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井文化的新剖面

2016-09-29 16:50王小平
出版廣角 2016年11期
關鍵詞:金宇澄繁花上海

【摘要】《繁花》是上海作家金宇澄創作的一部反映上海時代變遷的鄉俗文學作品,作家在書中以純粹的上海特色方言,將上海兩個時間節點發生的人物瑣事娓娓道來,展現了上海市井生活百態。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語言運用,為發掘上海市井文化、重振上海文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金宇澄;《繁花》;上海;市井文化

【作家單位】王小平,四川理工學院。

20世紀30年代開埠以來,“繁華”就是上海的代名詞。由于上海既是中國近代的經濟中心,又是溝通中西文化的橋頭堡,因此,近代的新思想、新文化、新時尚傳播到中國時,是由其最先感知和接受,再向全國散布開來的??梢哉f,上海是個有靈性的城市,總能最先感知社會變革,并能在變革中堅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市井文化作為上海獨特的地域民俗文化形態,浸潤著上海的大街小巷,反映了上海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海派文化的根基。

一、《繁花》精心描繪了上海市井文化的風情畫卷

《繁花》是一部描述上海市井文化的小說,2012年一經出版便引發轟動。這部小說敘事時間段是20世紀60至90年代,以阿寶、滬生、小毛等為代表的上海小市民成為貫穿全書的主要人物。金宇澄用濃郁的上海方言,以傳統“評書”式的文本語言講述了三個主要人物的童年往事,如同在描繪一本老上海弄堂的連環畫冊,書中點滴瑣事都浸潤著濃厚的上海市井文化氣息。如書里的一段描述:“華順里七條弄堂早在人民公社期間就和左鄰右舍的大中里、 天樂坊等打通了,四通八達,時常有陌生朋友流串過來,是隔壁阿毛阿狗認識的,所謂白天白講,夜里黑講。弄堂里總有一兩個‘小賴三作為談資,其實她們長得登樣點,慣于蕩馬路而已?!?/p>

金宇澄的細膩筆鋒,讓《繁花》如《清明上河圖》一般展現了繁華的社會風貌。作家似乎并不想刻意勾勒故事,他更像在精心描繪一幅上海民俗畫,并希望用最真實的上海風情去打動讀者。因而,除了主要人物及主線故事,作家用大量筆墨描寫了與故事聯系不甚緊密的上海民風舊俗、鄰里瑣事等,真實再現了老上海街頭巷尾的細節,并不厭其煩地交代人物行蹤,連走在一條什么樣的路上、去了哪條街道、坐了哪路車或者乘了哪條船、人們騎了什么樣的車等都要樣樣寫清。書中,在長三堂子,四條馬路、棋盤街、公陽里、會興里這些如今仍保留或早已不在的街巷胡同上,每日都上演著眾生百態。金宇澄筆下人物的生活軌跡,串起來就是一張上海城市地圖,各式各樣的人物在這些街道上演繹著悲歡離合。

金宇澄以緩慢平和的敘事方式,還原了老上海的生活情境,那濃濃的生活氣息讓讀者很容易就融入老上海的市井文化中。此外,為了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金宇澄還親自繪制了20幅插畫,穿插在書中,這些插畫均為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上海建筑,包括1960年的盧灣、1970年的滬西等,以及整個上海浦西的地圖概貌。這些手繪插畫是作家對那個年代生活印象的再現,將作家存留在腦海中的空間記憶展現給讀者,豐富了小說的文化意蘊。

二、以獨特的敘事結構描寫了上海的市井文化及變遷

金宇澄在《繁花》中運用了獨特的敘事結構,如說書人一樣張弛有度地把握著敘事節奏,其雙向并置的敘事手法將看似雜亂無序的段子,如針線穿珠簾般連接起來,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第一,通過大跨度的“時空交錯”方式,展現不同時代的上海市井文化及其變遷?!斗被ā返臅r間節點有兩個,一是20世紀60年代,二是20世紀90年代。這兩個時間段呈現新舊交替的特征。金宇澄采用了現代中國與西方雙線時空并置的結構,讓不同時空的上海市井文化形成鮮明對比。如書中描寫20世紀60年代曹楊工人新村生活時寫道:“‘兩萬戶到處是人,走廊,灶披間,廁所,房前窗后,每天大人小人。從早到夜,樓上樓下,人聲不斷。木拖板聲音,吵相罵,打小囡,罵老公,無線電聲音,拉胡琴,吹笛子,唱江淮戲,京戲,本灘,咳嗽吐老痰,倒腳盆,拎鉛桶,拖地板,馬桶間門砰一記關上,砰一記又一記?!迸c此對應,20世紀90年代的上海,充滿了現代社會特征和生活節奏感。如“阿寶到公司,先對汪小姐打招呼,再與梅瑞談業務,相當和順。梅瑞高興,難免于滬生面前,數度提到阿寶。春天到了,梅瑞約了滬生,阿寶,到西郊公園看了櫻花,吃一頓夜飯” 。金宇澄通過跨越時空的方式,讓新舊時代的上海市井文化形成鮮明對比。

第二,通過“敘事穿插往復、平衡對照”的方式來展現上海市井文化變遷?!斗被ā分泻芏鄶⑹率菍⑸钫鹿潖闹虚g截開,前后情節在敘事過程中適當穿插,呈現特有的平衡對照趣味。這種時間穿插的敘事方式在書中從頭至尾都有呈現,單數章講述20世紀60年代的內容,雙數章講述20世紀90年代的內容。60年代的內容包羅萬象,街頭巷尾、飯后談資都有涉獵,體現了特定年代上海人的生活狀態;90年代的內容則時間跨度小,敘事順應時代,故事多發生在室內及飯局上。兩個年代的推進速度一徐一疾,由分到合,相互間對稱呼應、張力十足,產生了奇妙的閱讀效果。這種齊頭并進的雙線結構,不但是將兩個時代的事件進行對照,更是兩個時代精神層面的相互鏡像。

三、以上海官話、方言俚語展示市井文化特色

上海開埠以來,中外文明的會聚使這座城市孕育出獨有的上海文化,上海文化的流行又催生了許多上海文學作家,滬語漸漸成為中國文壇流行的創作語言之一。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推廣普通話,上海本地作家除了日??谡Z,創作基本以普通話句式進行,言、文分離現象比較突出,導致上海官話文學沒落,上海文化一度失去話語權,以滬語表現的文學作品更是屈指可數。

金宇澄在《繁花》中非常重視上海官話文學,他在創作中大量運用滬語,在句式和文字韻味上,保留了典型的上海官話和滬語風格,如“阿妹”“滑頭”“立起”“困覺”等。他還大量使用滬語俚語、土話,如“軟腳蟹”“癟三”“黃魚腦子”“摸殼子”等。如書中寫道,“陶陶招呼阿妹,女子拘謹不響。陶陶說,‘這批蟹,只只贊貨,我昨天講了,做女人,打扮重要,吃到肚皮里,也實惠”。這里的“只只贊貨”就是典型的上海俚語。

不過,《繁花》中也并非滬語一枝獨秀。小說出場人物眾多,人物對話代替了故事敘述,文本以人物的對話或者傳話來講述故事情節,書中還穿插了蘇北話、紹興話、廣東話等,作家力圖讓小說中的各色人物都符合其生活狀態,在眾多人物語言環境中構建出一個現實生活群體。比如阿婆喜歡蓓蒂。每次蓓蒂不開心,阿婆就講故事:“比如老早底,有一個大老爺。大老爺一不當心,壞人就來了,偷了大老爺的心,大老爺根本不曉得?!绷硗?,理發師傅講蘇北話,北方人講北方話,形形色色的方言勾勒出一個真實的、兼容并蓄的上海。方言口語、俚語組成了《繁花》中最重要的語言體式,通過這種語言體式,作家讓特定年代上海人的生活場景和瑣事躍然紙上,加之仿佛縈繞在耳邊的彈詞、滬劇腔調和時代流行歌曲,讓人身臨其境,真實反映出上海市井文化的特點。

另外,金宇澄還運用了“文體白話”的文本語言。這些文本語言清新淡雅,用詞古典,透出上海的文化格調。如“斜對面有一個女子,低眉而來,三十多歲,施施然,輕搖蓮步”。這種文言文白話語體與市井口語交錯,一俗一雅,讓人絲毫不覺得沖突,反而有一種新鮮感,可謂一部《繁花》,看盡上海的市井生活和人生百態。

四、以故事內容剖析上海市井文化的變遷

金宇澄通過描述上海舊貌和小人物生活,讓讀者感受到社會變化與市井文化變遷之間的緊密關聯。20世紀70年代,以往南京路上在陜北民歌、東北秧歌的曲調中手打腰鼓、頭扎白毛巾的身影逐漸淡去,人們開始注重著裝的美觀,穿起了軍體蘇式列寧裝和徐曼麗式工裝褲。上海的市井文化在悄然發生變化,弄堂和地名不再那么重要,代之的是茶室、咖啡館、飯店、酒吧、舞廳、K 房、夜總會,它們星羅棋布,改變了上海的城市風貌。滬生、阿寶和小毛仍然是《繁花》中的主要角色,他們出入“夜東京”和“至真園”,飯桌酒局成為彼此情感的聯系紐帶,以及權謀和名利的角逐場。隨著時代變遷,小毛與滬生、阿寶再次相聚,他們感慨、唏噓動容。書中描述“小毛一呆,十多年前的記憶在模糊走樣后逐漸清晰,等于兩張底片合攏,像是一記啪的聲音忽然合二為一,半秒鐘里還原。滬生說,小毛,阿寶說,小毛??曜勇涞?,小毛手一抖,叫了一聲,哎呀,老兄弟。聲音發啞,喉嚨里小舌頭壓緊,一股酒味,眼眶發熱”。當一新一舊兩張照片重合在一起時,已經物是人非,但那浸入骨髓的上海市井文化,還留在每個人的潛意識里,怎么也抹不去。

金宇澄的《繁花》將一代上海人的記憶投射到當代人的視野中?!斗被ā纷畛醢l表在論壇,之后,作家將零散段子改編成小說,使小說呈現出“非小說化”的特點。正是由于寫作上的獨特之處,《繁花》獲得了2012年華語文學傳媒年度小說獎。金宇澄將傳統文化、方言敘事、現代精神融于一體,以傳統畫卷展現先鋒文學,是用小說描述中國百姓生活的成功之作。

[1]李涯. 方言、聲音與結構——論《繁花》的敘事及其寓意[J].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5(10):58-61.

[2]高松. 上海的腔調——《繁花》中的上海地圖[J]. 藝術科技,2015(11-15):146.

[3]王陌塵. 《繁花》:民間敘事中的文人情懷[N]. 北京日報,2013-11-07.

猜你喜歡
金宇澄繁花上海
上海電力大學
上海之巔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金宇澄稱網絡文學和純文學是殊途同歸
作家金宇澄獲臺北書展小說類大獎
輕寒(小說節選)
心有繁花
金宇澄推出最新傳記文學《回望》
“繁花”如麻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