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的幾點啟示

2016-10-08 11:52
成才之路 2016年26期
關鍵詞:音樂美學情感性社會性

孫雪麗

摘 要:對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在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進行探究,對音樂美學理論與音樂教育兩者的關系進行分析。音樂教育工作者應在“三維一體”論的音樂美學理論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各地、各校實際情況,創作出切實可行的音樂美學教學方法。

關鍵詞:音樂美學;音樂教育;哲理性;情感性;社會性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6-0083-01

音樂教育作為當前藝術教育的重要課程,其教育質量影響著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感悟和學習,而音樂美學基本理論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理論依據,對音樂教育有深遠的意義。所以,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背景下,探討音樂美學理論基礎的哲理性、情感性和社會性對音樂教育實踐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能促進音樂教育的更大發展。

一、哲理性的特點

音樂美學所研究的音樂本質、特征、功能、理論結構、實踐演化程序等,都具有一定哲理性。依據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音樂藝術美的形成主要經歷了如下三個階段。

(1)實踐——客體的映象階段。音樂是一種心靈的聲音,音樂教學就是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與感悟,體驗生活、體驗人生,只有經歷實踐的感悟,才能體會到音樂的美,才能真正感悟到音樂的哲理性。這也是當前音樂教學實踐中老師和學校致力于創作條件、環境讓學生去感受自然、認識人生、了解社會的原因所在。

(2)實踐——認識的飛躍階段。音樂的產生主要是依靠人類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實現的,這個主觀能動性的創作過程主要分兩段:實踐是創作音樂的源泉,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是需要實踐經歷作為依據的。所以,第一階段是人投入到社會實踐活動和生活中獲取音樂創作的感性材料,再經過感性和理性的思考將這些材料進行刪減、篩選,最終將其變成自己的精神財富;有了實踐經歷、感性材料及豐富的精神財富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將這些變成音樂作品。因此,第二階段是創作階段,需要創作者擁有較強的音樂素質和音樂欣賞水平,將豐富的感情凝練創作成音樂作品,將感情糅雜在音樂中。

(3)認識——實踐的第二次飛躍階段。一個音樂作品被創作出來并不意味著它就是成熟的藝術作品,要將其投入到實踐中進行檢驗,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將音樂作品投入實踐被稱為第二次飛躍,這個過程是音樂美學將其自身價值在實踐中展現出來的過程。

上述三個階段理論是對音樂藝術美創作的簡單概括,實際的音樂藝術美創作遠比這要復雜、細致,創作過程的影響因素數不勝數。音樂美學具備哲理性,這種哲理性決定了在進行音樂美學基礎理論或其領域研究時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才能保證研究思想的思辨性、自由性及多維性。

二、情感性的特點

音樂創作是人類內心情感的表達,是將情感糅雜在音樂作品中的過程,情感也是音樂美所在,是其核心。音樂創作最終的情感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是激情。沒有激情是無法進行音樂創作的。激情能將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的壓抑、快樂、激動、憤怒、悲觀等情感化為音樂創作的動力,加速音樂創作的過程,將生活激情轉化為音樂創作激情,而創作者的創作激情和思想情感會在作品演奏時傳達出來。其次是想象。想象力是將實踐經驗、感情等轉化為音樂作品的重要心理能力。這種想象力建立在創作者有較高的音樂素質和音樂水平基礎上,是在擁有實踐經驗和感情基礎的前提下的靈感迸發,憑空想象是無法創作出音樂作品的。實踐經驗和感情是音樂創作的源泉,想象力則是將這些源泉轉化為音樂作品的根本動力,沒有想象力,這些源泉只能是一潭死水。最后是靈感。靈感的出現不是偶然,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體現,有了靈感,音樂創作就能從稚嫩變得成熟。靈感對藝術創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靈感的得來絕不是憑空而來,它是經過不斷思考和努力及建立在廣大人民群眾勞動成果基礎上得來的。所以,不能將靈感神秘化,要客觀看待靈感這一心理活動。情感是人類獨有的,我們必須認識且重視情感在音樂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作用,將其科學化、明了化,這有利于后來人的音樂創作。只有深入實踐,不斷積累,不斷思考,才能將實踐經驗轉化為情感體會,這也是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所在。

三、社會性的特點

音樂美學理論的社會屬性,要求教師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必須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立場上,從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根本利益出發,科學地闡明音樂藝術的社會性問題。一方面,不應該有那種從狹隘出發的功利性,對音樂的社會性質進行簡單化的理解,把音樂的社會功能只局限于為某一階級服務,片面強調音樂的政治功能而否定其審美、愉悅功能。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只講自然共性,從而脫離社會現實的錯誤傾向。

四、結束語

總之,“三維一體”論是音樂美學理論的根本,也是音樂美學理論科學性的支柱。所以,要在音樂美學理論研究中堅持并逐漸完善這一理論。該理論不是一種固化的模式,它是音樂教學的原則。教學本是有規律而無定法的,一旦過于模式化就背離了創作性,就轉化為了因襲陳規,但我們完全可以在“三維一體”論的音樂美學理論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各地、各校的實際情況,創作出生動活潑、切實可行的音樂美學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錢皚潔.音樂教育與音樂美學的思考[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2]宋瑾.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4(04).

猜你喜歡
音樂美學情感性社會性
以戶外混齡活動促進社會性發展
不可復制的貝多芬
從社會性弱勢群體自身心理角度談接受科技知識
社會性交互及其在三維虛擬學習環境中的實現
后現代椅子設計中的情感性語義表達
淺談語文課情感性的激發
社會性軟件在網上交互教學中的應用與分析
語言的情感性之于高效課堂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的研究現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