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朋友圈成癮的影響與機理

2016-08-23 08:27謝艷軍
新聞世界 2016年7期
關鍵詞:微信朋友圈

謝艷軍

[摘要]隨著微信使用的大眾化及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它所導致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基于傳播學、心理學與社會學視角,以微信朋友圈成癮為例,分析用戶微信朋友圈成癮背后的機理,闡述微信朋友圈成癮產生的負面影響,期待人們對微信朋友圈有更深刻的理性認識,從而理性使用微信朋友圈。

[關鍵詞]微信成癮;微信朋友圈;虛擬社交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5年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新媒體新聞受眾負面偏好及其影響研究(YCSW2015194)”的階段性成果。

當前,微信在給人們的溝通帶來便利快捷的同時,微信化生活的負面后果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尤其對青年人而言,一時不打開微信,不關注朋友圈或在微信朋友圈上“刷”存在感,就會焦慮、心慌、不知所措。貴州大學校長鄭強在2016年兩會期間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說:“在大學里,學生上課玩微信,這已經成為學生發展的病態,還影響健康。手機上很多都是只言片語,90%都是碎片化,系統高雅的內容太少,提升不了人的知識結構和閱讀體系?!北疚囊晕⑿排笥讶槔?,基于傳播學、心理學與社會學知識分析用戶微信朋友圈成癮的背后機理,闡述微信朋友圈成癮產生的負面影響,讓人們對微信有更深刻的理性認識而合理使用微信朋友圈。

一、微信朋友圈成癮的特點

微信朋友圈是一種虛擬化、媒介化與商業化的圈子。從最初的關系建構看,微信朋友圈是基于熟人朋友之間的“強關系”,但從現實生活來看,其實這種關系本質上仍是虛擬世界中的一種非常脆弱的“弱聯系”,達不到強化人際關系與溝通感情的目的。第一,微信朋友圈里的語言碎片化、隨意化,大量的信息堆砌卻不具備一個完整的溝通本文特點,更談不上有深度的思想與感情交流?!叭Α崩镄畔热菥窒藁?,要么是“流水賬式”簡單的生活場景記錄,比如旅游、美食等,要么是具有獵奇、低趣味與搞笑等特點的視頻與圖片。第二,微信朋友圈里的注意力分散化,話題關注瞬間化,關注點轉換快,對每個話題都是“蜻蜓點水”式的交談。第三,微信朋友圈具有商業化的特點,各種兜售信息泛濫,溝通交流被商品氣息淹沒,最可怕的是個人隱私的泄露以及微信詐騙時有發生。最后,微信朋友圈能使人生活幻化,導致人在虛擬的交往中迷失自己,讓虛擬的朋友圈取代現實生活。微信成癮者好像癮君子,被這個電子社交媒介所“麻醉”,整天變得無所事事、渾渾噩噩,不再去參與現實中的學習、工作以及各種人際交往活動。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成癮是指個體對某一特殊活動或者行為產生的重復性的、強迫性的或渴望性的依賴行為和習慣,即使明知這種依賴行為或習慣會對個體的健康、精神狀態和社會生活造成傷害,仍然重復。華萊士認為,“成癮就是對某一行為產生的敏感、另類沖動下的長期傾向或意向性條件”。依據成癮的定義,微信成癮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對微信使用有強烈的渴望或強迫性;第二,長時間地依賴微信,已對人造成傷害,減少或停止使用時,人會煩躁、易怒、睡眠障礙、注意力難集中等身體與精神不適;第三,對微信動態變化極其敏感,影響了現實交際、學習與工作,微信朋友圈成為逃避問題與緩解不良情緒的路徑??傊?,微信朋友圈成癮就是指頻繁的、重復地、長時間地沉浸在其中對“圈”里的變動非常敏感,以致產生嚴重依賴并迷失其中的行為狀態。

二、微信朋友圈成癮的負面后果

微信成癮者將朋友圈看作為生活的儀式,把現實生活與微信虛擬生活融合一起,把吃、穿、住、行完全“秀”到自己的相冊與微信圈里。同時,發各種信息、圖片、微視頻等,如果別人不參與評論,他們自問自答,甚至讓別人“挽尊”,想著在圈里“刷”自己的存在,從睡前到起床,這種博得存在感的方式,勢必加劇“微癮”。筆者在廣西某高校校園內隨機訪問了100名大學生,超過90%的學生都表示如果沒有微信,會心慌,每隔大約10分鐘就要打開微信。此外,根據微信運營商騰訊公布的數據顯示,微信用戶的主體多是18-35歲的青年人,其中以學生居多。年輕的微信用戶為了在這種“圈子文化”中掌握話語權,不斷制造話題,引起關注與回應,甚至把獵奇的見聞瑣事也發到圈里。瘋狂上傳、轉發各種圖片、視頻,無節制的獵奇搞笑,成為上癮者的傾向。朋友圈微信成癮者對“圈”里的變動非常敏感,只要發現“圈”里有新動向,無論在什么場合,都要打開微信瀏覽。此外,很在意“其他朋友”的行為與狀態,圈內其他朋友的一張圖片、一句留言、一段視頻,都會引起成癮者幻想,刺激其敏感脆弱的神經。

(一)微信成癮使交往媒介化

微信朋友圈里的語言碎片化,信息雜亂堆砌,隨意性的話題與觀點,再加上注意力的瞬間性與分散性,都使微信語言文本不具有完整的思想表達性。從現實看,微信用戶確實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制約,隨時隨地和朋友圈的朋友交往,但從交流效果看,微信用戶只是在向朋友圈里輸出自己的話語,而內心真正接受別人輸入的卻很少,導致越參與微信朋友圈,心理情感越內卷化。微信朋友圈關系是一種“形聚神散”的關系,其實這種聯系很脆弱,互動交流也很弱。

(二)微信成癮阻礙人的社會化

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參與社會、過公共生活是人的社會化的途徑,融入社會是交往的最終目的。而微信在本質上仍是一種虛擬交往,參與者過度依賴這種虛擬社交,會迷失于“別人建構的虛擬世界”而精神幻化,導致人精神孤獨。交往是需要情感互動的,由于微信朋友圈先天的技術缺陷等特點,微信朋友圈交往是對人的社會化一種消解。

(三)微信成癮影響正常生活

微信朋友圈里分享的內容多以個人生活、獵奇、低趣味性、商業推銷與心靈雞湯的內容居多,復制性建構起來的“共享文化”,卻沒有文化內涵,正如貴州大學校長鄭強先生講的“提升不了人的知識結構與閱讀體系”。朋友圈微信成癮者卻深陷這種“共享文化”中不能自拔,逃避現實中的學習與生活,影響了正常的生活質量與秩序,妨礙人的全面發展與提升。

三、微信朋友圈成癮的機理

用戶為什么會對朋友圈微信成癮并患上依賴癥呢?用戶上癮不是偶然形成的,背后有深層次的原因,是多因素造成的結果。這里基于傳播學、心理學、社會行為學等方面知識,采用“過山車循環”理論來分析微信朋友圈成癮背后的機制,這一過程分成四個步驟點或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時空場景刺激階段。這一步驟點好比過山車的底點。一個刺激源促使人想擺脫現階段情緒的谷點或者想“秀內心喜悅”,這個刺激源是“外部場景因素”與“內部情感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外部場景因素包括公交站臺、地鐵、臥室、教室等等,內部情感因素是人的情緒,因每個人都有孤獨、無聊、恐懼、憤怒、好奇、嫉妒、懷疑、喜悅、憧憬等情緒的時候,況且這種情緒問的轉化可能隨時發生。當“外部場景因素”與用戶的“內部情緒因素”相匹配時,朋友圈微信就成為人想擺脫此時谷點的訴求途徑,來暫時緩解負面情緒或釋放喜悅心情。

第二階段是成癮行為發生階段。刺激源出現,使個體不斷訴諸微信朋友圈,強迫個體想從過山車的谷底到峰值最高點。著名理論家B.J.福格說,“一個行為發生的條件是,你同時擁有做這件事的動機和能力”。如果“外部場景因素”與“內部情感因素”不斷刺激用戶,微信用戶就會不斷瀏覽朋友圈各種信息,參與評論別人的觀點、照片,分享自己的觀點,期待別人的“點贊”與回應。

第三階段是獎賞。就像過山車的最高點,也是產生下一個刺激源的起點。這一階段是令人興奮激動的,獎賞包括成癮者受到“圈”里其他朋友的關注、認可、點贊,更令個體欣喜的是可能收到紅包或代金券等等。微信的開源式運營和獎賞發生的不可預知性,更增加了人們參與其中的熱情。這就像買彩票,玩家永遠不知道他的下一注是贏一塊肥皂,還是中大獎。獎賞的不可預測性和它發生的隨機性,共同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動力源,它使得成癮行為不停反復發生。

第四個階段是一個刺激源的出現。微信成癮的關鍵在于用戶能夠貢獻他們自己的一些要素:一條消息、一句評論或點贊、一段視頻或一張圖片,促成下一個刺激源的產生。以相冊分享為例,比如某個個體上傳了自已的一張照片,接著他會收到“圈”里其他朋友的點贊或評論,然后微信運營系統會推送消息,鼓勵他上傳新的照片或視頻,這就會促使“宜家效應”的發生:他會更加有動力,上傳更多的照片或視頻,不管是關于景點旅游的視頻,還是品嘗的美食。另外一個結果可能他是受眾,當他看別人的視頻或照片時,由于微信朋友圈能使人產生幻想與精神幻化,他可能會嫉妒、焦慮、羨慕、煩躁等等,這樣下一個刺激源就產生了。

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微信朋友圈形成了一個封閉的“過山車循環系統”,讓用戶在這一路徑中不斷經歷過山車的低點與高點,情緒在焦慮、擺脫焦慮、暫時興奮與喜悅、重新又跌人焦慮中循環。一旦微信朋友圈用戶形成這樣一種行為習慣,就具備成癮的特點。

結語

正確使用微信,是健康生活的需要,是人融入社會的需要。微信用戶,尤其青年學生,大多知道如何使用微信朋友圈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增加自己的關注度,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明白微信成癮帶來的隱患與負面影響。過度沉迷于微信朋友圈里的虛擬社交,會對人的身心健康產生傷害,降低人的工作學習生活質量,嚴重的使人脫離現實生活,影響人的社會化。所以,揭示微信朋友圈成癮神秘面紗下的運營機制與機理,提高微信用戶的媒介素養,讓用戶成為工具的理性使用者而不至于被微信俘獲成為其奴隸。

猜你喜歡
微信朋友圈
自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微信朋友圈使用狀況的研究
微信朋友圈信息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調查報告
網站開發課程交互中朋友圈群體信任解決方案
微信朋友圈的拉康式解讀
官員“微信朋友圈”緣何“官味十足”
“微信朋友圈”之法律問題反思
社會學視角下的微信朋友圈研究
大學生對微信朋友圈微商廣告的態度研究
《莽原》與微信朋友圈:點贊評論背后的共鳴
微信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應對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