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城市公共空間詩歌與市民關系

2016-09-10 07:22龔佳雪楊鐘沛羅盼盼
文學教育 2016年12期
關鍵詞:展板市民武漢

龔佳雪 楊鐘沛 羅盼盼

內容摘要:已舉辦過四屆的武漢“地鐵詩歌”活動在時間長度、規模程度上都可以說是走在了國內公共空間詩歌的前頭。與此同時,市民的關注度、接受度也在逐屆增長,可以說地鐵詩歌成為了幫助詩歌從邊緣重新回到大眾視野的有效途徑。通過調查研究和國內外公共空間活動對比,我們發現武漢的地鐵詩歌活動處于發展上升期,仍然具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未來的“地鐵詩歌”注定將成為武漢的新名片。

關鍵詞:城市公共空間詩歌 武漢“地鐵詩歌” 市民 大眾文化

一.武漢“地鐵詩歌”發展契機

1.詩歌重新由邊緣回歸大眾視線

詩歌素來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學之正宗,一直在各種文學形式中居于至高的地位,被稱作文學中的文學。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不讀詩無以言的時代,人們將理想希望痛苦憤怒統統付諸于詩歌。然而這陣熱潮褪去后,90年代的新詩逐漸被邊緣化,市場經濟、大眾媒體的發展等使詩歌漸漸被人們所疏離。21世紀的今天,詩歌又重新借助于地鐵、書店、咖啡館等城市公共空間,重新回到了人們的生活中。

2.新型城市公共空間詩歌載體的出現

早在1986年,倫敦就出現了“地鐵詩歌”的活動。華沙圖書協會和英國文化協會曾在都柏林、巴黎、紐約、巴塞羅那、斯德哥爾摩、斯圖加特和莫斯科舉行過多次類似活動。2006年,“地鐵詩歌”首次出現在中國上海,隨后北京、南京、香港、廣州等地先后出現了城市公共空間詩歌。2012年由湖北省作協、中共武漢市宣傳部、武漢地鐵集團和英國文化協會共同打造的武漢“公共空間詩歌”公益活動,以地鐵空間詩歌為核心起點,集中體現了城市公共空間詩歌建設的發展成果。

3.武漢獨特的市民文化風氣

而與此同時,武漢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市民氣息重的城市。這種厚重的市井氣多少讓武漢這個城市少了幾分積累與沉淀?!肮部臻g詩歌”這一公益活動,不僅拉近了市民與詩歌的關系,同時也讓武漢成為了一座既極富市民氣息同時又不乏文藝特質的綜合性大都市。詩歌與武漢,看似毫無和諧可言的二者,卻借由地鐵這個新的公共空間的載體,獲得了全新的發展和始料未及的生命力。

新詩從80年代的活躍走向90年代的邊緣化,正借助于城市公共空間拉近與普通市民的關系,同時在武漢這座市民氣息較重的城市里,“地鐵詩歌”的發展又在一定程度上給城市文化綜合進了一點文藝氣息,既符合了武漢創建文明城市的目標,又滿足了文學為大眾服務的本質。

二.武漢“地鐵詩歌”的發展現狀

1.活動現狀介紹

活動由由湖北省作協主席方方提出和發起。方方在出國期間,看見了國外交通系統上有關于詩歌的宣傳,效果良好,于是省作協通過武漢市委宣傳部與武漢地鐵營運公司聯系,策劃屬于武漢的公共空間詩歌?,F如今,武漢公共空間詩歌的活動至此已經成功舉辦四屆了。無論是從規模還是效果來看,后面三屆的影響都遠遠地超過了第一屆。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而言,武漢的公共空間詩歌都在往更加成熟與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更多國家的更多詩歌被分散在了更多交通線路上的更多公益廣告牌內,給了人們或新奇或感動的體驗。

第一屆是由省作協與英國駐武漢領事館合作,展示了5位英國詩人的17首英國詩和46位湖北詩人的一百首詩,中英文對照。第二屆則是由省作協和法國駐武漢領事館合作,展示16名法國詩人的28首詩和191名中國詩人的197首詩。在第二屆里面,地鐵詩歌作家群體不再局限于大陸,而面向了全體的華人,包括香港、臺灣等地區。第三屆以人與自然作為主題,也正是從第三屆開始,“地鐵詩歌”有了主題;第四屆(2016年)則以“湯顯祖和莎士比亞誕辰400周年”作為主題進行展示。

2.展示詩歌篩選標準

地鐵詩歌現在主要是通過約稿的形式,再由省作協聘請詩歌研究者進行篩選,再交由地鐵運營公司由它們做成展板,最后形成市民所見的詩歌展板。而武漢地鐵詩歌作為公共空間的展品,其內容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文化宣傳的效果。據省作協的相關人員的介紹,武漢公共空間地鐵選取詩歌主要有:一.積極向上,符合主流宣傳。地鐵詩歌是面向大眾的普及,不是個人的小沙龍,所以要考慮到詩歌的主題思想的傾向性問題,過于個性化的詩歌是不宜選為地鐵詩歌的;二.篇幅要精悍短小。一般不超過二十行,這主要是因為每一塊地鐵展板的大小限制,如果地鐵詩歌過于長,那么詩歌的字體就必須減小,這樣乘客看起來會比較費力;另外由于乘客候車乘車的時間不一定很長,所以過于長的詩歌乘客或許也沒有時間讀完。

三.有關“地鐵詩歌”的思考與展望

種種數據顯示,武漢的公共空間詩歌發展在時間長度、規模程度上都可以說是走在了國內公共空間詩歌的前頭。與此同時,市民的關注度、接受度也在逐屆增長,可以說地鐵詩歌成為了幫助詩歌從邊緣重新回到大眾視野的有效途徑。通過調查研究和國內外公共空間活動對比,我們發現武漢的地鐵詩歌活動處于發展上升期,仍然具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

1.詩歌主題化

首先,從選取詩歌內容上來看,武漢“地鐵詩歌”以當代作家作品為主,所選詩歌多短小精悍,主題多健康向上,面向大眾。然而現代詩作為私人化的產物,其內涵意義具有隱秘性和多義性。當私人化的詩歌與公共化的空間相撞時,詩歌的接受與反饋就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四屆武漢地鐵詩歌活動來看,詩歌選取上逐漸系統化和開放化,選取標準也逐漸由私人化喜好轉向大眾口味。在未來的公共空間詩歌發展上可多樹立主題意識,選擇能夠引起市民共鳴點的主題,例如鄉愁、愛情等,這樣一來,在同類主題的詩歌比較之中也能提升乘客的鑒賞意識,營造一個良好的市民文化氛圍。

2.從“地下”到“地上”

其次,從詩歌展示方式上來看,展牌設計上存在著“安靜地占領城市”與“快速吸引人眼球”的矛盾。詩歌作為一種特有的文學形式,其品讀與領悟需要人們靜下心來體會,版面設計自然傾向于素面。然而在地鐵公共空間下,只有依靠鮮艷搶眼的版面設計才能來快速吸引住快節奏生活下市民的眼球。

除開設計外,展示牌的擺放也不均衡。由于地鐵詩歌是一個公益文化活動,展板提供有限且逐屆減少。而且現有的詩歌展板也多集中于地鐵口上下扶梯處,不便于市民觀看。

因此,在未來的展牌設置上,可以將眼光由“地下”走向“地上”。除地鐵外,武漢的公交站牌、圖書館、咖啡廳、地標性建筑等公共空間也同樣具有人流量大,關注度高等特點。這樣將展牌的范圍擴大化也有助于活動的進一步深化。

3.調動學生群體積極性

詩歌朗誦會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點。將詩歌與音樂等藝術形式結合在一起,并設置詩歌朗誦環節,讓書本上的詩人在公共空間與市民直接見面接觸,增加與市民的互動,讓空間里的詩“活”了起來。

通過調查研究可見,學生群體仍然是地鐵詩歌關注的大頭,在未來的詩歌朗誦會上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群體,尤其是大學生的積極性,增加他們的參與度。適當選取優秀的大學生詩歌作品,由專業的詩人來誦讀、點評,形成詩歌創作互動的氛圍,吸引住來往的乘客。

4.宣傳新媒體化

從活動宣傳上來看,以往的四屆活動宣傳多集中于傳統媒體的新聞稿件,而在信息時代發展迅猛的今天,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影響了市民們的生活。因此,在未來的活動宣傳中可以多發揮新媒體、自媒體等的傳播力度。在微博上發動市民及時進行討論;在展板上設置二維碼,介紹整個活動的歷程、概況,展牌的分布,并設置相應的討論區,收集市民反饋,增強與市民的互動。借助于新型媒體平臺一方面能擴大活動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收集市民反饋。

5.打造品牌文化新名片

而從整個活動來看,已經舉辦過四屆的武漢地鐵詩歌活動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性和影響力。在未來的發展中,可以將系列活動品牌化,在武漢的公交站牌、圖書館、咖啡館、地標建筑等其它公共空間做系列的詩歌展示牌,“用詩歌占領城市”,打造武漢旅游新名片。而往屆選取的詩歌作品也可以編輯成冊,在公共空間內陳列,供市民品讀。

在信息極速發展的今天,武漢公共空間詩歌活動未來將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與市民產生更多互動,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新名片。

本文為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生科研成果。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展板市民武漢
別哭武漢愿你平安
我們在一起
武漢加油
決戰武漢
折騰的展板:“黃金位置”需預約
用舊展板制作牽引模型滑翔機
送清涼
氣溫驟降 杭州市民溫泉裡涮火鍋抗寒冬
“意義”的問題所在
展板上的指甲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