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美國讀中學 博雅教育與新精英

2016-08-01 02:07賈冬婷
三聯生活周刊 2016年31期
關鍵詞:博雅紳士精英

賈冬婷

維多利亞時代的尖頂大宅,黑色燕尾服白色襯衫的裝束,獨特的姿勢和腔調,甚至大大小小每一次談話間杯碟輕碰的聲音……回想起去年底在英國公學考察的經歷,還有些不真實感,那似乎是個被封存的世界,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與現實保持著距離。但正因如此,我才特別深刻地體會到為什么法國作家安德烈·馬爾羅會說“英國紳士是西方文明最偉大的創造之一”。他認為,在近現代,只有英國人像羅馬人那樣培養出了一個精英階層,它不是貴族,也不是中世紀的騎士,而是紳士。而正是公學系統“活化石”般對600年傳統的繼承和延續,確保了紳士階層的持續產生。

公學里紳士培養的基因一直是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事實上,博雅教育可以說是整個西方教育史和思想史的傳統。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提到“自由人科學”,“自由人”與“非自由人”相對,他們在城邦中享有作為公民的政治權利,如參與辯論和審判,因此與此相關的文法、邏輯和修辭等構成了古典時代的教育核心,輔以數學、地理、音樂理論和天文學,以培養能有效行使權利并履行義務的公民。中世紀之后,英國完好地繼承了古典的博雅教育傳統。到19世紀現代大學建立之前,博雅教育一直是英國和大學最重要的教育理念。然而到了20世紀,則是專業化教育一路高歌,博雅教育步步退卻的時代,英國也在教育體系中削弱了顯性的通識功能。而在這一時期,博雅教育在美國得到了復興,而且完成了向現代教育制度的轉型。這一轉變是如何發生的?現代的博雅教育,或者與之相似的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如何從美國開始席卷全球的?為此,我們將美國作為《三聯生活周刊》國外中學系列報道的第二站。

美國加州圣保羅高中的一天(每周有4天)是從清晨的禮拜堂開始的。這里也是社區中心

美國和英國的私立學校體系是一脈相承的。隨著17世紀一批英國清教徒跨越大西洋來到美國,其母邦的教育體制也被移植到新大陸。但是當我帶著對英國公學里的紳士印象來到美國,一時間還真有點不適應。那些腔調十足的深色西裝、條紋領帶,甚至燕尾服、長袍,怎么到了新大陸,一下子變成了T恤、超短裙、夾趾拖?這些表象上的不同讓我對兩種教育制度的差異充滿了好奇。

我們選擇了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近10所頂尖寄宿制私立高中。新英格蘭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公認的教育高地,它的優勢地位要追溯到英國人在這里登陸之初,“清教思想”在教育上的實踐。1607年,第一支英國探險隊抵達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在那里建立了一個永久性的殖民據點。此后一直到1640年,大約有2萬到3萬清教徒由于不滿英國的社會、經濟和宗教環境,穿越大西洋,移民到馬薩諸塞灣和鄰近的康涅狄格、羅德島和紐黑文。這塊被命名為“新英格蘭”的區域成為美國歷史的發源地,在主流敘述中,美國文化和教育的主線也是從馬薩諸塞灣開始,而后再向南和向西擴展的。

最早到達的清教徒們用“洪荒”一詞來形容他們眼前的空曠土地,這批自律甚強、文化程度較高的宗教人士擔心歐洲的傳統社會在這里徹底土崩瓦解,絕望之中,他們想到了手中的教育武器:家庭、社區、教堂,還有學校,他們甚至將1647年頒布的一項規定50戶以上家庭的城鎮要為兒童提供讀寫教學的法案命名為“祛除魔鬼撒旦法”。在這里建立中等和高等學校的標志性事件是1636年哈佛學院的成立,正如歷史學家弗雷德里克·魯道夫所說:“是新教的使命感迫使馬薩諸塞灣的領導人建立了這所學院——新教聯邦需要有能力的統治者,教會需要有知識的牧師,文明社會也依賴那些有知識、有品位和有文化價值感的人,建立哈佛學院就是為了培養牧師、教師和地方官員——只有這些人才能將文明與野蠻、天堂和地域分開來?!?/p>

新英格蘭地區的教育實踐并非歐洲習俗、傳統和設想的全盤移植。17至19世紀的英國社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等級社會,“紳士”是有教養階層的代名詞。而美國的社會理想是,所有的公民都被認為是自由人,都可以對成功有著美好的憧憬。清教精神被鼓勵轉換成新興中產階級的一種更為物質化和更為實用的精神,比如勤奮、節儉、謙遜、誠實等。隨之而來的19世紀是美國的“鍍金時代”,社會權力的平衡從政治轉移到經濟,也從舊世界轉移到新世界。沒多久,美國的制造業生產就超過了英格蘭、法國和德國的總和,大量財富集聚,尤其是在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

“鍍金時代”對自我創造財富的機會,或者對白手起家式的故事尤為開放,一種不同的精英誕生了,替代了更陳舊的土地貴族們。新富們關心的一大問題就是誰會成為精英,以及他們的精英身份會如何傳向下一代。他們拿出大量資金,來成立和資助最頂尖的文化教育機構。

我們這次拜訪的近10所寄宿制高中大都在19世紀的財富變革中產生。在這一時期,中學教育被前所未有地重視起來。到19世紀60年代,新英格蘭一些寄宿學校的學生與哈佛20年代的學生年齡差不多,課程也和當年的哈佛一樣。延遲的成人期為優勢兒童們提供了三段發展期:第一段,在家里和家人們一起;第二段,在寄宿中學通過隔離來保護他們的天真無邪;最后,要么是在一所大學里,要么進入社會成為學徒,而這個階段的年輕人已經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人們希望前兩個階段會在這些年輕人步入第三個階段時保護著他們。這一結構也把中上層階級的孩子與工薪階層的孩子區別開。

在精英原產地的寄宿學校內部,古典的紳士教育已經難以為繼。1912年報紙上的一篇文章表現出強硬態度:《我們中世紀式的高中學校:我們是在為12世紀還是為20世紀教育孩子?》,作者威廉·米恩斯指出,文化已經控制了那些老套刻板的高中。在這樣的高中,隨處可見“干凈的雙手和潔凈的衣領……傳授的是黑格爾哲學、希臘語、拉丁語,書架都是五腳的,每年學費兩萬,這里是真理的世界,也是抑制智慧生長的地方,到處是雙排扣禮服和珍珠手套”。米恩斯認為,與他定義的“中世紀高中”相比,“現代高中”提供的課程應該能夠提高周邊社會的職能。

教育心理學家斯坦利·霍爾也在他的經典著作《青少年》里呼應了當時對高中教育改革的呼聲。他指出:“一個人未來的生活取決于如何有效地使用他在青少年時期驟然獲得的巨大新能量?!备鶕闹匮堇碚?,個體的每個發展階段都對應著人類社會進化的一個階段:4~8歲的兒童,與將漁獵作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時代的人類特征相似,11~12歲的孩子則重演野蠻時代的生活狀況,而青春期的熱血和熱情刺激著“社會人”的發展——“社會性本能驟然綻放,嶄新的愛的世界隨之復蘇?!彼J為,適當的青少年社會化過程是解決諸多社會問題的萬金油,高中必須將青少年身上“性”和“社會化”的沖動能量,控制和引導到對社會有益的方向,這應該作為教育機構好壞的評判標準。這對美國高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學生的社交活動或課外活動,開始成為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的高中成了美國未來生活的象征。

19世紀末,耶魯大學教授喬治·拉德指出了博雅教育在美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博雅教育在以前指的是適合于一個自由人或一個紳士的教育?!F在我們到哪里去找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的紳士階層呢?不過,博雅教育也許可以定義為鑄造自由心靈的教育……而且,這種語義轉變是合理的?!?/p>

可以說,博雅教育在美國的轉變不僅是教育對象的轉變——從“紳士”到“自由人”,更是教育目標的轉變——側重點從“雅”到“博”,不僅是塑造性格,更是訓練理智。正如1828年對美國教育思想影響深刻的《耶魯報告》指出:“博雅教育是一種全面的、廣博的教育,在這種教育中,自然科學、數學、古典文學、語言、邏輯學、道德哲學各有其功能。通過這種教育,學生將發展想象力、推理能力、藝術品位、辨別力、表達能力等各種心智的能力?!庇纱?,19世紀的“古今之爭”最終以“今人”的勝利而塵埃落定。作為文藝復興以來紳士教育基礎的古希臘語和古拉丁語被清除出必修科目的名單,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哲學成為20世紀美國的指導思想?!巴ú拧比〈凹澥俊?,成為新的教育理想人格。

據美國國際教育機構的統計,近10年來,申請美國高中的中國學生呈爆發式增長。2005年,進入美國高中的中國學生只有65人,而到了2013年,這一數字已達2.3562萬人,在美國高中國際學生中位列第一。選擇讓孩子去美國讀高中的家長們認為,一方面,去美國可以更便利地進入常春藤盟校,新英格蘭地區一批私立高中甚至因高輸出率而被稱為“小常春藤”;另一方面,似乎也像是“博雅教育”從英國到美國的語義轉變一樣,代表了對下一代“精英”的不同期許。

當我們漫步在美國這些頂尖私立高中時,可以明顯感覺到“新精英”文化的崛起。正如隨意的著裝風格所透露的信號一樣,這里并不鼓勵財富地位的彰顯,身著明顯LOGO的奢侈品牌服裝甚至是為人側目的。誠然這里的學生仍是一些得天獨厚的年輕人,三分之二的學生家庭能為他們上高中支付每年4萬美元以上的費用,學校每年對學生的平均支出幾乎是大多數高中的10倍,常春藤大學對這些高中的錄取率是全國平均值的三倍以上。但是,占領了精英學校的有錢人積聚財富的方式在變。根據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西莫斯·可汗(Shamus Rahman Khan)對精英文化的研究,在1929年最富有的0.01%的美國人的大部分收入來自資本,只有10%來自工作。到1998年這個趨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對最富有的美國人來說,僅17%的收入來自資本,超過一半的收入來自工作。對于這些精英二代或者新精英來說,以前的地位是通過繼承得到的——圍繞財富、血統和關系來建構世界,而現在地位要靠一個人的能力和個性特征。

這也解釋了精英學校為什么企圖從一個富家子弟的堡壘,轉變為全社會天賦異稟者云集的地方。許多學校在民權運動給他們壓力之前,就開始錄取黑人和少數族裔學生了。同樣地,這些學校轉變成一個不僅“允許”女性進入的地方,也創造了讓女性得以自由成長的環境。這些學校的宗教根基引領他們去想象自身不單單為優勢群體的教育提供了場所,也是讓社會更美好的天地。這里是特意構建的現實世界的微觀縮影。

大學也有了新的選材標準。20世紀50年代,SAT成績成為主要評估指標,意味著將特定的數理、閱讀、寫作和詞匯能力,作為辨識天賦的標識。但是在一流高校中,評判標準則更加多樣。哈佛招生辦主任曾在SAT盛行之時表達了焦慮:“真的存在什么好的方法來辨認和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善良、人性、同情心、熱情、責任感、活力、創造力、獨立性這些特質嗎?我們到底要不要在乎這些?”在對這些大學的研究中發現,它們選擇性地放棄了純學業成就作為錄取標準,取而代之的是關注一些更加無形的個人特質,“一個出色的或者有趣的特長”被列入到申請大學的流程中。這就將天平向精英學校傾斜了,因為它們有更多的財力來為學生們培養多樣化的興趣買單,創設音樂、繪畫、攝影、雕塑和舞蹈項目,成立從造機器人到天文觀測等數不勝數的俱樂部,這些活動也是博雅教育的核心部分。

美國的中學教育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私立中學占20%左右,又分為走讀和寄宿。根據美國入學的政策規定,國際學生只能以交換的形式進入公立學校,而且最長期限為一年,再加上走讀需要尋找合適的寄宿家庭,所以大多數中國學生都選擇進入私立寄宿制中學,而且又以優質教育資源最集中的新英格蘭地區為首選。根據排名和特色,我們在這一區域選取了七所頂尖寄宿制私立高中考察:康涅狄格州州府哈特福德溫莎鎮的盧米斯·查菲高中(The Loomis Chaffee School)、康涅狄格州法明頓的波特女子高中(Miss Porters School)、新罕布什爾州康科德市的圣保羅高中(St. Pauls School)、康涅狄格州沃特鎮的塔夫脫中學(The Taft School)、新澤西沃倫縣布萊爾鎮的布萊爾高中(Blair Academy)、新澤西海茨鎮的佩迪中學(Peddie School)、馬薩諸塞州州府波士頓的溫莎女子中學(The Winsor School)。

這些學校中所呈現出的博雅教育當然不僅是為了進入常春藤高校的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從一個領域觸類旁通到其他領域,不僅學會思考,而且學習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僅吸收知識,而且對新舊知識進行思辨。他們也以此回應了有關新精英教育的挑戰:在一個更開放的世界里,使新精英們與眾不同的不再是他們的排他性,而是對不同階層的兼容并蓄,是對不同文化的雜食能力,是一個人認識世界的方式和在這個世界里扮演的角色。

猜你喜歡
博雅紳士精英
赴博雅之約 促學校發展
它們都是“精英”
精英2018賽季最佳陣容出爐
當英國精英私立學校不再只屬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驅精英型
紳士那些年
像紳士一樣等4則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8期)2008-12-1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