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傳統報業的轉型探究

2016-08-23 08:32李可
新聞世界 2016年7期
關鍵詞:融媒體轉型創新

李可

[摘要]互聯網背景下,新媒體因其具有多樣性、及時性、海量性、超文本性和共享性等特征而迅速發展,傳統媒體受到極大的沖擊,報業受影響最嚴重。因此,報業要想繼續在融媒體時代發展下去,必須走上與新媒體融合的道路。適應這個時代,做一個技術者、推動者、創新者。

[關鍵詞]融媒體;轉型;創新;技術改革;內容改革

傳統報業如何在融媒體時代轉型,是國內外傳媒都在積極探索的方向,自2008年以來,國內外有很多享有盛名的報刊先后宣布???。2014年1月1日,創刊14年之久的《新聞晚報》宣布休刊;《上海商報》于2015年10月1日起宣布休刊。2014年亞馬遜的創始人杰夫·貝索斯8月6日出資2.5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引發了很多人關于紙媒已死的新一輪討論。其實所謂的紙媒的衰退和死亡,僅僅是“紙”的衰退和死亡,而不是“新聞”的危機。這也是貝索斯購買一家報紙的原因。

面對報業經營日益慘淡的現狀,報業轉型成了各大報業自救的重要途徑。因此,本文對融媒體背景下,報業轉型的原因,轉型的途徑和轉型的成效進行分析研究。

一、融媒體背景下報業轉型的必然性

“融媒體”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不同媒體,進行全面整合的新型媒體。融媒體時代,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再單一,以前人們獲得消息都是通過官方媒體的報道,如今打開微博、微信、博客、知乎等社交網頁,人們的視野可以包羅天下。除了信息接收方式外,互聯網還使得信息的傳播方式變得多元化。因此,報業不得不迎合時代發展的潮流,融合其他媒介的傳播優勢,使自身走上新媒體發展的道路。

內容時滯性。新媒體時代新聞訊息的更新速度是按“分、秒”計算的。傳統報紙的更新在互聯網“即時性與交互性”的特征下,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傳統媒體人應該結合網絡新媒體,挖掘更新的值得受眾觀看的信息。

版面排擠性。報紙可傳播的新聞數量、新聞篇幅是有限的,與此同時,最重要的消息會放在頭版頭條最醒目的位置,而其他的一些新聞消息就被“排擠”至其他版面角落了。采編者作為“把關人”,決定著讀者看到的新聞消息的全面程度,也會間接影響讀者對新聞的認知態度。而新媒體具有“超文本性”、“海量性”和“共享性”的特征,受眾可以綜合瀏覽網頁信息,也可以通過關鍵詞對新聞信息進行搜索,不再受排版的限制。

讀者局限性。報紙通常把受眾稱之為“讀者”,實際上,如果僅僅把受眾當做“讀者”,就僅有信息消費的關系。當一個媒體擁有一定的發行量以及忠實的受眾時,需要做的是重新定義讀者,把“受眾”轉變為“用戶”和“消費者”,以媒體作為介質,通過產品的創新去發掘、滿足更多的需求,提供超越于信息內容的服務和體驗。

二、融媒體背景下報業轉型的路徑

整合平臺是基礎。以受眾為本,重新整合報業的平臺化建設。簡單說來,就是打破之前報業單向、線性的業務體系、運作方式,以及單一、封閉的價值觀念,與外界環境能夠實現資源共享、資源互補、資源創新的有機模式,建立動態、多樣、開放的報業平臺。數字化轉型對于傳統紙質媒體而言,是受眾需求、內容創新、組織結構、經營體系的變革,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形式。

技術改革是支撐。技術變革一方面需要報業有設備的更新投入,另一方面對報業技術人員的更新也提出了要求。未來新媒體轉型是一個“442”的陣型,40%的人員做內容,40%的人員做技術,20%的人員做應用。

報業設備的數字化更新是硬件基礎。數字化時代,開發了大量先進的數字軟件以滿足不同的編輯需求。2013年“兩會”期間,就有記者使用自拍桿在兩會現場進行報道,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移動終端具有的移動便攜性,相信在未來會越來越被普及使用。

硬件設備更新離不開采編技術人員新媒體技術的提升。首先,建立更新報業人員的培訓機制是很重要的。除了引進新媒體人才為傳統報業注入新的活力,對老員工掌握新技術的培訓也是加快報業轉型的重要一環。新媒體時代對媒體人員的要求將更加全面,強調“一專多能”,既要掌握寫稿、采訪又要會操作編輯圖片、視頻、錄音等技能,形成“報網互動”、“報臺互動”等新的多種傳播模式。在稿件編輯上,應當具有新媒體傳播意識,積極學習新媒體傳播的理論知識,了解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閱讀習慣和需求。分眾化時代,受眾注意力的稀缺性才是采編人員采寫稿件的出發點。研究好受眾心理,從稿件的選題到素材篩選、稿件編輯,都要符合新媒體傳播的思維方式,吸引受眾,優化報紙新媒體產品的傳播效果。

內容改革是立足點。融媒體時代,“內容為王”是媒體融合取勝的關鍵。新媒體的信息,最終還會在傳統媒體上沉淀。以前是“厚報時代”,如今要將報紙由“厚”變“薄”,舍棄碎片化的消息,在內容上求精、求全、求深、求細。重點做好深度報道、調查新聞、專欄文章、數據新聞。

傳統的報業人員具有深厚的媒體素養和文字功底,所以在新媒體時代,報紙依然應當發揮“內容為王”的優勢,創造有影響力的新聞品牌內容。傳統報業內容的原創性強,觀點新穎,價值判斷具有獨特的視角,在新媒體時代正應該發揮與運用報業獨特的觀點視角,打造“觀點紙”,形成自己的獨家報道和獨家策劃,從信息思維和媒體思維,轉向產品思維,構建影響受眾的價值判斷和生活方式的媒介產品。這樣就清晰的區分出與其他媒體傳播的異同之處,形成屬于自己的內容品牌。

品牌的“N次銷售”是突破口。在過去的運營模式中,內容只是報紙的一次消費品,而在“互聯網+”時代,新聞產品可以被重復包裝進行多次銷售,例如通過微博、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多次銷售。報業的運營模式從單一的贏利點逐漸多元化,在原來的銷售模式的基礎上,向數字增值業務以及其他相關產業發展,根據市場發展動態瞄準商機,實現報業運營全方位、跨媒體、多產業的立體運營。

2014年7月,光明日報與光明網采用“文字+視頻”融媒體報道方式,追記了湖南省桂東縣人民法院院長鐘江武的事跡,讀者紛紛通過點贊、分享、評論等方式給予好評。紙媒報道加上視頻,達到了1+1>2的效果,實現新聞信息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在這個時代,人們更相信的是人本信息,而不僅僅是文本信息,如果傳統媒體不能和受眾建立更加深入的關系,那么數字化就注定是呆板的。

三、融媒體背景下報業轉型的未來發展

傳統媒體的創新,不是僅有數字化一條路,要實現報業更多的盈利,就要將新媒體轉型與自身多元化經營和與外界的縱向鏈接結合起來。在“傳媒+”的風潮下,媒體正在發揮自身優勢與各大行業聯合,“觸電”、“相融”、“跨界”,形成可擴展的產業鏈。

“觸電”。建立數字化多媒體平臺,報業增加了銷售盈利點,從過去單一銷售內容和廣告,到現在圍繞報紙上下游的印刷、發行等與廣告相關的產業都可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如2013年新華社印務公司就拓展成立了物流公司,除了完成自己報社的發行任務,還開拓了快遞、配送業務?!栋不丈虉蟆吩?014年開發了電子商務與社區云商模式,自己承擔報社的發行,同城物流配送等產業。同時依托阿里巴巴等知名電商,將電子商務、社區店商、傳統媒體三者有機融合,這一模式可將線上消費者引導至線下實體店消費,也可將線下實體店的消費者吸引至線上消費,從而實現線上線下資源互通、信息互聯、相互增值。

“相融”。有了互聯網技術的支撐和數字化平臺的建立,在依然保持“內容為王”的基礎上,報業應該積極開拓屬于自己的移動終端載體,形成“報紙+圖畫或動圖”、“報紙+錄音”、“報紙+視頻”的多媒體樣態,增強數字化內容對讀者的吸附性。2013年12月10日,《解放日報》出品數字閱讀產品“上海觀察”,作為市委機關報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新嘗試,讀者可任意瀏覽網站首頁,以及客戶端中的免費內容。如想閱讀更多精品文章,可購買會員卡。依靠其原創內容和網絡化呈現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跨界”。在報業向著多元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與其他不相關的產業相結合找到盈利點,通過跨界服務進入新的市場,也是很多報業實踐出的成果。最成功的當屬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進軍房地產業,借著報業的品牌優勢,成立了河南瑞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其開發的樓盤銷售收益達10億元左右。

當然,關于報業的轉型探索還不止這些。除了以上提出的做得很成功的類型之外,近些年電子商務報的形式也成了深受自媒體用戶喜愛的一種方式。還有報業建立了報紙云平臺,可以實現電子商務、手機支付、電子廣告、網絡游戲、網絡互動等多樣式的運作方式。這些都得益于報紙的新媒體轉型。報業只有積極面對當下新媒體沖擊,擁抱新技術,整合自己的優質資源,轉變經營觀念,用數字化思維和互聯網理念去創新,才能實現報業的長足發展。

猜你喜歡
融媒體轉型創新
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轉型升級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融媒體背景下健康類紙媒的轉型
融媒體業態將決定報業未來
新時期旅游轉型發展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