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入生活,構建魅力初中物理課堂

2016-10-13 23:08季冬華
考試周刊 2016年79期
關鍵詞:生活化課堂初中物理教學方法

季冬華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給學生傳遞物理和生活之間的相關信息,讓生活走入物理課堂,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對學生準確掌握物理知識起到促進作用,讓學生深刻體會物理來源于生活。

關鍵詞: 初中物理 生活化課堂 教學方法

物理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在物理教學中要多切入生活元素,多選取與生活有關的物理素材,讓學生體會物理對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重要性。尤其初中階段,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如果教師能夠恰當地在課堂中切入生活,則會使學生對物理學習更加主動,為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條件。

一、巧妙生活導入,激發學習欲望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方面的知識進行新課導入,就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地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從而發現其中存在的物理問題,這樣就使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物理知識在頭腦中產生矛盾,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讓學生主動投入到新課學習中。

教學壓強時,教師就安排學生親自感受:教師從班里挑出一名比較魁梧的男生,又挑出一名比較瘦弱的女生,教師讓男生把一顆釘子用手按到一塊木板里面,讓女生把一顆圖釘用手按到同樣的木板里面。學生觀察到,男生已經很努力地在按釘子,可是釘子進入木板的部分卻是很少;再看女生稍微用力就把圖釘按入了木板里。有了這個明顯的比較,學生與自己開始的觀點產生了強烈的沖突,這時教師把釘子和圖釘拿給學生觀察,就有很多學生說這個比賽對男生很不公平,教師說:“大家為什么要說對男生不公平呢?比較魁梧的男生應該力氣很大,可是沒能把釘子按入木板里;釘子和圖釘有什么不同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注意釘子和圖釘的區別究竟在哪里,了解到力和接觸面積的關系,進而進入壓強的學習。

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導入新課教學,讓學生在觀察中看到一些未知的物理現象,制造學生生活經驗和物理知識之間的沖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物理知識。

二、組織生活探究,培養動手能力

傳統物理教學中,教師擔當演員學生則是觀眾,這樣只憑借口頭說教對學生的物理學習幫助不大。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組織學生進行生活方面的探究活動,就會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的同時,還能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動手能力,在實踐中尋找創新的種子。

在教學內能熱傳遞時,教師讓學生把家中的一些器具利用起來,自己動手驗證分子的熱運動是不是真的存在;如果分子的熱運動真的存在,那么它的運動又遵循什么規律呢?學生把自己設計的驗證方案與同學進行交流,有的同學在課本中找到方法,把一滴紅墨水分別滴在溫度不一樣的水中,結果得到墨水在溫度高些的水中向四周擴散得比較快,在溫度低的水中向四周擴散得慢些,從而驗證了分子熱運動是真的存在,并且得到了分子熱運動的規律;有的同學受到噴灑花露水的啟示,把紅糖分別放入熱水中和冰水混合物中驗證分子熱運動。

通過學生動手設計驗證,讓學生學到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另外,多組織學生進行生活探究,可以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這樣的物理課堂不僅讓學生習得了知識,更多地培養了動手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創設生活情境,提高運用能力

物理知識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的,情境是知識得以發現的基礎,同時包含知識的存在背景。因此,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多創設有關生活的情境,要讓學生感知到物理就存在于自己周圍,讓學生看到物理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摩擦力時,教師創設了生活情境:拔河比賽。教師提出:如果要在拔河比賽中獲勝,那么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準備呢?學生認為要更多的人參加比賽;用的力氣要足夠大才好;穿的鞋的底子要特別粗糙……面對學生的各種回答,教師拿出幾種比較好的建議詳細講解。教師提問:拔河比賽時,作用在繩子上面的力有哪些呢?有學生回答:別的班對繩子有拉力,還有就是咱們班對繩子的拉力。教師接著提問:我們班對繩子的拉力是怎么作用的呢?是不是只要有力氣就能獲勝呢?如果把咱們班用一塊很大的石頭來代替,石頭是不會產生力氣的,那么別的班會不會很輕易地就獲勝了呢?如果比賽允許咱們班全部都參加比賽,而別的班就用7個學生參加,讓咱們班站在很光滑的瓷磚地面上,別的班卻站在比較粗糙的水泥地上,咱們班就一定能獲勝嗎?面對教師的一系列提問,學生開始沉默了……經過思考討論,最終清楚了在拔河比賽中比的不是力氣的大小,而是與地面的摩擦力。

通過在物理課堂中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積極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四、生活演化知識,開發學習潛能

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傳授給學生,教會學生一些物理方法,做到授之于漁。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類比,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識,讓學生形象地感知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在教學電流和電流表的使用時,學生剛剛接觸電壓這個物理概念,感覺很抽象,教師就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水流”類比電流,上課前教師自己做了個實驗裝置,想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水流”:在一個玻璃管的兩端分別與一根塑料管相連,在一端用夾子夾住,向兩個塑料管里面注入水,注意要使兩個塑料管中的水的高度不同。這時把夾子打開,水就會自動流動。教師提出問題:塑料管里的水怎么就流動了,又為何最終不再流動了,那么要想讓水不停地流動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有了問題作為鋪墊,再結合前面講的知識,用干電池和小燈泡連成電路,通過開關控制小燈泡的明暗。有了這些類比,學生理解電流的概念就變得輕松了。

通過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對物理抽象知識的類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還可以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總之,初中物理教師要時刻注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切入生活元素,讓生活化的物理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海峰.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3(01).

[2]陳寶玉.初中物理生活化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理科考試研究,2013(20).

猜你喜歡
生活化課堂初中物理教學方法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活動研究
打造英語生活化課堂的探索
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研究
新課標下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
初中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幾種教學方法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