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域救生產品設計探索

2016-10-18 15:28樊哲周婕徐丹霞劉思清李銀清
科技視界 2016年22期
關鍵詞:落水者水域救援

樊哲 周婕 徐丹霞 劉思清 李銀清

【摘 要】結合政府對于基礎救生設備的建設力度,本文通過分析中國江南水域救生現狀,對水域救生產品的設計要點進行探討總結,為新型救生設備研發與最后推廣打下扎實基礎。

【關鍵詞】水域;救生產品

1 水域救生現狀

據分析,在全球中,每年的溺水窒息者約有 38.8 萬人,而此悲劇的發現原因大多是因為溺水與岸邊之間距離較遠。由于救生圈投擲的局限性,無法準確保證落水者生命安全,從而無法避免溺亡的事實。而所謂的后期救援無法達到該有的效果。

據文獻[1]分析,由中國衛生部發表的數字可以知道,每年的中國溺死者有57000人,即每天的身亡者有150多人,居世界第一。更值得注意的是,溺水事故在青少年意外傷害致死的事故中為頭號殺手。

廣大江南地區(注:江南地區水域地形多樣,總體水域寬廣平緩,但局部地域環境個性化突出,環境層次化明顯),水域繚繞,多雨多水,在經濟建設穩健發展的今天,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海域巡防、江海防護救生等的救生設備足夠先進及完備。但是江南地區的大部分二三線城市的基礎救生設施建設仍存在一定缺陷,由于財政經費限制、救生設施費用龐大等現實問題,導致了水域救生事故不斷。因此,救生設施等保障人民基本生命安全的公共設施建設必將會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2 水域救生產品的意義

救生產品是城市水域基礎救生設施的重要部分,是保證人們生命安全不可缺失的組成部分。通過獲取到的對救人者事后訪談的信息,歸納總結出由現實引申出的本質原因是周邊水域救生基礎設施的缺陷。

3 水域救生產品的必要性

3.1 政策因素

在對“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會議精神與內涵”的學習中,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提出的“十三五規劃”中,羅列了十個重點,其中四個重點中明確的提出“未來,區域、城鄉發展的協調以及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將成為政策重點”、“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政策將馬上落實到各個省市縣地區,國家將增加公共設施建設的財政撥款,用于更好的建設基礎公共設施。

3.2 媒體因素

近年來,關于落水事件頻發、救人者有去無回的新聞屢屢報道,搜索網站中以“救落水者事后訪談”為關鍵詞的相關新聞多達6000多條,諸如,《2007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孟祥斌》。由于媒體宣揚無形的增加了施救者的心理負擔,因此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因此,廣大江南地區需要加強保障人民基本生命安全的公共設施建設。

3.3 區域發展因素

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海域巡防、江海防護救生等的救生設備非常先進及完備,然而對于二三線城市,基礎救生建設卻是現實中的大問題,而救生產品恰恰是基礎救生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分析,具體原因存在著由于區域發展的不完善,周邊救生產品和救援措施的不明確等。

4 水域救生產品的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

產品是為了某種需要而設計出來的物品,這就要求此產品能適應市場需求,滿足大眾的需要,在功能和形態上達到統一。產品的設計要重視合理選擇功能和更好的實現功能,而功能的選定和實現會因為不同的對象和環境而有所不同[2],因此,設計時要對各個方面進行考慮,注意多方面的問題。

具體就水域救生產品來說,設計師需要對周邊水域救生設備環境、現有救生設備優劣進行分析,基于產品設計相關的基礎學科,遵循形式追隨功能原理,從提高安全性的角度對救生設備設計風格、材料運用、色彩選擇、使用環境等方面進行再設計,以及對于成本邊際效益、普及可能性的測試、產品市場前景與社會效益等分析,以實現水域基礎救生設備能落實在易發生險情的地方,確實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水域救生產品的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下。

4.1 落水者

當落水者剛落入水中之后或發生淹溺的時候,會十分害怕自己完全沉入水中,于是會出于本能地想通過各種掙扎(如雙手上舉或胡亂劃水等)試圖使自己上浮[3],如果此時落水者能夠抓到類似浮木一樣的東西,設法使自己的頭部浮水水面,這樣就能大大提高落水者的獲救的機率。

4.2 救援時間

根據可靠數據顯示,對于落水者的最遲急救時間是6分鐘。溺水救援的黃金時間是落水后的2到5分鐘,如果這段時間內能夠將溺水者救上岸,還有希望生還。而一旦溺水者心跳停止超過6分鐘,就很難有生還的希望了。即便是6分鐘之后能救上岸,實施搶救后神經系統也會因為缺氧而留下殘疾。

4.3 施救者

如果施救者愿意下水救援:施救者的每一秒遲疑或者阻礙都會降低落水者1%的存活率。近年來落水事件頻發,不乏施救者義無反顧地跳進水中進行援救。如果前期救援準備不充分,知識不明確,會造成施救者與落水者的生命危險。據有關數據顯示,38%的落水者與救人者的溺亡與落水者的偽自救(落水者在極度緊張狀態下做出的非理性的自救行為)有關,施救者的一腔熱情卻以死亡為代價。這無疑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繼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增加了難度,為“視而不見”的冰冷行為埋下禍根。

如果施救者不愿下水救援:那是由于擔心自身安危,在前期營救時猶豫不定,以至于落水者可能錯過黃金救援時間。

再設計的水域救生產品應考慮不同情況下進行援救的方式,需確保施救者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保障落水者的安全,以確?!半p贏”。

4.4 應急救治

后期將昏迷的落水者救上岸之后,先清除口中異物,迅速將其呼吸道及胃內積水倒出,再將落水者俯臥、腰部墊高、頭部下垂,施救者以手壓其背部;抱住溺水者的兩腿,腹部放在急救者的肩部快步走動,使積水倒出。應急救治中應要求腰部墊高,為救生產品附加功能提供新的方向。

4.5 色彩

色彩有極大的視覺傳達能力,色彩不僅能夠理性地傳達某種信息,更重要的是以它特有的魅力激發起人們的情感反應,使人產生不同的刺激反應,達到影響人、感染人和使人容易接受的目的[2]。有數據顯示,人觀察物體時,最先20秒,色彩影響占80%,形態占20%;2分鐘后,色彩影響占60%,形態占40%;5分鐘后,各占一半。產品色彩設計應先考慮色彩的知覺度,這其中包括色彩的辨識度和醒目程度。就如現有消防器材、救生器材,多采用紅色、黃色為主色,黑色相輔,用以提高人們的警示度,達到快速救援的目的。

因而作為公共場合的水域救生產品,色彩應比較醒目,當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便于人們尋找。

5 總結

救生產品設計要與環境因素相結合,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它的產品造型、功能用途與環境因素緊密聯系。產品造型設計雖然會在它所使用的環境下受到制約,但在它的限制范圍內,通過不同角度思考,依然可以做出最大化的改善。

全國河流縱橫,江、河、湖、海、溪水、河流、湖泊眾多,安全措施薄弱,溺水事故的頻發,造成較多的人員及社會財產的損失。每年死于溺水,多以兒童和學生為主,而這些區域之間專業救生人員是很少的。顯而易見,對于這樣的一種現況,社會對水域救生產品的需求是緊急而又嚴謹的,水域救生產品的設計既需要符合現狀,又能有效解決現有問題。產品的設計既要適應水域環境,能起到一定的警示效果,又要保證在落水者被救的同時施救者是處于一個安全的狀態,還要考慮落水者被救以后所設計的產品是否能幫助落水者實行一些應急救治。只有通過多方面、多角度的考慮,才能使水域救生產品設計盡善盡美,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人們需求,扎實建設基礎公共設施,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盧琳,倪詩雨,張樂蕓.充氣式救生項鏈的推廣與應用[J].媒體時代,2015(11):161-162.

[2]李悅.產品設計中造型設計與使用環境的關系研究[J].科學之友(下),2013(4):122-123.

[3]馮庚.涉水安全與緊急救援——落水者的自救與求生[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3):4008-4009.

猜你喜歡
落水者水域救援
緊急救援
最佳時機
進博會水域環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3D打印大救援
城市水域生態景觀設計探討
海上救援無人機
我打心底里佩服他
救援行動
我國水域將按功能定位分類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