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改革開放的醞釀與準備

2016-09-21 12:11安志文
領導文萃 2016年17期
關鍵詞:市場調節李先念劉少奇

安志文

1975年4月,中央解除對我的政治監護。1977年上半年,我給李先念寫了一封信,要求到中央黨校學習。黨的十一大召開后,也就是在1977年下半年,我開始恢復工作,中央調我去吉林省任省革委會副主任。我后來聽說,是李先念批的。

1978年秋,李先念到東北視察,他到了沈陽。當時,王恩茂是我們吉林省的負責人,他派我趕緊到沈陽迎接李先念等人到吉林。我到沈陽的當天晚上,就給李先念的秘書打電話。他的秘書請示先念后告訴我,第二天上午李先念沒有時間,因為當地的干部要與李先念等中央領導會面,李先念要我第二天一早在他吃早飯之前去。第二天早上見面后,我就向李先念提了一個要求:“現在要對外開放,國外的情況我完全不了解,能不能讓我出國考察?”他當即表示:“你可以去,我給你安排!”李先念回北京后,很快就找到周子健,讓他組織一個政府代表團。

這一年的11月,國家組織機械工業代表團對歐洲機械工業,特別是汽車工業進行了全面考察。周子?。〞r任一機部部長)是代表團團長,我是副團長,江澤民是秘書長(時任一機部外事局局長);團員是一機部的司局長和屬下的廠長、經理。我們到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意大利、瑞士、法國、德國,轉了一大圈。當時,給我留下印象的是,不僅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在改革,如德國的大眾汽車公司原本是國有企業,是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出資的,以后聯邦政府的股權逐步退出,吸收私人入股;而且社會主義國家的企業也在改革,如南斯拉夫的企業自治和工農聯合體等;甚至羅馬尼亞的消費品也是依靠發展縣屬企業來解決的。這對我以后搞企業改革有很多的啟示。

我說這個事,是因為1977年下半年我剛出來工作,1978年就出國考察,所以印象很深。打倒“四人幫”以后,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干部,都在深刻反思歷史的教訓,這是一個總的背景。當時,外國究竟是怎么樣?我們并不十分清楚。大家都有一種困惑,為什么我們的經濟搞得這么差?我們的體制究竟出了什么問題?我們知道一點兒信息,日本、德國被戰爭打垮了,但他們為什么能在經濟上崛起呢?走出去看過以后,使我們大開眼界!可以說,這一次出國考察,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真是印象深刻??!使我們看到了中國與世界的差距。那時候,出國考察形成了一股風潮。中央各部門、各省市的負責人,包括一些大企業的領導都出國考察。這里,我想說,毛澤東晚年辦了很多錯事,但辦了一件好事——中美建交,中國加入聯合國,鄧小平去了美國,這對鄧小平的影響很大。所以,鄧小平以后在經濟上就是要學先進國家的經驗,他找國外很多人談,聽取他們的意見。

1979年,在陳云主持的國務院財經委領導下,由張勁夫的體制小組提交了《關于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總體設想的初步意見》。這個《初步意見》主要強調了兩點:把企業從行政機構的附屬物,改為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按專業化協作和經濟合理的原則,組織專業公司和聯合公司;把單一的計劃調節,改為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相結合,以計劃調節為主,注意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在我看來,這兩點還是沿襲了過去的一些提法。

最早提出“公司制”的是少奇同志。建國以來,由于受到蘇聯模式的影響,形成了一套高度集中、以行政命令為主要手段的計劃管理體制。為了克服體制上的弊端,1964年初,劉少奇找薄一波、葉林和我談話,設想用聯合公司或托拉斯這種組織來改組我們的工業企業。他當時的看法是,中央各部和省、市的廳局都在干預經濟,這是超經濟的辦法。組織企業性質的公司,可能比行政機構管得好一些。他考慮把各部的管理局改成公司,不是行政機關,而是經濟組織,這樣就可以更接近生產,更接近企業。8月,劉少奇代表中央批轉了國家經委《關于試辦工業交通托拉斯的意見》報告,不久,全國煙草、鹽業、汽車、橡膠、醫藥等12個行業組織了托拉斯,經濟效益有所提高。但此后不久,“文化大革命”爆發了,劉少奇的嘗試也就結束了。劉少奇關于建立聯合公司或托拉斯的構想,給當時主管工業的薄一波留下深刻印象,他非常贊同。1979年,根據鄧小平的設想,把軍工和地方工業兩套系統的機械工業統一起來,平戰結合,軍民結合。管理上搞專業化的聯合公司,產品搞“三化”,即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這樣的改造涉及8個機械工業部,以及煤炭、輕紡、化工、石油、農墾等諸多部門。中央決定,這項工作由當時的副總理薄一波負責,為此組建了國家機械委員會。當時,我已經從吉林調到六機部(即造船工業部)。薄一波要在造船工業部下屬企業多的地方,先成立兩個地區公司,一個在上海,一個在東北。但上海公司成立后,還是行政性的公司,和下屬企業的關系并未理順。這是因為,當時江南造船廠和大連造船廠既是百年老廠,又是省軍級單位,很難協調。后來,薄一波又急于將部改為總公司。他找到我,征求我的意見,要我當董事長。我向他表示自己沒有搞過企業,缺乏企業工作的經驗,不能擔任董事長。我講這些,是想說明《初步意見》提出“組織專業公司和聯合公司”的歷史背景。實際上,還是延續了劉少奇關于公司制的嘗試,總體上還是設想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進行改革。

“市場調節”講得最早、提得最多的是陳云同志。早在1956年,陳云在黨的八大會議上,就提出“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構想,其中就包含著市場調節的含義。陳云始終認為,國家計劃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主體,市場調節只是從屬的、次要的和補充的部分。應當說明的一點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對“市場經濟”和“市場調節”這兩個概念經常是混用的。在經濟工作方面,鄧小平是很尊重陳云的意見的。1979年11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人吉布尼時,談到“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實際上還是“市場調節”的意思。因此,《初步意見》中提出,以計劃調節為主,注意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是符合陳云的一貫思想的。

從上述背景看,80年代以前的改革設想,還是在堅持計劃經濟體制的前提下,將公司制管理和市場調節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并沒有打算要徹底否定計劃經濟。成立的公司,還是行政性公司,不是企業化的公司。不論是企業還是公司,都還擺脫不掉行政附屬物的地位。用當時外國人的說法,中國只有工廠,沒有真正的企業;并說計劃經濟就是命令經濟。這些尖銳的意見,對我們這些長期搞經濟工作的人來說,確實觸動很大。

(摘自《與改革同行——體改戰線親歷者回憶》)

猜你喜歡
市場調節李先念劉少奇
劉少奇與中國共產黨
劉少奇在安源過春節
劉少奇:不忘初心 對黨忠誠
劉少奇:求真務實,反對形式主義
基于市場機制視域下的高等教育改革
新常態與宏觀經濟政策調整
論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在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圖說李先念
憶抗日戰爭時期的李先念
李先念、王震、鄧穎超遺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