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理論研究

2016-09-14 02:19秦凡
中國建筑裝飾裝修 2016年5期
關鍵詞:理論空間環境

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理論研究

秦凡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

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理論是在環境生態學和文化學意義基礎之上,用系統論的方法和觀念建立起來的設計理論思想。近現代的設計發展歷程中存在著對環境的整體化、系統性思考線索。在后工業社會來臨之際,生態學的觀點將成為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思想的重要理論支撐;當代系統論和全息理論更深入地表明了環境系統間整體與局部的有機統一,使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理論研究獲得了理論深度;廣義建筑學的概念夯實和加深了環境一體化設計思想的內涵,為當前的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思想研究確立了目標與任務。要充分發揮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理論的學科綜合性、創新性與邊緣性特點,服務于我國當前與今后經濟、社會的發展。

環境空間 一體化設計 理論研究

引子

目前我國社會發展總體上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東部率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已經處于由工業化向后工業化過渡的社會發展階段。面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優化問題以及環境綜合質量的營造,必須從設計方法論的源頭入手,進行理論分析與研究,歸納理論研究成果以及相對應的技術措施、實踐方法。本文擬從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的角度展開理論邏輯研究。

1 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的基本概念

人類所生活棲息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兩大系統,這兩大系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它是人類生存、繁衍、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環境對于人類而言是一個歷史的、發展的概念,它有著人類文化學上的深刻含義,是人類總體的精神家園。這就要求我們在環境改造和建設中綜合各個層面的問題統籌考慮,整體而系統的把握保護與發展的辯證關系,避免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努力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理論是在環境的生態和文化意義基礎之上,用系統論的方法和環境生態學的觀念建立起來的設計理論思想。它的主要任務包括:對處于環境系統間與環境空間營造相關的專業設計活動進行整體而系統的理論研究,確立基于綜合環境效益評價的設計同一性目標及標準;在設計實踐上注重科學技術應用與具體的時空條件相結合,注重信息化、人工智能化條件下設計方法的創新;研究探索適用具體項目的,從策劃、立項、可行性研究、設計與管理、營造實施、運營與維護的一攬子可持續發展方案;將設計活動視為一個整體,在把握專業相對性的基礎之上協調各專業工種的具體內容,避免重復投入與資源浪費;研究從宏觀環境到微觀環境的空間一體化設計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

2 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思想的既往研究

人類使用機器化生產方式以來,在設計實踐和設計理論中對環境及其間的建筑、風景乃至室內設計、產品設計的一體化設計的探索從未停止。十九世紀中期至末葉的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對早期工業產品的粗制濫造提出了激烈反對。他們的主張中包含著某些一體化設計的思想內容,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主張設計與制造的統一。提倡手工業時代的工匠精神,認為設計者本身就應是產品的制作者。這主張促使人們重新思考設計與生產的一致性關系;其二,主張藝術與技術的統一。所謂“技進乎道也”,認為精湛的手工藝本身就是藝術形態和藝術精神的體現,現代設計理論中的技術美學思想初現端倪;其三,主張形式結構與自然形態的統一。認為自然環境中的有機形式包含著造物選擇上的合理性;其四,主張裝飾與功能的統一。反對裝飾上的繁文縟節,認為取材于自然的、質樸而簡潔的外觀更能夠體現設計的本質屬性,即體現出功能的本來意義;其五,主張為大眾而設計,其本質是提倡設計與具體的社會生活相統一。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曾風靡歐洲大陸的新藝術運動與英國工藝美術藝運動在時間和內涵上是一脈相承的。新藝術運動用一種積極地態度去看待工業化條件下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在實踐中更為重視機器化生產方式為設計帶來的契機和時代特征,在理論上更加明確了一體化設計思想的邏輯表達內容。新藝術運動中流行所謂“整體藝術”的設計哲學思想,新藝術運動中的理論家、藝術家、設計師致力于將視覺藝術的各個方面與自然的形式融為一體,全面整體地探索著屬于工業時代的新風格。

盡管早期工業化階段的設計思想不乏與工業革命潮流以及世界宏觀發展方向相抵觸的內容,但這種質樸的設計觀念卻喚起了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這是新世紀到來時人們要重新思考的設計哲學問題。他們對設計活動的一體化主張成為寶貴的資源,并在二十世紀得到繼承和發展。

現代設計教育的奠基人格羅佩斯直接繼承了新藝術運動中的“整體藝術”的設計思想。包豪斯的專業設置包含從建筑、室內設計到工業產品的幾乎所有內容,并為這些專業設置了共同的、具有普適性的基礎課程。這正是出于全面綜合的看待設計問題,希望將設計活動——“環境的創造和環境中的創造物”視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他提倡設計與工藝的統一,致力于探索與工業化生產方式相適應的建筑設計方法與審美觀念;他主張設計是藝術與科學的統一,為此他專門聘請藝術家、工程師、工匠來擔當課程教師,以期學生們對設計活動有一個整體而全面的認知過程。格羅佩斯主張設計與工業化生產方式相結合的同時,也注意到了設計活動在觀念和方法上即將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深刻內因:社會化大生產的方式將整個社會連接為一個圍繞生產與消費的整體,個體的勞作和個別的需求已不再是工業社會需要關懷的對象。他認識到設計必須與具體的社會生活相互統一,推進了設計民主化進程,設計開始成為影響人們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

現代主義運動在實踐上注重環境空間的一體化設計思想的探索。格羅佩斯就極為關注場地、建筑、環境的同一性,從包豪斯校舍到后來的哈弗中心研究院完整的體現了他的這一思想。表現出其早年在場地與建筑功能意義上的同一性探索,以及之后在自由化構圖中達到空間的相互滲透、虛實相生的環境一體化精神追求。他的后繼者們也就這一課題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理論和表現手法。密斯.凡.德羅提出了著名的“流動空間理論”,使主從空間關系變得更加整體而連貫;約翰.波特曼提出了著名的“共享空間理論”,將本屬于城市的空間尺度組織到建筑室內空間中,使公共建筑的室內空間擺脫了早期現代主義功能化、可分割的、小空間單位的集合。黑川紀章提出了所謂“灰色空間理論”,進一步強調了室內外空間一體化、情境邏輯同一性的思想。他通過創建室內外過渡空間來加強空間的溝通,為人們所棲息的環境空間營造了更多“共生”的空間,彌補了現代建筑因片面強調功能和技術而造成的情感疏遠。波特曼和黑川紀章都注意到了運用環境空間的一體化手法來尋求一種基于環境心理的情境化空間,這是由空間形式表像到空間意境探索的進步。

深受美國自然主義美學傳統影響的萊特,將人、建筑、環境的一體化設計思想體現在他的有機主義建筑理論之中。在萊特看來建筑是有生命力的,建筑和風景以及它們的意義交融在一起,建筑賦予環境以新的意義,而環境本體的意義需要建筑去發現。萊特的設計中環境和建筑不僅在空間上不存在明顯的差別,在美學意義上也沒有差別,它們共同地體現幾何化的宏觀宇宙的秩序。這種有著全息論觀念的思想與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理論如出一轍,風景與建筑難分彼此,相互依存。當歐洲現代主義青年還在爭論技術與功能的革命主張時,萊特在實踐中已將環境空間一體化的思想指向人類文化學的高度。

近現代的設計發展歷程表明,設計實踐和理論中存在著對環境的整體化、系統性思考線索。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理論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內容。其一,是對于感官空間的審美協調性方面的內容。這里面既有技術生產方式的因素也有環境心理學、藝術社會學、藝術心理學方面的內容;其二,是環境空間與人的文化情感方面的內容,是環境美學與人類文化學方面的內容。在后工業社會來臨之際,怎樣在新的高度詮釋設計活動與環境的邏輯同一性問題,是環境與空間的一體化設計思想將面臨的任務與挑戰。

3 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思想的新發展

后工業社會的基本特征為信息化技術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領域的廣泛采用,它是一個與全球化同時性的概念,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間的信息交換與共享使世界成為一個整體??萍歼M步使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漸擺脫對傳統資源的依賴,走向知識化、信息化,綠色化的發展道路。生態學的觀點將成為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思想的重要理論支撐。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研究將超越物態形式、文化意境和主體意象的含義;綠色設計理念使生物多樣性原則不僅是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的技術措施,更是一種將人工環境從屬于自然環境,兩者間和諧共處、相互促進,從“人化的自然”走向“人的自然化”的發展目標。

當代科學理論的發展為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思想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工程科學和管理科學領域廣泛運用的系統論思想注重事物的整體性,在分析事物內部結構關聯要素的同時,也強調事物發展的動態性和開放性;在原理上將事物看作為環境中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各子系統和系統要素既相互關聯,也具有相對性。人類的環境改造和設計活動在目的性特征上反映為人的意志,具有某種改造自然的相對性,但人類歸根到底是從屬于宇宙自然的,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是一個整體的統一系統。

所謂“一沙一世界”,全息理論認為宇宙是不可分割的緊密關聯的整體,在整體之中各子系統與系統、系統與宇宙之間反映為一種全息的對應,即任何一部分都包含有整體的信息。這種系統間整體與局部的有機統一的基礎理論,使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理論開拓了視野、獲得了思想深度。由于全息理論研究的對象范疇過于籠統,因此全息理論在研究方向上被分為三個主要的基礎研究層面,這些研究成果為環境空間的一體化設計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方向提供了啟發。其一,對于物理信息性質的全息性研究,使人們對物理世界的整體關聯性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獲得了對時空觀念的嶄新認識。其二,對于生物器質性質的全息性研究,使人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自身所處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含義,對生物圈中宏觀與微觀世界對應聯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其三,對于數學與哲學性質方面的研究,則使人們對于理解自身所處環境與宇宙秩序之間的一體化空間結構關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而對哲學以及精神方面得全息性研究,提高了人的認識水平,使人們重新在思想觀念和文化情感上理解到宇宙萬物間生生不息的精神聯系,重新在科學理論層面來詮釋古代“天人合一”的環境美學傳統。

第20屆建筑師大會在回顧百年建筑設計發展歷程的基礎上,對人類的未來和將面臨的環境挑戰進行廣泛討論,發布了《北京憲章》。吳良鏞先生提出的廣義建筑學概念與人居環境學說,拓寬和加深了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思想的現實主義思想內涵。他提出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觀念的三位一體,即,廣義建筑學是風景園林、城市規劃、建筑學的綜合;著眼于人居環境設計的整體性、創造整體的環境藝術;在強調技術與人文結合的同時,要注意到技術在不同層面的合理利用;要考慮人類社會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所呈現的不同特征,在對人居環境的總體關照下建立全方位、全社會的建筑學。廣義建筑學的傳播使當前的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思想研究確立了目標與任務,為今后更加長遠而充分的深入發展奠定了基礎。

4 結語

隨著我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的實施,我國城市化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當前對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的理論探索,既有技術適應性的內容也有人類文化學上的內容。這就使以環境為對象的城鄉規劃、景觀規劃、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公共藝術設計的設計理論與實踐不僅僅只停留在形式與審美協調性上的探討層面,而是要樹立起符合歷史地域時空特征的、符合后工業化社會發展方向的設計觀念,在方法上研究探索實踐環節的可行性與技術措施,搭建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人才的培養框架;發揮環境空間一體化設計理論的學科綜合性、創新性與邊緣性特點,服務于我國當前與今后經濟、社會的發展。

[1]金維克.論馬克思的“人化自然”思想——讀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學術交流,2003(10)

[2][挪]諾伯舒茲(著),施植明(譯).場所的精神—邁向建筑現象學[M].北京: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3][美國]阿諾德·伯特林(著).張敏、周雨(譯).環境美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4]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M].天津:天津社會科技科學院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理論空間環境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空間是什么?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創享空間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