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郎典村村民語言使用情況探析

2016-09-10 07:22任浦
文學教育 2016年12期
關鍵詞:使用

內容摘要:語言的習得最初是從家庭開始的,家庭是學習和使用語言的重要語言環境之一。家庭語言環境直接影響家庭成員中年輕一代日后的語言選擇和語言態度。黎語是黎族的母語,本文研究黎語在黎族家庭中的使用情況,并根據實時數據的客觀反映對黎族家庭語言選擇和語言態度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郎典村 黎語 家庭語言 使用 語言態度

黎語是黎族的母語,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黎語分為五個方言區,即哈方言區、杞方言區、潤方言區、美孚方言區和加茂方言區,本文以哈方言區的三亞市崖城鎮郎典行政村黎語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黎語在郎典村黎族家庭中的使用情況和語言態度等方面的問題。

一.郎典村黎語使用情況

郎典村是一個大村,它隸屬于三亞市崖城鎮北嶺行政村,位于海南省三亞市西北部,地處三亞市與樂東黎族自治縣交界處。郎典村人口約為800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黎族人,共164戶,其中夫妻雙雙為黎族人的有159對,夫妻中一人是漢族人另一個是黎族人的5對,這些家庭組成中,四代或四代以上同堂有5戶,三代同堂的有130戶,二代同堂的有28戶,家里只有一代人的有1戶。由以上數據可知,郎典村家庭中三代同堂的家庭,人口分布占整個村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對比相關人口統計資料可知,這種家庭人員結構分配比例符合我國整體家庭人員結構分配比例。

在實地調研中發現,絕大多數郎典村民世代繁衍于此,在他們的日常交際中,黎語是他們的主要交流工具,但他們不僅僅只使用黎語進行交流,現今很多人能較流利地使用漢語普通話進行溝通,盡管發音不標準,但是可以聽懂,不至于產生語言障礙??傮w而言,在郎典村這個群體中,不同年齡段的人選擇使用的語言有比較明顯的差異,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有很多,譬如文化程度、語言興趣、語言態度、甚至人們心情的好壞都直接影響著人們對語言的選擇,比如人們在氣急敗壞的時候一定會選擇最熟悉最流利的語言來抱怨以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此外,語言還具有文化的屬性,語言既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文化縱向傳承、橫向傳播的最為重要的載體。在一般情況下,語言還是民族的“圖騰”,具有文化認同的重要作用。

郎典村人們的語言使用情況在不同的年齡段具有較大的差異。下表是該村不同年齡段的人語言使用情況對照表。

表一:郎典村民年齡與語言使用情況對照表

產生這些差異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年齡段的人生活年代不同導致接收信息的量和類的不同。例如70歲以上的老人基本上一生都生活在村里,極少外出過(以往經濟落后,導致交通不便,要走出郎典村得翻山越嶺,重重阻隔,村里更加落后,教育跟不上,村民都沒太多文化,很多人沒進過學堂),一生只跟村里人用黎語溝通交流,導致他們始終只能講黎話。加上外界新事物更新的速度大大超過他們大腦中黎語儲存量的更新速度,這更加加速了他們知識欠缺、與外界脫節的進程,調研組發現,就在調研現場,有的年長者無法聽懂普通話,與他們交流還需要一位當地年輕人翻譯才能傳達彼此的意思。

隨著社會的發展,郎典村與外界的交流逐漸增多,他們去崖城、三亞甚至??诖蚬?,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接觸了外面的新世界,他們不斷學習和適應外面的一切,而語言,就是需要他們學習的第一要務。改革開放以后,郎典村終于不再像世外桃源一樣與世隔絕,村民中60歲上下的人里就有很多人可以講崖城話和海南話,與此同時,他們的黎話依然能保持原汁原味。從歷時的角度來講,這無疑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

村里60歲以下的人群中基本沒有人不會講普通話,這是該年齡段人群的一個共同點,這個年齡段的人也是郎典村村民的主要人群,占百分之八十左右,但是整體而言,他們仍習慣用黎語進行交流。

調查發現,在整體穩定中存在一種兩極差異現象:年齡越大的長者與越年輕的孩子交流時,老人們說的一些比較深奧的詞匯、故事和黎族民歌等,孩子們既聽不懂也不會說,而稍長者(青年、中年)則只能大致了解一二。這說明黎語中的一些古老詞匯并沒有被年輕一代人掌握,它們正在以一定速率逐年丟失。雖然目前還不會對人們的使用產生明顯的影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若干年后這將會成為無法挽救的悲劇——永遠消失。眾所周知,黎語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所以黎語的傳承不能像漢語一樣通過文字進行記錄,只能靠口口相傳實現代代傳承,這個客觀存在的局限性就更增大了其丟失的可能性。

下表是郎典村村民不同年齡段人群使用黎語熟練程度的基本表,它將村民的年齡分為5段,呈現出每個年齡段的人使用黎語的熟練程度。

表二:不同年齡段村民黎語使用熟練情況表

表二呈現的結果更能說明,在郎典村村民中,具有年齡差異的村民之間已具有語言差異,黎語是黎族的語言,但是在越來越城鎮化、越來越現代化的今天,很多民族的東西正在丟失,就比如語言。在郎典村中被選擇作為調查樣本的27位5—19歲的小孩中,有3人完全不會講黎語,也聽不懂父輩講的黎語,后來了解原因才知道,其中一個小孩的父母在??诖蚬?,他從小就跟著父母去??谏蠈W,失去了黎語的學習環境,盡管這對夫妻之間依然還是主要通過黎語進行交流的,但他們有意教孩子學習漢語,夫妻二人認為孩子只有說好普通話以后才能適應社會,至于黎語,則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能講則講,不能講也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更不會影響他們將來的工作和生活。在父母這種消極態度的影響下,這個孩子自然也不太會主動去學習黎語,所以導致既聽不懂也說不來的局面。另外兩個小孩從小是在崖城長大的,他們的父母在崖城做生意,所以他們一直在崖城上學,只有放寒暑假才回村里和爺爺奶奶小住,他們倆主要講普通話和崖城話,他們和村里人交流說崖城話,不會講黎語,其中一個能聽懂一點簡單的黎語,但是自己從來不說,最后導致現在已經難以張口。他們父母的這種態度對孩子影響甚大,直接導致了下一代對他們本民族語言的不重視,這減弱了他們對本民族語言的熱愛,使得本民族語言在他們心中缺少歸屬感,失去保護本民族語言的責任感,這樣的語言態度帶來的后果肯定是消極的、負面的,也是不利于黎語的長期發展的。這種案例只是一些人少數民族語言意識淡薄的一個縮影,不光是黎族,其它民族的語言一樣面對著嚴峻的考驗。

二.郎典村村民在不同場合的語言使用情況

村民們在不同的場合會使用不同的語言,家庭成員之間交流大多講黎語,但一般大人對自家孩子會講黎語和漢語。村內村民之間主要講黎語,而村里各家的小孩聚在一起時會同時講黎語和漢語。村民與外系之間會根據交流對象的不同在黎語、普通話、崖城話和海南話(指??诜窖裕┲凶杂汕袚Q。

黎語的使用情況在族內婚姻家庭和族際婚姻家庭存在一些差異,具體有以下兩種情況:

1.族內婚姻家庭以黎語為主要的交際工具。

族內婚姻家庭的所有成員都是黎族人,有的媳婦是郎典村黎族人,有的則是外村黎族媳婦;有的是三口之家的小家庭,有的則是父母親與子女幾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在這樣的家庭里,家庭成員之間不論是在衣食住行,或者勞作休閑,一般都是用黎語交流。通過對164戶家庭的入戶調查,我們統計了如下數據:家庭中三代同堂,人口為7至12人的家庭有130戶;夫妻構成均為黎族的族內婚姻有159戶,其中18戶的媳婦是北嶺郎典村附近的樂東黎族,語言可以互通,1戶的媳婦是五指山黎族人。這樣的族內婚姻,其家庭語言必然要用黎語。以黃理輝家庭(男,38歲;父親:黃家平,65歲;母親:陳玉蓮,66歲;配偶:高秀美,37歲;長子:黃強,13歲;次子:黃安,8歲)為例,詳見下表:

表三:黎族家庭語言使用情況調查表

黃理輝家庭是典型的族內婚姻家庭,家庭成員都是本地黎族人,也都會說該地黎族土話哈方言,因此,家庭內部交流都是說黎語,家庭成員的黎語掌握情況均很熟練。但是父母對幼子幼女有時會刻意說普通話,據介紹,這種刻意的語言行為是為了孩子們更好的掌握普通話,只有說好普通話才能與世界接軌,將來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2.族際婚姻家庭中,有些以黎語為主要交際工具,有些則是使用“黎語——崖城話”、“黎語——普通話”的雙語或多語形式。

北嶺郎典村黎族人的家庭形式雖然絕大多數是族內婚姻,但164戶家庭中,也有5戶是黎族和漢族構成。5戶當中,1戶是入贅的漢族女婿,4戶是嫁來的漢族媳婦。她們來到郎典村之后,受到周圍黎語環境的影響,婚后五年左右,一般能聽懂一些黎語,有結婚時間較長的,甚至能簡單說一些黎語詞匯。以董偉忠(男,43歲,漢族,三亞市崖城鎮人)家庭、唐月梅(女,40歲,漢族,三亞市崖城鎮人)家庭和羊明花(女,30歲,漢族,海南省詹州市人)家庭為例,看這三組家庭內部的語言使用情況:

上表中,董偉忠在家庭內部使用黎語的情況較多,實際上,他是漢族人,但隨著在村里生活的時間年歲變長,他的黎語水平也掌握得比較熟練,和家人之間用黎語對話,只有接待客人的時候才說普通話。唐月梅嫁到郎典村已有20年,受丈夫和公婆的影響,她已經能掌握黎語日常交際詞匯,黎語水平比較熟練,和同輩之間也用黎語交流。而羊明花嫁到郎典村還不到5年,幾乎不會說黎語,她的丈夫是村里瓜果種植大戶,住在離村子不遠的公路旁,家里常常有很多客人或是外地來的采購商販,說漢語的機會很多。所以,雖然嫁過來有些年頭了,還是不會說黎語。但是這并沒有影響她與家人以及和當地人之間的交流。

表五說明,郎典村年齡越大的人群,使用黎語的頻率越大。在年輕一代的村民中,他們的語言態度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他們潛意識里已經對除了黎語外的其他語言產生了一些傾斜。確切地講,該現象的產生對于黎語來說是不利的,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減少對黎語的使用,最后,黎語將會徹底消失,此擔憂并非杞人憂天,時間越長,后果無疑越嚴重。

三.家庭語言的選擇取決于家庭主要成員的語言態度

語言態度是人們對某種語言價值的評價及其行為的傾向。它包含了三種成分,分別是認識、情感和意向。認識成分是指對某種語言加以認識理解,或贊成或反對;情感成分是對語言的感情,喜歡或厭惡,尊重或輕視等;意向成分則是指對語言的行為傾向。從認識、情感、意向三個方面對語言態度作出了合理的解釋。[1]

陳松岑在《新加坡華人的語言態度及其對語言能力和語言使用的影響》一文中把語言態度分為感情方面和理智方面,她認為感情方面的語言態度,指的是說話人或者聽話人在說到或聽到某種語言時,在情緒、感情上的感受和反應,它常常是十分自然甚至是不自覺地、下意識地表現的這類態度,往往密切聯系于說話人或者聽話人從小成長的語言環境,文化傳統乃至個人生活上的特殊經歷。理智方面的語言態度講的是說話人或者聽話人對特定語言的使用價值和社會地位的理性評價。這種態度表現上是主觀的,但實際上不能不受社會輿論的影響,它從另一個角度,把語言態度分為個人和社會兩個方面。語言態度和語言的社會地位有著密切的聯系,二者會相互影響,同時它還受到語言使用者的心理素質、語言的功能價值和社會因素等要素的影響。[2]

郎典村村民的語言態度在年輕一代和年老一代中體現為兩個陣營,年輕一代受外界特定環境影響更多屬于理智方面的語言態度。這充分證明了語言態度和語言的社會地位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前文提到的在??诖蚬さ姆蚱?,他們就是典型的持理智型語言態度的代表人物,為了孩子能說好普通話,對本民族語言——黎語的重視度減低。這部分陣營的人仍是少數,但正在逐漸增加。郎典村老一代的人更多的屬于感情型語言態度,他們沒有那許多顧慮,單純從對本民族語言的熱愛出發,始終如一的對待自己的母語。

由此可見,語言態度是決定黎族人家庭語言選擇的主要原因,在家庭成員都是地道的黎族人時,拋卻社會因素之后,家人之間情不自禁使用黎語作為家庭語言,這就跟我們普通的漢族家庭說漢語一樣,是一種無意識的選擇,而當家庭成員中有一方是來自其他的民族時,家庭語言選擇就多了起來,這與單語家庭中無意識無選擇的純黎族家庭不同,族際婚姻家庭在語言選擇上多了一分刻意,有的夫妻中一方不擅長另一方的語言(但是能聽懂對方語言),只能選擇原來的語言表達要表達之意,但配偶則會使用他本來習慣講的語言或者是配偶選擇的語言,這中間并沒有一定之規,這種情況是家庭同輩之間或者是晚輩對長輩說話時的語言選擇,當家里有小孩時,家長的家庭語言選擇就變得“人為”多樣化起來,因為家庭語言的選擇就會對下一代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幼兒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是12歲之前,那么在一個多語家庭中,幼兒語言的習得亦將是多樣化的,這其實是有利于他們成長的。[3]只是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很多少數民族的家庭重視漢語,輕視自己民族語言的情況已不少見,二者沒能把握平衡,這才是真正令人擔心的。

黎語作為黎族人的母語,應該得到重點保護,使之得以傳承。黎語不僅是一種少數民族語言,更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筆者認為,從宏觀上看,傳承黎族語言文化是黎族同胞的神圣職責,從微觀上看黎族同胞(包括郎典村村民)應該做好家庭語言規劃,為兒童語言發展設定基本框架,以保證黎語的使用和傳承后繼有人。

參考文獻

[1]李宇明.論語言生活的層級.[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9

[2]陳松岑.新加坡華人的語言態度及其對語言能力和語言使用的影響.[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3

[3]王玲.語言意識與家庭語言規劃.[J]語言研究.2016.1

(作者介紹:任浦,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專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猜你喜歡
使用
美術教科書使用應把握的幾個視角
精密鑄造高溫合金的應用與需求研究
淺談普通高校竹笛專業教材的使用
淺談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設計與使用
談農業機械管理使用與維護保養
植保無人機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
烏蘇市棉花采摘綜合機械化技術的探討
論中職德育課教學中案例的選擇與使用
淺談如何提高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