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識形態話語轉換三題

2016-09-07 14:06楊彬彬馬玉婕杜保友
理論導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治國理政認同意識形態

楊彬彬+馬玉婕+杜保友

摘要:意識形態話語轉換是理論的內在演進和現實的外部動力綜合作用的結果,是治國理政的發展實踐與理論邏輯相統一的結果。意識形態不能囿于歷史的框架,而要在關照現實實踐中不斷自我更新,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與時俱進,這不僅是認知論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理論實現的需要。新時期要深刻把握思維方式、民意訴求、國際局勢的現狀與趨勢,從人民性、目標性和開放性等層面秉持和推進意識形態話語的時代性轉換,增強意識形態的解釋力和整合力。

關鍵詞:意識形態;認同;話語轉換;治國理政

中圖分類號:D6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16)08-0048-03

話語轉換是意識形態演進的突出標志,意識形態以話語轉換作為自身革新的外在形式,無論基于歷史的角度還是基于對比的角度,話語轉換都深刻反映了意識形態在歷史和現實層面的演進邏輯。意識形態話語轉換的實現,一方面是理論與時俱進的外在體現,是理論實現訴求推動的結果;另一方面是對現實實踐需要的積極回應,體現了意識形態的調適性?;诶碚撟杂X助推意識形態話語轉換,體現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尤其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深刻把握,在新時期加快意識形態話語的時代性、科學性、主動性轉換,加快意識形態話語轉型并構建現代化的話語體系,將有助于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價值共識,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建設進程,強化全面從嚴治黨的理想引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活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精神支柱。

一、意識形態話語轉換的驅動力

意識形態話語轉換,一方面深刻反映了意識形態自身的演進,另一方面則是增進意識形態認同而進行的主動調適。實現意識形態話語轉換的驅動力來源于兩個層面,其一是實踐及發展趨勢對意識形態話語適應性的挑戰,其二是從理論實現角度進行的主動調適,二者的綜合作用推動著意識形態話語的與時俱進。

1.意識形態話語轉換的外部動力。話語在其本質上是語言與思想的統一體,既是價值表達的工具,也是傳遞的觀念本身,在形式與內容上是辯證統一的。以對外話語體系的構建、轉換為例,其與意識形態話語轉換是相輔相成的,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價值表達。建國以來,我們的對外話語伴隨著國際局勢的變遷和外交政策的變化在不斷調適、創新,在國際環境中,對外話語的轉換是國際交往實效性驅動的結果。意識形態話語轉換是文化軟實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不僅體現在本土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也突出體現在域內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號召力上?!袄碚撛谝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1]12因此,意識形態話語轉換受到國內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實踐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國際主體國際地位和力量對比變化的影響,意識形態話語轉換的外部推動因素是國際國內環境綜合催生的。

意識形態話語轉換是提高對外話語輸出性的重要形式,對外話語是本國價值觀念的外向型傳播,要實現“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2]162的目標,就應當致力于“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2]162這就有賴于對外話語體系的科學化構建,其基礎就是域內意識形態話語轉換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反映,并通過自身的革新引導社會的發展。

“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163因此,國際話語權以國內意識形態的發展及其積極性調適為資源。一方面,國內不斷深化的改革形勢和具有積累性的發展格局推動著意識形態的發展與革新,同時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也需要更為大眾化、通俗化的話語;另一方面,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等國際戰略的實質化進展需要話語共識,域內外發展的需要推動著意識形態的話語轉換。

2.意識形態話語轉換的內在驅使。意識形態話語轉換的內在動力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所塑造的理論自覺,其二是意識形態建構主體的使命擔當及其階段性的現實回應。意識形態話語轉換是歷史與邏輯的統一,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意識到并逐步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也是意識形態話語轉換不斷推進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的必然,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階級使命和歷史擔當的必然。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決定了意識形態建構主體要保持高度的理論自覺,在憂患性的挑戰和先進性的引導下,不斷推進意識形態話語轉換,有利于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現實出發推進指導思想的接續中國化。在新的歷史時期,治國理政面對著更為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矛盾,需要建構起更加具有認同度的文化符號和更加具有公信度的話語傳播平臺。在話語體系建構的維度上,要不斷推動對外話語的世界性、現實性和戰略性;在價值共識認同的維度上,要不斷推動意識形態話語的大眾化、現代化和時代化。

二、意識形態話語轉換的價值性

意識形態的話語轉換不只是對時代變遷和理論演進的反映,真正的價值在于對現實實踐的關照,發揮其理論先導的價值性。意識形態話語轉換的價值不僅在國內建設和改革層面有重要價值,同時對于中國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構建凝聚共同價值的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作用。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引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現階段最為直接的發展目標,而發展目標的現實化需要最為廣泛的建設和改革力量,這種中國力量的源泉就是目標認同基礎上的一切積極力量的聚合。目標認同是意識形態話語轉換的一個價值訴求,通過意識形態話語轉換將系統性目標轉化為現實性認同和行動,是非常有效的精神激勵方式。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4從而將社會發展目標與人們的現實訴求緊密連接起來,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追求實現的共享發展理念不斷具體化,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觀的深化。

長期以來,在對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科學認識的基礎上,經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理論探索與艱苦實踐,我們已經建構起比較完善的目標體系,呈現出整體性、層次性和階段性的特點?!霸谛碌臍v史時期,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2]56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2]314并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銜接,進而從社會發展階段的層面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未變的前提下,現今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2]314從而整體性建構起社會發展的目標體系。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3]這種話語表達體現了社會發展目標體系的整體性,將目標體系構建、共識凝聚和成果評價融合為一個整體,形成了階段性目標發展全過程的話語體系構建,對于在新的歷史時期充分發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性目標及中國夢的宏偉目標的方向引導和共識凝聚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2.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先導。改革的本質訴求是創新,創新需要理論的引導,話語是對理論最為直接的表達,實踐則是理論最為現實的需求。意識形態話語轉換不僅回應實踐需求,還為改革和創新鋪設道路、營造氛圍?!案母镩_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4]話語的形象化有利于人們對話語傳遞價值觀念的理解和認同。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碎片化的修補,也不是局部性的調整,而是統籌各領域和各層面耦合性、關聯性的全面系統的改革,為此,面對發生了階段性、累積性、歷史性變化的發展格局和改革形勢,需要在問題意識引導下形成具有時代性和現實性的改革認識論與方法論,意識形態的話語必然要適應這種聯動,同時以話語轉化本身的價值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論先導。

改革是對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深刻變革,是革命意義上的社會關系的調整,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對利益格局的觸動是重大而深遠的。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啃硬骨頭、涉險灘”更為有的放矢,在改革的目標上,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5]25-26在改革的方法論上,提出“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5]34-35等,一方面體現出改革的政治勇氣,另一方面展現了意識形態話語轉換在改革中的號召力和破阻力,與時俱進的改革認識論和方法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先導。

3.全面依法治國的價值訴求?!爸袊厣鐣髁x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6]49構建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形成與完善本身離不開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這是社會制度使然?!爸袊厣鐣髁x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6]49法治體系必然要體現社會主義的原則,同時意識形態的話語轉換也要符合法治發展的基本規律。意識形態對法治體系的影響不應只是話語的映現,更為重要的是價值投射。

而從主動性角度來講,意識形態話語轉換有助于增強人們對法治的認可度和對法制的依附力,法律的公信力是法治方略實施的基本前提,而這種公信力的形成也是一個價值認同的過程。意識形態的話語轉換在強化社會主義價值原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同時,法律思想和法治體系本身就是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意識形態價值傳遞和觀念認同中包含著法治的內容,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必然成為法律思想最為核心的內容,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同時依法治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深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表現形式,法治道路、法治理論和法治體系的構建、發展必然與主流意識形態交相融合。因此,意識形態的話語轉換對于全面依法治國,具有理論先導、強化共識、價值引導等作用。

4.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資源。意識形態話語轉換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推動作用集中體現在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等方面,意識形態話語轉換不僅為思想建設提供了符合黨情變化的思想資源,同時為作風建設機制創新和反腐倡廉建設的具體化提供了重要啟示?!按蜩F還需自身硬”,[2]4充分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自覺性,并形象化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與從嚴治黨之間的關系。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思想建黨,意識形態的話語積極調適與不斷變化的黨情相適應,不斷豐富黨的建設的思想,同時為從嚴治黨提供了與民意互動的交流載體。在新的歷史時期,面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面臨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同樣面臨著對“中國道路”的挑戰和檢驗。習近平指出,“大量事實證明,一個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風,敗也在干部作風;一個地方的事業,興在干部作風,衰也在干部作風”,[7]組織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革開放以來,關于黨的建設的話語經歷了一個不斷轉換的過程,從鄧小平提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8]的“成敗論”,到江澤民提出“黨的作風問題,也是黨的形象問題”[9]的“形象論”,以及十六大以來提出高度警惕“四個危險”的“危險論”,表明當前黨所領導的事業不僅有“危險論”的存在,更有“成敗論”的考驗。新的歷史時期黨中央進一步指出“如果我們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10]為此開展了廣泛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集中解決“四風”問題提出“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2]375推進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具體化。新時期作風建設話語的轉換,深刻反映了形勢倒逼的緊迫性和黨自我凈化、完善、革新和提高的自覺性,同時話語的大眾化、通俗化也促進了作風建設的積極調適。

5.全球化參與的共識構建。中國全面參與全球化的合作與競爭,需要傳遞“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這就需要“中國話語”搭建溝通橋梁,無論是利益共同體的構建還是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都需要共識的達成。話語不僅僅是工具,本身也是價值傳遞。因此,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不只是技術層面的要求,更為重要的是價值觀念的認同。

在和平與發展作為世界主題的背景下,達成共識和尋求合作是歷史所趨、民心所向,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和發展理念需要語言外殼作為載體加以傳播,“和平輸出”不是口號輸出,是理念輸出,更是共識輸出。為此就要建構起具有公信力、說服力的對外話語體系,通過和平的中國聲音,使國際社會認識到“中國發展絕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我們絕不做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事情”,[2]249在對外話語體系的構建中,積極的話語轉換可以為國內的發展和改革爭取穩定的國際環境,同時為中國倡導或參與的國際戰略構建起更為堅實的共識基礎。

三、意識形態話語轉換的方法論

意識形態話語轉換是一個需要不斷推進的過程。其根本原則就是助推意識形態的認同,并在此基礎上“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進一步將消極力量轉化為積極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現階段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提供精神支柱,在思想和理論掌握群眾的前提下,實現“物質力量轉化為精神力量”,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1.秉承意識形態話語的人民性?!叭嗣袷菤v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2]5體現出群眾史觀與英雄史觀的根本區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歸根結底是中國人民的事業,是黨帶領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事業?!袄碚撘唤浾莆杖罕?,也會變成物質力量”,[1]11因此,要建構與社會成員的思維方式和心理需求相一致的意識形態話語體系。意識形態話語的人民性不是停留在理論上的,不是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的簡單強調,而是要推動意識形態及其話語對人民現實問題和切身利益的關照。共享發展理念的提出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具體舉措的提出,充分體現了意識形態話語的人民性的強化,最為重要的是實現了話語與實踐的深層結合,推動“共同富?!眱r值共識基礎上的發展目標的現實化。

與群眾運動話語或革命黨式話語形成鮮明對比,和平建設時期的話語體系更加注重對發展和創新動力因素的激勵和保護,重視對個人和小集體合理物質利益的法律保護和制度保障,而前者則否定合理的物質利益訴求,片面而教條式地強調整體利益,對地方、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性造成了阻滯。在信息化時代,應當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的優勢,尤其是要重視大數據時代數據分析對改革發展成果共享中的技術支撐作用,將工具性與價值性緊密結合,加速意識形態話語轉換向社會實踐轉化的進程。

2.強化意識形態話語的目標性。意識形態話語的目標性不僅要建構起明確的目標導向,同時還要不斷推進這種理想目標的本土化,也就是意識形態一般性指導下的特殊性,突出更為鮮明的民族性,實現意識形態話語的中國化,這也是助推價值認同的重要方面,意識形態話語轉換在推動價值認同的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著意識形態的內容。

“中國夢”的提出就是一個與時俱進話語體系,提出“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2]49從個人、國家和國際層面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統一起來。理想和目標不僅需要構建起合理、科學的體系,同時更需要進行實踐層面的分解,這意味著理論向實踐的轉化,理想向現實的轉化。意識形態話語的目標性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要在國內形成普遍性的價值認同,將理論化的價值觀念轉化為通俗化的共識,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普遍的理想信仰和同質的價值訴求,搭建意識形態與大眾文化的交流平臺,發揮話語文化融合機制的作用,從而形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合力。二是要形成共識達成基礎上的國際認同,通過具有共同價值訴求的對外話語體系的構建,以兼具中國特色和普適意義的話語拉近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在包容性話語體系中整合國際發展戰略,從而推動國際間共贏機制的構建,以話語為載體降低國際溝通成本,并形成高效、開放的發展格局。

3.堅持意識形態話語的開放性。 “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11]堅持意識形態話語的開放性是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重要舉措。意識形態話語開放性也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開放性不僅意味著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動態發展,還意味著立足新的國情、世情,積極應對全球化挑戰和信息化、網絡化時代機遇的包容性與共贏性。為此,不僅要構建國內發展與改革的話語體系,還要在國際社會構建和平與合作的話語體系。

堅持意識形態話語的開放性就是要實現意識形態話語的時代性和動態性,一方面,要更加自覺地適應中國共產黨由“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構建起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話語體系,如此,既可以增進全體人民的價值體認和觀念共識,也可以營造助推國內發展和國際交流的國際環境。意識形態話語轉換不僅要配合時代主題的轉換,還要為國際戰略的構想和實施進行“利益共同體”的共識構建。另一方面,意識形態的話語要在動態發展中順應乃至引導歷史潮流。永恒發展的辯證法同樣適應于意識形態話語的演進,教條式的、僵化的話語不能有效推進意識形態的發展,話語的匱乏會加劇思想的貧困。因此,話語的豐富性、時代性本身就是開放性的重要表現。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習近平在海南考察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4-11(1).

[4]習近平.在武漢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7-25-(1).

[5]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6]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習近平.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2-12(1).

[8]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58.

[9]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408.

[10]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1-19(1).

[11]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5.

【責任編輯:閆生金】

猜你喜歡
治國理政認同意識形態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新成就
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歷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認同的崩潰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跨性別者認同矛盾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