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心理之鄰家“惡童”

2016-09-10 17:23顧建梅
檢察風云 2016年13期
關鍵詞:品行李老師年齡

顧建梅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這句話為人們高度認同及廣泛運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代表美麗與芬芳,如曼陀羅、夾竹桃、一品紅、虞美人,美則美矣,誤食則有毒,非死即傷?!皭和币嗳绱?。他們外表稚嫩,貌似天真無邪,人畜無害,然而,某種毒素一旦觸發,一樣可以犯下令人發指的惡行。

“惡童”犯行

2014年8月12日晚,自貢13歲少女小敏撞倒了三歲的琪琪,以為后者被撞死,因害怕自己家人承擔巨額的賠償費用,故將受害人琪琪拋入自家屋外的一糞池內,致其死亡。琪琪母親說:“你們知道那個女孩兒有多冷靜嗎?撞暈琪琪扔掉后,回家處理好身上的泥土,又出來跟其他小朋友玩,街坊及鄰居都問了她無數次,她都若無其事……”

小敏的行為已構成涉嫌故意殺人罪,但根據《刑法》第十七條中“14周歲以下犯罪的一律不能處以刑罰”之規定,小敏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刑法規定的行為人對自己實施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的年齡,稱為刑事責任年齡。我國刑法規定,不滿14周歲是無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不管實施何種法益侵害行為,均不負刑事責任;14周歲到16周歲之間的人犯有故意殺人等八種嚴重罪行的,應負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目前,我國青少年犯罪已呈現低齡化趨勢。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2013年11月底發布的數據顯示,青少年出現不良行為的平均年齡為12.2歲。14歲以下的“兒童犯罪”怎么處理,成為法律界的一道難題。令人遺憾的是,惡童們已經開始利用這道難題作為自己行兇殺人的天然屏障。

2004年,13歲的男孩趙力寶強暴了同村14歲的女孩明芳。然而,趙力寶由于“未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很快被釋放。被害人家屬訴諸法庭,經審理,黑龍江省通河縣法院判決趙力寶向明芳賠償醫藥費等各種費用9021元。就在判決書下達一周后,趙力寶夜闖明芳家,當著女孩的面將其母殺害……

2015年10月18日正值周末,三名男孩大清早相約去鎮上網吧玩游戲,中午回家路經鄰村新廉小學,校門緊閉。三名少年從學校東側順著圍墻邊的樹爬進去,當發現學校只有一名女老師李某守校時,便生謀財之念。他們借口到李老師宿舍喝水,劉某順手拿起一根木棒朝李老師頭上狠狠砸去,李老師痛得下跪求他們不要再打,并告訴他們自己錢包只有400元,但家里還有2000多元,愿消財免災??扇四缅X后又怕李老師報案,決意滅口。其間,趙某、孫某因心軟退縮,13歲的劉某鼓勵他們說:“打死她沒關系,我們反正是小孩,不會坐牢的?!庇谑撬麄冇帜闷鹨话鸭舻冻罾蠋熀韲荡寥ァ踔猎谌藲⒑罾蠋熀?,拿著搶劫來的錢,他們首先就是到縣城打網游。

如果說,臨時起意的未成年人傷人、殺人案件帶給人們的是對人性的追問,對社會環境及家庭教育的思考與反省,那么,蓄意利用法律的空隙,或預謀或放任自己行兇殺人則更多地體現了法律的滯后及漏洞。

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實施犯罪行為不受刑事處罰,雖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卻造成了對被害人的巨大不公。刑事處罰的缺位,甚至造成行兇者家屬的冷漠和助紂為虐。如:當明芳父母拒絕了趙家“私了”的請求后,趙家竟散布其子與明芳處對象的謠言,而趙力寶故意殺害明芳母親也源于趙父的一席話:“在外面惹事,有能耐你倒是擺平呀!這以后三天兩頭來要錢,什么時候是頭?有能耐你強奸完明芳你把她弄死呀!”

惡童有“毒”。14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即便無須承擔刑事罪責,是否也該受到必要的控制與責罰,使其“毒素”無法再傷及他人?

關鍵詞一:“被忽視教養者”

當我國公安機關對惡童們做出“依法不予立刑事案件偵查”的決定后,惡童們依然交由自己的父母監管,這不能不說是個巨大的“忽悠”。這等于默認:惡童的家庭教育是沒有問題的,父母的監管是負責有效的。然而,若真如此,由未成年人實施的惡行就不會以如此極端的方式發生。趙力寶一案便是個佐證。

將對他人實施了重度傷害和殺人行為的未成年人交還給父母監管類似于用污水洗衣,越洗越臟的概率比洗干凈更大。

美國伊利諾伊州早在1899年便已頒布《少年法庭法》,法案規定:“不滿18周歲的少年有以下情形之一,即為被忽視教養者”,其中包括“少年的行為對其本人或他人的福利有所損害者”。這類案件一經少年法院宣告成立,少年兒童的父母即暫時喪失監護權,其子女移交給州政府監護,負責教育和照顧。

值得一提的是,少年法庭在處理未成年人案件時,其父母也要受到審判。尤其是七歲以下的兒童觸法,雖兒童本人不為犯罪,不受任何處罰,該兒童的父母卻要受到法律的懲罰。當父母被認為需要對少年罪錯負責時就要被判處罰金,甚至被監禁。

關鍵詞二:“惡意補足年齡”

英國惡童羅伯特和喬恩之所以被判謀殺罪名成立,是源于“惡意補足年齡”。英美普通法對于10歲和10歲以上不滿14歲的人制定了特殊規則。這些人因為年齡小,被推定為無實施犯罪行為的能力,但是,如果證明某個兒童“對危害行為有辨別能力”,即了解行為是錯誤的,就可反駁這一推定,這就是“惡意補足年齡”。因為當行為人具有“惡意”時,是明知不應該,仍然故意做出了刑法禁止行為。

據美國司法部青少年司法和預防青少年不良行為辦公室(OJJDP)的數據顯示,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曾經有三分之一的謀殺案有未成年罪犯參與。在2010年,全美國共有908名未成年人被法院裁定犯有謀殺罪,占到當年被定罪的謀殺犯的7%。

關鍵詞三:兒童品行障礙

每當有未成年人做出令人發指的惡行時,都會引來種種分析:家庭教育失當、社會生活環境不良、自身的不幸遭遇等等。這些因素或者都存在,但需要正視的是,惡童所以為惡,極可能因其具有品行障礙。

兒童品行障礙指發生于18歲以前的兒童和少年的經常性的明顯違反與其年齡相適應的社會規范或道德準則的行為。其嚴重性超出一般的淘氣,行為的發生不是由于一時的過失或年幼無知,而是一貫的行為模式。常見的不良行為有說謊、打架、偷竊、傷害別人、虐待動物、破壞財物、縱火、逃學、離家出走、惹是生非、酗酒、賭博、過早的性行為以及其他觸犯刑律的行為。

國內調查發現,兒童品行障礙患病率為1.45%~7.35%,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為9:1,患病高峰年齡為13歲;英國調查顯示,10~11歲兒童中患病率約為4%;美國18歲以下人群中男性患病率為6%~16%,女性患病率為2%~9%。

品行障礙和人格障礙屬一脈相承,只是理論上講因為未成年人尚未定型所以不適用“人格”一詞,成年人才能用。所以,患有品行障礙的兒童若成年后其認知及行為仍未獲得改善,將進而患有人格障礙,還是會作奸犯科。

判定未成年人為“被忽視教養者”及“惡意補足年齡”是針對兒童觸法采取的措施。鑒于我國目前對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一概不論刑責,預防兒童觸法就顯得更為重要。了解及診斷兒童的品行障礙,并及時給予干預和矯治,也許是眼下亟待教育部門、司法機關及社區幫教力量合力去做的事。

對于未成年人行兇,若我們罰不能罰,至少也要防之能防。否則,任何一個無辜者都可能是新廉小學的李老師,成為惡童棒下的枉死羔羊。

欄目主持人:成韻 chengyunpipi@126.com

他山之石——英國惡童案

1993年2月12日,英國兩歲男童詹姆士·鮑杰在商場與母親走失,后來在一條廢棄的鐵軌上發現了他的尸體。鮑杰死狀慘不忍睹:他臉上被人潑了藍色油漆,身上先是多處被石頭、磚塊砸傷,隨后又被人用一根約10千克的鐵棍在頭部反復打擊,頭部的傷痕多達42處,嘴里還塞滿了電池。警方最初以為是針對兒童的性犯罪,為此求教國內頂尖的犯罪側寫師,然而側寫師以專業眼光看出犯罪現場的不合理:鐵軌旁的拖行痕跡應該是由小孩所為而非大人留下,鮑杰身上的傷痕雖多,傷口卻較淺……最后,側寫師告訴警方:兇嫌應為孩童。

果然,側寫獲得商場閉路電視攝影機的證實:鮑杰是被兩名10歲的男孩帶走,他們就是羅伯特和喬恩。案件偵破后公布的殘忍事實引起英國全社會的強烈震動。警方在逮捕兩名嫌疑人后出于保護未成年人的考慮用“男孩A”和“男孩B”來指稱,憤怒的英國民眾無法接受這樣的處理,不斷向司法機關抗議施壓。最終在臨近審判時,法庭公布了兩名被告人的照片與姓名。此案開庭審理的當日便有近500名示威者在法庭外要求重判兇手。庭審中,兒童精神病專家認定被告“完全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盡管兩被告在庭上未做任何回應,但憑借確鑿的證據,法官最終認定二人所犯謀殺罪名成立,二人就此成為英國現代史上年紀最小的殺人犯。

出于人道的考慮,也為了符合法律的要求,兩個人后來被分別送到兩所少年罪犯管教機構進行教育改造。據報道,兩個人在獄中表現良好,都通過了A-level考試(相當于我國的高中會考)。為了減緩他們的心理壓力,他們每個月能獲準外出購物一次或觀看體育比賽,喬恩甚至還去威爾士短途旅行了一趟,改造過程相當人性化。

猜你喜歡
品行李老師年齡
優良品行
該得獎的李老師
善念是一種高貴的品行
舍不得您,李老師
“李老師是壞人”——對5+2=0教育的思考
年齡歧視
算年齡
富川縣安監局開展“ 講道德、有品行” 專題學習研討會
彭林軍:誠實守信 砥礪品行
李老師的心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