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2016-10-13 23:22朱林孫云龍
考試周刊 2016年79期
關鍵詞:國學教育傳統文化

朱林 孫云龍

摘 要: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中國國際地位與影響力的提升,包含國學在內的中華文化正受到世人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脈,當代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建設者,加強大學生國學教育對于凝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于提高大學生人文綜合素質,培養健全人格,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明確國學概念的豐富內涵及國學與儒學、傳統文化、經典、國子學、中國學、國粹等概念的關系,則是加強與改進大學生國學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關鍵詞: 國學概念 傳統文化 國學教育

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號角的吹響,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范圍和影響力越來越大,中華文化越發顯示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引起世人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此同時,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國學越來越成為一門“顯學”,國學教育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各種國學培訓班、讀經班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大學作為先進文化的高地、人才培養的搖籃,大學生國學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

但是,大學生國學教育的狀況參差不齊,一些教育者對國學內涵的理解不夠到位。準確地把握國學的豐富內容體系,才能更好地開展大學生國學教育,否則可能會南轅北轍。

一、國學的含義

何為國學?如同何為文化、何為哲學一樣,這是一個見仁見智、很難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從國學大師到專家學者都曾給國學下過定義或者給國學進行過范疇界定,各種說法莫衷一是。胡適在《〈國學季刊〉發刊宣言》中說:“‘國學在我們的心眼里,只是‘國故學的縮寫。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國故包含‘國粹,但它又包含‘國渣”。[1]章太炎的《國學講義》則將國學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文學等部分,并重點闡述了經學、哲學、文學等哲學派別[2]。書畫大師、國學家范曾在《國學開講》中指出“學習國學的方便法門”在于讀經、讀史、愛文學等[3]。芳園認為,國學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中創造的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包括國家政治、思想學術、天人之學、文學、史學、文化藝術、民俗文化、百工名物等[4]。

國學是一個比較籠統、寬泛乃至“彈性”的概念,梳理現代意義上的國學旨趣,筆者認為,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理解國學概念:廣義的國學就是指中國過去的一切歷史文化,包括學術、思想、典章制度、禮俗、風物、藝術等;狹義的國學則是指中國傳統的學術思想文化。

二、大學生國學教育的意義

當代大學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未來主力軍。文化傳承創新是當代大學的四大功能之一,國學是凝聚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脈,以國學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土壤,加強大學生國學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時代需要

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也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量之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實現中華文化的蓬勃發展與偉大復興。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能脫離中國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基因,否則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學文化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母版和文化底色,國學中蘊含民族富強、人民幸福的精神動力和營養。青年強則國強,青年大學生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使命,加強大學生國學教育關系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民族的復興,絕不可以忽視。

2.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訴求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總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市場經濟、西方思潮、網絡文化的沖擊,有些大學生存在理想信念淡化、誠信意識淡薄、心態浮躁及功利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表現與傾向;甚至疏遠中華傳統文化與美德,認為其不合時宜、沒什么用,熱衷于時尚主義及快餐文化。

調查發現,“大學生以‘拓寬視野、提高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完善知識結構等為目的而閱讀的比例急劇下降?!斍按髮W生的閱讀行為明顯呈現出網絡化、功利化、碎片化、娛樂化等傾向,這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5]。國學中蘊含著豐富的修齊治平、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和衷共濟、向善致美等入世擔當精神、家國情懷和價值取向。加強大學生國學教育對于大學生凝聚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提高人文綜合素質,培養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道德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面對大學生國學教育困境的積極回應

高等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主義、唯知主義傾向,由于國學教育難以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或者明顯的經濟效益,大學生國學教育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實際工作中常常存在一些問題,如“刮風式”、“運動式”的國學教育工作開展得較多,“忽冷忽熱”,對于大學生國學教育的機制缺乏較深層次的思考;缺少頂層設計,相關教育措施的具體針對性、操作性不強,存在隨機而為、跟風而動、急功近利現象,難以對大學生的國學素養、人格養成和人生成長產生較持久、穩定、深刻的影響;偏于形式化、快餐化、速成化,把大學生國學教育簡化為聽幾場專家報告,讀幾篇經典,搞幾個儀式;專業師資匱乏,國學教育時?!靶挠杏喽Σ蛔恪?,國學教育在大學生中的群眾基礎不夠牢。甚至有些培訓機構炮制商業化的高價“國學班”,將國學異化為裝點門面、充實談資的“奢侈品”,這難免給大學生國學教育帶來負面的影響。所以,大學生國學教育必須大力改革、勇于破題、不斷推進。

三、國學相關概念辨析

正確把握國學概念的內涵,厘清國學相關概念的關系,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國學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1.國學與儒學

代表儒家思想的儒學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由孔子創立,后來發展成為中國影響最大、具有封建王朝“準意識形態”性質的思想流派。儒家思想重視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構成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思想文化骨架,被奉為圭臬,直至今天,依然對中國產生著極大的影響??梢哉f,國學的核心是儒學,儒學的核心是經學。儒學是國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不是國學的全部,除了儒學外,國學還包括釋家、道家等一些思想文化及文學、藝術等多方面內容。

2.國學與傳統文化

國學的廣義概念類同于中國傳統文化。廣義的國學可以理解為包括知識型、制度型、價值型、風俗型、藝術型等各種文化形態在內的綜合性存在。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屬于一個包羅萬象、極度宏廣的范疇,如果將大學生國學教育等同于傳統文化教育,則會使其外延極為廣大,變成“一切文化皆國學也”,這將不利于工作的系統開展。大學生國學教育從綜合考量、可操作性層面來說,還是立足于“以狹義的國學教育為主、廣義的國學教育為輔”的思路為宜,狹義的國學屬于傳統文化中相對概括、統攝的內容。

3.國學與經典

“經典”一詞本身就具有十足的“國學味”:“經”,四書五經、經史子集中都含有“經”;“典”,在古代指春秋戰國之前的公文體制。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經典則是國學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結晶,是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誦讀經典是大學生國學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能認為弘揚國學、加強大學生國學教育就是讀讀《論語》、念念《三字經》、背背《弟子規》這么簡單。經典是國學中最精華的部分,但不是國學的全部,國學的外延要比經典大得多,有些內容雖然不是經典,但是大學生國學教育過程中也必須予以涵蓋和重視。

4.國學與國子學、太學

本文所講的大學生國學教育,“國學”一詞是基于現代意義上的解讀,其形成的背景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積弱積貧,民族危機深重,具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史的中國卻淪為西方列強的欺凌對象,彼時西學東漸、中西文化碰撞,為了激發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梁啟超、黃節、劉師培、鄧實、章太炎等愛國學者、革命志士提出并推廣使用“國學”一詞,將中國的傳統學術文化稱為“國學”,并創辦了《國學報》、“國學保存會”、“國學講習會”和“國學振起社”等[6]。

但是“國學”一詞最早出現于《周禮·周官·樂師》,指“西周設于王城及諸侯國都的學?!?,“后世國學為京師官學的通稱,尤指太學和國子學”[7]。所以,國子學、太學指的是國家、朝廷設立的教育機構和學校,與現代意義上的“國學”不是一回事。

5.國學與漢學、中國學

漢學指“對中國的研究,尤指關于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和風俗習慣的研究”[8]。中國學指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術,特別是指研究中國當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學術。漢學、中國學的研究者一般都是外國學者,所以,“漢學”“中國學”是針對非中國人研究中國問題的特定稱謂,這與我們所說的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的“國學”也是大相徑庭的兩個概念。

6.國學與國故、國粹

20世紀早期,“國故”“國粹”“國學”等詞語曾并行使用,并多次引發“國故”“國粹”與“國學”之辯,胡適曾提出“整理國故”。從字面理解,國故指中國古代的學術、文化等,有精華,也有糟粕,但“國故”一詞似給人“故舊”“老舊”“古董”之感?!皣狻敝钢腥A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深受人們歡迎的、精華性的文化,相對來說,更多地體現于具體的、物質的形態,如京劇、中醫、國畫等國粹??傮w而言,與“國故”“國粹”等詞相比,“‘國學的提法較為中性和穩健,也不存在字面上的歧義,所有沿用至今”[9]。

參考文獻:

[1]胡適.《國學季刊》發刊宣言[J].國學季刊,1923(1).

[2]章太炎.章太炎國學講義[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5.

[3]范曾.國學開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芳園.國學知識一本全:耀世典藏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

[5]汪潔.大學生經典閱讀很“功利”[N].金陵晚報,2016-04-12(A04).

[6]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精粹本[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3.

[7]夏征農主編,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99年版縮印本(音序)[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

[8]http://hanyu.baidu.com/zici/s?wd=漢學&tupu=01.

[9]遲成勇.國學概念之辨析[J].學術探索,2010(2).

本文系中國藥科大學2015年校級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醫藥院校大學生國學教育研究”(課題編號2015XJJGGL08)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國學教育傳統文化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教育
在民族預科融入國學教育的意義與途徑
“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探析
試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國學教育的現狀與反思
大學語文教學與國學教育的協同發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