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裝電視劇與大學生的集體記憶

2016-09-07 00:26黃婧
今傳媒 2016年7期
關鍵詞:集體記憶大學生

黃婧?

摘 要:古裝電視劇作為一種新時代的大眾媒介載體向當代大學生呈現了有關特定歷史時期的集體記憶,如歷史事件、風俗習慣、穿著打扮等,同時也塑造或者強化了當代大學生關于現實生活的某些觀念,對大學生處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事務有一定的影響,它巧妙地連接了現在和過去,通過歷史傳遞出當下主流價值觀的同時,蘊含著作為一種引領新潮流的媒介潛力。

關鍵詞:古裝電視??;集體記憶;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7-0095-02

哈布瓦赫在《論集體記憶》中談到“盡管我們確信自己的記憶是精確無誤的,但社會卻不時地要求人們不能只是在思想中再現他們生活中以前的事件,而且還要潤飾它們,削減它們,或者完善它們,乃至我們賦予了它們一種現實都不曾擁有的魅力[1]”,古裝電視劇正是在現在的基礎上對歷史記憶重構之后的呈現。

古裝劇作為一種大眾媒介產品,對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當代大學生的集體記憶有何影響?造成這些影響的因素又有哪些?筆者就2015年國內播出的古裝劇對152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之后,將在本文中試圖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

一、大學生群體觀看古裝劇的現狀

在大學這樣一個人口密度高、信息交流迅速的場域中,大學生群體的受教育程度較高,同時也是新媒體的高頻度使用者,大學期間有很多自由時間可供支配,很多學生經常觀看一些熱播的影視劇來調節生活。近年來,隨著《宮》《步步驚心》《甄嬛傳》的播出,古裝劇掀起了一波熱潮。根據2014年中傳瑞智、新浪微博提供的數據,2014年古裝劇電視平臺的播出量占眾多題材播出總量的12%,而在微博平臺電視劇提及量前5名中有3部古裝劇,占比60%。

在本次調查訪問的152位大學生中,古裝題材的電視劇最受大家歡迎,占比59.21%,有75位學生每天觀看電視劇超過1小時,僅有18位學生沒有看過2015年古裝劇。其中82.23%的人會在日常生活中和朋友聊起劇情發展,有78.29%的人認為觀看古裝歷史電視劇對處理現實生活事務是有所幫助的。

根據揚·阿斯曼對溝通記憶和文化記憶的區分,溝通記憶在人際的日常傳播交往中產生,個體親身經歷,文化記憶通過一些固定下來的客觀外化物比如圖像、儀式等進行傳遞,個體并沒有親身經歷過。因此筆者把古裝劇對大學集體記憶的影響分成兩個方面,一是對古裝劇呈現的特定歷史時期的集體記憶的考察,二是對大學生關于現實生活中某些觀念的塑造或者強化。

二、古裝劇呈現的特定歷史時期的集體記憶

1.對于對歷史記憶的傳承作用

在對經典古裝劇的構成要素的投票中,得票率最高的是劇情編排和演員演技。有88位學生表示不喜歡現在大多數古裝劇,主要原因有“劇情雷同”、“演技不夠、顏值來湊”、“架空歷史”等。在本次調查中收視率最高的五部古裝劇分別是《瑯琊榜》《花千骨》《羋月傳》《武媚娘傳奇》和《活色生香》,其中有四部都改編自網絡小說,首先收視率有一定的保障,其次,這幾部劇的主角大都是當紅明星,在青年群體中很受歡迎,再者,青春偶像劇里恩愛情仇的路數頻頻可見。問題在于,為什么在眾多受訪者不滿的情況下這些電視劇仍然有這么高的收視率?據調查,原因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觀眾認為這些古裝劇雖然劇情假大空演技不走心,但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可以在無聊的時候打發時間,另一類觀眾認為電視劇市場質量普遍低下,沒有太多選擇只能將就,這印證了傳播效果研究中受眾的態度和行為可能并不一致,從使用與滿足理論的角度來看,古裝劇擁有其它媒介或者活動都無法代替的滿足功能。另外,有82.23%的大學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會和家人朋友聊到劇情發展,因此筆者推測人際傳播中的聊天談資也是觀看古裝劇的原因之一。

任何一部古裝劇的播出都會引發有關歷史真實性的討論,這里的歷史真實是指通過考據推斷出的在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人物及事件。歷史真實固然重要,但在過去主要以書面媒介保存下來的資料中,歷史只是殘章斷句,只有通過小說、電視劇、電影等新興媒介形式才能豐富靈動地得以傳承,在這個過程中,歷史真實和文學價值總是相互較勁,任何一種文化產品都是這二者博弈之后的呈現。極端的看法認為古裝劇沒有絲毫價值,因為很多人物或者事件都是捏造而來,但筆者認為這并不影響觀眾對于古裝劇的欣賞。研究集體記憶的學者安格拉·開普勒融合了揚·阿斯曼提出的“溝通記憶”和“歷史記憶”,他認為由于媒體事件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一方面,當今社會里的日?;貞泴嵺`,已經越來越跟普遍的回憶媒體連接在一起了;另一方面,那些成為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具深遠影響力的回憶的載體,越來越需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擁有它們才能獲得跨時空的影響[2]”,因此如果想讓歷史記憶跨越時空得以傳播,只有借助新興的媒介形式才能得以保存。另外,古裝劇作為一種以市場為導向的大眾文化產品,天生不具有學術的嚴肅性,不該用考究歷史的嚴謹態度去對待。按照雷蒙·威廉斯對于文化的三種定義,“活文化是指特定時代和地方的文化,只有生活在那個時代和地方的人才能完全理解它[3]”,因此對于歷史的考據也不可能還原絕對的歷史真實,區別只在于還原程度。

2.妨礙對其他形式的歷史記憶的了解

歷史不可重現,而電視作為一種視聽兼備的媒介,模糊了現實和虛擬的界限,觀眾會無意識地把自己幻想成電視劇中的男女主角,如真實地體驗了當時的歷史一般。劇中人物的裝飾打扮、言行舉止和建筑的結構陳設等都會成為歷史記憶的標簽,而一些編劇在對歷史無知的情況下讓很多物件、稱謂玩兒起了隨處可見的穿越,比如很多古裝劇里的人物裝扮是現代服飾的古裝化,再比如像“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是從朱元璋開始的,而任何涉及宣讀圣旨情節的古裝劇頻頻出現這樣的套路。但是,根據文化研究學派的斯圖亞特·霍爾的編碼解碼理論,不同的觀眾會根據自己不同的經驗來對電視文本進行對抗式、協商式、霸權式解讀。制作精良和粗制濫造的古裝劇相比,觀眾對待前者的態度更為審慎,投入度更高,而后者由于制作粗糙會在很多方面給觀眾以虛假感的暗示,觀眾的態度也更加隨意,因此精良的古裝劇對于歷史記憶的形成作用更為明顯,營造了一個仿真的“當時”;其次,根據傳播政治經濟學者達拉斯·斯麥茲的受眾商品論,電視劇作為大眾文化產品面向市場,觀眾作為商品被賣給廣告主,因此觀眾的需求就尤為重要,為了迎合觀眾娛樂的需求,電視劇會生產大量準入門檻很低的產品來擴大市場,相比之下,書面媒介承載的更為考究的歷史站在科學的立場,準入門檻較高,受眾市場就相對較小。因此,古裝劇可能會妨礙大學生投入時間和金錢成本更高的歷史真實。調查發現,這個情況會隨著年級的升高有所好轉,參考史書史料的大四學生和研究生要比低年級學生的比率更高。

三、古裝劇對于大學生關于現實生活觀念的塑造或強化

據調查,有些受訪者表示“一些古裝劇更像是偶像劇,披著古裝的皮囊演的是現代愛情的故事”,一些古裝劇和當代偶像劇傳遞的價值觀念相近,產生了一種跨越情境的似曾相識感。根據格伯納的涵化理論,電視通過長期潛移默化的作用,在不知不覺中制約、涵化或是培養了電視觀眾的現實觀。

1.女性主義成功學

在本次調查中收視率最高的五部古裝劇中,《花千骨》《羋月傳》《武媚娘傳奇》這三部劇都講述了一個單純天真的女主角經過種種磨難后登上權力巔峰的故事。這符合很多女性觀眾的口味,無論是社會的大環境還是大學的小環境都會讓人進行聯想,初出茅廬也是天真懵懂,不久就嘗到了現實的殘酷,按照流行的說法“殺不死你的,都能使你變得更強大”,傳遞出再多的困苦不過是走向權力巔峰的墊腳石的觀念?!冬樼鸢瘛分饕且阅行缘臋嘀\機變為主線,因此在大學生中男女觀看比率很相近,而其它四部以女性角色為主的古裝劇女性的觀看率遠高于男性。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男權社會,女性處于依附和順從的地位,古裝劇通過對女性角色獨立堅強的形象塑造,反映出現代社會中女性地位逐漸上升的態勢。試想在封建教條的桎梏下,現代獨立女性如果穿越到古代恐怕也命不久矣,而在很多古裝劇中,這些擁有現代獨立女性品質的角色都憑借著才貌兼備遇上風度翩翩的美男子,產生了真摯的愛情,作為一個革新人物而存在。但眾所周知,封建社會的婚姻大都是父母包辦,為了完成傳宗接代的家族使命,男女雙方結婚前可能面都沒見過,兩情相悅更是稀罕,愛情也是近代才被建構的一個概念,這些電視劇在傳遞著當代獨立女性的價值觀的同時,也給現代愛情增添了很多美好想象。

2.模糊兩性差異

除了古裝劇中的女性顯得剛強以外,劇中的男性形象也有逐漸女性化的趨勢,兩性之間的形象差異變得模糊。比如《瑯琊榜》里的梅長蘇孱弱無力、多愁善感,《花千骨》里的白子畫是一個白衣飄飄、優柔寡斷,時常能引起女性的母愛和保護欲。這一方面反映了當下社會中兩性差異逐漸減小,同時也使這種在過去被視為異常的現象被主流化收編,可以為大眾所接受。在他們成為新一代偶像的同時,這些角色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眾的審美觀。

3.促進亞文化的發展

隨著古裝劇的熱播,很多新詞匯也日趨流行,比如“cp”、“好基友”等,用來形容高顏值的同性之間的曖昧關系,是對劇中關系親密的同性的戲謔。投射到現實生活中的基腐文化,這些現象甚至成為一種時髦,通過調侃使得主流社會對基腐文化的接受度也更為普遍。更多亞文化的聲音能通過影視媒體或者書面媒介的形式得到傳播,在這個層面上,古裝劇對于亞文化的發展和被主流文化的認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四、結 語

通過對古裝劇文本內容的研究和對大學生群體的調查,本篇論文從兩個方面探討了古裝劇對當代大學生集體記憶的影響。一方面是對特定歷史時期的集體記憶的呈現,塵封于卷冊之中的歷史只有經過大眾媒體這種廣為接受的傳播方式才能繼續保持生命力,但與此同時也會妨礙大學生對其他歷史記憶形式的了解;另一方面體現在對大學生的某些價值觀念的塑造或強化,傳遞了女性主義成功學、對兩性形象差異的彌合,同時也對對亞文化發展的起到了積極作用。

古裝劇巧妙地連接了現在和過去,借由歷史傳遞出當下主流價值觀,也蘊含著作為一種引領新潮流的媒介潛力。

參考文獻:

[1]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著.畢然,郭金華譯.論集體記憶[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 (德)安格拉·開普勒.社會記憶:歷史、回憶、傳承[A].見:哈拉爾德·韋爾策.社會記憶:歷史、回憶、傳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 (英)雷蒙德·威廉斯著.倪偉譯.漫長的革命[M].上海:都市文化研究譯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傳馨]

猜你喜歡
集體記憶大學生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民族傳統體育儀式的文化解讀
“網紅”微博廣告研究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新聞社群的“情懷”策略建構
20世紀70年代臺灣留美學生的政治文化
大屠殺記憶與創傷書寫:“第二代”敘事與以色列人的身份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