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全球化下全球治理的批判性反思

2016-08-19 18:21韓槊埔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19期
關鍵詞:全球治理全球化

韓槊埔

摘 要 伴隨著冷戰的結束,世界發生了重大變化,國際領域呈現出新的秩序調整,全球化的加快不僅給各行為體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許多跨國界的全球性問題,諸如:全球艾滋病、恐怖主義威脅、環境污染、跨過網絡等問題,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促使人們不斷努力尋找解決方案,推動了全球治理理論的興起和發展。本文從戴維.赫爾德全球化基礎上的全球治理出發,分析了全球治理在制度、理念等層面的缺失,最后從新現實主義、新自由主義的角度對全球治理觀進行了批判反思,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中國視角的全球治理觀。

關鍵詞 全球化 全球治理 治理失靈 不同視角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1戴維·赫爾德的治理全球化

戴維·赫爾德從全球化著手探討了全球治理。首先,他界定了全球化的本質和影響,從幾個關鍵領域分析了全球治理的現實性,同時,從正義和民主的角度構建了是世界主義的全球治理模式。

1.1全球化

在戴維·赫爾德看來,全球化是指一種歷史過程,它轉變了社會關系和交易的空間組織,造就了權力運用和交往行為的跨大陸的或者區域間的網絡,并可以根據全球相互流動的廣度、強度、速度和影響對全球化進行衡量。全球化的發展一方面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使各國、各行為體成為日益緊密聯系的整體;另一方面,全球化發展使得各種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諸如:南北發展不平衡、生態破壞、全球變暖、恐怖主義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影響了人類的整體利益,全球化治理必然成為應對全球性問題的一個選擇。

1.2全球治理的三個關鍵領域

在全球化的發展中,赫爾德從經濟、政治、環境這幾個領域探討了全球治理的現實可能性。

1.2.1經濟全球化

全球化的發展在經濟領域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當今,幾乎所有國家都參加了國際貿易,各國貿易總值在不斷增長,貿易壁壘在世界范圍內不斷降低,形成了一個大的世界市場,各國都從世界經濟中獲得了收益;另一方面,又帶來了經濟的發展不平衡,全球貿易的發展雖然為各國帶來了收益,但這種收益是不平等的,造成南北差距越來越大,形成了經濟全球化的高度不平等發展。

1.2.2政治全球化

由于跨國事務和問題的快速增長,短期內出現了許多多邊合作與國際組織,新的跨國政治形式發展迅速,今日的全球政治不單單是地緣政治問題,而且包括門類眾多的經濟、社會、生態等問題,污染、毒品、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都被包含進跨國政策中,各種政治團體都卷入了區域的、全球的進程。這些新的政治形勢也對現存世界秩序帶來了重大挑戰。

1.2.3全球環境變化

赫爾德先區分了幾種不同的全球環境變化形式,它們包括:以前在世界各地單獨存在的生態系統現在匯合到了一起;一個國家的環境惡化,其影響擴散到了另一個國家;跨邊界的污染和風險;廢品和污染品在全球范圍內的運輸和擴散;全球公共物品的污染和退化;力求管制這些環境問題的全球機構和協議的形成。20世紀中葉以前,大多數環境破壞的形式還是集中在某幾個區域和地點,之后,一系列因素使得環境惡化的全球化逐漸加速,產生了一些新的國際機構、體制和慣例。

1.3戴維·赫爾德的全球治理模式

赫爾德的全球治理模式是以世界主義價值作為道德參照構建的,是正義與民主基礎上的全球治理,赫爾德將世界主義概括為八項原則:平等的價值和尊嚴、主體能動性、個體責任和義務、同意、公共事務必須通過投票程序集體決策、包容性和隸屬性、避免嚴重傷害、可持續性?;谶@八項原則,赫爾德構建了他的全球治理模式。赫爾德認為,世界主義民主意味決策的全球分散世界主義民主是一個多層次的治理體系,民主和正義通過每一層次的公民自治得到實現。而實現世界主義的現實途徑是對全球制度的改革和重建,創造出一種有效的負責任的管理機構。

赫爾德的全球治理模式為人們理解全球治理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一種區別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和新馬克思主義的以道德參考的世界主義模式,為全球制度建設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并且實現了歐洲傳統思想與現實的有效結合。但是,赫爾德全球治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他提出全球公民身份和跨國民主概念帶有烏托邦色彩,在現實世界中是難以實現的。

2全球治理失靈的表現

當國際規則體系不能有效的管理全球事務,不能應對全球性挑戰,會使得全球治理失靈。全球治理失靈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治理規則的落后,全球治理主要是依據規則進行的,隨著全球化問題的不斷涌現,規則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現狀,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規則滯后于權力變化,冷戰以后,世界權力發生了重大轉移,即從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轉移到新興國家,冷戰時期,存在著以美蘇為首的兩種規則的對立,蘇聯解體之后,形成了美國主導下的國際規則體系。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新興國家的群體性崛起,必然要求更多國際事務的話語權,它們在發展的同時必會將自身的發展理念、文化等帶入國際發展中;另一方面安全威脅的性質也發生了轉變,冷戰以前,是以國家間的傳統安全問題,主要涉及領土等問題,冷戰以后,隨之而來是諸如: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生態破壞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國家群體面對的威脅,需要各國一致努力解決。

(2)治理理念的滯后,主要表現為一元主義和二元對立的理念。一元主義思維,即只有一種基本的正確認識,在這一研究過程中,新自由制度主義的影響較大,其基本觀點是由規則管理世界,冷戰之后,全球治理的研究主要是放在國際規則層面,產生了許多怎樣維護、加強和更有效地執行規則的政策建議。當新的行為體群體性崛起,成為全球治理的組成力量時,這種一元主義的治理思維必然會受到挑戰。二元對立思維主要是如何看待世界中不同力量的關系,在當今世界有兩大發展力量,一種是原有大國,也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另一種是新興國家,主要是全球化進程中迅速發展的國家。這兩種力量很容易被植入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中。如果原有大國將新興大國視為現有規則的破壞者,新興大國將原有大國視為舊秩序的維護者,那么有關全球治理的協議是很難達成。

現行的全球治理實質上仍未擺脫西方治理的局面,在全球治理規則、治理理念上都帶有明顯的西方發達國家的色彩。盡管新興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意愿和能力都在增強,但新興國家仍存在著承擔的責任與權利不平衡的問題,新興國家仍然很難在短期內對美國主導的體系構成實質性挑戰。

3全球治理的幾種視角

3.1現實主義視角

現實主義的基本假設是“國際體系是無序的”,國家是國際事務中的基本實體。羅伯特·吉爾平強調說,全球治理的實體沒有執行其決定的能力,民族國家仍是當今世界惟一具備這種能力的實體??夏崴埂とA爾茲在《全球化與治理》一文中指出,現實的國家間相互依存度和經濟因素的作用并沒有人們認為的那么高,世界各國之間的貧富差距正在加大,民族國家仍將繼續是國際社會最主要的行為體。在華爾茲看來,理解國際政治的關鍵是國家的實力,強國比弱國更容易擺脫困境,而且強國對弱國的需求低于弱國對強國的需求,在全球治理中,仍需要實力強大的國家指導國際體系的運行。

3.2新自由主義視角

新自由主義的基本觀點是國家不再是國際舞臺的中心角色,全球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在全球治理上,新自由主義強調國家的合作可以避免沖突。羅伯特.基歐漢的新自由制度主義認為國家存在很強的相互依存性,因而,國際合作是對沖突的理性反應,這種合作能夠繼續發展,是由于國際制度為國家帶來了重大收益,降低了合作的風險性、減少了不確定性、增強了彼此的信任。在《非均衡的全球化世界的治理》一文中,基歐漢提出全球處于一個非均衡發展的狀態,全球化有賴于有效的治理,一個發展不均衡又不斷推進的全球化世界,其治理需要更多的國際組織和機構。

3.3中國視角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特別是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經濟同世界經濟日益緊密聯系,中國面對的全球治理問題也越來越多。與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政策不同,當今,我國在全球治理上提出了很多看法,發出中國聲音,并積極地參與到全球治理中。2009年,戴秉國在出席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議時,指出中國的全球經濟治理的根本目標是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2011年,胡錦濤提出中國會堅定不移的做全球經濟治理的參與者。2015年10月12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繼續豐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張,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加強對全球治理的理論研究,高度重視全球治理方面人才培養。

我國不僅希望能推動國際體制的改革,也積極參與到全球治理體制變革中,在全球治理理念層面,我國提出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新型國際關系﹑正確的義利觀等,在G20峰會中,習近平主席將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引申到全球治理中。這些理念的提出豐富了全球治理理念,為全球治理體制提供了思想支撐,這些表明我國正由全球治理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表現了大國崛起的一種責任和擔當。在治理手段和方式上,我國積極參與到聯合國為首的國際機構等組織的行動中,不主張軍事干預,強調主權高于人權,各國在主權平等下負責任地處理各國內政事務。

4結語

隨著全球性挑戰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特別是在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規則體系中,要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推動各國在國際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體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

參考文獻

[1] 戴維·赫爾德,安東尼·麥克格魯.治理全球化——權力、權威與全球治理[M].曹榮湘,龍虎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3] 李剛.論戴維·赫爾德的全球治理思想[J].東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3):233-238.

[4] 秦亞青.全球治理失靈與秩序理念的重建[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3(4):4-18.

[5] 穆芳順,李志強,馬賽.戴秉國出席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議[N].光明日報,2009-7-10.

[6] 羅伯特·吉爾平.國際治理的現實主義視角[J].戴維·赫爾德,安東尼·麥克格魯.治理全球化——權力、權威與全球治理[M].曹榮湘,龍虎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7] 胡錦濤.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0周年高層論壇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1-12-12.

[8] 戴維·赫爾德.民主與全球秩序[M].胡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

[9] 羅伯特·基歐漢.非均衡的全球化世界的治理[J].載戴維·赫爾德,安東尼·麥克格魯.治理全球化——權力、權威與全球治理[M].曹榮湘,龍虎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10] 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論[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1).

猜你喜歡
全球治理全球化
新舊全球化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好奇心與全球化是如何推動旅游新主張的
全球治理演變、經貿規則重構與我國的應對策略探索
中國參與極地開發與治理的前景透視
中華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與角色擔當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