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歲蒲正中:

2016-09-05 07:25蔣振潔
老同志之友 2016年10期
關鍵詞:書籍讀書

蔣振潔

當你面對一個閱歷豐富,知識淵博,能把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中西醫養生樣樣說得頭頭是道的人,或許你會認為他是一個大學教授或文史學者或養生專家;特別是當你知道他能一口氣神侃三四個小時而不休息時,或許你又會認為他是一個年富力強的青年人或中年人。然而,這一切都被我們誤判了——他既不是大學教授、文史學者、養生專家,也不是年富力強的青年人或中年人,而是一個有著86歲高齡且退休近26年的電力工作者、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他叫蒲正中,是前不久獲得“美麗貴州魅力老人”榮譽稱號的一位退休干部。

蒲正中是一個很謙遜、很低調的人。他喜歡平淡恬靜的生活,不太愿意接受采訪,因為他怕生活因反復的采訪和社會各界的來訪而被打攪,更何況他這把年紀也不想“出名”。于是,筆者對他的采訪,就變成了拉家常。不過,這拉家常卻“拉開”了老人的話匣子,讓筆者聽到了很多豐富多彩且鮮為人知的感人趣事。

蒲正中自1958年被派遣到貴州電力系統從事技術管理工作以來,曾獲得能源部勞動模范、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是貴州省第六屆、七屆人大代表。由于他技術過硬,管理能力強,在后來的廠黨委書記位子出現空缺時,上級找他談話,擬提拔他為“黨委書記”,他卻說:“算了,我合不得離開總工程師這個技術管理崗位,還是不當黨委書記為好?!鄙霞壣钪螐?、業務精、作風硬,更重要的是他做人一身正氣,剛正不阿,辦事公道得人心,決定通過召開全廠黨員代表大會進行投票選舉。果然不出所料,他以占絕對優勢的高票當選“黨委書記”。但他并不樂意別人說他是“書記兼總工”,而更喜歡“總工兼書記”這個提法。

他的家儼然成了一個圖書館

第一次走進蒲正中老人的家,首先就被客廳的書籍和郁郁蔥蔥的滿目翠綠深深吸引了。

老人很熱情,還來不及寒暄,他就領著筆者到處參觀他的綠色植物和藏書。老人種養的綠色植物到處都是,客廳內、房間內、幾個陽臺上都布滿了綠蔭;他珍藏的書有5000多本,書房固然是放得滿滿當當,就連客房的功能也被改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書房”。不僅如此,他客廳的架子上、桌子上、茶幾上全是書,甚至連地上也擺滿了書。他的家,儼然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圖書館。

當筆者問及老人的長壽秘訣,他說:“其實也沒什么秘籍可言,主要得益于文化養老,就是多讀書多看報,多養花草多歡笑;淡泊名利,淡看人生得失,多想開心之事,凡事都不鉆牛角尖,保持一顆平常心。同時,一日三餐要有規律,并注意營養搭配?!?/p>

說起文化養老,蒲正中體會很深。他說,人與人的不同,最主要的就在于文化素養的不同。他對莎士比亞的“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和盂德斯鳩的“喜歡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等名人名言,有著非常深切的體會。他說:“潛心讀書,是修身養性之路上最值得信賴的伙伴。有了好書相伴,聚精會神地讀書,你的心靈就會遠離塵世的喧囂,進入超凡脫俗的純凈空間?!彼€提倡讀一些不容易讀懂的書。

生活勤儉但嗜書如命

蒲正中生活勤儉,衣著樸素,但他嗜書如命,平均每年都要花上5000多塊錢買書。每個周末,他都要去舊書市“淘寶”。一些賣舊書的人不識貨,有些原本很珍貴的書籍被擺在地攤上賤賣,而在他眼中卻是難得的寶貝。他就是這樣,經常會在舊書市里買到極具珍藏價值的好書,例如被他稱之為“鎮館之寶”的《中國古地理圖》(劉鴻尤編著),就是他在舊書市的地攤上“淘到的寶貝”。有些老書、古書,不僅紙張泛黃,甚至還破舊不堪,他淘回來之后,都會小心翼翼地將書頁復原,用透明膠布或膠水將破損的地方一一修復、粘好,并用其他書本將其壓平整。前段時間,省內幾所大學得知老人家有《中國古地理圖》這個寶貝之后,都爭先恐后地上門來求寶,想高價買走他的“鎮館之寶”,都被他婉言拒絕。

蒲正中研讀了大量文史書籍,深感中國歷來苦難至深,至今沒有完全結束,改變一個像中國這樣的大國,是多么的不容易!更懂得了什么才算是一個負責任的黨,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為了讓自己能夠保持信念堅定、思想常新,他積極參加退休人員黨支部的各項活動。除此之外,他讀書學習也講究與時俱進,常常自費購買有關黨的政治理論書籍。前段時間,他到書市上自費購買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等書籍回來學習。而且,他學習的認真程度也大大超乎想象,不僅用紅筆勾出重點段落和重點詞句,有時還做筆記。他說,這兩本書差不多全部看了,覺得總書記談得很系統、很全面,總書記的觀點有很深的思想性,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政治素養。如果說《重要講話讀本》主要是針對國內、黨內的話,那么《談治國理政》則是面對整個國際社會,對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的認識和理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黨員干部,都應該好好看看,認真研讀,以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的層次和水平。

讀書能修身養性延年益壽

至于讀書的好處,蒲正中說得既淺顯又深刻:“習讀研史,不僅讓人增長知識,還能美化心靈,修身養性,延年益壽,更重要的是通過多讀書,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遇事自己處理,不給組織添麻煩?!彼f,當你對有些事情想不通,心情郁悶之時,不妨去讀讀書,這樣就會轉移注意力甚至忘記煩惱,心情就會豁然開朗,對煩惱之事也就自然地看得開了。他還常說:“對我來說,如果不能看書了,那生活也就沒什么樂趣了!”

蒲正中在博覽群書、研究文史的同時,還特別喜歡研習中西醫等養生之道,并做到學以致用。他將自己多年來對螞蟻和富硒、鎂類食物的藥效和保健價值的了解,對類風濕病痛和心血管保健等的心得體會乃至實踐與周遭老人共同分享。他提倡醫食結合,幾年來,他自配中草藥結合食療給自己治病,如今,他原本比較嚴重的高血壓、冠心病被很好地控制住了,基本感覺不到病痛,行動也很利索;同時還給患有嚴重類風濕病的愛人配中草藥治療,使愛人原本手腳關節疼痛嚴重時,用手拿筷子都困難的病痛,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緩解。今年77歲的劉阿姨自豪地對筆者說:“我原來的病痛這幾年好多了,手腳活動起來也很方便,每天都能外出參加舞蹈健身呢?!?/p>

蒲正中的生活起居很有規律,“就像在上班一樣”,一般都是清晨六點半左右起床,最遲也不超過七點鐘。簡單地洗漱之后,他便到附近去散步半個多小時,然后買點小菜回家,再做早餐吃。早餐之后,他在家看書,愛人則外出參加舞蹈健身活動。坐著看書時間長了,他中間會起來給花草澆澆水什么的,順便活動一下筋骨,看看綠色植物,緩解一下視疲勞。午餐之后是一個多小時的午睡,下午便和愛人一起讀書看報,練練書法。晚上,他喜歡收看電視上的時政新聞,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他說,老年人要多讀書看報,多看新聞,多了解信息,大腦才不會遲鈍,也才能練就一雙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慧眼,不被現象所迷惑,不會輕易上當受騙。

探索文化養老.傳播正能量

除了讀書和研習養生之道,蒲正中還特別喜歡栽花種草,怡情養神。正如前文所言,他家中前后陽臺、客廳內、臥室內,到處一片綠蔭,盡管房子不大,但他還是養了70多盆各式各樣的花草。他說,種養花草不僅能凈化室內空氣,還能更好地養護眼睛,為讀書平添了好眼力,即便現在86歲了,3號字的文稿不戴眼鏡也能看見,而且連續看上半天書,也一點問題都沒有。他的兒孫們每次來到家中,都要多看看他的綠色植物,都想借機調節一下自己的視力。他的小女兒告訴筆者,因現在外地工作,難得回家,每次回到父母家中,都想多待一會兒,多享受一下這個家的溫馨和快樂。

蒲正中倡導孝道文化。他說,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和核心,“百善孝為先”就是這個道理。家是小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和睦,不僅對兒女成長有說不完的好處,對國家、對社會也有極大的好處。所以,子女應該孝敬老人,老人也應該關愛子女。每個周末,他都要召集兒女們帶著家人回來吃他親手做的飯菜,而且飯前還要致辭。如今,他的幾個子女都很孝順,而且在工作上也都很努力,因此老人家在談及兒孫時顯得很開心,很滿足,很愜意。

蒲正中說:“我主張文化養老,既健康又長壽。常喜山水間游歷,愿處文史中悠然。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如此,也許我能多活幾年,出一兩本‘夫子自道之類的書或小說,也未可知也?!?/p>

蒲正中就是這樣一位在探索文化養老之路上為離退休老同志樹立了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凝聚著正能量、傳播著正能量的魅力老人。

猜你喜歡
書籍讀書
中國書籍享譽海外
讀書使人進步
我愛讀書
正是讀書好時節
曹文軒主編的書籍
AOS在書籍編寫的應用
書籍
我們一起讀書吧
書籍是如何改變我們的
歡迎購買我編輯部書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