實的身份向我展示了民間手工技藝的神奇。

一、劉王溝概述

山西臨縣,地處黃土高原腹地、黃閣中游地區。手工業從遠古一直流傳至今,是其支柱產業之一。臨縣劉王溝村手工麻紙,被稱為是黃河岸邊的活化石。劉王溝村位于三交古鎮東北面5里的黃土山溝里。

劉王溝村祖祖輩輩都以“制作手工麻紙”為生,為什么這個村的手工麻紙如此普及,首先得益于其獨特的自然條件,一年中光照充足,在過去非常適宜植物麻類的生長,這為造紙提供了生產原料;第二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村子的緊后面有一座石山流出的一股清凌凌的泉水,正是這股充滿靈性的水源為劉王溝的手工麻紙的生產創造了先決條件,也是這得天獨厚的地里優勢造就了這里的手工造紙業。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有機制紙業的發展,手工制作的麻紙生產慢,成本低,慢慢地逐漸被人們拋棄,手工麻紙的技藝也在逐漸失傳,而現在劉王溝村的村民大部分都改用先進的機械設備,甚至開有多家印刷廠和衛生紙廠。

二、劉王溝手工麻紙概述

手工麻紙制造工藝世代相傳,從原料加工到成品紙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但口口相傳的過程并沒有一個標準的量化,還需要個人靠悟性和長期的實踐才能掌握。手工麻紙也受季節的影響,所以抄紙也是分時間的,在每年清明過后紙漿們就開始抄紙,一直持續到立冬,立冬后天氣變得寒冷,本來長時間浸泡在水里的雙手已經受了腐蝕,因為汗房的水都是涼的,在寒冷的冬天就沒法做了,所以紙匠們停止抄紙之后的這段時間主要是銷售,把這一年抄下的麻紙在冬天都要銷售出去。當我問到手工制作麻紙的工藝時,盡管用文字表述感到非常為難,但是王師傅還是很詳細地給我說了一番。

1.工具。制作手工麻紙的工具有:攏(推紙漿的工具,將碾碎洗凈的紙漿推到旱中)、架(放簾子)、簾子(撈紙)、石頭或床(壓紙)、床則(也叫車車)、刷子(刷紙)、剪子(裁邊)、鐵絲(捆)。

以上工具除刷子、剪子和鐵絲外,都是紙匠自己制作的,材料都為木質。

2.工序。碾麻、搗紙漿、洗紙漿、挖水、淋水、擠壓、晾曬、裁剪、捆綁。

先將買回來的原材料麻和紙巾用碾子或者石磨碾碎,然后拿上一塊布去河里將紙漿的渾水洗凈,回來后再將洗好的紙漿用攏推入汗池中,就可以做了。接下來就是一張一張地撈紙,這時候用到簾子了,簾子在水里挖水,紙匠稱這叫“碾機出邊”,意思是在強調水利的動作,這一步需要兩水進行,第一水不要動,干了以后再下第二水,每水上來靠在架上停留一二秒以便瀝水,這也是抄紙中最關鍵的一步。就這樣將撈出來的紙整齊地摞成一摞,大約一百張就可以用石頭或木塊“壓”了,這個數量是不固定了。接下來就是晾曬了,要將壓好的紙輕放到床則上,便于晾曬地方運行,然后把一張張紙刷在墻上,在不同時間段最多可疊曬三層,這晾曬的過程中要看天氣的好壞,夏天需要一個小時,冬天則需四五個小時了。王師傅還提到,“三分的抄紙七分的曬”,由此可見,曬紙人的重要性。從曬紙到后面的一系列程序都是靠紙工的妻子來完成的,待曬干之后就得整理、裁邊、捆綁,就這樣經過十幾道工序一張張手工制造的麻紙就完成了。紙工們把紙的數量單位叫做“刀”,每一百張為一刀,二十刀為一捆。在這個村子里,基本上每一個造紙能手的背后都有這樣一個心靈手巧的女人。

3.用途。主要用于糊窗紙、葬禮,染花紙。

呂梁一帶,農村的窯洞比較多,村民們主要用來糊窗紙,因為麻紙糊窗嚴實擋風;二是在葬禮上會用到大量的麻紙,葬禮以“白”為主,除了孝服外,葬禮上用的大部分東西都是用麻紙制成,如:門翻、吊子?;埵桥R縣一帶過年時在大門上貼的一種點綴。染花紙的工序有:裁紙、疊紙、染色、沾條。一般的麻紙長一尺八,寬二尺八,這是固定好的,所以在染花紙時必須要先裁紙,裁成正方形,然后就是染色,為了每張與每張染的均勻,所以中間還要加一項疊紙,這樣會顯得更加齊整、好看,最后再每張花紙的任意平行的一面沾上兩個條條,四張為一套,這樣就染好了。春節期間,貼的時候在花紙上是要寫字的,如:春光滿院、人財兩旺、歡度春節等等,花紅柳綠的花紙又給春節增添了一份色彩。

4.保存。手工麻紙的保存很簡單,只要干燥就行了。

5.銷售。劉王溝手工生產的大麻紙,暢銷離石、柳林、方山、陜西佳縣,至今還在運轉,也有在村子附近的鄉鎮零售。每個人的技術不同,抄出的紙質質量也有好壞之分,因此,賣的價格也不一樣。王師傅是個勤快的人,每天早晨五點鐘起床就開始下旱房,一直到上午十點,中午吃飯,稍作歇息之后,便又開始忙活,下午一點到六點,每天抄紙時間達十個小時。據王師傅的記憶,在他剛結婚的那年賣到三千多塊錢,在一般的農村家庭二十幾年前是一筆巨大的收入。物以稀為貴,現在做手工麻紙的人越來越少,村子的大部分人都改為機器制作,相對的價格會提升了不少,現在的手工麻紙一張最少也賣一塊錢,而機制麻紙一張最多能賣兩毛。

三、手工麻紙的現狀

居住在大山溝里的手工麻紙,盡管自然條件的制約,所處的生活環境不是十分富裕,卻保留著幾千年的傳統。從表面看,劉王溝有較好的交通條件、區域優勢,其實劉王溝的道路非常的狹窄,就連普通的汽車都難以進村。由于受自然、地理、文化、交通等眾多因素的限制,純手工麻紙還停留在小區域內、停留在自然的文化圈里,沒有受到其他地方的影響,而難于走出大山,更沒有體現出民間手工麻紙的自身價值。如今手工麻紙的風光已一去不返,很多紙工們都迫于生活而在轉行。這種傳統而古老的技術,手工麻紙的收入也實在太少,孩子們覺得沒有經濟意義,也不想去繼承。雖然沒有繁榮的市場,手工麻紙仍然具有機制麻紙難以取代的一些特點,它柔軟綿韌不易碎、耐腐、防蛀、保存年代久而又不易褪色。但是,由于跟不上市場需求的變化,營銷手段也處于傳統階段,手工麻紙的銷售狀況不容樂觀。盡管它有再多的優點,但是在現代化的今天手工麻紙也面臨著失傳的危險,麻紙手工藝人如果僅僅依靠麻紙,生活必定難以為繼。

四、小結

通過對劉王溝手工麻紙近距離的實地調查,我深深感受到我國悠久的民間手工作坊的深厚底蘊。

手工麻紙最早了追溯到唐代延續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期以來,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為社會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麻紙生產工藝流程復雜,每道工序的細膩程度要求很高,是勞動人民長期智慧的結晶,也難以為現代化技術所替代。一張張薄薄的紙不僅承載了劉王溝村人的智慧,而且也承載者一段漫長的人類文明史,它依舊默默無聲地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手工麻紙的工藝流程還操作技術在如今看來,已經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中國傳統造紙術的精髓,也是中華歷史文化的一個縮影,一塊活著的“文明化石”。

對于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臨縣手工麻紙,王林元就像一個守護者。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在物質文明極其豐富的現代社會,依然堅守著這門傳統技藝,傳承著傳統正宗的造紙文化。作為一名中華文化的傳承者我們更應該為宣傳和保護這種最底層的文化而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傳承民俗文化,弘揚地方特色。

參考文獻:

[1]康林虎.山西麻紙制作工藝考察.山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張學津.北方地區傳統手工造紙工藝研究.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3]楊珺.淺議我國手工造紙的發展歷史.文化研究,2015(5).

猜你喜歡
工藝流程營銷
燃氣管道非開挖水平定向鉆施工工藝及管理
連云港港口30萬噸級碼頭引入“直通裝船”作業模式
采用串講法講評工藝流程題
化學工藝流程題型解題模型建構及教學啟示
中考化學工藝流程題探析
網絡競拍模式下的藝術品流通分析
淺析大數據時代對企業營銷模式的影響
試論基層電力市場營銷策略
基于ED的直角接頭生產工藝流程優化
出版廣角(2016年4期)2016-04-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