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年有魚

2016-09-15 08:02虞紅霞
翠苑 2016年2期
關鍵詞:陋巷蘿卜干蓮葉

■虞紅霞

年年有魚

■虞紅霞

虞紅霞 ,1974年生于武進,從事教師職業。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常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武進區作家協會理事。在《翠苑》《常州晚報》《常州日報》《江海晚報》等報刊發表各類文學作品,曾獲第二屆武進文學獎。

年年有魚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濒~,積自然之靈氣,美味也。江南,魚米之鄉,佳麗之地。池塘一個接一個?!敖峡刹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泵窀枰院啙嵜骺斓恼Z言,優美雋永的意境,勾勒了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荷葉,蓮葉下是自由自在、歡快戲耍的魚兒。魚,乃水中舞者。時而獨自玩耍,時而三五成群,時而水草間吐泡,時而騰躍水面,自在瀟灑!

我很喜歡吃魚。小時候,父親經常捉魚給我吃,他有好幾張漁網。有時,他趕到幾里地之外的野河撒網捕魚。野河東西約1000多米,沿河蘆葦、茅草叢生,一般人都無法捕魚。父親卻撥開青青茅草,選擇一方圓池開始撒網捕魚。只見他把大網拋向空中,網緩緩地飄落水面,穩穩地沉入水中。他和叔叔慢慢移動大網,待到池邊時,再緩緩拉升大網。此時,大網波光粼粼,大魚、小魚盡在網中跳躍。父親把大魚揀出,拋入水桶,小魚依舊放入河里。

黃梅時節天天雨。河水突漲,河里的魚兒四處游逃,水田里、溝渠里,只要有水流處就有魚。父親穿著雨衣,赤著腳,奔走在泥濘中捕魚。他把網安置在堤壩處,兩眼緊盯著急速流動的水勢。只要網里稍有動靜,他就快速提起小網兜,白晃晃的魚兒正歡蹦亂跳呢,他笑瞇瞇地把魚兒放進水桶里,全然不顧雨水順著他的臉頰往下滴。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保ā稘O歌子》唐·張志和)老家的池塘一個連一個,池塘的魚兒肥碩得很,夏日里,我們整日在鄉野消磨,揪草摸魚。

午后,陽光白晃晃地照射著河面,河面閃著耀眼的金光。我們 “噗通噗通”跳入河中,河岸上一溜的鞋子,五彩的衣褲和木桶、竹竿子。河面被我們攪得水花四濺,一浪推一浪波及岸邊,不時有大小魚兒躍出水面,稍大的孩子儼然捕魚高手,拉鋸式拉開大網,小不點只敢在岸邊徘徊,摸得小魚小蝦,機靈的小魚兒從手里滑脫逃溜,我們就開懷大笑。

紅霞滿天,我們滿桶滿盆而歸。其實我們摸的魚總是小個兒的,所謂的“貓魚”。但大人們會用幾條小魚燉上咸菜,做又鮮又熱辣的湯,羊奶一樣白,就著白米飯,吃起來有滋有味。

父親燒的紅燒魚特別誘人。他把鐵鍋燒得很燙,倒進菜油,放入生姜、大蒜等,待油煙起,他把洗凈的魚兒放入鍋中,頓時油花四濺,貼著鍋底的魚皮頓時焦黃,再翻身煎炸,另一面也油汪汪、黃燦燦時,便倒入料酒,旺火燒至熟,開鍋再放些許紅糖,然后蓋好用微火煨篤一刻鐘,直至魚汁濃稠翻滾,撒一大把早已準備好的蒜末等香菜,星星點點的綠漂浮著,煞是好看,屋子里魚香飄溢。

一盆色香味俱全的紅燒魚上桌了。我們兄妹緊緊盯著盤子里色澤鮮潤的魚塊,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父親一聲令下,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起早已看中的魚塊,狼吞虎咽地吃起來。父親則用一碟花生米下酒,母親早已盛上一碗飯,就著青菜、蘿卜湯吃了。魚肉的味道實在鮮美無比,不一會工夫,一條大魚的魚身就被我們消滅了,只剩下魚頭和魚尾在盤中遙遙相望,中間是殘破的魚骨架。

魚湯也是美味,母親是舍不得倒的。拌飯吃,特別香。特別是冬天,放在碗櫥里凍上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成了魚凍凍,我喜歡把魚凍凍放在熱氣騰騰的粥里,看它慢慢融化,那魚凍凍越來越小,融化的魚汁四處流溢,在碗里開成褐色的花朵來,滲進碗底深處,直把一碗熱騰騰的米粥吃成冷冰冰的?!昂煤玫囊煌胫?,吃得清湯寡水的!”母親就把我的粥倒進狗盆里,又給我盛上半碗米粥來。父親吃魚凍凍是大快朵頤的,他喝一口粥碗里就淺一層,大塊的魚凍凍一口就沒了,看著都爽。那時,我就喜歡看著別人吃,這是我的小秘密,可樂著呢!

豐饒的水土養育了魚米之鄉,世代居此的鄉民,靠著地廣物富、天地之靈氣,過著踏實、安靜的日子。家宴上,他們必上的一道菜就是魚,家常的有紅燒魚、貓魚雜燴、魚頭篤豆腐等等,吃著魚肉,歡顏道:“天天有魚,年年有魚!再上一盤魚來!”

陋巷

穿過青磚黛瓦的圍墻,走進青石板鋪就的陋巷,心頭漾起與世隔絕的恬淡。規則不一、隨意擺放的青石板向每一位過往的行人訴說她深藏的故事。走在陋巷,耳邊不時傳來小伙伴“咯咯咯”的笑聲,院子里“擦擦”的洗衣聲,還有清脆的自行車鈴聲……青石板磨得圓潤的棱角,是那般親切溫馨、寧靜安詳。

這是一條百米陋巷。這里雖比不上熱鬧的街市,卻是小孩子喜歡的去處。

陋巷朝南的人家,沿粉墻砌上小型花壇?;▔锓N上一些常見的雞冠花、夜來香、茉莉等,淡雅素凈的茉莉優雅地站立著,散發著陣陣淡淡的清香。雞冠花,大紅冠子,活如一只只驕傲的公雞。三爺爺家的那幾株夜來香長勢蔥郁,繁茂得很。暮色時分,它們綻放粉色、白色的花朵在風中搖曳,醇香飄逸,整條陋巷都浸在香海中了。

沿著灰白的院墻,絲瓜與葫蘆藤蔓姿態婀娜地攀爬著,滿墻的綠葉,星星點綴著黃花,是一幅生機盎然的水粉畫。小曼家的一枝梨樹斜伸出院墻來,幾只鳥雀也飛來了,它們悠閑地在陋巷上空盤旋,悠閑地棲息在葡萄架上,葡萄架下綴滿了青色的葡萄,滿是祥瑞豐收的景象。

放學歸來的孩子們在巷子里跳格子、跳繩、彈珠子……玩得不亦樂乎。大人把小桌子、小凳子搬到門口,聚在一起吃飯、聊天。巷風緩緩地吹,夜來香的幽香彌漫整條小巷,空氣里滿是花香的甜味兒。

陋巷的東邊有家早餐店,早餐店里供應大、小餛飩,面條,還有各式小吃:油條、麻花和銅鼓餅等。餐點是梁大媽開的,梁大媽黑黝黝的皮膚、大鼻梁,說起話來清清脆脆的。每天凌晨3點鐘,她就摸索著起床了,做餡包餛飩,燒水磨粉搓面團,忙得不亦樂乎。東方顯白,有零星顧客上門來吃早點了。有的一碗面條加一個煎雞蛋,有的一碗大餛飩。每當面條上桌時,大媽就吆喝一聲,那吆喝聲還有調子,就如山里的姑娘唱山歌一般好聽。碰到老顧客,大媽還會給她端上一小碟子花生米或炒得油汪汪的蘿卜干。

下午時分,大媽就做些麻花賣,麻花吃起來“咯喯咯喯”的,特別的香甜。哪天能吃上一根小麻花,我就心滿意足了。銅鼓餅是現炸的。小孩子嘴饞,沒事就往梁大媽店里跑,有零錢就花上幾個子買一個銅鼓餅,站在街角和好伙伴分著吃,你一口我一口,外脆里軟,吃得十分地歡??诖餂]子兒時,就看大媽炸銅鼓餅。只見她用一個銅鼓狀勺子舀一勺糊糊,放入油鍋中,頓時油花“哧哧”地翻滾,眨眼間,糊糊就凝成了一塊餅。有時,我們也幫大媽洗碗遞水,大媽也會獎勵一個銅鼓餅我們吃呢。

陋巷里有一位紅鼻子爺爺,他家正在陋巷的拐角處,他開了一家雜貨鋪,以賣蘿卜干為主。每天清晨,他早早地起床了,拆下一塊一塊木板門,放一張長桌子,然后擺上一袋袋各式的蘿卜干,腌制的蘿卜干品種很多,有紅蘿卜干、白蘿卜干、干蘿卜絲、五香蘿卜干,還有各種品味的腐乳。旁邊的架子上還有花生米、大米、油鹽醬醋糖,架子下面是一壇子一壇子的酒,有黃酒、白酒。我經常跑去為父親買些花生米和酒,偶爾買一根棒棒糖。

紅鼻子爺爺在門口放置幾張小板凳,吃過晚飯,門口便坐滿了人。他們邊喝茶邊閑聊,從長矛造反聊到崇禎上吊,從秦始皇聊到末代皇帝,我特別喜歡聽爺爺講《三國演義》的故事,他給我們講民間流傳的《桃園三結義》,據說當初關羽和張飛瞧不起劉備,搬一張凳子在陷阱上,讓劉備坐,劉備卻安然無恙。張飛偷窺,瞧見井里居然有一條龍頂著劉備,嚇得他倆連忙磕拜真龍天子。這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記憶猶新。

陋巷里還有一位鐘表修理工,滿臉絡腮胡子。他戴著一副眼鏡,就著日光燈把很小很小的螺絲裝進盒子里。穿著臟衣服的修鞋師傅,一天到晚套著一件臟兮兮的褂子,整天拿著一只破舊的鞋子在縫補。買多味瓜子的大媽臉灰灰的,頭發上總有瓜子殼,一雙手很粗糙。只有理發店的黃師傅,整天把頭發梳得發亮,我們小孩子笑道 “蒼蠅都要掉下來了!”

如今,老巷斑斑駁駁,顯得蕪雜、陋舊、灰暗、潮濕。一些老屋翻新改造過,但在新樓聳立群里,更顯得老屋的破敗。陋巷,不僅衰老了,陋舊了,它沉默著,隱在這繁華喧囂的塵世后面,反而顯得清幽寧靜了。

現今住在陋巷里的人大概有兩種,一種是真正愛上了陋巷,甘心在這兒住一輩子的老居民;另一種則是漂泊者,他們暫時蝸居著,并時時期待著飛出去的一天。

夜深人靜,巷里的人家大都已熄燈就寢,看不清老巷的模樣,那株栽了十幾年的夜來香,卻依舊濃郁,晚風拂過,花氣襲人,讓人倍感親切?;ㄩ_花謝幾十年,她的香,她的魂,早已和陋巷融為一體了。

蘿卜的滋味

母親常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平安”、“多吃蘿卜,不勞醫生開藥方?!毙r候,她就經常煮蘿卜湯給我們吃。

兒時,我家屋后有一塊菜地。母親總要種上幾垅蘿卜,有紅蘿卜,也有大個白蘿卜。稻子成熟季節,蘿卜也差不多長成了。一個個鮮紅的蘿卜從泥土中羞澀地露出來,惹人愛。小孩子嘴饞,看著鮮艷的蘿卜直咽口水,拔下一根來,摘去兔耳朵似的葉子,來不及洗凈,剝下帶泥巴的紅皮,露出一段雪白。咬一口嚼嚼,涼絲絲、甜蜜蜜的?!扒锖筇}卜賽人參?!蔽覀兂粤艘粋€又一個,母親總是笑瞇瞇地說:“洗干凈了吃呀!”我們便嘻嘻哈哈地跑開了。母親的那份慈愛、暖意,總在心頭蕩漾。

稻子收割完畢,垅上的蘿卜個個長得水靈、紅鮮、飽滿。這時,母親便開始收蘿卜了。她一個個小心翼翼地拔、輕輕地放,就如侍弄孩子似的謹慎。一頓飯的工夫,垅上便鋪滿了紅艷艷的蘿卜,甚是喜人。我一邊哼著兒歌一邊把蘿卜一個一個裝進籮筐。母親把兩大籮筐的蘿卜挑回家,鋪放在院子里,她匆匆扒了幾口飯,就急急上班去了。

母親忙里忙外,既要耕種,還要上三班制,那份艱辛,我懂得。下班間隙,她一籃子一籃子把蘿卜擔去河邊洗。蹲在碼頭上一洗就是一下午,腿麻了站起來跺跺腳,雙手因長時間浸泡在水里,皮兒起疙瘩了。母親洗蘿卜時,我便也在一旁幫著洗。每逢人來便夸我能干,母親只是笑笑,沒說什么。但我知道,她心里是喜的,她的眼睛、眉毛一直在笑,于是我也是喜的了。母親將白蘿卜洗干凈,切成小手指寬窄的長條,置于大竹匾里,放在暴曬通風的地方晾曬,這樣曬上幾個日程,即可做成自制的蘿卜干。

母親腌制蘿卜干的方法簡單易學,跟平常人家沒什么區別,只是她在腌制的時候,喜歡撒一些黑芝麻在上,她說這樣腌制的蘿卜干更加香甜。

冬日的早晨,母親煮了一鍋粘稠稠的香米粥,又從甕中摸出一大把腌制的蘿卜干。她把蘿卜干切成細末,放油鍋里翻炒,再撒上些許調料。這樣,香甜脆嫩的蘿卜就出鍋了,喝粥時輔佐蘿卜干,甚覺享受。那些清淡的日子是一去不返了。

我最喜歡母親為我們包的蘿卜絲團子了。蘿卜去皮,擦成細絲。將白蘿卜擦絲,肉絞成肉末,先將蘿卜絲加鹽腌制一會,過一小時后蘿卜絲會出水,將水分擠干,然后加入肉末、姜末、蠔油、鹽、雞精拌勻,拌好餡備用這個是關鍵:豬油哦!蘿卜絲團子好不好吃,放豬油就是關鍵了??!一是香,二是包起來容易,汁水都凝固了,這樣煮出來的團子么也水水的好吃。將糯米粉加適量開水揉勻,搓成長條,摘成一個個擠子,然后將餡包入、揉圓,就成了。舀一個蘿卜絲團子,純白如玉,用筷子夾一下,香糯細滑、清香襲人。咬一口,那股糯香沁入肌膚。真是人間美味。

長大后,菜市場里新穎別致的菜令人目不暇接。人們的飲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那沒味沒油性的蘿卜便被人們所冷落了。偶爾也吃蘿卜,但總覺得不是味兒。

可每次回家的日子總是喜悅的。入冬以來,母親經常燒一鍋骨頭煮白蘿卜湯,她把整塊的肉洗凈,放置鍋灶里,和著大白蘿卜一起煮。先后木柴猛火煮,約煮了一個多小時,空氣中就彌漫著肉香。鍋蓋打開,熱氣蒸騰,清爽的蘿卜味彌漫開。母親把洗凈的蔥切成細末,撒在奶白色的湯面上,星星點點綠,讓人垂涎三尺。經過一上午的煲湯,骨頭酥松,油兒滲出,骨頭上的肉酥軟而不油膩,滲出的油星子浸透大蘿卜,軟松松的大蘿卜便有了肉味兒。我夾一塊大蘿卜,抿嘴一咬,不油不膩,肉的精華便和蘿卜融合一起了。這樣的蘿卜,在今天看來,雖然平淡,但我們吃著,永遠有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人間有味是清歡?!蹦乔鍤g永遠在我心中。

猜你喜歡
陋巷蘿卜干蓮葉
大頭菜、冷吃兔、蘿卜干…… 這款“組合裝”線上跑得歡
接天蓮葉無窮碧
等你回來的我
蘿卜干 母親的味
植物占領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