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血清缺血修飾蛋白、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的變化及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關系

2016-08-15 02:29朱祖福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年14期
關鍵詞:穩定期急性期脂肪酸

朱祖福

(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江陰醫院神經內科,江蘇 江陰 214400)

?

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血清缺血修飾蛋白、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的變化及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關系

朱祖福

(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江陰醫院神經內科,江蘇江陰214400)

目的探討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血清缺血修飾蛋白(IMA)、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的變化及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關系。方法隨機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15例作為研究組,其中急性期60例,穩定期55例,同期選取健康體檢者50例作為對照組,采用游離鈷比色法檢測IMA水平,雙抗夾心法檢測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依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標準評估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結果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與NIHSS 評分均明顯高于穩定期與對照組(P<0.05),穩定期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陽性率均明顯高于穩定期與對照組(P<0.05),且穩定期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與NIHSS 評分呈明顯正相關(r=0.521,0.541,P<0.05)。結論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在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中顯著增高,且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具有緊密的關系,兩者可作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重要評估指標。

缺血性腦卒中;缺血修飾蛋白;脂肪酸結合蛋白;神經功能

缺血修飾蛋白(IMA)在缺血形成后數分鐘內升高,維持6~12 h,24 h后逐漸恢復至正?!?,2〕,在急性缺血性疾病的診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脂肪酸結合蛋白在急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顯著增高〔3〕。但關于缺血性腦卒中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變化及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關系的研究甚少,本文就此進行臨床的觀察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隨機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15例作為研究組,其中急性期60例〔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齡(65.44±6.95)歲〕,穩定期55例〔男40例,女15例,平均年齡(65.25±6.74)歲〕,年齡60~87〔平均(65.31±6.87)〕歲,合并高血壓86例,2型糖尿病25例(急性期13例,穩定期12例),高脂血癥16例,吸煙37例(急性期20例,穩定期17例)。同期選取健康體檢者5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61~88〔平均(66.01±6.79)〕歲,組間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1.1診斷標準參照相關文獻標準〔4〕,①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腦缺血發作6 h內病情達到高峰或6 h后病情呈進行性加重。②缺血性腦卒中穩定期:腦缺血發作24 h后病情穩定,或2 w內癥狀仍處于緩慢進展,病情無明顯變化,CT、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提示腦組織不可逆性病變或無腦梗死病灶。

1.1.2納入標準①研究組:全部患者經頭顱MRI檢查確診,年齡≥60歲,出現言語障礙、肢體偏癱、頭暈、暈厥等缺血性腦卒中癥狀,對本研究試驗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對照組:健康體檢未發現明顯異常,年齡≥60歲,對本研究試驗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1.3排除標準長期抗凝治療,合并慢性肝病、終末期腎病、惡性腫瘤、低蛋白血癥與精神性疾病患者。

1.2檢測方法①IMA:采用游離鈷比色法檢測IMA水平,全部研究對象均采集肘靜脈血4 ml置于普通真空促凝管內,采集靜脈血液樣本0.5 h內采用臺式微量高速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3 500 r/min離心15 min,收集上層血清待測,采用白蛋白結合鈷(ACB)試驗,采用IMA試劑盒(上海微銀生物技術公司)、ACB試劑盒(含R1、R2、R3試劑,上海微銀生物技術公司),取血清樣本100 μl,分別滴加R1、R2試劑200 μl,10 000 r/min超濾離心20 min,取超濾液150 μl置入比色杯內,滴加R3試劑450 μl,混合反應2 min后,全自動生化檢測儀(GF-EⅡ型,山東高密彩虹分析儀器公司)中測定IMA水平。②脂肪酸結合蛋白:采用雙抗夾心法檢測,全部研究對象均采集肘靜脈血3 ml置于普通真空促凝管內,3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層血清,待測,嚴格按照全自動生化檢測儀標準操作規范與試劑盒操作,在檢測板血樣孔中滴加75 μl血清進行觀察。

1.3觀察指標依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標準〔5〕評估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估內容包括:意識(0~7分),凝視(0~2分),視野(0~3分),面癱(0~3分),上肢運動(0~9分),下肢運動(0~5分),肢體共濟失調(0~2分),感覺(0~2分),語言(0~3分),構音障礙(0~9分),忽視(0~2分)??偡种?7分,分值越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小。比較兩組患者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與NIHSS評分的差異,比較兩組患者IMA陽性率(IMA>77.6 U/ml)、脂肪酸結合蛋白陽性率(>0.78 μg/ml)的差異。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F檢驗、q檢驗、χ2檢驗和Pearson相關性分析。

2 結 果

2.1兩組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與NIHSS 評分比較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與NIHSS 評分均明顯高于穩定期與對照組(P<0.05),且穩定期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與NIHSS 評分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急性期比較:2)P<0.05,下表同

2.2兩組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陽性率比較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陽性率均明顯高于缺血性腦卒中穩定期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缺血性腦卒中穩定期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與NIHSS 評分的關系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與NIHSS 評分呈明顯正相關(r=0.521,0.541,P<0.05)。

表2 兩組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陽性率比較(%)

3 討 論

IMA可作為氧化應激性指標,用于檢測缺血性心腦血管事件。研究表明,在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發作時,由于腦缺氧缺血導致代謝功能障礙,促進興奮性神經介質釋放,促進鈣離子內流,導致自由基反應,從而造成細胞死亡等缺血性連鎖反應事件〔6〕。其中IMA是導致腦組織損害的中心環節,自由基反應是IMA形成的重要環節〔7〕。缺血性腦卒中發作后由于腦組織持續性缺血反應,導致大量IMA合成。NIHSS 評分用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估中的信度與效度較高〔8〕。其評分越高,提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間接反映了血清IMA水平越高,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明顯加重。因此,血清IMA水平可作為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診斷及其神經損傷程度的重要指標。

脂肪酸結合蛋白存在于機體多種組織細胞的細胞質中,通過結合脂肪酸發揮調節細胞代謝的作用。相關研究表明,血清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與早期腦梗死具有明顯的相關性〔9〕。同時,脂肪酸結合蛋白對于局部缺血、組織缺血再灌注損傷與神經功能缺損導致的腦組織損傷具有重要的評估價值。研究表明,脂肪酸結合蛋白在靈敏度與特異度等診斷效能指標均明顯優于常規生化指標〔10〕。血清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隨著缺血性腦卒中病灶體積的增大而逐漸升高,表明其與缺血性腦卒中病情程度具有緊密的關系〔11〕。本研究結果提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普遍存在血清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升高現象,且與神經功能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但本研究尚有局限性,缺乏對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的動態變化研究,無法明確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在機體的變化過程。同時,缺乏對患者的隨訪觀察,無法明確血清IMA、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對疾病預后的預測價值。

1鐘長揚,梁麗貞.血清缺血修飾蛋白對急性腦梗死診斷價值的研究〔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4;23(7):816-7.

2蔣曉欽,王利,陳招進.IMA與血清cTnI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發病早期的診斷價值〔J〕.重慶醫學,2014;43(34):4682-4.

3徐永慶.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和缺血性修飾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4;22(11):1137-41.

4劉晶,金香蘭,鄭宏,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12):1361-5.

5Skagen K,Skjelland M,Russell D,etal.Large-vessel occlusion stroke:effect of recanalization on outcome depends on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5;24(7):1532-9.

6黃國強,杜國有,顧向明.超敏肌鈣蛋白I及缺血修飾蛋白和心型脂肪酸蛋白水平在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意義〔J〕.廣東醫學,2014;35(1):88-90.

7丁立東,肖章紅,徐運.缺血修飾白蛋白對前循環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繼發腦梗死的預測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4;33(7):751-4.

8Takagi T,Kato T,Sakai H,etal.Early neurologic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 predicts favorable outcome within 30 minutes after undergoing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herapy〔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4;23(1):69-74.

9劉亞巍,衣志勇,蔣知新,等.心肌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在診斷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5;36(7):1139-41.

10楊溶海,方長庚,梁建光.丹參多酚酸鹽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及血清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9):2323-4.

11劉亞巍,田苗,蔣知新,等.人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檢測試劑盒診斷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價值〔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4;34(6):901-3.

〔2016-01-09修回〕

(編輯袁左鳴)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4.038

朱祖福(1966-),男,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腦血管病研究。

R743.33

A

1005-9202(2016)14-3436-03;

猜你喜歡
穩定期急性期脂肪酸
自擬補肺飲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肺腎氣虛證)的臨床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羅治療慢阻肺穩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穩定期患者的臨床療效
二維斑點追蹤技術對柔紅霉素藥物急性期心肌損傷的相關性
KD患兒急性期h-FABP、PAC-1表達與冠狀動脈受損的關系
揭開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荷蓮荳脂肪酸成分分析
揭開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腦卒中急性期高血壓患者的護理要點分析
中國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礙的性別差異
皮膚磨削術聯合表皮細胞膜片治療穩定期白癜風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