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形成性評價與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2016-09-29 12:28
科技視界 2016年20期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自主學習能力

聶永梅 姚巧玲 李俊紅 雪合熱提·伊納也提

【摘 要】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問題做出的發展性評價。隨著醫學教育改革,形成性評價因其評價體系的內容和方式與傳統的終結性評價不同,其教學效果及優勢日漸突顯。通過對形成性評價在高等醫學院校授課過程中應用現狀進行討論,探討如何將形成性評價更加有效地應用于醫學教學實踐過程。對醫學生來講,大學階段是其系統接受醫學教育、全身心構建醫學知識體系、著力掌握臨床實踐技能、集中塑造醫德品質的理想階段。在此期間,努力培養醫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學會學習,對于醫學生適應未來意義重大。形成性評價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探討如何在醫學教學中應用形成性評價培養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醫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學習者不斷監控和調整其認知和情感狀態,觀察和運用各種學習策略,調整學習行為,并努力營造和利用有助于學習的物質和社會資源的過程[1]。為加強醫學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建設,2008年教育部、衛生部發布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一臨床醫學專業》(教高[2008]9號),成立了“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教高[2008]7號),開展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指標為考核醫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學校的教育模式是將培養學生終身自主學習作為終極目標[2],可見培養能夠獨立獲取知識的高級醫學人才已成為高等醫學教育的主要任務。

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是為引導教學過程正確、完善地前進而對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學效果采取的評價。自主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從動態的教學發展中了解學生的進步,由此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策略、學習目標進行跟蹤觀察、分別指導:通過形成性評價的反饋信息適時調整教學方案,同時對學生的活動給予適當指導:學生則以形成性評價為依據,主動調整個體的“自主學習”,構建知識,培養能力。如何在醫學教學過程中引入形成性評價體系以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1 形成性評價

1.1 形成性評價的發展歷程

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最早由美國教育學家米歇爾·斯克里芬在開發課程時提出,并由本杰明·布魯姆將其引入教學領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盧姆(B.S.Bloom)第一次將形成性評價運用于教學活動當中,并且提出了診斷性評價一形成性評價一終結性評價的“三評價論”體系。他指出:“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應該在教學開始時,教師要根據診斷性評價的結果來確定教學起點?!靶纬尚栽u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目的是了解教學的效果和需要采取的改進措施?!敖K結性評價”是在教學結束時進行,目的是了解教學的總體目標實現的情況,并對教學過程作出最后評定[4]。經過布盧姆等人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形成性評價已成為現代教育評價的重要內容,并且從課程領域擴展到其他領域之中[5-6]。至20世紀90年代,隨著人們對評估作用與后果的認識逐漸加深,同時對評估的多用途性逐漸了解。形成性評價才得到了真正的重視,此時學者們開始將形成性評價作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改變教學模式的一種課堂評估方法和輔助評價手段。

1.2 形成性評價的優勢

目前,隨著新教學改革的日漸推進,以培養能力為目標的素質教育成為新的教學思維模式和教改方向。形成性評價不同于終結性評價,它是指在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方式。在醫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形成性評價,主要是為了獲得更加良好的教學效果。形成性評價一般是在教育進行過程中開展,其主要作用是:(1)引導學習活動的方向;(2)強化學生的學習;(3)及時發現問題并提供矯正處方。形成性評價所借助的手段有平常作業、日常觀察和形成性測驗等,是現代教育評價的發展趨勢之一。

形成性評價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估和評判。它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法收集、綜合和分析學生日常學習的信息,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和需求,著眼于學生潛力的發展。它不僅注重對學生認知能力的評價,而且也重視對學生情感及行為能力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不斷自我完善與提高的機會,有助于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

2 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教師在自主學習中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從事和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種壓力和要求下被動地從事學習活動。

自主學習有以下兩方面的含義:第一,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也就是學習者指導和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比如制訂學習目標的能力、針對不同學習任務選擇不同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的能力、對學習過程進行監控的能力、對學習結果進行評估的能力等。第二,自主學習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使用的學習材料的控制權。通俗地講,就是學習者在以上這些方面進行自由選擇的程度。通過以上描述,不難發現,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學習過程的監控及學習結果的評價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監控過程與評價結果所獲得的信息能夠促使學生對自我學習進行自主而行之有效的反思,及時對自己所定目標、所采用學習策略進行總結、反饋,根據實際需要做出調整,形成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體系,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由于醫學科學的發展和醫學知識的迅速更新,醫學生在日后的職業生涯中必須不斷保持知識更新。全球醫學教育標準已將培養醫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納入醫學本科教育目標[7]。終身學習能力由自主學習態度和自主學習能力構成,后者是核心。人才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是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命題。

3 利用形成性評價促進醫學生自主學習

3.1 形成性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習者的動機、興趣等情感因素

心理學認為,動機是激勵人進行某種活動的動因和力量。醫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醫學課程學習的內部動因,是醫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一種自覺和積極的心態,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持有內在學習動機的人對其從事的活動本身會感興趣。學習醫學課程的過程中,學習者由于求知欲、好奇心或者興趣愛好等原因,對醫學課程學習產生興趣,就能達到很好的學習目的,從而獲得身心的滿足感。缺乏足夠的動機,學習者將無法堅持漫長而枯燥的學習過程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激發學習者內在學習動機是學好醫學的有效途徑。

目前,在我國醫學院校的教學評價體系中只注重終結性評估,而不重視形成性評估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部分在校醫學生過度關注終結性評價結果,而對醫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缺乏興趣,只是在期末進行突擊性的總結復習。通過形成性評價方式,教師可以了解醫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個人需求,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教學內容及方法進行調整,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材料和學習活動,達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觀察、日常記錄、評價表、自我評價、互相評價、讀書筆記、多媒體運用、表演、建立檔案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進展進行的持續評價。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習過程,試圖通過改進學習過程來改善學習結果。它除了評價知識,技能等可以量化的方面以外,更適合于評價興趣、態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質。形成性評價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改變了那種“一考定終身”的評價方式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有利于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的緊張和焦慮情緒,提高學習效率,促進自主學習。

3.2 形成性評價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正如布盧姆所說:“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確定學習任務被掌握的程度,未掌握的部分,它的目的不是為學習者分等或鑒定,而是幫助學生或教師把注意力集中在為進一步提高所必須的特殊學習上?!蓖ㄟ^形成性評價不是為了給學生分等級,而是為了促使學生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最終學會學習,獲得學習進步,也為未來的醫學事業和個人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學生便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從心理學的角度說,目標是人的一種主觀期望,是人們各項活動所企求的預期結果在主觀上的反映,它能喚起人們必要的心理狀態、情感、動機并激發他們的行動。此外,形成性評價有著詳細的、豐富多樣的評價標準,這些特定的標準以及外部的參照點也能夠輔助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目標明確了,學生便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不同形式的預習、復習,仔細聽課,積極思考,反復記憶,使所學內容前后聯系、融會貫通,從而熟練、牢固地掌握護理專業的知識和技能。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而實踐的基礎是系統扎實的醫學理論。對醫學生而言,自主學習的意識一旦形成,他們就會主動了解每門課程的學習目的,自覺深入鉆研,自主掌控整個學習過程,同時積極參與醫學實驗、實習及社會實踐,并在學習中不斷思考、探索、發現,促進對所學內容的深度理解。

3.3 形成性評價有助于學生監控學習進程

形成性評價的典型特征是及時的信息反饋。與終結性評價以最終分數或某些水平標記為特征的評價方式不同,形成性評價能夠為學生提供適時的、明確的、多次的評價和建議。這些反饋信息能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讓學生清楚自己當前的表現與既定目標之間的差距,從而使學生通過反思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學習進度,增強學生自主意識,以達到最優化的學習效果。在學習—評價—反饋—調整—再學習的反復過程中,學生和教師均能對學習過程進行全程的調控,以提高醫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促進其全面發展。

3.4 形成性評價使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指讓學生自主地對學習的進展進行持續的評價和調控。自我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對于學生的長期發展和短期需要都是至關重要的。自我評價是學習者積極參與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及結果的判斷、評價和監督,反思自己學習的一種行之有效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內在評價方式。學習者通過發揮主體的自我調節作用,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改變依賴教師、被動學習的觀念,在學習過程中主動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監控和自我管理。

在醫學教學的各類形成性評價活動中,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有效的評價方案,讓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通過教師對評價標準的詮釋,明確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方法與效果進行反思,及時看到自己的成績與不足,從而進一步端正學習態度,調整學習行為,形成有效且符合個性特點的學習策略,最終學會學習。

4 結束語

在醫學教學評價中,導入形成性評價有利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為終生學習奠定基礎。如何運用好形成性評價,并以此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是醫學教學中值得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吳云,劉娜,閆宇翔,等.人體解剖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8(1):65-67.

[2]韋耀陽,熊猛.大學生自主學習與繼續進修意愿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10):1128-1130.

[3]沈玉順.現代教育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4.

[4]張紅梅.美國高校學生評價方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43-46.

[5]曹妍,祁贊梅,曹雅明.形成性評價在醫學教育中應用現狀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學,2013,2:23.

[6]梅人朗,陳剛,楊益,等.醫學教育全球標準[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形成性評價自主學習能力
大學英語多元化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形成性評價在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性別差異
中藥分析綜合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思路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