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創新

2016-09-28 07:45姚洋
金融經濟 2016年8期
關鍵詞:默克儲蓄德國

姚洋

中國經濟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創新。那么究竟該如何創新?現在我們面臨著兩方面的壓力:一方面是現在到國外發展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企業家都意識到我們應該到硅谷、到德國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創新的。帶回來的消息,對我們有巨大的沖擊,因為這些地方都在發生著顛覆性的科技創新,但我們的創新步伐卻沒有那么快,所以我們能夠感覺到這種來自世界的壓力。另一方面受到國內BAT三大互聯網企業的影響,如果一個企業不觸網、不做互聯網項目,可能就很難生存下去,這又變成一種互聯網焦慮,這些焦慮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夸大了我們經濟發展的壓力。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按照世界進步的速度來看,中國的速度絕對是快的,即使速度下降了,仍然是快的。中國有三方面的創新優勢是別的國家不可比擬的:

第一,我們的老百姓非常勤勞、非常聰明。我在柏林住過一段時間,周末的時候街上全是空的,都沒有幾家商店開門。和歐美國家的人相比,我們的人民是勤勞又聰明的,并且有非常強烈的企業家精神。特別是在江浙一帶,歷史上就有很強的企業家精神,到今天仍然如此。

第二,我們有海量的資金。十年前我們還在擔心資金不夠,今天我們要擔心的問題卻是資金太多了、項目太少了。過去的15年中,中國的儲蓄量占全世界儲蓄總量的40%。這40%的儲蓄量中,僅居民儲蓄就接近一年的GDP,我們的居民儲蓄將近50萬億,GDP也有60多萬億,所以資金非常多。

第三,就是不斷改善的軟硬件環境。我們的軟件環境在改善,同時我們的硬件環境絕對是世界一流的。舉個例子,我們很多的工業園區,其硬件條件絕對是世界超一流的。

有了這些東西,我覺得中國不可能不創新。但是怎么去創新?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美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創新國家,借鑒他們的創新經驗對我國創新道路的選擇非常有幫助。

美國的創新模式:“從0到1”的顛覆性創新

首先看美國模式,每一次創新都是顛覆性的,一旦某一領域有所創新,其它相似的行業都要被淘汰,這是美國式創新。美國的這種創新與其文化高度相關,因為美國是高度個人化的文化,崇尚個人至上、贏者通吃。我的導師一開始到美國去讀書時,也沒比我大幾歲,他原來教書的學校是很差的學校,有一個學生非常笨,但是老師每次都鼓勵他,說:“You can do it!”——鼓勵,這就是美國的文化,每個人都在想著創新,他們能做的是“從0到1”的創新。然而美國這種創新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因為它自己會制造周期,而且起伏相當大,創新高漲時整個經濟會跑得快。

90年代互聯網興起之后,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可以達到4%甚至5%。但是當這一波創新完成之后,就一下子進入了衰退期,而且制度就變得極其殘酷。我有好多在外國讀書的校友,他們都在前景很好的公司工作,例如醫藥公司。在美國的醫藥公司里,一個小組只研究一種藥,研制成功了大家接著干,一旦失敗,對不起,整個小組都要被裁掉。我有一個朋友就在被裁掉好幾次之后回國工作,最后又回到美國政府當部員。

德國的創新模式:“從1到N”的連續性創新

德國的創新是“從1到N”的創新,是搞中間技術。他們自知在“從0到1”的創新模式中比不過美國,所以就搞一些中間的技術:在機器、設備和制造業領域,牢牢掌握住中間這一部分的創新。他們不去做互聯網,而是做“工業4.0”,讓互聯網為我所用,而不是大家互聯網化。這種創新也跟他們的文化相關。德國人也崇尚自由,每個人都要自由,但是自由要以秩序為前提,失去了秩序,自由是不允許的,所以德國人有非常強烈的團隊精神。在美國,大多數公司的工會主席和董事長是完全對立的,但是在德國,大眾的董事長和大眾的工會主席就可以坐在一張臺子上看足球比賽,這是一種團隊精神。另一方面,德國人非常腳踏實地,從一些小事做起,重視人才培養,重視細微的改進。所以他們的優勢是起伏很小,小步快跑,在自己的領域里一步一個腳印往上走。

在這里,我想以德國的默克公司為例。默克既是醫藥公司,又是化學品公司,最重要的產品是LED。早在20世紀初,他們就買下了LED技術的專利,但是幾十年不知道怎么用這項技術,直到20世紀70年代日本人用LED屏做電子玩具,他們才發現這項技術的前景,并開始大規模生產LED,因為LED可以做電視屏幕。但是默克公司牢牢守住自己的原則:只生產LED,不去生產屏幕?,F在默克在世界LED市場上占有70%的市場份額,下一步技術是什么呢?是更高層次的OLED技術,他們說可以做成超薄、可彎曲并且形狀任意的屏幕,現在OLED的電視已經在市面上出現了,三星就生產了這樣的電視,一臺電視是一萬多美元。所以默克公司的創新模式就是沿著自己擅長的路一直走下去?;剡^頭來再說中國,我們中國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道路呢?

中國的創新之路:顛覆性創新與連續性創新相結合

中國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復雜化,我們能不能做到把德國和美國的創新模式結合起來?我們回顧一下歷史,計劃經濟的30年我們在學德國模式,因為我們早期的工業體系和學術成果是從日本來的,日本學習的是德國。后期,我們學習蘇聯模式搞計劃經濟,蘇聯的這套體系也是從德國學來的,所以說我國計劃經濟時代的制度與德國模式相似。然而改革開放之后,我們把德國的這種體系弱化了,開始轉頭向東學習美國。但是經過這30年的學習,我們應該停下腳步好好思考一下:中國到底該怎么樣?

我覺得中國足夠大,中國人的心胸足夠寬廣,我們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們應該既學德國又學美國。我們可以做像BAT一樣具有顛覆性的創新。馬云是最孤獨的人,因為他不知道下一步的路在哪里,所以他們就要做顛覆性創新,這是他們的責任。對于我們絕大多數企業來說,恐怕我們還要向德國學習,做一些連續性的東西,就是“從1到N”的改進,牢牢地占領中間技術。蘇州的工業園區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蘇州的定位其實也是這兩個:一方面要創新,另一方面要在先進設備制造業方面占領世界的主導地位。這與我所說的顛覆性創新和延續性創新相結合是一致的。

猜你喜歡
默克儲蓄德國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國豹2號
愛心儲蓄
儲蓄方法面面觀
我們在德國怎么扔垃圾
試論民國時期外國在華有獎儲蓄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