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刺聯合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5例臨床觀察

2016-08-03 06:20伍先華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6年11期
關鍵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針刺

伍先華

廣東省開平巿赤水鎮衛生院,廣東 開平 529388

?

針刺聯合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5例臨床觀察

伍先華

廣東省開平巿赤水鎮衛生院,廣東開平529388

【摘要】目的:觀察針刺聯合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9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5例采取依帕司他治療,觀察組45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針刺治療。比較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總有效率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與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MNCV和SNCV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刺聯合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效果明顯,不良反應少,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針刺;依帕司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的并發癥之一,是指在沒有其他原因下,糖尿病患者表現出與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的癥狀(或體征)[1]。DPN的主要病因是高血糖,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相關研究顯示可能與代謝紊亂、神經營養因子缺乏、局部血液循環障礙以及多元醇旁路激活等多種因素有關[2]。DPN主要臨床表現為肢體出現麻木、刺痛等感覺障礙,是糖尿病致殘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選取90例DPN患者,觀察應用針刺聯合依帕司他治療DPN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0例DPN患者進行研究,將其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40~68歲,平均年齡為(60.3±2.4)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為(4.8±7.2)年。觀察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48~65歲,平均年齡為(58.5±6.5)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為(5.1±2.7)年。所有患者均確診為DPN,排除腦血管病、中毒性周圍神經病變等疾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均予以控制血糖、營養周圍神經等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采取依帕司他(揚子江藥業集團南京海陵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012)治療,飯前口服1片/次,3次/d,療程為15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針刺治療,針刺選取的穴位包括合谷、太沖、曲池、太溪、足三里、五輸穴、脾俞、肺俞、下俞、手三里、內關、陽池、解溪、陽陵泉等穴位,皮膚瘙癢者加血海;手指麻木、疼痛加八風;小腿疼痛加委陽等。具體方法:選取無菌針灸針常規消毒后,刺入穴位,均勻提插、捻轉無菌針,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宜,在患者明顯疼痛穴位采用瀉法,在觸診有突起部位使用平補平瀉法,留針約20min左右。一周三次,療程為2周。

1.3觀察指標以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治療前后的腓總神經和正中神經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變化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其中神經傳導速度由丹麥生產的DISA1500型肌電圖進行檢測,分析應用針刺聯合依帕司他治療DPN的臨床療效。1.4評價標準參照有關文獻擬定[3]。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恢復正常,肢體的疼痛和麻木狀況消失;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肢體的疼痛、麻木有明顯好轉;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變化,肢體的疼痛、麻木狀況沒有變化??傆行?(顯效數+有效數)/總例數×100%。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2.2%,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8%,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對照組患者有3例出現皮疹、紅斑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6.7%,觀察組中有4例患者出現水皰、瘙癢、皮疹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8.9%。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2.3兩組治療前后的腓總神經的MNCV和SNCV變化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腓總神經和正中神經的MNCV和SNCV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針藥組患者的腓總神經的MNCV和SNCV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3。

表3兩組治療前后SNCV、MNCV改善情況

項目例數部位 針藥組 對照組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SNCV45正中神經38.68±3.6046.64±4.10*39.97±4.1440.92±5.02腓總神經37.91±2.5145.32±3.91*38.64±4.9539.13±6.30MNCV45正中神經40.15±1.8048.16±5.40*39.97±4.1440.92±5.04腓總神經39.14±4.8146.93±2.91*38.64±4.9539.13±6.3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DPN是糖尿病患者發生率最高的一種并發癥,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目前已經成為臨床方面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5]。目前臨床方面尚未明確其發病機制,推測是在糖代謝紊亂的基礎上,局部血液循環障礙、非酶促糖基化產物積聚、脂肪代謝紊亂、缺乏神經營養因子、多元醇旁路激活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多元醇旁路激活是DPN最主要發病原因,已經得到臨床普遍認可。主要是因為大量的葡萄糖在醛糖還原酶的作用之下,被逐漸催化成果糖和山梨醇,神經組織在嚴重缺損果糖激酶的情況下,無法對山梨醇及果糖進行代謝,使得周圍神經堆積了大量的山梨醇和果糖,從而導致周圍神經開始出現水腫或壞死等情況,最終發展成DPN。

中醫學認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瘀血阻絡、氣血虧損造成的四肢麻痛癥狀,治療時應堅持化瘀通絡、補益氣血的原則。針刺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對胃脘下俞進行針刺,可促進胰島素提前分泌,使機體耐糖功能得到顯著改善,這可能是迷走神經受到刺激之后處于興奮狀態,進而促使胰島素系統產生的。對足三里、脾俞等穴位進行針刺,可發揮補氣養血、健脾益胃的臨床治療效果。肘膝關節以下分布的是五輸穴,對其進行針刺,可有效改善循環情況。另外,對合谷、內關、陽池、曲池等上肢穴位,對太沖穴、解溪、足三里、陽陵泉等下肢穴位進行針刺,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供血和供氧情況,恢復受損神經功能[6]。

依帕司他屬于羧酸衍生物中的一種,其不僅可以對多元醇通路產生抑制,還能限制酶醛糖還原酶的作用,在高血糖的情況下,作為非競爭醛糖還原酶抑制劑。依帕司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紅細胞內山梨醇的累計情況,從而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造成的麻木、灼熱疼痛等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針刺聯合依帕司他治療DPN的總有效率高于單純應用依帕司他治療,MNCV和SNCV改善情況優于依帕司他治療,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針刺治療DPN不良反應低,且操作方便,價格低廉,同時聯合依帕司他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病情,促進恢復,改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針刺聯合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確切,可顯著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阮希成,蔡奕琪,林堅,等.甲鈷胺、依帕司他、馬來酸桂哌齊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3,22(10):113-114.

[2]魏桂蓉.前列地爾聯合依帕司他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14(09):1804-1805.

[3]歐玉玲.甲鈷胺聯合前列地爾與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3,24(12):1681-1683.

[4]劉梅,朱捷,王勇.通塞脈片聯合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J].安徽醫學,2014,17(04):457-459.

[5]王朝輝,逄紫千,張嬌嬌,等.針刺不同穴組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大鼠尾神經電生理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4):6213-6215.

[6]張繼玉,李墨,侯文豪,等.針刺結合中藥足浴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神經傳導速度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3):19-20.

[7]逄紫千,王朝輝,朱丹,等.早期針刺干預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大鼠坐骨神經電生理的影響[J].吉林中醫藥,2010,30(9):808-810.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1-0091-02

(收稿日期:2016.04.06)

猜你喜歡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針刺
腦科學技術在針刺研究中的應用
針刺鎮痛的臨床研究進展
黃芪泡服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0例臨床觀察
黃芝通腦絡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
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25例臨床療效觀察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應用不同藥物治療的療效分析
紅外線照射聯合藥物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60例患者的療效觀察
針刺聯合拔罐治療痤瘡50例
針刺治療糖尿病前期32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