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也能“換”回來

2016-09-19 01:26本刊編輯部
新傳奇 2016年12期
關鍵詞:輔導班筷子爺爺奶奶

幸福也能“換”回來

一輩子總是用右手寫字、做事,到老了我才覺得老用一種姿勢,真是太乏味太累了。沒想到,當我無意間試著用左手去寫字,去拿筷子,去做其他事時,那老掉牙的生活,突然讓我換出了新鮮感。

從小到老,在生活上低調的我,連穿衣服都鐘情于兩種顏色,不是藍,就是灰,孫輩們總說我沒生機。后來我買了一套水紅色的運動服,當我穿上到廣場上鍛煉時,迎面走過來的老伙計們都驚訝地說:“老牛,咋就一下年輕了10歲呢?”說得我輕飄飄地?;丶視r,突然想照鏡子了。我對著大鏡子一照,還真像老伙計們說的那樣。從此,我就時不時地試著去穿一些色彩鮮艷的衣服,這下,還真讓我找回了久違的青春活力。

最有意思的是那天遛彎兒,我無意間和玩伴發生了點小矛盾,當我悶悶不樂地準備回家時,一生氣就繞過來時的老路,走了一條以前沒走過的路,路途中竟然喜遇失聯二十幾年的一位老工友,我們一起到小飯館里喝了幾杯。喝到興致高時,我們倆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和我生悶氣的那個老玩伴,我打電話把他叫來一聚。那天,我們三人有說不完的知心話,訴不完的工友情,什么不快,早被我們忘得一干二凈了。

是啊,老人不能變成年輕人,可是老人去換換自己的老習慣,就能換出新感覺。一條道走到天黑的老人,那是傻,而不是有個性。尤其是當我們這些自認為要強了一輩子的老人,面臨別人不能理解我們,和我們無法接受別人時,完全可以讓自己換一個視角,換一種習慣去面對眼前的困境,這時,我們就會看到另一片美麗的藍天。比如說,兒女們工作忙,逢年過節不能按時來看我們時,我們與其在家里干等著生悶氣,倒不如換換老祖宗傳下來的老習慣,主動地去看望小輩,這樣我們不就能及時地享受到我們渴望的天倫之樂了嗎?本來我們有大把的時間可用,而兒女們則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我們為什么非要死搬教條地去較真呢?只要我們放下架子,轉換個角色,無論是對己,還是對兒女,都是雙贏。

其實不是生活太無情,而是我們有時太較真。如果我們能隨時隨地換換老觀念、老習慣和老生活方式,那么我們這些生活在夕陽下的老人,就能隨時隨地找回我們想要的那種充滿激情的新感覺。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幸福嗎?

(《三晉都市報》)

錢和家庭哪個更重要

我們中國人總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觀念、最講究親情的種族之一,但在老外的眼中,卻未必如此。我澳洲的朋友談起了中國人和澳洲人對家庭的重視。沒想到,那幾位澳洲朋友說:“你別生氣,其實,我們覺得你們中國人并不愛家,并不像你們自己說的這么注重家庭。你們更愛金錢!”

我愕然,于是,我記下了這些真誠的對話:“你們中國人的確很勤奮,中國人在海外也能比當地人積蓄更多的錢財,但我不認為這是你們有經商的天賦,而是你們比我們更節儉,是通過降低生活標準來完成的金錢積累。你們平時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會沒日沒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給老人照管,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外,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所以,華人的孩子盡管學業上很優秀,但他們總是覺得和當地人比起來,父母更關心的是家庭的金錢收入、關心的是他們的學習分數,而不是他們的快樂?!?/p>

“是的,我知道你要說什么,你們中國人說這是為了孩子,為了下一代多掙些錢,但每一代都說自己賺錢是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會真正地使用這筆錢呢?”

“生命是那么短暫,為了家庭的未來,而在現在就犧牲了家庭,我不知道這個賬是怎么算過來的,怎么還能體現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觀念?!?/p>

“為了工作,可以忍受長時間的夫妻分離,要在我們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個月以上,基本上就該考慮辦離婚了。所以我們被派到海外來,就一定是全家一起來。他們要是不愿意來,我就不可能接受這項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難道你們就不會為了家庭放棄工作嗎?工作也還可以再找呀!”

確實如此,看看我們的周圍,多少的人,為了一個房子,犧牲了自己的今天?!暗荣I上房子,或還完貸款,就可以輕松了!”——等著吧,房子完了,還有孩子呢!又有多少孕婦,“等孩子生下來就好了?!薄聛砀闊?,還不如在肚子里,想去哪里,去哪里!有多少小孩子家長,“等孩子上小學了就輕松了,熬吧?!薄蠈W更輕松不了,各種輔導班,還不如幼兒園省事!

多少的家長,在為了一個小升初,犧牲了孩子的童年,周末奔波在各種各樣的輔導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脫了!”——小學完了,發現初中也有輔導班,而且更多,孩子更沒有時間玩了!只好等大學再玩了?!暗群⒆由狭舜髮W就完成任務了?!薄髮W上完了,找工作一樣要操心!“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沒有負擔了?!薄ぷ髡液昧?,又開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等孩子結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結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又來了!

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環往復,我們的視線永遠在未來,為了未來,今天積累能量、積累證書,積累票子。結果就是抱怨,我們的視線永遠沒有活在當下,發現一輩子,沒有一天是為自己過的。其實中國人一輩子就是這么過的。所以,錢和家庭,到底該怎樣取舍,你想明白了嗎?

(新浪網)

一人一半,才是伴

我跟太太戀愛八年結婚,婚后十七年,總共認識了二十五年。這么長的時間日夜相伴,身旁偶爾沒有她,感覺很爽,但是,倘若此后一輩子沒有她,萬萬不可。

中國字的寓意深遠,

“伴”,就是一人一半,湊在一起才完整?;橐龅穆肥敲刻祛愃频娘L景,同樣的過程,淡淡的。要相處得好,真得靠慧根。而所謂另一半,也不是一開始就契合,是在修正中不斷的磨合,你多一點我少一點,像拼圖一樣拼在一起,才能一起過一輩子。

當然,歲月無情,人生最終還是分離。像我媽媽十六歲嫁給爸爸,相守相愛了一輩子,爸爸十多年前過世之后,媽媽真像少了一半,常凝望遠方,像爸爸就在天的那一邊,令人感傷。

但人生如果少了婚姻,少了隨之而來的酸甜苦辣生老病死,少了孩子延續家的價值與感情,真會少掉很多滋味。(騰訊網)

你的第一筷子菜夾給誰

在你們家,每天吃飯時,第一筷子菜是夾給誰?這是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卻影響深遠。

孩子和父母、爺爺奶奶一起吃飯,很多媽媽往往將第一筷子菜夾給孩子,爺爺奶奶也不示弱,紛紛夾菜到孫兒碗里:“這個菜也有營養,寶寶得多吃?!?/p>

這樣的一幕是不是很熟悉?第一口菜不見得比第二口、第三口菜營養更多,卻讓孩子學會了自私,認為自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人。于是吃飯時,父母都還沒有坐到桌前,孩子已經撲上來,把喜歡的菜吃了一大半。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孩子做榜樣。父母若只顧疼愛孩子,而忽略了長輩,孩子學到了,長大后他也會只疼愛自己的孩子,而不會孝敬父母。所以,家庭生活里的每個細節,其實都不是小節。有智慧的父母一定懂得:要將第一筷子菜夾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樣,孩子從小學到的是尊重和孝敬長輩,將來走上社會,也會時時尊重、關心、禮讓他人,就很容易惹人喜愛,得到欣賞和重用。

不妨向過去良好的社會風氣學習:吃飯一定要請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先上桌;哪怕很餓,也要等在廚房里的媽媽忙完坐上了桌才吃飯;父母動筷子了,孩子才可以開吃……

真正懂得愛的次序,才能營造一個和美幸福的家,也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37°女人》)

猜你喜歡
輔導班筷子爺爺奶奶
我的爺爺奶奶
說『筷子』
校外輔導班對學生學業影響調查分析
筷子
我的爺爺奶奶
竹筷子
向爺爺奶奶致敬
筷子
沒完沒了的輔導班
我的爺爺奶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