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涂縣農機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成效與發展思路

2016-10-18 04:08夏貴松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4期
關鍵詞:當涂縣農機化機具

夏貴松

[中圖分類號]S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2-0195-01

近年來,當涂縣農機局把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作為農機化重要任務來抓,基本形成了上下聯動,共同推進的管理服務網絡,在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拖拉機駕駛員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機作業和服務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

1.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基本情況

截止2014年¨月底,全縣農機總動力39.47萬千瓦,拖拉機6278臺(其中:大中型739臺),收割機535臺,水稻插秧機319臺(其中:高速插秧機242臺),全縣大中型與小型農業機械之比為1:5.37;全年機耕作業面積達62.75千公頃、機收面積達53.59千公頃、水稻機插秧面積14.67千公頃,全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生產水平達到74%,比上年增長2個百分點。

2.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取得的成效

2.1農機化網絡建設穩步發展

我們對內利用縣電視臺“三農之窗”、縣農委“萬人信息平臺”、局“農機通”等信息平臺根據農時及時宣講新機具、新技術,發布跨區作業信息、機插秧大田管理注意事項、召開現場觀摩會等。對外以網絡媒體為平臺,不斷加大農機化信息宣傳工作力度。一直以來,我局對信息宣傳工作都非常重視,明確了主管領導和具體負責人,將信息宣傳工作納入了績效考核工作,建立了當涂縣農機化信息網,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在各級農機化信息網,縣政府門戶網及政務信息公開等平臺上,廣泛宣傳農機化發展成效和工作動態,并加強與電視臺及報紙等新聞媒體的溝通與聯系,宣傳農機化工作。在安徽農機化信息網、安徽農機推廣網、《馬鞍山日報》、馬鞍山農業信息網宣傳通訊稿件30篇,為宣傳農機形象,報道農機工作,擴大社會影響做出了積極貢獻。

2.2協助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

我局在推廣服務過程中,積極引導一家一戶一臺機的散戶組織起來,成立農機專業服務組織,同時我們積極幫助種糧大戶與農機服務合作社對接,既解決了種糧大戶的用工困難,又解決了合作社的市場。截止2014年u月底,全縣已成立10個以機插秧服務為主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擁有插秧機63臺,育秧流水線16套,與農戶簽訂代插協議4.5萬畝,作業收入270萬元,已成為我縣機插秧作業的主力軍,7家以機耕、機收為主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我縣耕、收機械化水平達到98%以上。

2.3注重推廣隊伍素質的提升

重視工作人員的培訓,歷來是我局的一項傳統。為了拓寬職工的知識面,提高職工的工作能力,出臺了在職職工繼續教育獎勵辦法,依托安徽農業大學成教院在我局設立的函授站,繼2010年全縣49名在職職工完成機電一體休函授大專班學業后,2013年又有30名職工完成了農業機械及其自動休函授本科班學業,2014年完成了全縣55名農機人員能力提升培訓。

2.4建立農機實訓基地

依托當涂縣南北圩農機合作社(該合作社7000畝水稻和小麥生產,耕、種、收100%實現機械化)、當涂縣徽農農機合作社(該合作社主要以統防統治和機械化插秧為主)和縣拖拉機駕駛培訓學校建立了三個不同類型的實訓基地,方便學員實踐學習,11月完成50名農機大戶為期10天的實訓。

2.5認真組織農機科技人員結對服務

根據省農委和省農機局文件要求,組織全縣農機系統55名農機科技人員進村入戶,認真開展技術指導結對服務活動,零距離對農機手開展技術咨詢、政策宣講,聯系保養維修機具和解決農業生產中技術難題,協調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問地頭指導把關,全縣農機科技人員結對服務達550戶。

2.6扎實做好農機駕駛員培訓工作

在拖拉機駕駛培訓上,我們狠抓教學質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上除注重駕駛操作技能的訓練外,我們還在學員們的安全行車意識上下功夫,加強了對學員的農機安全教育。截至11月份,共舉辦了9期駕駛員培訓班,培訓駕駛員269人,一期收割機手,47人,2期職業幾技能鑒定,共166人。經過考試考核合格后才準予發放結業證書,通過努力,學員一次陛結業率均在95%以上。

2.7加快了我縣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的步伐

2.7.1推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今年舉辦了培訓班8期,培訓農民520人,技術人員26人,召開現場演示、觀摩會15次,觀摩人次達600人,發放宣傳資料2000份,機插22萬畝,機插率為48.9%。

2.7.2開展油菜機械化直播試驗示范;2014年10月11日在黃池鎮長福村開展了全縣油菜機械化直播現場會,通過集旋耕、開溝、播種、施肥于一體復式作業,讓種糧大戶和農機大戶代表看到了高效率的新機具。

2.7.3積極推廣糧食低溫干燥機械化;全縣共有糧食低溫干燥機械174臺,其中今年新增72臺。機械化低溫干燥設備的使用,有效地減少了我縣糧食損失,提高了糧食質量。

3.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成在的問題

3.1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在全縣發展不平衡

我縣從2004年開始示范、推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幾年過去了,有的鄉鎮此項技術已被大范圍的推廣應用,并已組織到外省、外縣跨區作業。但有個別鄉鎮還僅停留在示范階段。還有諸如設施農業機械、農產品精加工機械、漁業機械、農產品貯藏保鮮機械也同時存在發展不平衡。

3.2推廣經費缺口大,嚴重影響推廣工作的正常開展

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是一項公益性事業,由于缺乏專項投入,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只能在面上宣傳、點上示范為主,輻射面不寬;對農民參加新技術、新機具等實用技術的培訓要求免費,但不給相應工作經費,導致設備老化無力更新,培訓手段和內容落后。

3.3基層農機推廣人員的知識陳舊、老化,后備力量不足

一是在歷次改革中,農機部門被多次“裁、并”,造成人才斷檔,結構失衡??h級農機部門自2000年以后就沒新鮮血液加入,50歲以上的人員達到52%;鄉鎮農機人員無人專項從事農機工作,同時缺乏資源和服務手段,無法正常獨立開展工作。二是缺乏人才培養經費和機制,現有的培訓多是速成式,目前在縣鄉兩級從事農機技術推廣的人員中,掌握常規技術的多,了解新技術的少,技術精、會經營、具有前瞻性、能實干的復合型人才奇缺。

4.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發展思考

4.1加強農機農藝融合力度

很多縣雖然農機與農藝都隸屬于農委,由于專業領域不同,相互融合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作為農機部門應主動和農業部門聯系,強化大農業觀念,在工作中建立農機與農藝技術人員協同機制,逐步開創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

4.2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

由于農機與種植業等部門不同,不是一種產業,它僅是一種生產工具,導致了農機部門要項目、要經費困難。因此農機部門要將提升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樹立農機部門的新形象。主動向政府、財政等部門匯報、溝通,積極爭取各部門對農機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的支持。

猜你喜歡
當涂縣農機化機具
《清明上河圖》中有多少人
鄭州航空區炎黃不銹鋼蜂機具部
鄭州航空區炎黃不銹鋼蜂機具部
《貴州農機化》征稿啟事
《貴州農機化》征稿啟事
電務系統大型機具上道時的作業防護
《貴州農機化》2018年征稿啟事
我心目中的蘇軾
當涂縣“天子墳”東吳墓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成果
《山東農機化》2015年要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