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語文課文解讀的多元與有界

2016-09-10 07:22徐曉婷呂沙東
文學教育 2016年12期
關鍵詞:多元文本解讀

徐曉婷 呂沙東

內容摘要:閱讀接受,一方面是異變的、不確定的、無限的,存在著審美的差異性;另一方面是有閾限的、有范圍的,存在著社會的共通性[1]。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文本解讀應堅持多元有界原則。本文結合相關文學理論就小學語文課文解讀的多元與有界問題結合竇桂梅執教的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進行解讀和探討。

關鍵詞:文本解讀 多元 有界

一.多元解讀的“源”與“流”

新課標實施后,語文課文的“多元解讀”理念得以興盛和廣泛實踐,“唯一標準答案”潰壩決堤。多元解讀雖然是新的語文教學理念,但它實際上是文本解讀理念的傳承和發揚。我國古代有“詩無達詁”之說,讀者千差萬別,文學作品便沒有確切的一成不變的的解釋。追溯到《易經·系辭》,“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泵鎸ν皇挛?,不同的人會得出帶有各自主觀色彩的結論。在西方,“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多元解讀是文本解讀的必然屬性。當代現象學哲學家和美學家,現象學美學的主要代表人物英伽登在理論上給出了有力說明。英伽登著名的“填充”理論指出:作品本身還只是一個圖示化的結構,存在著無數的“未定點”和“空白”,就像事物的骨架,要使它生氣灌注、血肉豐滿,就需要讀者的想象來填充(具體化),讀者也參與了作品的創造[2]。而讀者的審美經驗和審美水平千差萬別,審美具體化和再創造也就因人而異,解讀也就必然出現多元的結果。作品的圖式化結構為讀者閱讀提供了自由的想象的空間的同時,又為讀者閱讀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和限制。英伽登之后,出現一些不斷關注、強調讀者的閱讀再創造的文學理論,直至出現了絕對的相對主義思潮,“作者死了”,“作品也死了”讀者可以任意解讀作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多元解讀仍然不是脫離文本的圖示化結構的隨意解讀。事實上,無論是現象學還是接受理論,都指出了文本對讀者接受的制約。

英伽登曾反復強調:作品的圖式化結構為閱讀提供的限制。接受美學重要理論家伊瑟爾的 “隱含讀者”的觀點指出:隱含讀者是根據文本提供的信息,將作品具體化并實現其價值的讀者,它不是現實的讀者,而是作家預先構想的在作品問世之前可能出現或者應該出現的讀者。以上表明,即使當代以作品接受為研究中心的接受美學也并未否認文本對讀者接受所提出的制約要求。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的主體是各個方面都存在差異性的學生,他們有著不同的知識儲備、文化積累,不同的審美傾向和生活經驗,因而面對文本時,也必然存在屬于自己的獨特解讀和感悟,多元解讀正是對閱讀主體間客觀差異的尊重。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部分關于閱讀教學的具體建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薄霸诶斫庹n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盵3]

二.多元解讀之“幸福之源”

竇桂梅老師以深厚的學術素養和教學經驗底蘊為基礎,顛覆過去對《賣火柴的小女孩》階級文學評論的主題定位,挖掘了其中更加人文的不幸與幸福。筆者就其中爭議較大的第二課時文本解讀方面進行了基于個人理解的思考與解讀。

(一)“幸?!钡某晒χ?/p>

筆者認為竇老師第二課時對《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幸?!边@一多元解讀的方向是十分理想和值得肯定的,這是非常成功的創舉。竇老師突破傳統單一的批判主題,顯現這篇童話內蘊豐富的底色中溫情積極的一面,使學生學會悲憫,學會積極地面對苦難,堅持對希望的執著。這些方面多角度地輔助學生們形成積極正確的人生觀,比簡單認識到西方資本主義的黑暗更有現實意義和教育價值。

童話中賣火柴的小女孩幸福的真正來源,歸根結底是真善美的內心,是寬恕,是瀕死的幻境,是死亡的解脫和升到天堂這一宗教意義上的的永恒幸福。然而,將兒童的認識引向死亡是一種解脫的幸福,強調上升天堂是永恒的幸福,容易將人生觀尚在蒙昧階段的兒童導向一種認識:死亡可以解脫困境。

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語文在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同時,肩負著育德育人的重任。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要“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4]。所以我們應始終堅持將孩子的認識和人上態度向積極方向引導。竇桂梅老師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也是這樣靈活地引導學生多元解讀的。

(二)思考與反思

在“幸?!边@一主題的解讀教學中,竇老師將幸福的來源歸結為隱忍和對夢想的渴望(板書為隱忍和渴望,但在教學引導時不斷使用夢想一詞),筆者認為不是十分妥當。

1.“夢想”一詞的運用

本課將小女孩幸福的來源之一解讀為“對夢想的渴望”,夢想這一名詞用在此情境下是否合適,教師是否應該規范學生對這一名詞的使用或者說是糾正這一閱讀認識。

在幸福的來源模塊,竇老師問學生們“是什么讓小女孩從黑暗與痛苦的世界,獲得了這些光明與快樂”學生回答“因為火柴的照亮,才有了女孩這些夢想”此處夢想所指的就是女孩一次次劃著火柴看到的美好幻象。對于這些本是人類生存應該具有的保暖和親情之愛的渴望能否用“夢想”一詞來形容?夢想一般用于超出人類基本生存需要的更高層次的愿望。中華漢語字典中對于夢想的解釋:一,夢中所想,二,空想,妄想,三,指理想。顯然前兩個不適用,那么作為“理想”同義詞的“夢想”用在只求一頓美餐,一份溫暖,一點親人之愛這種卑微到讓人心痛的渴望上是否合適?這些僅僅是生存的渴望,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生存的渴望!這個分歧在此時的性質,筆者認為不同于多元解讀的不同,它涉及到的是學生對常用詞匯的適用范圍的認識問題。教師應該站出來進行糾正和區別。

而竇桂梅老師沒有進行糾正,沿用學生生成的“夢想”這個認識,將課堂繼續推動下去。之后的整個課堂本該體現有關“渴望”的認識全部偏離為“夢想”,那么這時,這個“夢想”就變成了多元解讀的一種,導致緊接著之后諸多學生生成小女孩“對夢想的不放棄”“追求自己的夢想”等更加偏離的閱讀體驗……學生們生成的小女孩幸福的來源是對夢想的堅持是錯誤的,女孩獲得的幸福來源于是一顆真善美的心靈對不公的寬恕,對生之渴望的不放棄。正是因為她真善美的心靈,和對生的渴望,所以不自覺產生了沒有雜質的美好幻境,并在這種幻境的幸福中脫離苦難。

就竇老師的板書來看,她的認識是沒有偏差的,并且竇老師有一次試圖將同學們引回:小女孩一而再,再而三地點燃火柴,也體現著這些夢想來自于小女孩內心的渴望。然而并沒有起到效果,“夢想”始終不斷出現,并最終生成女孩的幸福來源于對“夢想”的追求等等。這不僅僅是對本堂課本該生成的方向產生干擾,是沒有生成合理的解讀方向。而教師在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體驗的教學態度之余,沒有有效地堅持學生對課文多元解讀的“有界”原則。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堂課是有瑕疵的。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此時應該對適時的有效糾正。

2.“隱忍”還是“寬恕”

其次,本次課將小女孩幸福的來源之一解讀為“隱忍”,筆者認為,從更完善的角度來說,“隱忍”換做“寬恕”更好。

隱忍,中華字典的解釋是“藏在心里,勉強忍耐”?!半[忍”是被動地,是意識到自己遭際的種種是這個不公世界造成的,但出于心中的道德標準或者其他原因而壓抑自己反抗的欲望,選擇行為上的忍耐和不反抗。寬恕,字典的釋義是“寬容饒恕”?!皩捤 笔前l自內心的真正的包容和原諒寬恕。兩者含義、適用情境和精神層次是有區別的。

回到課文,我們可以理解到小女孩由于善良而不懂得怨恨,由于內心未被污染的至善至美而想不到去怨恨這個冷漠的世界。她有至善至美的內心才會看到單純溫暖的美好幻景,從而得到了精神上的幸福[5]。面對吃不飽,穿不暖,鞋子被搶走,因火柴沒人買而被爸爸打等種種悲慘的遭遇,作者筆下的小女孩沒有流露出憤怒或者哀怨的情緒。作者塑造了一個天使般的可憐的小女孩。

另一方面,從心理學上來說,一顆只是表面隱忍的心靈在展開自由的想象翅膀的時候,它看到的會摻雜報應甚至復仇的畫面,而小女孩的眼前,只有她飽暖和至親之愛這些愿望實現的美好幻景。

從對童話中作者塑造的小女孩形象的把握,應該采用“寬恕”?!皩捤 狈献髡咴?,也符合小學生的理解水平。

三.多元與有界的必要性

第一,教師的多元解讀方面,教師對課文的多元解讀會直接影響到全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學習,那么教師的多元解讀起到了先決作用。教師的多元解讀要比普通讀者更經得起推敲,而且要考慮到自己的解讀對學生產生的教育影響。這需要教師深厚的積淀和較高的閱讀能力,并且始終帶著教師這一角色意識來解讀課文。

第二,針對學生的多元解讀,語文教師既要尊重多元,也要堅持有界。尊重多元,尊重學生作為不同個體的讀者,閱讀文本時產生的不同的閱讀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立體驗和思考,幫助學生獨立思考方面習慣的養成和能力的提高。同時堅持有界原則,過于尊重小學生有時漫無邊際的解讀,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部分關于閱讀教學的具體建議:“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盵6]閱讀的“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等功能性,決定讀者對文本的不能任意解讀。某種層面上來說,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會影響到將來生活中與外界互動的方方面面。如果學生習慣于理解文本多元到超過合理范圍,逐漸生成了一套不同于主流話語系統的表達和理解的體系、習慣,不能夠準確把握主流語言系統傳遞信息的要旨,那么這是語文教育的失職。

四.結語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一千個哈姆雷特始終還是哈姆雷特。作為語文教育者,我們既要充分地尊重與鼓勵學生的多元的、個性化的解讀,又要適時地、認真地對那些“越界”解讀加以引導和糾正。

參考文獻

[1]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羅曼.英伽登:對文學的藝術作品的認識[M].陳燕古譯.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

[3][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1

[5]竇桂梅.親近母語點燈人叢書.竇桂梅的閱讀課堂[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1

項目來源:2016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16JGB292)、2016年度廣西師范學院教改立項課題:“基于卓越小學教師培養計劃下師范生兒童文學作品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改革實踐”,2016年廣西自治區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專業:小學教育專業。

(作者介紹:徐曉婷,廣西師范學院初等教育學院在讀研究生;呂沙東,廣西師范學院初等教育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歐洲文學與語文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多元文本解讀
把握解讀“維”“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讀不能忽視語言品味過程
數學作業多元評價促學生發展
對文本解讀與課堂操作四個“度”的把握
當代語境下中國畫的創新與發展探尋
立足文本,給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搭建解讀支點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語境層面的文本解讀策略
基于多元與開放的同課異構教研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