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予地市報時政新聞以生動的“顏值”

2016-08-26 12:57石朕
中國記者 2016年6期
關鍵詞:時政黨報顏值

石朕

內容提要 地方黨報時政新聞既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又必須賦予時政新聞以生動的“顏值”,讓時政新聞接地氣、走群眾路線,才能賦予時政報道乃至地方黨報以新的生命力。對此,本文做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 地市報 時政新聞 群眾路線 接地氣

在傳統媒體與數字化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地方黨報時政新聞報道。既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又必須賦予時政新聞以生動的“顏值”,讓時政新聞報道接地氣、走群眾路線,才能賦予時政報道乃至地方黨報以新的生命力。

一、從“規定動作”到“自選動作”,增強時政新聞可讀性

如何讓時政新聞“活”起來?筆者以為,要在服從服務好政府及領導的工作需要,把“規定動作”做好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素材,采用不同的表現方式,做好“自選動作”。

所謂“自選動作”,就是從所擁有的龐雜信息中,梳理出群眾最關心、反響最強烈的領導決策,站在群眾立場上,分析出其核心內容將給人民群眾的工作或生活帶來哪些改變。然后,再圍繞讀者關心的內容對核心內容進行全面深入地解讀。

當然,在報道內容上也要有所創新,在題目制作上,努力追求生動,少用形容詞,多用動詞,讓標題“動”起來。導語也不能幾十年如一日的一成不變,描寫、問答、懸念等形式可以一應嘗試運用,內容從讀者的角度出發,把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或老百姓最關注的內容提煉到導語中。

二、從“硬新聞”到“軟著陸”,增強時政新聞貼近性

如何才能讓讀者感到時政新聞應該看、值得看,看了有用?首先要精心選擇報道內容,高度關注民生,突出平民視角,報道符合老百姓生活、情趣、關注的新聞。筆者在報道中體會到,從全國兩會、省兩會到市兩會,代表委員議政建言的從國家、城市建設發展到民生福祉,其實都是百姓關注的。以市里名義召開的重要會議或市領導進行的重要調研活動,其實都有明確的目的,或研討政策、或公布中心工作、或調查研究解決某一問題的措施等,其中不乏跟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有關的問題。這時,記者的眼睛就應該向下去尋找和發現,挖掘會議、調研中透露了哪些跟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問題有關的新政策、新措施、新方法、新經驗。

其次,報道的語言要用讀者熟悉易懂的語言。只有把文件語言轉化為新聞語言,在寫讀者想聽的、聽得懂的新聞的基礎上,多用事實、數字、群眾身邊的典型說話,用百姓樸實的語言真實地展現出來,就有了親切感,才能縮短新聞與老百姓的距離,讓讀者喜聞樂見。同時,報道中還應該注意融入必要的背景材料,讓時政新聞更加鮮活、立體化。

三、從“平面化”到“多平臺”,增強時政新聞融合性

在信息時代,資訊發達的當下,時政新聞也要注重與新媒體互動、聯動,將時政新聞進行多層次、多平臺的推送,擴大報紙在讀者、網民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生存和發展能力。

一方面,可以在平面媒體報道時政新聞的同時,利用新媒體自身優勢,將群眾關注的時政新聞做深做強。比如,大連市舉全市之力解決停車難,市政府招辦政府辦公會議,專題研究討論解決辦法?!洞筮B日報》在平面媒體上做了關于政府辦公會的時政新聞報道后,又在《大連日報》微信公眾平臺上推出《看國內外停車高招》,文圖并茂,還有視頻點睛,將全國其他地區,甚至世界上成功的停車場一一展示。這一模式已經完全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時政新聞報道的模式,模糊了時政新聞和民生新聞的界線。用新聞報道推動網絡平臺的建設,用網絡互動豐富時政新聞的報道內容,讓平面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在追求新、活、貼近陸的過程中,既將時政新聞報出新意、報出個性,也讓黨委政府的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得到最有效的傳播。

另一方面,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扎實推進,各級政府部門積極轉變作風,服務意識不斷增強,這也為時政新聞走融合發展之路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時政報道在充分抓住自身權威性的同時,借助新媒體靈活、快捷、高效等特點,讓信息在政府部門與百姓之間上通下達,將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第一時間用百姓易于、便于接受的方式告知,也可以讓群眾呼聲上傳至黨委政府相關部門,才是讓時政新聞報道放下架子,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捷徑”。

當然,在實際工作中,時政新聞報道也有許多必須遵守的規范性要求,但“規范”不等于“束縛”。只要時政新聞記者能從“群眾立場”出發,不斷在實踐中加以探索和創新,把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與百姓需要統一起來,把重要的時政信息同群眾的思想、感情、生活聯系起來,必然會進一步增強黨報的可讀性,進而提高黨報的傳播力。

猜你喜歡
時政黨報顏值
誰說C-HR只有高顏值?
黨報專副刊怎樣撐起“半邊天”
顏值何過之有
辦好黨報內參的思考與探索
除了顏值 你還會發現的我有趣
黨報創新文娛報道的實踐與思考
時政
時政
時政
時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