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政課審美化教學改革探析

2016-10-14 09:42曹峰
職業技術教育 2016年20期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工學結合思政課

曹峰

摘 要 工學結合模式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主流方向,較之其他專業課程工學結合教學改革取得的明顯成效,思政課在這方面相對滯后。工學結合模式強調學生對課堂和某項專業工作的主體參與,這和學生主體內在的審美訴求深度關聯。高職院校思政課可以以此為契機,進行審美化教學改革,通過對工學結合的資源、過程和思政課的部分內容進行審美化的整理和轉換,實現思政課教學理念的變革和教學實效的明顯提升。

關鍵詞 工學結合;思政課;審美化;高等職業院校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6)20-0061-05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對職業教育認識的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創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已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和主流趨勢,思想政治理論課(簡稱“思政課”)教學也隨著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面臨新形勢和新任務。相對于其他專業課教學利用工學結合的平臺和契機所進行的轟轟烈烈改革,思政課教學在這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則相對滯后。近年來,基于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思政課也開始了相關的教學改革,試圖既提高思政課與工學結合模式的契合度,又增強思政課對于高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但是,改革的效果仍不明顯,其中的原因十分復雜,既有課程性質和定位的限制,又有教改實踐的問題。在教材、課程本身無法隨意改動的情況下,應對已有教改的做法作出深刻的反思,以便修正甚至變革。本文就當前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面臨的挑戰作出概述,提出新的“審美化”教學改革理念及其實施途徑,以對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補充一種探索性意見和建議。

一、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工學結合模式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出現和推廣,為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尤其是專業課教學改革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和出路。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課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項目化”教學改革浪潮,并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而相對于專業課在工學結合模式下教學改革的成功,高職院校思政課卻面臨較大的困境和挑戰。

(一)教學模式改革的困境與挑戰

受“項目化”教學改革導引,很多高職院校也紛紛在思政課教學改革中嘗試使用“項目化”教學法,以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绊椖炕苯虒W改革對于專業課來講,既符合課程的定位,也符合學生的培養目標[1]。但是對于思政課來講,如果生搬硬套“項目化”教學法,則極有可能既背離思政課的課程定位,又與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成長規律相悖。

對于課程定位來說,思政課(不管本科院校還是高職院校)是一門政治理論課,理論性是第一位的,而政治性(意識形態性)又是其中的內核。所以與專業課相比,思政課的性質和內容本身沒有對應任何可操作的項目或者很難轉化成一個個獨立的系統化“工作過程”。就思政課的本質來說,更不可能將之分解成一個個的工作任務并對應一種種專業技能。說到底,思政課培養的只能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如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價值觀及人生觀養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等。而這些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均是一種“超技能及操作”的偏形而上能力。這些“形而上”能力的培養是學生成長成人和成才的必備條件(這點無論本科院校還是高職院校都適用)。因此,雖然“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任務驅動教學理念對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啟示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盵2] 但是如果照搬專業課的項目化教學改革方式,思政課本身的理論性、政治性及思想性等必然會遭到淡化甚至被省略,從而成為一門操作性甚至是游戲性的“低能”課程,這恰好和思政課本身的定位和功能相背離。同時,根據目前達成的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共識性定位——他們普遍缺乏較高層次的理論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正因為這些能力和素質缺乏,所以要在高職學習階段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和補足),如果連思政課都忽視甚至放棄理論教學,而是重視所謂的項目化教學或者單純的實踐活動,那么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的理論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又從何談起?

(二)教學內容選擇及建構的困境與挑戰

在工學結合模式下,根據職業教育培養社會急需的一線專技人才這個主要目標,很多思政課教師對于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都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要在內容的選取上下功夫,同時要建構一種“職業化”的思政課教學內容體系,以為高職學生今后的謀生提供一種“對癥下藥”式的“事前訓練和準備”。具體地說,就是“使教學內容職業化,實現思政課教學內容與專業的對接,使教學內容任務化,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變,將職業素養的培育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從而弱化傳統思政課教學的學科性、理論性?!盵3] 誠然,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理應成為高職院校各類課程內容選擇和建構的一個重要部分。如此一來,確實對于提高學生職業素質有比較強的現實針對性。然而,如果將課程尤其是思政課的內容中心放在“職業化”這個基點上,其中所出現的問題也十分明顯:

其一,與學生的成長發展現實不符。雖然高職院校的第一目的是培養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專業技術人才,但是從學生成長發展現實情況來看,他們首先是一個普通個體,其次是一個普通的社會公民,最后才是一個需要以某種技能來謀生的職業人。前者對應的是需培養一些作為個體存在的生活智慧、常識和價值追求、審美情趣等;次者對應的則是需培養作為一個合格社會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為人處世原則、健康交往藝術與底線、社會良知與責任感等;后者才需對應培養作為職業人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職場規范與原則、職場技巧與藝術等。因此,將課程內容的中心定位在“職業化”素質培養上,與學生的成長發展實際具有明顯的沖突,導致以偏概全甚至偏離學生成長的實際之困境出現。

其二,與思政課本身的性質和功能定位明顯不符。思政課作為培養大學生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功能是將學生培養成全面健康發展的、具有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很顯然,如果僅僅將思政課的內容選取和建構放在和職業人素質相關的“職業化”位置上,必將明顯偏離思政課要培養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價值追求和要培養學生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之政治追求這兩大中心性質功能。所以,由此來看,高職院校思政課在教學內容選擇及建構問題上,如果僅僅將中心定位在“職業化”基點上,將會面臨明顯的脫離學生成長發展訴求及偏離思政課中心性質功能軌道的雙重困境和挑戰。

二、思政課審美化教學改革理念與工學結合模式的分與合

基于當前高職院校主流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這一基本現實,筆者認為,思政課作為高職院校的一門必修課,也需要適應工學結合模式這一總體現實背景和前提。高職院校思政課遭遇上述困境和挑戰,并非源自于工學結合這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而是更多地源自于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理念模糊和僵化定勢所致。因為不管是項目化教學法還是職業化內容建構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出現和應用,均有在具體課程教學中對工學結合這一總體模式生搬硬套的嫌疑,嚴格地講,這是一種教學理念模糊甚至缺失的表現。要達到既不偏離思政課性質和功能定位又能提高其實效性這個教學目標,首先必須超越當前的教學改革模式和內容建構思路,以一些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改革及課程建設、實施等。這些新的理念,至少應包括審美化、社會化、生活化等理念,以下本文重點討論審美化教學改革理念。

所謂“審美化”,就是使思政課教學貼近高職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學習成長處境,從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學會超越和解決在生活實際和學習生長處境中面臨的根本性問題。具體地說,是從學習、生活中體會人生之審美高峰體驗,通過適當參與、體悟等方式來實現自身的潛在素質和能力,獲取自我存在的尊嚴和價值,從而使自身的成長和發展綻放出某種超越于世俗生活的魅力,并達成某種高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思政課審美化教學方式,可以使人感受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游戲①”興趣,其中的行動主體(受教育主體)完全超越了世俗人所具有的“事功意識”或“功利境界”,從而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本真之人”和“完整之人”。正如啟蒙時期德國著名的思想家席勒所言:“只有當人是完整意義上的人時,他才會游戲;而只有人在游戲時,他才是完整的人?!盵4] 審美化狀態的人,才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健康之人。思政課的審美化教學改革,就是要使學生成為“游戲中”的“完整之人”。 因此,審美化教學改革理念主要是對思政課“政治化”本質構成了一種拓展、補充甚至是某種程度的超越。

依據以上對思政課“審美化”教學改革理念的定義,工學結合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與其出現了某些錯位與耦合,簡言之審美化教學改革理念與工學結合模式出現分與合的情況。以下試從這兩個角度作出初步梳理。

第一,思政課審美化教學改革理念與工學結合模式的錯位(分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相對傳統的“學院式”人才培養模式而言的,前者強調的是“在做中學”、“在工作任務中學習技能”的學習過程和模式,其中突出“工(具體的工作、項目、任務)”在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地位。因此,具體的專業技能訓練、工作流程的操作、項目和任務的實施過程等動手實踐環節成了工學結合模式核心要素;后者強調的是“在研讀中學”、“在推理演繹中學習知識”的學習過程和模式,其中突出“探究(深入的鉆研、分析、追問等)”在人才培養中的中心地位。因此,追問現象背后的本質、考究事實背后的規律、探尋特殊背后的普遍等思辨深究環節成了“學院式”模式的中心要素。對比前面對審美化教學改革理念的定義,從以上的分析可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似乎完全停留在世俗世界的“功利境界”位置上,與之相關的動手實踐操作學習模式和超越具體“形而下”世界的審美境界相去甚遠。因此,從現實角度或表面上看,兩者出現了明顯的錯位(分離),似乎很難關聯到一起,反而和“學院式”模式的“思辨”之對現實的超越似乎更為合拍。

第二,思政課審美化教學改革理念與工學結合模式的耦合(合流)。按照第一點所言,思政課的審美化教學改革理念似乎和當前高職院校主流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明顯錯位和分離,從而很難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實施審美化的教學方式。然而,這僅僅是從表面上看的結果。對工學結合模式稍加分析,會發現與此完全不同的景象。因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占據核心地位的是各類工作、項目和任務等,其中各種工作過程、專業技能操作訓練等實踐性環節又是核心要素,從某種程度上看,各類獨立的工作、項目、任務等正是各類不同的“游戲”,而完成實踐環節則是“游戲”的過程。在具體的思政課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親身經歷的各類“工”作為課程的要素,充分貫穿到教學過程中去。這樣,轉變之后的思政課教學改革理念就和工學結合模式具有了某種深層次的耦合或合流關系。與此同時,思政課本身所具有的政治內容、道德內容等,只要通過適當的轉化,均可以成為超越于其本身實際狀態的層次,趨向于更高的政治審美、道德審美等超越功利境界的“游戲”之自由層次。而這其中的超越,和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對“工”之超越,又同樣具有本質上的耦合。

三、高職院校思政課審美化教學改革路徑

(一)對工學結合的資源進行審美化整理和轉換

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活動的范圍已越超出了傳統課堂,接觸到的人和事也大大超出了傳統“學院式”的“教師與學生、學校與家庭”之學生視界。顯然,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與職員”、“學生與準工人”之自我身份交叉,“學生與雇主”、“學校與企業”之橫向角色接觸等,這些現實情況均為思政課的審美化教學提供了可以開發整理的寶貴資源。如企業職員的敬業樂業之道、學生的創業成功之路、企業家(雇主)的商海戰術與經商哲學、企業的成長壯大故事與企業文化等,均可以成為高職院校思政課的直接利用資源,通過恰當的轉換搬上課堂。具體地說,企業里的一些職員將工作當做生命的一部分,作為實現人生價值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他們的工作態度已經超越了“工作之于謀生”的低層次需求,這是人生審美的一種境界,這樣的敬業樂業素材可以成為思政課審美化教育很好的內容;高職院校一些學生艱苦創業,從一個受教育者轉變為一個對社會具有重要貢獻的棟梁之才,這些創業的奮斗歷程和酸甜苦辣等等,本身就是一種審美化的生活經歷,其具有超越“功利境界”的意義和價值,同樣是思政課審美化教育的好素材;一些成就了“兼濟天下”大業的企業家,面對商海大潮運籌帷幄,他們置于商海戰場、忘我“戰斗”不斷超越的人生傳奇經歷,以及他們自身提煉和堅守的一整套經營哲學等,這些都遠遠超出了普通的經營者之為“謀利”的“事功”層次而趨向審美,這也是思政課審美化教育的極好正面材料;還有一些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通過誠實經營、集約發展,由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超越歷程,成長為特色鮮明、效益卓著的“明星”企業,這其中的摸爬滾打、生死較量等,均是審美化教育的難能可貴資源。顯然,以上的這些審美化教育資源,均可以在工學結合模式下較為便捷地接觸到,如果進行適當地整理和轉化,則可以成為高職院校思政課較為貼近學生成長成才實際的素材。

(二)對工學結合的過程進行審美化整理和轉換

勞動審美視角,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所進行的一切“工”,均可以視作一種勞動(生產)。當前高職院校學生較為普遍的問題是學習動力不足、勞動訓練興趣不濃等,這些問題也是高職院校學風、校風不良的最根本原因,是一個深層次的人性問題。這為高職院校思政課發揮作用提供了契機和切入口。具體地說,要解決這個根本性問題,高職院校思政課必須要對學生進行勞動的審美意識啟蒙,使之對勞動產生一種超越性的認識(勞動并非僅僅為了謀生,勞動還能實現自我價值)。在工學結合背景下,這種審美意識啟蒙恰好可以通過整理和轉化學生職業訓練(勞動、實習、實訓等)的實際素材來達成。這種整理和轉化,具體有兩種方式:一是以學生的職業訓練素材為核心,用思政課的相關內容去闡釋和論證學生的職業訓練之審美意義;二是以思政課教材的某個相關內容為核心,用學生的職業訓練素材作為佐證材料來闡發其審美意義。關于高職院校兩門思政課具體內容與學生職業訓練的對應與實際操作,須另撰文專門探討,在此不作展開。但是,工學結合模式中的大量職業訓練(勞動)為高職院校思政課的審美化教學改革提供了貼近學生生活與成長實際的素材和內容。

(三)對高職思政課的部分內容進行與工學結合相關的審美化整理和轉換

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任務,最核心的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職業理想和職業精神的高層次技能型人才。而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精神等又是高職院校思政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思政課內容和工學結合的任務和要求也就具有了“無縫式”吻合對接的可能性。至于這些具體內容的審美化轉換,至少有兩條進路:其一,是向下走的進路。所謂的向下走,就是將職業道德、理想和精神這些至高無上的“高位”價值與學生能接觸的具體的、日常的事例結合起來,以一些學生身邊的人和事作為佐證,使學生“由下至上”地感悟其中的審美意義。如帶領學生走進企業、將企業一些相關的人和事引入學生課堂、搜集已畢業的相關學生案例等,以使學生明白塑造職業理想、道德和精神的精義所在。其二,是向上走的進路。所謂向上走,就是用深刻而透徹的方式將職業道德、理想和精神這些“高位”價值從審美化的角度講透、講通,從而使學生領悟到這些價值之于審美的意義。如職業道德方面,按照流俗的理解,它僅僅是一種對某種職業規范和操守的服從和遵守,其中缺乏自由與浪漫之維,而按照審美化的理解,職業道德本身可以成為一種超越服從和遵守的自由化審美,帶有浪漫的色彩。對此,正如我國著名學者張世英先生所言:“提高道德意識,不能就道德而論道德,不能單憑道德說服,我們需要多提倡一點審美意識的修養和崇高境界的培養,也就多提倡一點超主客關系的精神?!盵5] 從審美的角度來看,應該“跳出”道德講道德,而不是單純的為道德而道德,前者的境界要高于后者,其根本的特征是使人擺脫了道德“苦行”的感受,而趨向超脫與自由。與此相應,職業理想和精神,也可以按照同樣的套路而趨向審美。當然,關于職業道德、理想與精神之于審美的具體轉換,那是一個縱深的課題,須專門作出相關的具體探討。但以上的論述已經表明,高職院校思政課的部分內容完全可以也有可能利用工學結合模式進行審美化的轉換,從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層次。

總之,思政課審美化教學改革理念基于高職學生的成長規律,同時又不偏離思政課本身的性質和定位,既“大眾化”又能啟發學生深刻思考人生與成長問題,這種理念主要實現了對思政課“政治化”本質的一種拓展和補充,去除了其刻板、單調的一面,增加了其生活、深刻的另一面。

參 考 文 獻

[1]姜大源.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09(4):66-70.

[2]梁英平.工學結合背景下的高職思政課“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5):76-79.

[3] 陳學鳳.以職業化思想引導高職思政課教學體系的構建[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6):65-69.

[4]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張玉能,譯,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2009.

[5]張世英.哲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Exploration on Aesthetic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under the Working-learning Combination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o Feng

Abstract Working-learning combination mode is the direc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aring with the obvious effects of working-learning teaching reform of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lags behind in this respect. Working-learning combination emphasizes the student participation both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e training, which is tightly related with the students aesthetic appea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an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implement aesthetic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resources, processes, and aesthetic transformation of content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concept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Key words working-learning combin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estheti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thor Cao Feng, lecturer of Zhongshan Polytechnic(Zhongshan 528404)

猜你喜歡
高等職業院校工學結合思政課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開放大學交互式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應用
新時代軍校思政課鑄魂育人的新形勢新挑戰新路徑探討
“小三明治式”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運用
基于工學結合的《倉儲崗位實訓》學習成效評價體系探究
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工學結合課程開發
高職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探索
在新形勢下創新汽車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的初探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校級標準的研究與實踐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中“工學結合”模式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