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第二大水電站”建設背景下的蠶桑產業研究
——以云南省巧家縣為例

2016-08-15 00:48周應彪周釔宏
絲綢 2016年5期
關鍵詞:巧家縣桑園蠶桑

周應彪, 周釔宏

(1. 云南省昭通市農業科學院,云南 昭通 657000;2. 中國人民大學 新聞學院,北京 100872)

?

“世界第二大水電站”建設背景下的蠶桑產業研究
——以云南省巧家縣為例

周應彪1, 周釔宏2

(1. 云南省昭通市農業科學院,云南 昭通 657000;2. 中國人民大學 新聞學院,北京 100872)

針對“金沙江下域”水電開發給蠶桑產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通過調研,綜合分析了電站建設對蠶桑產業的影響;闡述了穩定和發展蠶桑產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研究認為,金沙江下域發展蠶桑產業優勢明顯,對水電開發庫區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具有雙重作用;水電開發給蠶桑產業帶來的機遇遠遠大于挑戰;只要把電站庫區生態保護與栽桑養蠶有機結合,更新產業發展觀念,走多元化發展之路;充分利用大壩攔江,形成的獨特自然景觀優勢,發展蠶桑旅游項目;提高蠶桑產業綜合效益,定能戰勝挑戰,實現水電產業與蠶桑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金沙江; 白鶴灘;水電站;巧家縣;蠶桑產業

中國金沙江下游水電資源豐富,已建和在建的“溪洛渡”“向家壩”“白鶴灘”“烏東德”等4大巨型水電站,均居世界排名前10位,總裝機容量4 652萬kW,相當于2個三峽水電站(排名世界第一、裝機容量2 250萬kW)。其中“白鶴灘”水電站位于云南省巧家縣和四川省寧南縣境內的金沙江下游峽谷,裝機容量1 600萬kW,總投資超千億元;2013年電站主體工程正式開工,2022年工程完工,建成后,將僅次于三峽水電站成為“世界第二大水電站”。

金沙江下游不僅水電資源豐富,栽桑養蠶氣候資源更是得天獨厚。位于4大巨型水電站庫區的寧南、會東、巧家等縣均是中國蠶?;刂攸c縣,其中寧南縣擁有桑園1.33萬hm2,年產鮮繭1.25萬t,蠶農養蠶收入達4.43億元,2014年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蠶桑之鄉”稱號,巧家縣則是云南省第三大蠶?;乜h。

金沙江下游4大巨型水電站建設,對項目區的整體經濟發展而言,可謂大項目帶動大發展,就單個的蠶桑產業而言,卻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根據國家“開發一方資源,發展一方經濟,改善一方環境,造福一方百姓”的總體方針,金沙江下游4大巨型水電站的建設必將給項目區各縣的基礎設施建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打破產業發展瓶頸,為蠶桑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擺脫過去因基礎設施落后,給蠶桑產業帶來的困局。二是金沙江下游由于山高坡陡、雨水集中及人為破壞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活動頻繁,為確保電站安全,國家必將加大庫區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營造生態防護林,加快金沙江流域生態屏障工程建設,桑樹既是經濟林,又是生態林,能把治理環境和發展經濟有機地結合起來,作為庫區生態防護林樹種,優勢明顯,早已被實踐所證明。面臨的主要挑戰是:金沙江下游4大巨型水電站淹沒區既是蠶桑產業發展的最適宜區,也是蠶桑產業的主產區,隨著電站的相繼開工建設,淹沒區內的高穩產桑園將相繼被損毀,蠶農和龍頭企業都將面臨減收和原料繭供應不足的困局,僅位于“白鶴灘”水電站庫區的巧家縣就將損毀桑園2 000 hm2,減產鮮繭3 000 t以上,農民減收1億元以上,加工龍頭企業也將因此失去主要的原料繭基地。在此背景下,如何定位金沙江下游的蠶桑產業,如何對淹沒區桑園進行有效的“轉移”,實現可持續發展,至今尚未進行過系統性研究。為此,本文將以巧家縣蠶桑產業發展為例,進行綜合分析研究(本文數據來源于《2014年巧家縣蠶桑產業總結》《巧家縣2015年省級蠶桑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旨在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為穩定和發展巧家縣乃至整個金沙江流域蠶桑產業提供參考。

1 穩定和發展蠶桑產業的必要性

1.1國家“東桑西移”工程的需要

為順應國際國內繭絲綢行業發展規律,提升中國繭絲綢行業國際競爭力[1];構建“東部優化、中部提升、西部大發展”的繭絲綢產業帶,把中國打造為繭絲綢業強國,國家商務部于2006年正式啟動了“東桑西移”工程[2],計劃在中西部地區建立一批國家級的生態桑蠶優質基地。包括巧家縣在內的金沙江流域屬“東桑西移”工程實施重點區域之一。

1.2促進移民安置,保證國家重點工程順利實施的需要

“白鶴灘電站”是國家“西電東送”的重點工程,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電站建設將導致金沙江沿岸8個鄉鎮6萬余人的搬遷,近半數的移民將被安置于縣城內,成為失地農民,重新謀求新的職業。蠶桑產業是一個由種植、養殖、加工、外貿等諸多行業構成的系統工程,每個生產環節均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屬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穩定和發展巧縣家蠶桑業,可進一步擴大就業機會,促進移民安置,保證“白鶴灘電站”建設工程順利實施。

1.3金沙江流域“白鶴灘電站”庫區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

巧家縣地處金沙江下游,具有光、熱、土等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但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特定的地理環境,以及過去的不合理開發,造成水土流失嚴重(水土流失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50%),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發展蠶桑產業可以顯著增加植被覆蓋率,涵養水分,減少水土流失,進一步提高金沙江流域的森林覆蓋面積,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和保護“白鶴灘電站”庫區生態環境。

1.4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需要

隨著中央對云南烤煙實行“雙控”,巧家縣促進農民增收任務更加艱巨,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支柱產業已成為巧家縣各級政府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蠶桑產業通過實行貿工農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穩定和發展種桑養蠶是巧家縣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的最佳選擇之一,是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需要。

1.5穩定和發展農業產業化企業的需要

發展農業產業化企業是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繁榮農村經濟的關鍵所在。

巧家縣蠶桑產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已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蠶桑產業經營格局,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如果“白鶴灘”電站建設過程中不能實現淹沒區內桑園的有效轉移,歷盡艱辛培植起來的“龍頭”加工企業,將一蹶不振,這無論是對企業本身還是對巧家縣的縣域經濟,都將帶來巨大損失。要想穩定和發展巧家縣蠶桑產業化企業,必須擴大非淹沒區桑園面積。

2 穩定和發展蠶桑產業的可行性

2.1發展蠶桑產業的優勢

2.1.1自然優勢

巧家縣金沙江邊河谷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光照充足,雨量適中,宜桑宜蠶,為全國優質蠶繭基地之一,宜桑耕地面積1.1589萬hm2,該區域的夏秋氣溫大多在22~28 ℃,相對濕度70%~80%,年降雨量500~1 000 mm,無霜期在260 d以上,大于等于10 ℃的有效積溫為4 323~7 232 ℃,每年可養蠶4~5季;可大規模發展桑園1萬hm2。

2.1.2品質和市場優勢

巧家縣由于氣候條件得天獨厚,生產的蠶繭質量好,與“中國蠶桑之鄉”——四川寧南的蠶繭質量相當;可繅5A級以上的生絲,品質得到西南大學專家和中外客商的認可。產品已經國家商檢局質量認定為4A-6A級,與浙江省絲綢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天友發展有限公司、卡爾領帶公司等大集團建立了穩定的供求關系,產品暢銷浙江、江蘇,出口東南亞,具有明顯的市場競爭優勢。

2.1.3技術優勢

巧家縣與西南大學蠶桑絲綢學院、云南農科院蠶蜂研究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研究出了適宜不同區域、不同生態條件的優質、高產、高效蠶繭綜合生產技術,培訓了一大批的蠶??萍既藛T和蠶農,種桑、養蠶、繅絲等技術水平高;在繭絲加工新技術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提高自動化水平、降低生絲纖度偏差、提高產品質量及降低生產成本方面取得了較好效果。全縣有蠶桑技術推廣機構2個,有技術推廣人員102名,其中高職3名,中職90名,其他9名。

2.1.4經濟優勢

桑樹種植見效快、收益周期長,坡耕地均可種植,不與糧爭田,不與烤煙等經濟作物爭地,與玉米、烤煙、核桃、花椒等經濟作物比較,畝產值相對較高。在巧家縣,玉米平均畝產值1 350元左右,烤煙平均畝產值3 100元左右,十年生核桃平均畝產值4 800元左右,花椒平均畝產值4 360元左右,但豐產期蠶桑平均畝產值在5 600元左右,優勢明顯。

2.2蠶桑產業已具備產業化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2.2.1蠶繭生產規模

2014年,巧家縣已有13個鄉鎮種桑養蠶,涉及農戶2.4萬戶9萬余人;全縣桑園面積達8 067 hm2,投產面積4 000 hm2,鮮繭產量3 800 t,實現農民售繭收入1.4億元,占巧家縣整個種植業產值的8.4%,蠶桑生產已初具規模,龍頭企業對蠶農實行全方位的科技培訓和資金扶持,對蠶繭實行保護價格收購,真正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聯動發展模式,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服務網絡已初步形成。

2.2.2蠶繭加工規模

昭通市長江絲綢有限公司是巧家縣唯一的蠶繭加工龍頭企業,現有蠶繭收烘站10個,技術人員50名,注冊資金3 000萬元,擁有19組7 600緒自動繅,年產生絲600 t,有員工1 049人。公司已形成“農、工、商、技、貿”一體化生產經營格局。2008年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國家扶貧龍頭企業”;200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評為“云南省創新型非公有制企業”。2014年實現工業產值2.2億元,占巧家縣整個工業總產值的16%。

2.3蠶桑產業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

2.3.1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云南地處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要道,北上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下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是“一帶一路”建設連接交匯的戰略支點,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省份[3];“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給云南蠶桑產業帶來更好的發展機遇。巧家縣作為云南省蠶繭生產第三大縣,自然面臨同樣的發展機遇。

2.3.2國家“東桑西移”工程的實施

為確?!皷|桑西移”工程的順利實施,國家商務部會同財政部從2006年起,每年拿出超過1億元的資金支持“東桑西移”工程。扶持中西部建立國家級優質蠶繭基地,支持繭絲綢貿、工、農一體化的龍頭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培育絲綢名牌[4]。

2.3.3國家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

自國家第一輪退耕還林工程2002年在巧家縣啟動以來,巧家縣通過退耕還林工程已連片發展桑園近6 000 hm2。2014年,國家又啟動了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下達巧家縣退耕還林建設任務2 333 hm2。根據中央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政策,新一輪退耕還林補助資金為1 500元/667 m2[5],投入進一步加大。

2.3.4云南優質原料蠶繭生產基地建設

2009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出臺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蠶桑產業發展的意見》(云政發﹝2009﹞211號),明確了扶持蠶桑產業發展的政策。編制了《云南省蠶桑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年)》,計劃用6~10年的時間,把云南省桑園面積發展到20萬hm2;鮮繭產量達25萬t,生絲產量3萬t,坯綢產量20 000萬m,將云南建成國內重要的優質原料蠶繭生產基地[6],省級財政每年安排蠶桑產業發展專項資金5 000萬元,重點用于扶持蠶?;亟ㄔO?!兑巹潯穼⑶杉铱h納入金沙江沿岸生態蠶桑生產區,已投入省級蠶桑專項扶持資金1 912萬元。

3 穩定和發展蠶桑產業的對策建議

3.1發展蠶桑產業的信念不能動搖

巧家縣蠶桑產業已發展成為云南省蠶繭和繭絲生產第三大縣,這是歷屆巧家縣委、政府常抓不懈的結果,來之不易。巧家縣屬典型的農業縣,工業發展滯后,像蠶桑產業這樣能使農民增收、工業發展、財政增長的產業至今還沒有。為此,巧家縣應在蠶桑產業發展上統一思想,形成共識,明確思路,堅定信念,不要因為“白鶴灘”電站建設這個大項目,而影響蠶桑產業的發展,要通過大項目,帶動巧家縣蠶桑產業大發展。

3.2以實施庫區生態保護工程為契機,擴大桑園面積

有專家曾這樣評價:作為生態林桑樹的生態效益最好,作為經濟林桑樹的經濟效益最高[7]。巧家縣蠶桑產業要與“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庫區生態保護緊密結合,充分發揮桑樹保土、保水、改善環境功能強;栽桑養蠶發展產業效益高的優勢,利用巧家縣得天獨厚的宜桑自然氣候資源及現有的蠶桑產業基礎,抓住發展蠶桑產業面臨的各種良好機遇,從單一的蠶桑絹絲產業向現代生態-經濟一體化循環經濟模式轉型,形成一條良性生態發展和衍生系列循環經濟的產業鏈,實現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相統一[8]。

3.2.1發展高穩產桑園,穩定蠶桑產業基礎

巧家縣海拔1 600 m以下區域屬蠶桑生產最適宜區,為穩定巧家縣蠶桑業,在海拔1 600 m至“白鶴灘”水電站庫區最高水位線區域內,采用桑-蔬間套種植模式,用2~3年的時間發展高穩產桑園2 000 hm2,實現淹沒區內桑園的有效轉移,穩定現有的蠶桑產業基礎,促進巧家縣蠶桑產業可持續發展。

3.2.2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并重,發展生態桑園

針對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導致耕地閑置及新一輪的國家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建設,在巧家縣海拔1 600 m以上區域,結合電站庫區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生態桑園。在充分發揮生態功能的同時,對適宜養蠶的區域,以桑養蠶為主,以桑飼畜為輔;對春秋氣溫較低的區域,以桑飼畜為主,以桑養蠶為輔,促使桑樹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3.3更新產業發展觀念,走多元化發展之路

中國傳統的蠶桑產業正進入以桑樹為產業基礎,以生物高新技術為支撐,以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為目的的蠶桑多元化發展階段[9]。巧家縣蠶桑產業要與時具進,更新產業發展觀念,走多元化發展之路,才能發展壯大,才不會被市場經濟所淘汰。結合目前巧家縣的基礎條件,在抓蠶繭生產的同時,重點抓好桑枝菌開發、桑園套種蔬菜、桑園內飼養雞禽及桑葉飼養牲畜等相對簡單易行的項目,逐步拓寬開發領域。

3.3.1桑枝菌開發

隨著清潔能源的廣泛應用,曾經作為巧家縣農村主要燃料能源的桑枝,已逐漸被人們所拋棄,有的甚至成了農村環境的污染源。巧家縣每年生產干桑枝達3萬t以上,如何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使其變廢為寶,是巧家縣蠶桑產業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在目前的條件下,巧家縣可先從最簡單的桑枝菌開發入手,逐步拓寬至桑枝栽培天麻、桑枝纖維板加工等領域。蠶農通過銷售桑枝條,不但增加了養蠶外的經濟收入,也避免了桑枝亂堆亂放影響農村環境。并且廢菌糠又可重新投入桑園,作為有機肥用于桑園施肥,形成“桑葉養蠶、桑枝種菌、菌糠肥?!钡男Q業模式,達到充分的循環利用[10]。

3.3.2桑園內套種蔬菜

“白鶴灘”水電站建設期間帶來的大量人流及建成后旅游業快速發展帶來的大量游客,都將為巧家縣的蔬菜和肉食品生產提供很大的市場,為種養殖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巧家縣金沙江邊河谷區既是栽桑養蠶的“天堂”,又是發展反季蔬菜的“天然大溫室”,秋蠶飼養結束后,桑園將空隙4~5個月,此期間選擇適宜的蔬菜品種(如馬鈴薯、西紅柿等),種植反季蔬菜,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每667 m2可增收1 500~2 000元。

3.3.3桑園內飼養雞禽

桑園內養雞,可充分利用桑園生物資源和生態因子,形成一個近似野生狀態的環境,雞的活動量大,食源豐富,大大提高其抗病能力,肌肉緊實,口感好。同時,雞喜歡啄食小昆蟲和青草,可使桑園內的害蟲和雜草得到控制,雞糞又可改良桑園土質[11],滿足桑園對有機肥的需求。桑園套養雞禽,每667 m2可增收1 500~2 000元。

3.3.4以桑葉為飼料發展畜牧業

有研究表明,桑葉中的粗蛋白質量分數在15%~28%,且礦物質含量高,動物適口性好,是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動物飼料[8]。以桑葉為飼料發展豬、牛、羊等畜牧業,一方面可以使巧家縣蠶桑產業實現多元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滿足市場需求,穩定肉食品價格,支持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和巧家縣旅游業發展。

3.4發展蠶桑旅游項目,促進巧家縣旅游業發展

“白鶴灘”水電站建成后,大壩攔江,將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促進巧家縣旅游業快速發展。以生態文明為本、歷史文化為魂,利用桑園美景及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蠶繭加工平臺,開展繭絲綢工業旅游和農桑勞作旅游等項目,把傳統的蠶桑產業和新興的旅游農業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3.4.1發展果桑采摘園

巧家縣桑果每年4月份左右成熟,此時正是其他水果的斷檔期,此時的果桑園是滿足人們休閑的好去處,游客可在桑園里,感受采摘桑果的樂趣,品嘗生態桑果美味。為配合巧家縣文化旅游名縣戰略,在巧家縣至“白鶴灘”水電站公路沿線,選擇優良果桑品種,成片種植200~300 hm2集桑海景觀觀賞與果桑采摘品嘗相結合的果桑園,供游人采摘桑果嘗鮮和帶回家中自制桑果酒及其他桑果飲品,其樂無窮。

3.4.2創建蠶桑文化園

以養蠶觀賞、繅絲織綢展示及中華蠶絲文化博覽為內容,把巧家縣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與蠶絲科技元素相結合,蠶絲生產加工展示與蠶絲科普教育相結合,創建蠶桑文化園。蠶桑文化園以學生種桑、采葉、養蠶、繅絲等科普為主要內容,讓學生體驗種桑、采果、喂蠶、采繭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既普及了蠶桑知識,傳播了蠶文化,又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12]。

3.4.3開發蠶桑旅游購物產品

旅游購物是旅游活動中的內容之一,是宣傳推銷地方特色產品的有效途徑之一。巧家縣應在現有獲得云南省著名商標稱號的“長江牌”生絲、“七彩牌”絲綿被的基礎上,繼續提高產品質量,拓展開發領域。做好絲綢服裝、桑枝菌、桑葉食品及以桑葉為飼料的肉食品開發,豐富蠶桑旅游產品。通過蠶桑旅游提高巧家縣繭、絲、綢品牌知名度,促進系列產品銷售,提升市場競爭力。

3.5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壯大龍頭企業

在蠶桑產業多元化發展進程中,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壯大龍頭企業。發展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打造自身“品牌”,做好蠶桑副產物的綜合開發,提高蠶桑產業的整體效益。

4 結 語

蠶桑產業符合國家發展生態農業、發展循環經濟的總體要求,金沙江下域發展蠶桑產業優勢明顯,對巨型水電站庫區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具有雙重作用。世界第二大水電站建設,給金沙江下域蠶桑產業帶來的機遇遠遠大于挑戰,只要抓住機遇,科學發展,定能戰勝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

[1]高波,劉瀟天.“東桑西移”對安康蠶桑產業及金融發展的影響[J].金融研究,2007(12):180-182.

GAO Bo, LIU Xiaotian. The influence of sericulture industry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by “Sericulture Moving from East to West” in Ankang city[J]. Financial Research,2007(12B):180-182.

[2]陳有祿,羅秋蘭.“東桑西移”產業轉移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7,23(11):116-118.

CHEN Youlu, LUO Qiula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of “Sericulture Moving from East to West”[J]. Reforming & Strategy,2007,23(11):116-118.

[3]尹朝平,雷桐蘇.把云南建成“一帶一路”連接交匯戰略支點[N].云南日報,2014-10-13(001).

YIN Chaoping, LEI Tongsu. To make the Yunnan province to be the strategically support of “One Belt One Road”[N]. Yunnan Daily,2014-10-13(001).

[4]易永榮,李莉.“東桑西移”芻議[J].北方蠶業,2007,28(1):46-47,49.

YI Yongrong, LI Li. Humble opinions about “Sericulture Moving from East to West”[J]. Northern Sericulture,2007,28(1):46-47,49.

[5]陳鳳波.云南省巧家縣啟動第一輪退耕還林工程[EB/OL].[2015-03-25].http://www. forestry. gov. cn/portal/main/s/102/content-750259. html.

CHEN Fengbo. A new round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in Qiaojia County, Yunnan Province[EB/OL]. [2015-03-25]. http://www. forestry. gov. cn/portal/main/s/102/content-750259. html.

[6]李騰芳.淺談云南蠶桑產業發展的機遇[J].廣西蠶業,2013,50(4):52-55.

LI Tengfang. The opportun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riculture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J]. Guangxi Sericulture,2013,50(4):52-55.

[7]吳鋼.向仲懷院士談蠶桑產業發展新思路[J].絲綢,2010(11):65.

WU Gang. Academician XIANG Zhonghuai talks about new idea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ericulture industry[J]. Journal of Silk,2010(11):65.

[8]盧紅,丁天龍,左少純,等.新疆桑樹資源利用及桑樹產業“生態-經濟一體化”發展思路[J].蠶業科學,2013,39(1):166-170.

LU Hong, DING Tianlong, ZUO Shaochun, et al. Mulberry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cologically and integrated” mulberry industry in Xinjiang[J]. Science of Sericulture,2013,39(1):166-170.

[9]廖森泰,向仲懷.論蠶桑產業多元化[J].蠶業科學,2014,40(1):137-141.

LIAO Sentai, XIANG Zhonghuai. 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ericulture industry[J]. Science of Sericulture,2014,40(1):137-141.

[10]諸葛翀.建德市蠶桑綜合利用的情況與思考[J].蠶桑通報,2015,46(1):54-56.

ZHUGE Chong. The situation about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o the sericulture of Jiande city[J]. Bulletin of Sericulture,2015,46(1):54-56.

[11]劉松柏,廖森泰.黃岡市蠶桑多元化開發的思考[J].廣東蠶業,2015,49(1):9-11.

LIU Songbai, LIAO Sentai. The thought about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he sericulture in Huanggang city[J]. Guangdong Sericulture,2015,49(1):9-11.

[12]吳海平,周金錢.蠶桑產業的生態價值[J].蠶桑通報,2015,46(1):1-4.

WU Haiping, ZHOU Jinqian.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sericulture industry[J]. Bulletin of Sericulture,2015,46(1):1-4.

Research on sericulture industry under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of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hydropower station”: taking Qiaojia County of Yunnan for example

ZHOU Yingbiao1, ZHOU Yihong2

(1.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aotong 657000, China; 2. School of Journalism,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Based 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to the sericulture industry by hydroelectric development in the “lower Jinsha River basin”,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onstruction of hydropower station on the sericulture industry, elaborat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stabilizing and developing the sericulture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t is remarkably advantageous to develop sericulture industry in the lower Jinsha River basin; besides it has dual effects 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ettlement of affected residents in hydropower development reservoir. Hydropower development brings much more opportunities than challenges for sericulture industry. As long as we organically integrate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reservoir with mulberry planting and silkworm feeding, update the concep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iversify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make full use of advantages of the unique natural landscape formed in the closure of dam, develop sericulture tourism projects, increas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sericulture industry, we will certainly be able to overcome challenges, and achieve mutual promo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between hydropower industry and sericulture industry.

The Jinsha River; Baihetan; hydropower station; Qiaojia County; sericulture industry

2015-10-18;

2016-04-12

周應彪(1966-),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蠶桑產業研究。

F307.3(274)

B

1001-7003(2016)05-0076-06引用頁碼: 051402

猜你喜歡
巧家縣桑園蠶桑
重視桑園管理 強化養蠶基礎
淺談現代高標準桑園建設與管理
淺談種繭育夏伐桑園的冬季管理
南部縣蠶桑多業態發展探索
儀隴蠶桑園區化發展思考
普格縣蠶桑產業扶貧的實踐與成效
蠶桑產業 富民增收
巧家縣農家書屋的現狀與思考
淺談“桑園托管”
巧家縣大寨鎮中心學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