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37例臨床觀察

2016-08-03 06:20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6年11期
關鍵詞:類風濕關節炎中西醫結合

張 嫻

云南省勐??h中醫醫院,云南 勐?!?66200

?

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37例臨床觀察

張嫻

云南省勐??h中醫醫院,云南勐海666200

【摘要】目的:觀察中藥熱敷結合口服美洛昔康、甲氨蝶呤治療寒濕痹阻型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75例寒濕痹阻型RA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8例,治療組37例。對照組予美洛昔康、甲氨蝶呤口服,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予中藥熱敷。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血沉、類風濕因子和C-反應蛋白。結果:治療后,治療組臨床癥狀改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實驗室指標都有改善,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寒濕痹阻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可廣泛運用于臨床。

【關鍵詞】中藥熱敷;類風濕關節炎;寒濕痹阻;中西醫結合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多發性、對稱性骨關節腫痛為主要臨床表現,主要累及關節滑膜,是常見的、多發的風濕病之一。在國內RA患病率高,病情纏綿難愈,可導致不同程度的殘疾。本研究運用口服美洛昔康、甲氨蝶呤結合中藥熱敷治療寒濕痹阻型類風濕關節炎,進行臨床療效觀察,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75例類風濕性關節炎門診患者,年齡43~78歲,平均(41.35±9.73)歲;病程0.6~15年,平均(5.36±3.24)年。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7例,男17例,女20例,年齡41~75歲,平均(43.25±4.63)歲;病程0.6~13年,平均(5.12±1.24)年。對照組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齡40~78歲,平均(41.36±3.53)歲;病程0.5~17年,平均(5.64±2.33)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準[1]:①晨僵至少1h,持續至少6周;②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持續至少6周;③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腫,持續至少6周;④對稱性關節腫,持續至少6周;⑤手X線片見骨質侵蝕或明顯的骨質疏松;⑥皮下結節;⑦類風濕因子陽性。具備上述4條或4條以上即可確診。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南原則》[1]痹癥之寒濕痹阻型,主癥:關節冷痛而腫,遇寒痛增,得熱痛減,關節屈伸不利,晨僵,關節畸形;次癥:口淡不渴,惡風寒,陰雨天加重,肢體沉重。舌脈:舌質淡,苔白,脈弦緊。

1.3治療方法對照組每日于早或晚餐后口服美洛昔康(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217)7.5mg/d,1次/d;每周二予口服甲氨蝶呤(上海信誼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644)10mg/次,1次/周,連續治療3個月。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每日下午予中藥熱敷,熱敷藥物處方:桂枝30g,芍藥25g,白術30g,附子15g,防風30g,麻黃15g,生姜30g,獨活20g,木通15g。操作方法:將選好的藥物放入布袋中,在沸水上熱蒸15min,取出后冷卻片刻,將藥包敷于患處(腰背、關節、肢體)約30min,1次/d,7d為一療程,連續治療3個月。

1.4觀察指標根據DAS28[2]評分標準計算:①壓痛關節數:檢查雙側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時的關節觸痛數TJC28(TJC28指特定的28個關節中疼痛的關節數,包括:雙手近端指間關節共10個、雙手掌指關節共10個、雙腕關節2個、雙肘關節2個、雙肩關節2個、雙膝關節2個);②腫脹關節數:檢查28個關節是否腫脹,得出腫脹關節數SJC28。VAS評分標準評價疼痛程度[3]:0分:無疼痛;1~3分:輕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疼痛并影響睡眠,尚能忍受,應給予臨床處置;7~10分:有漸強烈的疼痛,疼痛劇烈或難以忍受。治療前后空腹靜脈抽血,檢測血沉(ESR)、類風濕因子(RF)、C-反應蛋白(CRP)的變化用于評價RA的疾病活動性及臨床療效。

2結果

2.1兩組癥狀及體征比較治療前,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內比較,治療后較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及體征結果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2.2兩組炎性指標比較治療前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內比較,兩組治療后較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兩組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性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3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以侵犯關節為主的疾病,主要表現為進行性侵蝕性關節炎及晨僵,逐漸導致持續性滑膜炎、系統性炎癥和自身抗體病變。主要與免疫、內分泌、環境、遺傳等因素有關。目前常用糖皮質激素、非甾體抗炎止疼藥、生物制劑等方法,能明顯緩解病情進展,但需堅持長時間規范治療,因此導致消化道和肝腎功能損傷等副反應出現[4]。本研究中選用了甲氨蝶呤和美洛昔康,甲氨蝶呤治療RA的療效早已得到了廣大風濕病學者的認同,其通過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及嘌呤的合成,以抑制胸腺嘧啶合成,減少中性細胞趨化作用,抑制炎性細胞因子釋放,從而發揮減輕癥狀和改善骨質破壞作用;而美洛昔康是近年新上市的非甾體抗炎藥,對環氧酶-2(COX-2)具有較高的選擇性,胃腸道不良反應小。COX-2為誘生酶,生理條件下表達量很少,在致炎因子誘導下,滑膜細胞、成纖維細胞、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和內皮細胞等可表達COX-2。對COX-2的抑制作用越強,抗炎作用就越強[5]。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歸屬于中醫學的“痹證”、“歷節風”、“鶴膝風”等范疇?!端貑枴け哉摗氛摷埃骸帮L、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者也”。大多數醫家認為痹證的致病內因為正氣虛弱,外因為風寒濕熱毒,寒濕痹阻型因寒濕之邪乘虛侵襲人體,流入經絡,停滯于關節,致使氣血痹阻而發為本證。而中藥熱敷療法是依據中醫“經穴-臟腑相關”的理論[6],直接作用于腫脹關節,迅速起到消腫止痛、溫經散寒的功效。有研究表明中藥熱敷可改善皮下組織血液循環,促進病理代謝產物的吸收,緩解肌肉痙攣和疼痛[7]。本科室建立了具有中醫特色的風濕病治療室,引進了多種??茖2≈苿?,形成了具有中醫特色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模式,開展了十余種專病特色療法:中藥熱敷、熏蒸、熏洗、藥物離子透入(或稱中頻)、藥罐、針灸、推拿、穴位敷貼、穴位注射、蠟療、傣藥刺藥等。在總結了多位醫家臨床經驗的基礎上,擬定此外敷方,該方具有散寒除濕、驅邪活血、通絡止痛之功,主用于風寒濕邪阻滯所致關節肌肉疼痛,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質疏松癥及其他風濕病如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肌炎/皮肌炎等引起的肢體、關節肌肉疼痛。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寒濕痹阻型類風濕關節炎臨床療效顯著,操作方便,易被患者接受,可廣泛運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22-324.

[2]熊曼琪,鄧兆智.內分泌科專病與風濕病中醫臨床診治[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46-288.

[3]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29.

[4]廖章慧,鄔宏嘉,李淑賢.類風濕關節炎的中醫治療探討[J].四川中醫,2010,28 (11) :33-34.

[5]Gaujoux-VialaC, SmolenJS, LandeweR, et al. Current evid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synthetic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nforming the EULA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J]. Ann Rheum Dis, 2010, 69(6): 1004-1009

[6]張向東,馬曉婷,張婧.烏梅湯結合中藥穴位敷貼療法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40例臨床觀察[J].寧夏醫學雜志,2012,34(2):75-77.

[7]朱換平,趙兵善.中藥熱敷治療骨傷科慢性疾患的研究現狀[J].甘肅中醫學報,2011,28(5):58,61.

【中圖分類號】R593.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1-0099-02

(收稿日期:2016.04.07)

猜你喜歡
類風濕關節炎中西醫結合
藏藥內服外浴配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80例臨床觀察
藏藥五味甘露湯聯合小葉毛球蕕藥浴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療效觀察
類風濕關節炎蒙醫藥治療現狀與展望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及其藥物治療研究進展
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藥湯劑聯合中藥足浴及耳穴壓豆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