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與開發
——以蘇州市明月灣古村為例

2016-07-27 09:55孫銘璐
安徽農業科學 2016年15期
關鍵詞:開發保護文化遺產

孫銘璐,李 明

(南京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南京 210095)

?

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與開發
——以蘇州市明月灣古村為例

孫銘璐,李 明*

(南京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南京 210095)

摘要明月灣是蘇州市首批公布保護的古村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之一。由于保護意識淡薄,明月灣古村一度遭到較為嚴重的破壞。筆者介紹了歷史文化名村的相關概念及其保護對象,縱觀明月灣古村的保護與開發現狀,從文化遺產的角度對明月灣古村近年來的保護與開發狀況進行了分析,認為明月灣古村存在保護與開發體系不完善,村民保護意識不足,部分文化遺產保護狀況欠佳,并且古村開發過度、文化特色缺失等問題。筆者據此提出相關建議,強調完善歷史文化名村保護體系,實施多層次、分類保護,加強宣傳教育,規范管理并進行合理開發。

關鍵詞歷史文化名村;文化遺產;明月灣古村;保護;開發

歷史文化名村中的文化遺產眾多且類型豐富。我國歷史文化名村數量眾多,保護并合理開發歷史文化名村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歷史文化名村這一概念是近些年新提出的,對于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和開發研究還不成熟,其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明月灣古村是蘇州市首批公布保護的古村落,是江蘇省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之一,也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明月灣古村在西山島的南端,依山傍湖,自然風光優美,歷史文化遺存豐富。由于交通不便,明月灣古村獨特的空間形態和傳統文化保存相對完整。然而,隨著經濟發展、地區開放,尤其是旅游業的迅速發展,明月灣古村的生存受到嚴重的沖擊與挑戰,千百年來形成的獨特文化內涵及古村中的歷史文化遺存面臨嚴重威脅。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對明月灣古村進行了搶救保護工作,明月灣古村得以恢復往日風采。筆者以對明月灣古村的實地調研結果為基礎,從文化遺產的角度,對明月灣古村的保護與開發狀況進行分析,并探討其中的問題所在,嘗試提出相關建議。

1歷史文化名村的相關概念及其保護對象

1.1歷史文化名村及其保護對象

1.1.1歷史文化名村的概念界定。 歷史文化名村的提法是我國獨有的,國外一般稱為歷史小城鎮和歷史古村落等。2002年通過的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對歷史文化村鎮做出了較明確的定義:“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并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的城鎮、村莊”。2003年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在聯合公布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時,又對歷史文化村鎮的概念做進一步完善,即“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并且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村)”。2008年通過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規定,具備以下條件的城市(鎮)村莊,可以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①保存文物特別豐富。②歷史建筑集中成片。③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④歷史上曾經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或者軍事要地,或者發生過重要歷史事件,或者其傳統產業歷史上建設的重大工程對本地區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或者能夠集中反映本地區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歷史文化名村與古村落的概念是一致的,只是歷史文化名村更強調村落的歷史文化特征而已[1]。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保留了較大的歷史沿革,即建筑環境、建筑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為人們服務的村落。作為完整的生活單元,它們由于歷史發展中偶然興衰因素的影響,至今空間結構保持完整,留有眾多傳統建筑遺跡,且包含了豐富的傳統生活方式,成為新型的活文物[2]。古村落是一個功能復合的多文化空間,它承載著生產文化、生活文化和精神文化,也傳遞著歷史文化、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是文化的歷時性、共時性的統一,是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的集合體,也是生產、生活的承載地[3]。

1.1.2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對象——文化遺產。文化遺產在理論上可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大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歷史建筑、建筑遺址、工藝品及自然環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那些流傳下來的藝術形式,如傳統工藝技術、民俗文化、神話傳說、民族語言等[4]。我國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中對文化遺產也做了這兩方面的分類,并進一步分別闡明其含義。物質文化遺產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歷史學家、藝術家以及科研工作者重要的研究和考察對象,它又包括靜止固定在某處的文物和可移動的文物,前者最典型的就是古建筑,具體的例子如古墓葬、古石窟、古寺廟以及壁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則包括歷朝歷代的文學藝術作品的手稿等,還有就是自然景觀與以上兩種文物的結合,如歷史文化名城(鎮)。

古村落文化遺產是一個龐大系統的綜合體,包括具有歷史學、人類學、美學、藝術價值的建筑物、遺址和文物等的總和[5]。著名的古村落保護專家馮驥才認為,古村落是物質與非物質遺產的綜合體,它既包括了以物質形式凝固下來的“軀體”部分,也包含了大量靠人的言行傳承下來的“靈魂”部分,比如生活的民俗、信仰的民俗、節日的民俗、婚喪嫁娶的民俗,還有各種各樣的民族藝術,這些共同形成了一整套的地方風情[6]。

1.2傳統村落及其保護對象

1.2.1傳統村落概念界定。關于傳統村落的概念,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印發的開展傳統村落調查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傳統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傳統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敝?,人們通常把歷史遺存下來的村莊聚落稱為古村落或鄉土建筑[7]。傳統村落是以村落民居建筑和村落民風民俗為主的鄉村人文景觀,往往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某一段歷史時期的建筑、環境風貌,具有濃郁、淳樸的民間風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其負載著豐富的歷史、建筑、文化等價值。傳統村落是與建筑、歷史文化名城等大不相同的另一類遺產,它是一種生活生產中的遺產,同時又飽含傳統的生產和生活[8]。傳統村落是村落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自然環境三者有機結合的文化生態系統[9]。

1.2.2傳統村落保護對象。 一方面,傳統村落是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融合體。另一方面,傳統村落既非古建筑,又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從古老傳承至今,并依然在繁衍著的且會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的基層社會群體組織,仍然有村民存在并承擔著村民生產生活需要的農村社區,是活著的歷史文化寶庫。這一文化特性決定了傳統村落的豐富歷史文化遺產不能像物質文化遺產或者非物質文化遺產那樣簡單、單純地采取封閉式的辦法保護起來[10]。傳統村落與歷史文化名村相比較,更強調保護和發展農耕文化聚落載體的完整存續狀態,在加強村落物質形態保護的同時,特別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不難理解,歷史文化名村屬于傳統村落范疇,是以傳統村落為基礎遴選出來的精華和佼佼者。顯然傳統村落是比歷史文化名村更加寬泛的概念,確定這一概念的立足點在于對古村落的文化遺產能保多保,盡可能多地留住我國農耕文明之根[7]。

1.3農業文化遺產

1.3.1農業文化遺產概念界定。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等發起了“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of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項目(2004 年 4 月正式啟動)。聯合國糧農組織對“Globally Important Ingenious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概念內涵的界定是:“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些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農業文化遺產強調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的農業技術、農業景觀、農業物種與農業文化。也就是說,除了一般意義上的農業文化和技術知識以外,農業文化遺產還包括歷史悠久、結構合理的傳統農業景觀和農業生產系統[11],大致包括農業遺址、農業物種、農業工程、農業景觀、農業聚落、農業技術、農業工具、農業文獻、農業特產、農業民俗10個方面[12]。

1.3.2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對象。農業文化遺產是新興的概念,從其內容來看,既包括農業遺址、農業工具等物質文化遺產,也包括農業技術、農業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關于農業文化遺產的關注重點是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很少將這一概念用于古村落。筆者分析古村落的農業文化遺產,除了其包含的各種具體遺產內容,還強調整個村落的農業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

2明月灣古村保護與開發現狀

明月灣古村落位于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所在的西山島南端,南瀕太湖,依山傍湖,三面環山,湖光山色,周邊環境優美。古村落形成于一千兩百多年前,因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攜美女西施在此共賞明月而得名,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以自然風光優美、文化遺存豐富而著稱。明月灣古村占地約9 hm2,現有常住居民一百余戶,近400人,姓氏以鄧、秦、黃、吳為主。西山是全國著名的柑橘、白果、枇杷、楊梅、茶葉等產品的重要產地,又是天然的淡水魚養殖場,這里的居民多以種植花果、碧螺春茶和太湖捕撈、養殖為生。

2.1 文化遺產資源概況 明月灣古村歷史遺存豐富,是蘇州市首批公布保護的古村落,村內現存有大量明清時期的古文物,現有明清古建筑13幢,是目前江南建筑群體質量最高,數量最多,保存最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表1)。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石板街,修筑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街巷縱橫交叉,總長達1 140 m,路面用4 560余塊花崗巖條石鋪成,俗稱為棋盤街。裕耕堂建于清嘉慶年四年(1799年),占地744 m2,由東西并列的兩個院落組成,各自有門廳、樓廳、庭園、書房及附房,兩部分可通過備弄一側的墻門連通。整個建筑的木構架保存較為完好,木雕、石雕精美。禮和堂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占地450 m2,三進均為樓屋,磚雕簡潔精美。建筑均高兩層,分成東西兩路,西路為主軸,依次設大廳和內廳,東路為門廳和書齋,大廳額署“禮和堂”,2005年重建。鄧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2005年于原址重建,基本恢復原狀。建筑寬敞高大,門前沿河石欄雕刻精美,兩進都有磚雕門樓,雕刻細膩精美,保存完好,藝術價值較高。黃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分為前后兩進,占地930 m2,內有一座磚雕門樓,保存較為完整。明月寺又稱明月禪院,占地面積1 100 m2,內設彌勒、觀音、城陛、關帝、猛將、蠶花等神殿,現存三進院落,主要殿堂均為原構,有多處精美石雕、木雕。古碼頭全長58.0 m,寬4.6 m,用256塊花崗巖條石鋪成,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因傾塌由村民集資重建。該碼頭曾是明月灣與外界溝通的主要水上通道。千年古樟樹是明月灣的重要標志,相傳為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到明月灣訪友時所植,樹齡約1 200多年,主干直徑2 m,樹冠高25 m,1984年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一級古樹名木。

此外,當地還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千年古樟、畫眉泉等典故傳說;碧螺春采制等傳統手工藝;掛“紅錦”等傳統民俗;木雕、石刻等傳統工藝等。作為主要以農業生產為生的村落,明月灣古村的農業文化遺產也十分豐富,有枇杷、楊梅、碧螺春茶等特產,傳統漁具漁法,傳統農家菜肴烹制工藝等,還有長期形成的獨特的生產生活系統。

2.2明月灣古村保護與開發現狀自2003年秋開始,蘇州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明月灣古村實施搶救保護工程(表2)。

表1 明月灣古村主要文化遺產概況

表2 明月灣古村保護工作進展

作為目前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與開發的重點,明月灣古村的物質文化遺產自保護整治工程展開以來,得到了較好的修繕與維護。明月灣古村依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復了黃家祠堂、鄧家祠堂、明月寺、禮和堂、敦倫堂、秦家祠堂、瞻瑞堂、裕耕堂、更樓等十余處約7 000 m2的古建筑;對古碼頭、石板街進行了全面整修[13]。相比于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則嚴重缺失。在政策文件方面,最早的保護規劃中,只有強調遺產分類分層次的保護原則,沒有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規定,在保護工作中,也沒有相應措施。在2011年最新編制的保護規劃中,才開始提到“保護與傳承當地傳統精神、祖先及名人文化、民俗精華、傳統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狈俏镔|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顯然是不足的。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方面,雖然沒有特別關注“農業文化遺產”這一特殊類型的文化遺產,但部分相關的文化遺產已經得到相應的保護開發,比如農業物種都有較好的保護與傳承,碧螺春采制工藝的傳承也較好。

隨著旅游開發的推進,古村中的古建筑資源也得到充分開發利用,成為旅游景點。利用黃家祠堂設立明月灣村史展覽館,利用禮和堂設立民間古玩展覽館,利用敦倫堂設立古村民俗展覽館,利用鄧家祠堂進行布置陳列,建成了廉吏暴式昭紀念館[13]?!稗r家樂”也是明月灣古村旅游的一大特色。隨著到訪游客的增多,幾乎沿路所有農家都開始做起了“農家樂”餐飲,并且有的“農家樂”還兼帶住宿,完善了村落旅游功能。沿湖“農家樂”一條街也成為一道特殊的風景線,吸引了很多游客[14]。隨著旅游開發的深入,更多農戶參與“農家樂”經營,開設農家旅館、農家購物店、采摘園等。

3明月灣古村保護與開發存在的問題

3.1保護與開發體系不完善

3.1.1相關政策、規定缺失。目前,有關明月灣古村保護與開發的相關政策、規定的文件僅有《明月灣古村保護與整治規劃》、《金庭鎮明月灣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缺少具體的保護開發的政策指導和規定約束。而在現有規劃中,還是偏重對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古建筑的保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不夠。與古村開發相關的政策缺失,缺乏對古村合理開發的指引。

3.1.2保護體系不完善。目前對歷史文化名村的文化遺產保護一般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明月灣古村除了是歷史文化名村,近年還被列入傳統村落名錄。在保護方面,應根據傳統村落的意義擴大保護范疇,即還應包括生產生活系統以及農業文化的維系。雖然在旅游開發活動中已對部分農業文化遺產進行了保護與開發,但是沒有將農業文化遺產列入保護體系進行系統、合理的保護與開發。

3.2村民保護意識不足,部分文化遺產保護狀況欠佳在調研中發現,村中的許多古民居由于年代久遠,不能滿足現代生活的需要,有條件的家庭便自行對其進行改造、翻建,有些甚至廢棄。并且,在政府對古村落進行大力保護開發之前,村民的古建筑保護意識很薄弱,在對房屋進行改造時,對古村落造成了嚴重破壞。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古建筑的原貌,還破壞了古村落的空間形態與歷史風貌,也威脅到古村的歷史文化價值。經過搶救保護工程的修復,仍有不少古建筑缺乏維護與修繕,古村中還存在部分古民居被廢置,沒有任何維護與修繕,掛有“老屋危險,嚴禁參觀”的警示標志。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則十分不理想,手工藝和傳統風俗面臨流失。木雕、石刻等傳統的匠作工藝已基本無人從事,掛吉祥物“紅錦”的風俗也基本消失。關于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傳統漁具漁法、傳統農家菜肴烹制工藝所受關注較少,整個村落的生產生活系統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3.3公眾認識不足,保護意識淡薄在調查中發現,無論是對明月灣古村,還是對歷史文化名村,人們的保護意識仍不足。雖然大部分人都知道歷史文化名村這個概念,但僅僅停留在了解有這么一個概念,對其內涵、意義、價值仍不理解,對于明月灣古村的了解程度則更低。由于不了解歷史文化名村的歷史文化價值與意義,人們的保護意識十分淡薄,對古村落的破壞也大都緣于此。

3.4開發過度,文化特色欠缺 旅游開發過度,“農家樂”泛濫。自從明月灣古村作為景區正式對外開放,游客不斷增多,沿路的農家陸續做起了“農家樂”餐飲,有的還兼帶住宿,完善了村落的旅游功能。明月灣古村地處太湖旅游度假區內,伴隨休閑旅游的熱潮,到訪的游客持續增加,更多的農戶參與“農家樂”經營。古村周圍的“農家樂”數量眾多,古村內的不少古民居也在改造后經營起“農家樂”。雖然旅游開發增加了居民的收入,但“農家樂”過多,甚至已趨于泛濫的局面,對古村落的空間形態與歷史風貌造成了破壞,威脅古村落的原真性。同時,由于“農家樂”多為私人房屋改造而成,私人經營,設施條件、服務水平、衛生狀況都參差不齊,甚至存在安全隱患,對明月灣古村的旅游形象也造成了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忽視了明月灣古村這一歷史文化名村的歷史文化價值與意義。目前,周莊、同里、烏鎮、西塘等一些古鎮在傳統風貌的保持和古建筑的保護、開發利用方面是比較成功的,不僅古建筑得到了較好的修繕和保護,整個古鎮區都得到較好的保護,并被開發出來作為特色旅游景點,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與這些保護、開發成功的古鎮相比,明月灣古村開發不足,在保護方面也存在諸多欠缺,這也是目前古村落保護開發的普遍問題。目前對于明月灣古村的旅游開發定位更接近于休閑農業旅游,而不是古村落旅游。其以“農家樂”為主,僅為太湖旅游度假區的一部分,而沒有突出古村自身的歷史文化特色。明月灣古村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未被充分挖掘。

4明月灣古村保護與開發建議

4.1完善保護體系

4.1.1完善相關政策、規定。 在對歷史文化村鎮進行保護時,必須針對村鎮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相應的發展和保護政策,必須按照實情編制合理的保護規劃,促進村鎮的保護與發展[15]。明月灣古村的保護與開發需要更為具體、完善的政策指引以及相關規定的約束。目前亟需相應的文化遺產的保護政策文件,尤其是被忽視已久的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農業文化遺產,還有明月灣古村開發的合理規劃來改變“農家樂”泛濫的局面。

4.1.2完善保護體系。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應當堅持整體保護的原則,保持傳統格局、歷史和自然風貌以及空間尺度[16]。歷史村鎮作為一種涵括了建筑(群)、生產生活設施、居民日常用具、歷史印記、環境和民俗、信仰、工藝和生產方式等多種類型的復合遺產,其價值在于整體性和不可分割性[17]。此外,明月灣古村又被列入傳統村落名錄,還應以傳統村落保護的要求完善對明月灣古村的保護,加強系統性保護。系統性保護主要涉及整合傳統村落環境、人口、經濟、文化等要素,明確其系統性結構關系和運行機制;整合傳統村落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復原系統活性;整合傳統村落與名城系列,構建傳統聚落體系;突破現行區劃,基于民族、語系、文化脈絡等的空間范圍,構筑文化圈或文化線路等。系統性保護有助于恢復系統活力,重建聚落體系,將孤立的村落納入國家傳統文化遺產網絡[18]。

要完善以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農業文化遺產為主的保護體系,尤其要加強對現階段重視不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還未列入保護范圍的農業文化遺產的認定和保護與開發規劃,形成完整的保護體系,實現對明月灣古村的整體保護。

4.2多層次、分類保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應當遵循科學規律、嚴格保護的原則,保持和延續其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歷史文化名村的成功保護需要多學科、多角度以及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努力[19]。

實行分類保護的方法,加強針對不同文化遺產的具體保護,要注意目前保護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采取更具針對性的保護措施。古建筑中,部分古民居的保護狀況欠佳,需要相應的修繕與維護,而不是一個禁止參觀的警示。由于缺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手工藝和傳統風俗面臨流失,因此要鼓勵對傳統的傳承,將其與古村的旅游相結合,既增加居民的收入,使更多人愿意從事相關活動,也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進而發展成古村的特色。關于農業文化遺產,則需要從規劃開始,既要保護各種具體的農業文化遺產內容,也要注重維系生產生活系統。

注重多層次保護,加強古村落的整體性保護。承載千百年歷史文化的古村落是一個整體的存在,不僅包含各類文化遺產,還有村落的傳統格局、歷史風貌以及整個村落蘊涵的文化精髓和氛圍。因此,對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要從多層次展開,加強整體性保護,倡導多學科參與保護,由包括建筑保護、城鎮規劃以及歷史學、藝術學、社會學、經濟學、生態學等領域在內的學者組成的多學科專家組來擬定保護規劃和相關政策文件[20]。

4.3加強宣傳教育人們對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意識薄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不了解歷史文化名村的價值,不了解保護歷史文化名村的意義。認識到保護歷史文化名村的重要性,人們便會自覺地進行保護,也會有更多人自發地組織或是參加保護活動。

需要加大 對游客的歷史文化名村宣傳力度,拓展宣傳渠道。明月灣古村目前的宣傳是不到位的,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并且開展多渠道的宣傳活動,尤其要重視關注度最高的網絡渠道。對于村民,則需加強教育,增強其對村落的保護意識,杜絕建設性破壞。

4.4規范管理,合理開發歷史文化名村的旅游開發應該以保護性開發為主,不能只注重經濟利益,應嚴格控制“農家樂”的建設,規范“農家樂”的標準?!稗r家樂”建設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對古村落造成任何破壞。目前針對近乎泛濫的“農家樂”,首先要進行約束,避免對古村原真懷造成破壞,同時進一步規范“農家樂”的設施與經營,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加強與村民的溝通,與村民合作推出突出古村落特色的旅游,既保證村民的利益,也可避免讓古村遍布“農家樂”。

明月灣古村作為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在開發中應注重突出歷史文化特色,在保護的基礎上充分開發利用古村的歷史文化遺存,發掘古村的物質精神文化內涵,彰顯古村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加強環境建設,突出古村的文化內涵。

5結語

明月灣古村先后被列入古村落、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的保護名錄,其歷史文化價值顯而易見,具有重要的保護與開發的意義?,F階段,經過搶救保護工程,明月灣古村得到了一定的保護,也作為歷史文化名村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開發,但是保護與開發狀況都不理想,相關工作亟待加強。在保護方面,從規劃、政策到保護方法、保護措施以及保護意識都需要加強與完善。首先,農業文化遺產應單獨列入保護體系,與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村落的文化遺產體系進行分類保護,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完整保護體系。此外,作為傳統村落,明月灣古村要特別注意整體存續狀態以及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在開發方面,規范旅游管理,加強對“農家樂”的規范,完善村落旅游功能,同時將“農家樂”等旅游經營與古村文化遺產的傳承相結合,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村落的歷史文化特色,深度發掘歷史文化遺存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沛林.古村落:和諧的人居空間[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

[2] 朱曉明.試論古村落的評價標準[J].古建園林技術,2001(4):53-55.

[3] 季誠遷.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1.

[4] 孫克勤.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概論[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5:1-32.

[5] WALSH K.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past:Museums and heritage in the post-modern world[M].London:Rout-Ledge,1992.

[6] 王恬.古村落的沉思:中國古村落保護(西塘)國際高峰論壇論文集[C].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7] 胡燕.傳統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內涵[J].城市發展研究,2014(1):10-13.

[8] 劉沛林.論中國古代的村落規劃思想[J].自然科學史研究,1998,17(1):82-90.

[9] 曹迎春.中國傳統村落評選及分布探析[J].建筑學報,2013(12):44-49.

[10] 夏周青.中國傳統村落的價值及可持續發展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5(10):62-67.

[11] 閔慶文,孫業紅.農業文化遺產的概念、特點與保護要求[J].資源科學,2009(6):914-918.

[12] 王思明,盧勇.中國的農業文化遺產研究:進展與變化[J].中國農史,2010(1):3-11.

[13] 鄒永明.蘇州明月灣古村保護利用的回顧與思考[J].江蘇城市規劃,2012(9):34-37.

[14] 吳文智.利益驅動下的村落式農家樂集群經營模式研究:以蘇州明月灣古村落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15(6):44-51.

[15] 張強.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9.

[16] 仇保興.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的迫切性[J].中國名城,2011(2):4-7.

[17] 梁灶群.試論歷史文化名村的整體保護:以廣東四會扶利村為例[J].廣東史志,2012(2):51-53.

[18] 俞孔堅,奚雪松,李迪華,等.中國國家線性文化遺產網絡構建[J].人文地理,2009(3):11-16.

[19] 曹昌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狀況及對策[J].中國名城,2011(3):20-30.

[20] 趙勇,梅靜.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小城鎮建設,2010(4):26-33.

基金項目江蘇省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江蘇歷史文化名村保護開發研究——以明月灣村為例”(201510307014Y);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農業文化遺產視角下的江蘇傳統村落保護研究”(15SHB003)。

作者簡介孫銘璐(1995-),女,江蘇南京人,本科生,專業:公共事業管理。*通訊作者,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農業文化遺產、農村文化建設研究。

收稿日期2016-04-15

中圖分類號S 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15-179-05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Villages—A Case of Moon Bay Ancient Village of Suzhou City

SUN Ming-lu, LI M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AbstractMoon Bay is the first published ancient village needed to be protected, as well as the one of the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villages in China. Due to the poor protection awareness, Moon Bay ancient village was once seriously destroyed. We introduced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protected object of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villages.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Moon Bay ancient village were analyzed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aspect of cultural heritage.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Moon Bay ancient village had several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ystem, poor protect consciousness of villagers, bad protection status of some cultural heritages, excessive development, and lack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s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perfecting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villages, implementing classification protection,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nd standardizing the management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villages; Cultural heritage; Moon Bay ancient villag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猜你喜歡
開發保護文化遺產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河南方言文化資源的保護及其開發利用的研究
遵義紅色旅游開發對策研究
單片機在電子技術中的應用和開發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文化遺產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