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立大語文觀 實行開放式教學

2016-10-14 12:47朱桂芳
讀寫算·教研版 2016年16期
關鍵詞:開放性課本教材

朱桂芳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113-02

在我的語文觀中,語文教學無外乎兩者,一是小語文:知識體系的掌握,應對考試;二是大語文觀:人文素養的提升,更多的關注“人”的教育。而這二者我以為又都不可偏失,因為我想作為語文教師,如果局限在小語文中天地會更小,正如冰心說的“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天地便小了”。有了這種觀念,語文教學應在充分重視語文課堂上的教學的同時,還要充分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結合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上。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扎實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便成了全體語文老師共同思考的問題。以“大語文”觀來指導我們的語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和有效途徑。那么,應該樹立哪些“大語文”觀呢?

一、大教材觀

語文教材是學習語文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然而,我們發現,僅以語文課本為教材已是遠遠不夠的,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求知欲與閱讀要求,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針對語文課本閱讀量有限,知識與能力訓練不足的弊端,應大力倡導“大教材”觀?!按蠼滩摹庇^,就是將一切適合閱讀的文字材料當作教材,有選擇、有重點、有目的地去閱讀。語文不但要從課本中學,還要從報刊雜志中學,從影視中學,讓學生的生活和知識豐富起來?!按蠼滩摹笨梢允菆罂?、雜志,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不朽篇章,也可以是名不見經傳的精品雅文。我在所教班級建立“班級圖書角”,有幾百冊。這些書,都是學生捐的。中午,學生一來到班上,就從圖書管理員那里領取書認真閱讀起來。這樣一來,學生閱讀的興趣倍增,知識面開闊了,課余生活充實了。閱讀量大了,語文水平也隨之提高。當然,提倡“大教材”觀,并非貶低和排斥課本。我們應該處理好其間關系。我主張以課本為主導,圍繞課本有選擇地進行。沒有廣泛的閱讀,語文能力便無從談起。語文教學應從課本出發,借助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通向浩瀚的語言文學之海。

二、大課堂觀

《語文學習》的封面上印著這樣一句話:“語文學習的內涵和外延相等?!鄙钪?,時時處處皆語文。語文老師除了把握好四十分鐘之外,還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投身于學校、家庭和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去?,F在,許多語文老師主張要“跳出課堂教語文”,想方設法將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作為課堂的延伸,使學生在“用語文”中“學語文”。課內于課外是語文能力起飛的“雙翼”,它們相輔相成,無主次之分。在學校,應充分利用各種“陣地”。重視學生的課外活動,例如辦板報,辦小報,為校園紅領巾廣播站投稿,舉行講故事、演講、朗誦比賽等。語文活動大有天地,大有作為。語文教學不應局限于四十分鐘,不局限于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應大膽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出作業堆;應奔向圖書館,奔向大自然,奔向廣闊天地,體味多彩生活,讓學生興趣盎然、輕松愉悅地學習語文。

三、大教法觀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所謂“大教法”觀,就是要打破固定的教學模式,改變課堂結構,少些某某主義,多一些具體問題具體處理。顧之川認為“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情況”,一是老師講得太多,學生讀得少寫得少;二是老師對課文分析太多,而對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等方面的指導太少;三是課內課外做作業的時間多,用于課外閱讀、寫作以及語文實踐活動的機會太少。審視目前的語文教學,的確在教法上存在不少問題。往往上起課來,講多練少,一節課下來,老師講得唾沫橫飛,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有時不講倒明白,越講越糊涂。分析課文時,將文章搞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滿堂提問,追求表面熱鬧,本末倒置,沒有學生的領會和感悟。目前,有一些觀點之爭頗為激烈,例如有人對提問法津津樂道,有人卻又不遺余力地批判。有些老師認為每堂課必須將一半時間交給學生訓練,老師少講甚至不講,我認為不盡如此。文質兼美的可以以誦讀為主,情節復雜的可以以討論為主,哲理深邃的可以以感悟為主,知識小品可以以圈點概括為主;切不可一概而論。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資源的開放性,課堂的開放性,學習的開放性,實踐的開放性,強調語文教育要從學科獨立性、時空封閉性、內容狹隘性轉向跨學科、跨領域、跨時空的學習。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的創新潛能充分釋放出來,就必須使小學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

一、語文課堂的開放性

在傳統教學中,教育理論中的“教師是教的主導,學生是學的主體”往往被異化為“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只注重教材知識的灌輸,很少、甚至根本不過問學生學得如何?!按笳Z文”提倡的“大課堂”強調教學活動的多樣性,這種課堂不是教師個人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的場所,不是對學生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不只是知識傳授的場所,而且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具體說來,教師應做到:1、通過搜集資料,開闊學生的視野。2、鼓勵各種交流,討論,鼓勵學生自由猜想。

二、教學內容的開放

語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語文。只有在課堂教學中開放教學內容,聯系社會生活,濃縮社會生活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的再創造。開放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采用以下辦法:1、省略。一是省略教材中不符合社會、兒童心理發展的內容;二是省略教材中學生一看便知簡單的內容。2、補充。每一篇課文直接反映的生活知識是有限的,但由這一點所引發開的知識卻是無限的。老師通過增加活動或話題擴大學生的參與和鍛練的形式將被教材濃縮的“社會”開放,由此及彼,舉一反三,使學生學好課文,又不限于課文。3、濃縮。教師要將生活中與課文有關的知識擇優取用,取其精華。另外,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活動,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安排一些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各種課外活動的機會。辦板報 “手抄報”展評;提供表達與表演活動的機會,如“詩歌朗誦賽”、講演、“故事大王”評比等活動,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學習資源的開放性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薄罢Z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弊鳛橐幻Z文教師,我們不僅要關注教材,此外,生活中隨手可取的很多語文資料也是大語文學習的極佳選材,這些現成的材料如報紙、雜志、海報、說明書、地圖等,他們未經節選或改寫,是原始的、真實的資料文獻,學習這些材料時,學生們會感到自己既是在學習語文,也是在參與生活,學習生活,此時語文的學習和真實的生活更貼近了,參與和體驗生活的樂趣使語文學習變得更有吸引力,讀書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語文學習成為學生自發的需要,他們從大語文的學習中獲得了許多樂趣和積極的體驗。

鼓勵學生要多走走、多看看、多聽聽、多問問,《第一場雪》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獲取鮮活的語文信息資源,讓學生感悟生活,而不是給他們一些直觀的畫面,學生在生活中發展自己的語文能力,真正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總之,要給語文教學注入“活水”,必須確立大語文的教學觀,語文教學應順應時代要求,走出封閉課堂,開發教育空間,進行開放式教學,以發展能力為核心,不斷求變,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猜你喜歡
開放性課本教材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例析三類開放性問題的解法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尋求開放性道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