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的量化測度

2016-10-17 07:14劉文超
2016年27期
關鍵詞:發展水平旅游產業沿海地區

劉文超

摘 要:在綜合分析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構建了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因子分析法量化測算了沿海11省市旅游產業發展水平,依據結果對其進行了等級劃分,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水平;量化測度

一、引言

旅游產業是綜合效益很好的產業,不僅資源消耗低,而且可以創造很多的就業崗位,是需求潛力很大的產業,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各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涵蓋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三大區域,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較高的開放程度,因而經濟是我國較為發達的區域,且具有廣闊的海域面積,因而具有巨大的資源開發空間,發展旅游業的良好經濟、資源等基礎條件均具備[2],因而我國沿海地區是我國旅游業的先行發展區,并且已經成為我國旅游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2013年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總收入達到39837.7億元,其中,國際旅游收入為705.79億美元,國內旅游收入為35461.82億元;旅游總人次為34.54億人次,其中,國際旅游人次為14164.67萬人次。2013年,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總收入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GDP)的10%左右,由此可見,旅游業是沿海地區極為重要的產業。

但是,我國沿海地區旅游業的發展無論從旅游產業規模、產業服務水平還是產業的配套設施等產業化發展水平均有待提高。沿海各?。ㄊ校┞糜萎a業在自然、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發展基礎不盡相同,需要揚長避短。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旨在客觀、全面、清晰地評價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從而為解決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中出現的諸多矛盾與問題,實現旅游產業的快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二、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一)沿海地區旅游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2001到2013年間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總收入從5604.37億元上升到了39837.72億元,增長了7.12倍,其中國內旅游收入從4739.69億元上升到了35461.82億元,增長了7.48倍。2001到2013年間沿海地區旅游總人數從63275.59萬人上升到了345427.9萬人,增長了5.46倍,其中國內旅游人數從60868.98萬人上升到了331263.23萬人,增長了5.44倍。2001到2013年間沿海地區人均旅游收入從885.71元/人上升到了1153.29元/人,并且廣東省、上海市、天津市的人均旅游收入一直居于沿海地區十一個?。ㄊ校┑那皫酌?。

(二)沿海地區旅游企業蓬勃發展

2001到2013年間,沿海地區旅游企業個數從9218個增長到了18708個,增長了2.03倍;沿海地區旅游企業固定資產從14808838.71萬元增長到了29589853.83萬元,增長了1.998倍;沿海地區旅游企業營業收入從8374851.27萬元增長到了33992261.74萬元,增長了4.06倍。其中,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河北省的旅游企業規模相對比較大,旅游企業固定資產和旅游企業營業收入也相對比較高。

(三)沿海地區旅游產業地位較高

沿海地區旅游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與海上交通、海洋漁業、港口、商業等傳統產業融合發展,開發游艇旅游、休閑漁業、港口旅游等,拓展或直接替代了某些傳統海洋產業,直接帶動了其交通、農漁業、通訊、建筑、商業等多個產業的發展,促進了這些產業的結構調整[3]。沿海地區旅游業逐漸發展成為沿海地區海洋產業的主導產業,尤其是入境旅游為沿海地區帶來了極大的外匯收入,從而大大提高了沿海地區的創匯能力。同時,作為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沿海地區旅游業的發展給當地提供了大量的直接和間接就業崗位,大大降低了失業率,部分緩解了沿海地區的就業問題[4]。

三、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的量化測度

(一)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目前,雖然國內已有較多學者對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的評價方法進行了研究,但是他們在認識上均存在一些差異,尚未形成系統、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因此,在借鑒國內外比較權威的旅游產業發展水平評價指標的基礎上,按照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全面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則[5],本文選取國際旅游收入、國內旅游收入、國際旅游人次、國內旅游人次、旅游企業固定資產、旅游企業營業收入、旅游企業從業人數、旅游企業個數8項指標進行因子分析與量化評價,力求能夠客觀反映我國旅游經濟發展水平。其中,國際旅游收入和國內旅游收入分別反映了入境旅游和國內旅游的綜合經濟實力,國際旅游人次和國內旅游人次則分別反映了入境旅游和國內旅游的游客量,旅游企業固定資產、旅游企業營業收入、旅游企業個數反映了旅游企業的綜合經濟實力,旅游企業從業人數則代表了旅游直接從業人員數。

本文以我國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上海市、江蘇、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廣東省、廣西省、海南省11個沿海省市為研究區域,指標數據來源于2014年的《中國旅游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

(二)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綜合指數的測算——因子分析法

1、數據標準化與相關性檢驗

由表1可知,國際旅游收入與旅游企業固定資產、國際旅游收入與旅游企業營業收入、國內旅游收入與國際旅游人次、國內旅游收入與旅游企業固定資產、國內旅游收入與旅游企業營業收入、國內旅游收入與旅游企業從業人數、國內旅游收入與旅游企業個數、國際旅游人次與旅游企業固定資產、國際旅游人次與旅游企業營業收入、國際旅游人次與旅游企業從業人數、國內旅游人次與旅游企業固定資產、國內旅游人次與旅游企業從業人數、國內旅游人次與旅游企業個數、旅游企業固定資產與旅游企業營業收入、旅游企業固定資產與旅游企業從業人數、旅游企業固定資產與旅游企業個數、旅游企業營業收入與旅游企業從業人數、旅游企業營業收入與旅游企業個數、旅游企業從業人數與旅游企業個數這些變量之間均存在顯著地相關性。由此可知,所選擇的八項指標之間的多重共線性比較嚴重,即存在比較多的重復信息,具有相對較差的指標獨立性,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降維處理。

2、數據有效性檢驗

本文利用軟件spss19.0并選取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度檢驗來判斷這8個指標數據是否適合做主成份分析。由結果可知,2013年的KMO值為0.683,大于標準值0.5,Bartlett球型檢驗的顯著性小于0.01,表明2013年的旅游產業發展水平指標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是合適的。

3、進行主成分分析

通過軟件SPSS19.0的運算,得到2013年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水平指標數據的主成分初始特征值和方差累計貢獻率以及主成分載荷矩陣,見表2??芍?,2013年指標數據提取了兩個主成份來反映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水平,這兩個主成份的特征值都大于1,方差累計貢獻率達到83.086%。這兩個主成份能夠反映全部變量83.086%的信息,因此這兩個主成份能夠作為評價我國沿海地區2013年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的綜合變量。

本文利用方差最大法(Varimax)對因子進行旋轉,并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提取公共因子,結果見表3??芍?,第一主成份F1在國內旅游收入、國內旅游人次、旅游企業固定資產、旅游企業從業人數、旅游企業個數這五個指標上的載荷系數較大,反映了國內旅游經濟規模和旅游企業的規模。第二主成份F2在國際旅游收入、國際旅游人次、旅游企業營業收入這三個指標上的載荷系數較大,其中,國際旅游收入和國際旅游人次反映了國際旅游經濟規模,旅游企業營業收入反映了旅游企業收入水平。

4、計算主成份與各沿海省市得分

根據回歸分析法得到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并以因子方差貢獻率占所選取因子總方差貢獻率之比作為權重,構造2013年我國沿海省市旅游產業發展水平評價公式為:F=0.5177F1+0.4823F2,其中,F表示我國沿海各省市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數,F1、F2分別表示第一公因子、第二公因子。F指數越高,表明該沿海省市旅游產業發展水平越高,反之,F指數越低,則表明該沿海省市旅游產業發展水平越低。由表4可知,2013年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得分最高的是廣東省1.3628,得分最低的是海南省-0.8928,極差為2.2556。主成份F1得分最高的是江蘇省1.419,其次為山東省、浙江省、廣東省,得分最低的是海南省-1.3623,極差為2.7813,其次為天津市、上海市、廣西省。主成份F2得分最高的是廣東省2.2625,其次為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得分最低的是山東省-0.8901,極差為3.1526,其次為河北省、廣西省、遼寧省。

5、等級劃分

把我國沿海11?。ㄊ校?013年的旅游產業發展水平按得分大小劃分為四個等級:高水平等級、較高水平等級、較低水平等級和低水平等級,可知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屬于高水平等級,上海市、山東省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屬于較高水平等級,遼寧省、福建省、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屬于較低水平等級,廣西省、天津市、海南省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屬于低水平等級。

四、主要結論與建議

(一)主要結論

選取國際旅游收入、國內旅游收入、國際旅游人次、國內旅游人次、旅游企業固定資產、旅游企業營業收入、旅游企業從業人數、旅游企業個數8項指標進行因子分析,量化評價我國沿海省市2013年旅游經濟發展水平??芍?013年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得分最高的是廣東省1.3628,得分最低的是海南省-0.8928,極差為2.2556。具體而言,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屬于高水平等級,上海市、山東省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屬于較高水平等級,遼寧省、福建省、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屬于較低水平等級,廣西省、天津市、海南省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屬于低水平等級。

(二)建議與對策

通過財政政策和稅收,促進沿海地區旅游業發展;拉長旅游產業鏈,對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競爭力進行全面提升;加強建設旅游基礎設施;實施旅游人才戰略等優化我國沿海地區基于投入引導的旅游產業的發展模式。協調濱海旅游功能區,協調三大旅游圈,協調區際多層次等優化我國沿海地區基于區域協作的旅游產業的空間布局,促進沿海地區旅游的全面合作發展。(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濱州惠民一中)

參考文獻:

[1] 鐘家雨.旅游業與城鎮化協同發展研究[D].中南大學,2014.

[2] 王佳.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環境承載力預警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

[3] 楊堅.山東海洋產業轉型升級研究[D].蘭州大學,2013.

[4] 吳淑玲.基于服務業結構調整及路徑選擇的就業效應研究——以青島市為例[D].天津大學,2011.

[5] 張春暉 馬耀峰 白凱.旅游流與目的地系統耦合研究——以六大城市入境旅游為例[J].資源科學,2016,38(6):1013-1027.

猜你喜歡
發展水平旅游產業沿海地區
2018年廣西北海沿海地區考古調查簡報
論我國保險業的現狀
北京市旅游產業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威海沿海地區霧的氣候特征及相關影響因子分析
誤區:非沿海地區人人需要補碘
沿海地區主要指標(2013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