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獻計量學和內容分析法的腹針研究現狀與趨勢分析

2016-09-14 08:08李倩楊小波羅琴薄智云廣東省中醫院廣東廣州500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廣東佛山5800北京薄氏腹針醫學研究院北京000
廣東藥科大學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腹針發文檢索

李倩,楊小波,羅琴,薄智云(.廣東省中醫院,廣東廣州500;.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廣東佛山5800;.北京薄氏腹針醫學研究院,北京000)

基于文獻計量學和內容分析法的腹針研究現狀與趨勢分析

李倩1,楊小波1,羅琴2,薄智云3
(1.廣東省中醫院,廣東廣州510120;2.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廣東佛山528300;3.北京薄氏腹針醫學研究院,北京100011)

目的分析目前已發表的腹針文獻,了解腹針研究的現狀、存在問題及未來趨勢,為該領域的研究和治療工作提供參考。方法對國內外數據庫進行全面檢索,采用文獻計量法和內容分析法了解文獻內、外部特征。結果最終獲得目標文獻1 356篇。腹針療法已成為熱點,但我國不同地區發展不均衡;相關研究涉及醫、教、研等多個領域,可治療疾病143種,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等的研究尤為突出;研究類型以RCT/CCT居多(669篇);已發布腹針國家標準1項、出版專著4部。結論 腹針在臨床、科研、教學等方面有非常好的發展,應進一步加強高質量循證研究、建立實踐指南等工作,更好地為醫療保健服務。

腹針;文獻計量學;內容分析法

腹針療法是薄智云教授經過40多年的研究創建的一種通過針刺腹部穴位調節先天、后天經絡的新療法,具有處方標準化、操作規范化、辨證條理化等特點。腹針療法與中醫整體緊密地銜接,不僅可以像中醫那樣對慢性病、疑難病的調理得心應手,又兼備了起效快、不良反應少等優點,對疑難病時常也能取得奇效[1]。腹針自發明以來,得到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針聯、中國針灸學會等各級管理部門和社會學術團體的重視,不僅在國內進行了普及推廣、臨床驗證等工作,而且在韓國、意大利、新加坡、美國等多個國家建立了分支機構。本文全面收集腹針相關文獻進行統計分析,了解腹針研究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展望未來方向,為該領域的研究和治療工作提供參考。

1 資料來源

1.1計算機檢索

1.1.1數據庫來源 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以及國外數據庫PubMed,檢索年限1992—2014年。所有檢索時間截至2015年9月1日。

1.1.2檢索條件 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檢索條件:常用字段=腹針;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檢索條件:題名或關鍵詞=腹針;中國知網檢索條件:主題=“腹針”;在 Pubmed中檢索時,對“abdominal acupuncture”進行詞組檢索,檢索式(Search details)為 “abdominal acupuncture”[All Fields]。

1.1.3篩選標準 ①納入標準:所有腹針方向的研究類和非研究類文獻。②排除標準:非(薄氏)腹針相關文獻、重復發表的文獻、會議通知、培訓通知和無可用信息的摘要等。

1.1.4檢索結果 按檢索策略,檢索4個數據庫共獲得文獻3 525篇,將所得文獻導入NoteExpress,以“標題”、“作者”為查重字段對文獻進行排序并結合人工查閱題錄,必要時閱讀原文剔除重復文獻,剔重后共獲得文獻1729篇。根據篩選標準,最終獲得目標文獻1356篇。文獻檢索流程及文獻概況見圖1。

1.2手工檢索

圖書館電腦查詢結合手工檢索,共獲得國家標準1項、腹針專著4部,分別為《國家標準: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第16部分·腹針》[2]及《腹針療法》[3]、《腹針無痛治百病》[4]、《腹針臨床效案點評》[5]、《深入腹地掌握腹部治病密碼》[6]。

圖1 文獻檢索及文獻概況流程圖Figure 1 Flow chart of literature search and literature survey

2 研究方法與內容

2.1研究方法

本文綜合采用文獻計量法和內容分析法對目標文獻進行統計分析[7-8]。

2.2研究內容

2.2.1文獻外部特征 通過文獻計量法分析文獻的年代、作者、研究機構、地區及期刊分布等內容。

2.2.2文獻內部特征 通過內容分析法分析文獻的研究類型、研究專題及疾病防治領域等內容。

3 結果及分析

3.1計算機檢索獲取的文獻

3.1.1文獻外部特征

(1)年代分布

據統計,從2005年開始腹針文獻的發表量呈迅猛上升趨勢,2009年以后逐漸趨于平穩,每年發文量均在120篇以上。2005、2007、2009、2011、2012年發文量尤其突出,經調查發現期間均有大型腹針相關會議舉行,如全國腹針學術研討會(2007年)、腹針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2009、2012年)、中國針灸學會年會(2011年)等,發表了大量的會議論文。1992—2014年發文量分布見表1。

分析:腹針文獻發文量近年來呈持續性、大幅度增長??梢?,腹針療法已成為研究的熱點,中醫學界正大力開展腹針研究。

(2)作者分析

1 356篇腹針文獻中涉及第一作者940人。發文量在6篇及以上的作者為22人,占全部作者數的2.34%,筆者將其視為腹針專業的高產作者,如薄智云(17篇)、王維明(12篇)、朱文罡(9篇)、王麗平(9篇)等,高產作者共發表文獻181篇,占文獻總數的13.35%。作者發文量分布及高產作者分布見表2~表3。

分析:當1篇論文單獨出現時,并不能反映學科的發展規律,只有大批論文形成的文獻流才能呈現出規律性的變化。高產作者是形成文獻流的骨干力量,他們發揮著向導作用,不斷地將學科研究推向新的水平[9]。

(3)研究機構分布

腹針的研究機構主要有3類,即各省市的中醫藥院校、各地醫院、中醫藥研究機構。其中,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腹針發表量尤其突出,分別為198篇、107篇,占發文總量的14.60%、7.89%。表4為腹針發文量居前10的研究機構。

表1 1992—2014年文獻量分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quantities in 1992—2014

分析:研究作者所屬機構的分布,不僅可反映不同機構在腹針研究方面的學術水平與科研能力,同時可反映出不同研究機構對腹針研究的重視程度,如廣東省中醫院。

(4)地區分布

據統計,我國共有33個省級行政區發表了腹針相關論文。廣東發文最多為529篇,占文獻總數的39.01%。此外,國際上已逐漸開展腹針研究,如意大利、新加坡、法國等。國內外主要發文地區分布見表5。

分析:腹針已在多個國家、地區進行推廣應用。在我國,發文作者遍布全國大部分地區,但存在著極大的地區發展不均衡性,腹針研究主要集中于學術水平、科研能力、醫療等較發達地區,部分省市地區尚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表2 不同發文量的作者分布Table 2 Author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documents

表3 核心作者分布Table 3 Core author distribution

表4 發文量居前10的研究機構Table 4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op 10

表5 國內外主要發文地區分布Table 5 Main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 literature both here and abroad

(5)期刊分布

將期刊不同時期刊名進行合并后,對899篇腹針期刊文獻進行期刊分布的計量,最終得出發表期刊共202種,其中發文量居前10的期刊見表6。

分析:發文量居前10的期刊質量均較高,其中3種期刊為針灸??齐s志,其余均為中醫綜合類雜志,可為指導期刊采購及指導讀者利用期刊等工作提供參考。

表6 1992—2012年腹針文獻的主要期刊分布Table 6  Distribution of main journals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 literature from 1992 to 2012

3.1.2 文獻內部特征

(1)研究類型

據統計,腹針文獻分為研究類文獻(1 145篇)和非研究類文獻(211篇),涉及具體研究類型11種。其中,研究類文獻中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對照試驗(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CCT)文獻量最多為669篇(49.33%),其次為臨床觀察305篇(49.34%)和醫案142篇(10.47%)。

分析:腹針研究涉及多個研究類型,以研究類文獻為主,其中較高級別循證證據已占相當比例,表明腹針高質量的臨床試驗受到重視,已有良好的積累和發展。見表7。

表7 腹針文獻研究類型Table 7 Type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on abdominal acupuncture

(2)研究專題

據統計,腹針研究涉及疾病治療及預防類的專題最多,達1233篇,占90.93%,其次為作用機制/機理類文獻、操作類文獻等,專題分類概況見表8。

表8 腹針研究專題Table 8 Research fields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

(3)疾病防治領域

參考國際疾病分類ICD-10分類方法,將腹針治療的疾病從肌肉骨骼結蒂、神經系統等方面進行分類。據統計,治療上共涉及疾病143種、臨床癥狀體征28項,中醫證型3個(即脾虛證、脾腎陽虛證、氣血兩虛證);預防上涉及病情3項(即中風、亞健康、抗衰老)。腹針研究涉及較多的疾病依次為頸椎病、中風后遺癥、腰椎間盤突出、失眠癥、肥胖癥(單純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肩周炎、抑郁癥等;癥狀/體征方面依次為痛癥、眩暈等。發文量在6篇及以上的疾病、臨床癥狀等見表9。

表9 腹針疾病治療領域Table 9 Main conditions treated with abdominal acupuncturet

分析:目前腹針療法有著非常廣泛的實踐應用和臨床研究,腹針治療領域涉及人體各個系統。研究發現腹針治療范圍以慢性病為主,急性病較少。薄老對腹針適應證的選擇做了一些規定,即主要治療內因引起的疾病或久病及里的慢性?。?]104。這樣,不僅有利于發揮腹針“治病必求于本”的辨證施治特點,而且為腹針療法揚長避短提供了一定的保證。

3.2國家標準及專著

《國家標準: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第16部分·腹針》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查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此標準是推薦性國家標準,為腹針的規范化推廣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出版了《腹針療法》、《腹針無痛治百病》、《腹針臨床效案點評》、《深入腹地掌握腹部治病密碼》等專著、腹針療法掛圖及說明書一套、薄氏腹針療法VCD,對腹針相關理論、治療等進行闡述,分別適合于臨床醫師、中醫藥院校學生及普通群眾學習與應用。

4 結論及展望

腹針療法已成為中醫領域的熱點,近年的發展趨勢良好,但我國各地區腹針研究發展不均衡,部分省市地區尚有較大的潛力;高產作者22人,他們發揮著向導作用,不斷地將學科研究推向新的水平;10種腹針發文量較高的期刊可為期刊采購及指導讀者利用期刊等工作提供參考。腹針研究涉及臨床RCT/CCT、臨床觀察、理論研究、醫案、綜述等類型,其中RCT/CCT等占49.33%,表明腹針在循證研究方面有較好的積累;研究專題涉及疾病治療及預防、作用機制、操作等;腹針治療領域涉及人體各個系統,治療上共涉及疾病143種、癥狀、體征28項、中醫證型3個,其中頸椎病、中風后遺癥、腰椎間盤突出癥、痛癥等的研究尤為突出,可為臨床醫師治療方向提供指導。目前已發布腹針國家標準1項、出版專著4部,有力推動了腹針在全世界范圍內規范應用。

腹針療法是薄智云教授的新型原創針灸療法,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任何一個學科/技術的國際化進程取決于其標準、指南的構建。腹針經過多年的實踐積累和研究,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進展,腹針研究文獻達1000多篇,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規范和分歧,需要循證評價、專家共識以建立指南。未來工作應致力于開展高質量“里程碑性”循證研究、建立腹針臨床實踐指南,為腹針臨床提供規范的技術標準,為教學、科研等工作提供依據,經過廣泛的推廣應用,必將不斷提高國內外影響力。

[1]薄智云.談談腹針療法[J].中國針灸,2011,21(8):474-476.

[2]薄智云,符文彬,林超岱,等.GB/T 21709.16—2013.國家標準: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第16部分·腹針[S].北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14.

[3]薄智云.腹針療法[M].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

[4]薄智云.腹針無痛治百?。跰].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

[5]林超岱.腹針臨床效案點評[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

[6]田原.深入腹地掌握腹部治病密碼[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

[7]樊一陽,許京京.基于CiteSpace文獻計量法的石墨烯研究文獻可視化圖譜分析[J].現代情報,2015,35(8):81-91,99.

[8]王曰芬.文獻計量法與內容分析法的綜合研究(Ⅰ)——綜合方法研究的可行性、思路與原則[J].情報學報,2009,28(5):745-752.

[9]段和平,史文海,俞立,等.探討期刊論文發表數量和核心作者群的重要意義[J].臨床薈萃,2004,19(8):480-481.

(責任編輯:王昌棟)

Research on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 based on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content analysis

LI Qian1,YANG Xiaobo1,LUO Qin2,BO Zhiyun3
(1.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120,China;2.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Foshan 528300,China;3.Beijing Bo′s Abdominal Acupuncture Medical Academy,Beijing 100011,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se published papers associated with abdominal acupuncture,and obtain the knowledge of current status,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prospects.Methods Based on electronic databases,these papers about abdominal acupuncture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content analysis.Results 1 356 papers were identified.Abdominal acupuncture had become research hotspots,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therapy was imbalanced in different areas in China.Abdominal acupuncture treated 143 kinds of different diseases,especially in cervical spondylopathy and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These paper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CCT)(669 papers).There were 1 abdominal acupuncture national standard and 4 monographs.Conclusion Abdominal acupuncture recently develops well in clinical practice,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and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in high-quality trials and establishment of practice guideline.

abdominal acupuncture;bibliometric analysis;content analysis

綜述

R245.3

A

1006-8783(2016)04-0526-06

10.16809/j.cnki.1006-8783.2016052701

2016-05-2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81503458);廣東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2013B032500011);廣東省中醫院中醫藥科學技術研究專項(“腹針院內專項”第三批課題-1,2012KT1041)

李倩(1984—),女,碩士,住院醫師,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消化系統疾病臨床診治及中醫科研方法學研究,Email: liqiantcm2012@163.com;通信作者:楊小波(1973—),男,博士,主任中醫師,主要從事科研方法學、證候研究,Email: yangxiaobomd@163.com。

網絡出版時間:2016-06-029 11:28 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4.1413.R.20160629.1128.003.html

猜你喜歡
腹針發文檢索
腹針結合頭頸部按摩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的臨床研究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專利檢索中“語義”的表現
腹針療法臨床應用新進展
腹針療法的臨床應用和研究進展
腹針治療痛經的臨床研究概況
國際標準檢索
國際標準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