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語行為理論視閾下艾麗斯.沃克_紫色中男權話語的顯現

2016-08-01 07:48胡慧珍
北方文學·中旬 2016年6期
關鍵詞:言語行為理論艾伯特索菲亞

胡慧珍

摘 要:享譽美國文學史的黑人女性作家艾麗斯.沃克為后世黑人女性文學的研究和創作留下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美國社會男性大沙文主義下的黑人女性身體兼心靈創傷頗深,充斥并游離在男權社會中的黑人女性長期受到壓迫進而致使不同局面出現?!蹲项伾纷鳛槠浯碜?,文中所刻畫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話語之中流露出的男權思想籠罩了整個故事。本文將選取艾伯特和索菲亞之間的對話,以英國哲學家約翰.奧斯汀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提出的言語行為理論來解釋《紫顏色》中的語言哲學,進而來探究黑人女性屈服與反抗的內在本質。由此顯示了言語行為理論的價值。

關鍵詞:《紫顏色》;言語行為理論;話語;艾伯特;索菲亞

作為黑人女性和女權主義文學研究的經典之作,《紫色》一書長久以來是一眾國內外學者探索分析的對象。而研究的重點紛紛落到了本書中黑人女性的命運之上,西麗、南蒂、夏葛和索菲亞這四位黑人女性代表以她們與眾不同的思想和行動使得本書意義深刻,影響深遠。另外一些學者則把對人物和情節的探索聚焦在生態學、殖民主義和敘事策略上。到目前為止,將言語行為理論與書中話語相結合的研究少之又少,具體的話語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本篇文章將節選書中艾伯特和索菲亞的話語進行分析以期找出潛藏于表面之外的意義, 更進一步發現父權社會下男性女性的真實思想。

一、話語的藝術

對生物學家來說,不管發出信號的個人能否自由控制發出的信號,只要能夠影響別人的行為,任何肢體或行為特征均被視為溝通(邁克爾. 托馬塞洛, 2010)。語言這一門最直接的表達方式更是溝通的主力。無可置疑,話語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充當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在當代社會擁有充分理解話語的能力是一門特殊技能。多數時候,話語中除表意外還具有深意。只有充分理解別人的語言,語者的信息才能完全顯露出來并呈遞給聽者。同時,內涵意也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語言或行為。這與約翰.奧斯汀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后期(1613)提出的言語行為理論觀點契合。在此理論中,語言的首要功能是完成言語行為, 言語行為不僅能顯示出語言和經驗世界的聯系及意義,也能體現出一系列的識別活。(Austin J L,1962)

二、言語行為理論

言語行為理論由語用學家引入語言學,它不僅是哲學的一大重要部分,而且也是語用學三大基礎理論之一。此理論由牛津學派哲學家約翰.郎肖.奧斯汀提出,這是語言應用研究的首個重要理論。約翰.奧斯汀曾提及句子并不總是僅終止于說話,而是做事。 (Austin J L,1962)

根據約翰.奧斯汀的新模型,當語者表達時大多數情況下三種行為同時進行:言內行為、言外行為和言后行為。言內行為是對單詞、短語、詞組的表達,這是一種通過句法和語音表達表意的行為。而言外行為指的是語者的意圖。這種行為表現出來即意在說明一些事情。最后,言后行為指的是表達之后所產生的結果的表現。它是話語造成的結果也是由話語所帶來的行為和語言的改變。

提及話語,整個言語行為和言語環境都應被考慮在內。一個完整的言語環境指的是為完成言語行為的全部環境因素。(嚴辰松、高航,2005)言語行為理論將話語視為行為,它強調語境和語者意圖。(涂紀亮,1988) 下文將基于言語行為理論分析《紫色》中索菲亞與艾伯特之間典型性的父權話語,以期體現言語行為理論分析文學作品的價值。

三、沉默的女性, 反抗的女性--《紫色》

《紫色》由著名黑人女性作家和女權主義者艾麗斯.沃克(1944) 所作。她關注黑人女性身份問題,她的一系列作品通過描寫女性自由和種族平等的奮斗之路體現出其強烈的使命感,因而獲得了主流世界的認可。

《紫色》一書是艾麗斯.沃克影響力最大的作品。書中所描寫的女性西麗、南蒂、索菲亞或夏葛無論過程如何都最終走向了為自己維權的道路。起點不同,終點重合。主人公西麗由最初的沉默女性到結局獨立迷人的女性,索菲亞這個一直處于反抗中的女性,夏葛這個有著自己個性并贏得男性仰慕的女性,她們的共識是黑人女性的崛起。沉默忍耐并不能成為無言的答案,作為社會的一部分,黑人女性必須為自己發聲。

四、基于言語行為理論分析《紫色》中的話語

(一) 勇敢的索菲亞VS 男權主義者艾伯特

丑陋但善良,口無遮攔但毫不掩飾,受盡苦難但異于常人的勇敢,索菲亞是本書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人物之一。通常,或是人們本能地認為黑人女性在男性大沙文主義社會中僅僅充當了女里和工具的角色。黑人社會中女性的全部價值體現在生育后代,完成所有家務和農活,服務并滿足男性的所有要求。然而,索菲亞在這些同類的個體中與眾不同,獨樹一幟。

艾伯特在本書中是所體現的男權的核心。他蔑視除夏葛以外所有的黑人女性,對于女性毫無人情味可言。在某種程度上,女性的自由思想和獨特之處在他這里受到壓制。然而,艾伯特本身對于諸如夏葛一類擁有獨立人格和個性的女性非常崇敬。這也許看起來自相矛盾,但對女性的貶低在當時的黑人社會是共性更是通病。

以下我將選取索菲亞和艾伯特之間的話語作為基本語料,以探索黑人女性屈服與反抗的內在本質。這兩個人物角色性格特點大相徑庭,作為極少敢于挑戰父權的女性,索菲亞為自己贏得大批擁護者。盡管生活并不善待她,她始終在為自己做著無畏的反抗,正如她本人所說,“all my life, I fight against my father, I fight against my bother. And now, I have to fight against my husband.” 對于這位從不放棄自己的權利并嘗試用反抗為自己贏得理想生活的女性,索菲亞令人無比欽佩。然而作為本書男權的代表人物,艾伯特將女性視為沒有靈魂的動物。哈波雖然與其父大不相同,但耳濡目染之下,他的行為和思想悄然改變,這是無法逃離那個社會的必然結果。盡管如此,她對索菲亞的愛多年以來從未改變。索菲亞、艾伯特和哈波之間的話語充分顯現出了三人不同的個性和目的。

(二)索菲亞與艾伯特典型話語的分析

Harpo, Alberts son, was in love with a girl called Sofia. Now, she was a big girl. Mister said he wanted to have a look at her. The day finally came when Harpo and Sofia were marching towards the white house, like going to war.

--Harpo: “ Pop, this here is Sofia. Sofia is a beautiful name, huh? Sofia, Sofia, Sofia!”

--Sofia: (smile) “Harpo.”

--Harpo: “ Us gonna get married.”

--Albert ( Harpos father) : “Looks like you got yourself in trouble.”

--Sofia: “ I aint in no trouble. Big, though.

--Albert: “ whos the daddy?”

--Sofia: “Harpo.” (pride)

--Albert: “How does he know that?”

--Sofia: “ He knows because he is the only one.”

--Albert: “ Young women no good these days. Got their legs open for every Tom, Dick and Harpo. Then, Sofia was so angry that she quarreled with Albert.

介于索菲亞、艾伯特和哈波的三人間話語表面風平浪靜,實則在玩弄語言游戲。很明顯,艾伯特的話語中潛藏著深意。對于索菲亞是哈波的女友一事他心知肚明,但是艾伯特轉而提出兩個問題“whos the daddy?”,“How does he know that?” 實際上,這些是無需被提問者明確回答的自帶答案的問題,提出問題伴隨著他的特殊目的。

這兩個問題的言內行為即問題的表層含義是艾伯特想對從未謀面的陌生人索菲亞提問。他想知道哈波是否是孩子的父親。也許這種提問出于他對兒子的擔心,所以他用糟糕的語氣質問女孩。也許他只是認為女孩配不上他的兒子,他想要通過羞辱索菲亞來給她一個教訓。然而,他的所有話語均蒙上了一層特殊意圖的面紗。問題的言外行為體現了他對索菲亞的輕視和諷刺。他清楚地知道事情的真相,而這種不確定表現出對索菲亞的質疑。也許他認為索菲亞不在合法婚姻內的懷孕行為是下賤的。所有的跡象都說明了他不愿意接受索菲亞作他的兒媳。言后行為則指的是索菲亞的反映和答案。她的臉上浮現出帶點厭惡的自豪感,她告訴艾伯特毫無疑問的答案-哈波。真正使她驕傲的是與哈波的愛,而現在孩子正是他倆愛情的結晶。因此,索菲亞并未感覺到一絲恥辱或尷尬。這也許看起來有些無知或頭腦簡單,但至少索菲亞擁有追逐作為一名普通女性應有的權利。黑人女性的卑微在她身上絲毫沒有展露出來。

“Looks like you got yourself in trouble”和“Young women no good these days . Got their legs open for every Tom, Dick and Harpo” 這兩個出自艾伯特的陳述句表現出其對索菲亞的厭惡與鄙視。前一句的言內之意是在他看來索菲亞遇到了大麻煩-未出世的孩子。然而, 這些話語并非表意般簡單。它的言外之意是索菲亞使得自己懷孕太過愚蠢。作為一名未婚女孩與其他男性發生關系是可恥的。而這句話的言后行為指向了索菲亞的答案。她并不認為自己有任何問題,只是有了和愛人的孩子。也許她的回答是對艾伯特的反駁,畢竟她是一名驕傲的女性。后一句較之前一句更具諷刺性。艾伯特表面意指社會風尚不好,女孩不懂保護自己并做出愚蠢骯臟的事。實則是說索菲亞是一個淫蕩的女性,孩子也許除哈波之外另有其人,這也是它的言外行為。最終,索菲亞和艾伯特之間的爭吵是這些話語的言后行為。她不能忍受來自于陌生男性無端的侮辱,這次爭吵也是所有黑人女性心之所向。

(三) 屈服與反抗的本質

三人間的話語暗含了黑人女性在社會中低下的地位,她們被男性及整個社會所蔑視。在這樣一個男權至高無上的社會,黑人女性創傷頗深,無權只得屈從。在艾伯特的價值觀里,女性是卑賤的,不值得任何新人與尊敬。因此,索菲亞在他看來就是一名言談粗俗的黑人女性。他的話語諷刺性極強惹得索菲亞怒火沖天。她定明白艾伯特的話里有話,畢竟她是擁有特殊智慧的女性。索菲亞如此勇敢地與艾伯特爭吵,而這種行為對于哈波來說卻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在這毫無生機的社會中,這種女性意識難能可貴!

即使社會習慣性地認可女性的低下,但黑人女性屈服與反抗的本質應從新的角度來審視。屈從不等同于懦弱或膽怯,而是自我保護的另一種方式。只有按照男性的意愿,她們才能盡可能避免被打過上相對安靜的生活。但總會有部分特別女性不甘過被壓迫憂郁的生活。她們用自身思想和行動反抗男性權威以掙脫特定的社會體制。通過這種方式,她們為周邊女性做出榜樣并從思想上影響大眾。她們的發聲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全體黑人女性。

五、黑人女性失語

在男權社會中,語言本身造成了對女性的壓迫,并總是使女性保持沉默,即所謂的女性失語。( 康正果,1994) 大多數時候, 黑人女性無權反駁男性只能服從。極少數黑人女性能如索菲亞般勇敢。在那個悲慘的世界里,她才是真正的主宰者。

相反,男性主宰一切。嚴苛或挖苦地斥責女性實則常態。有時,男性的話語如毒蛇的牙齒或是青蛙的唾液,惡心又有毒。通常,黑人男性和女性之間的話語擁有深層含義,引人深思,以此來觸摸真實的社會。同時, 我們應該掙脫精神狀態的內在性,直面經驗和話語。 (米哈伊爾. 蘇波特尼克, 2002) 因此, 每個社會因素的本質可以獲得嶄新的意義。

六、結論

在某些場合或情境中,話語表意之外隱含深意。充分理解話語的原意和引申義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條件。準確獲得被傳遞的信息并做出相應的反映才能與不同個體建立良好關系。

言語行為理論為我們分析不同材料中的話語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本文通過運用言語行為理論對索菲亞和艾伯特之間的語言進行分析,使得《紫色》中話語的深層含義被揭露出來,社會的原面貌-男權的權威性下黑人女性的屈服與反抗的本質展露無余。這恰恰是言語行為理論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 Austin J. L. Sense and Sensibilia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2] Austin 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3] 康正果. 女權主義與文學 [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4] 邁克爾. 托馬塞洛. 人類溝通的起源 [M]. 商務印書館,2010.

[5] 米哈伊爾. 蘇波特尼克. 言語行為哲學 [M].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6] 涂紀亮. 英美語言哲學概論 [M]. 人民出版社,1988.

[7] 嚴辰松,高航. 語用學[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言語行為理論艾伯特索菲亞
基于言語行為理論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研究
言語行為理論視角下美劇中拒絕策略的研究
艾伯特·赫希曼的政治經濟學思想述評
高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有效性研究
危險的禮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