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研究

2016-10-19 03:04汪鴻
中國市場 2016年35期
關鍵詞:就業導向綜合素質高職教育

[摘 要]通過國內外關于高職教育對培養綜合素質循序漸進的過程分析,從四個方面揭示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及實際意義,并從國外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實踐中獲得啟示,結合中國國情,提出構建綜合、多元、全方位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的六點建議。

[關鍵詞]高職教育;綜合素質;就業導向;能力;校企合作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5.183

我國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面向生產、服務、建設、管理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技術人才。[1]二十年來,我國高職教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道路,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應用型高技能人才。

1 研究背景

在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道路中,出現了一種傾向,即高職教育過于強調以就業為中心的專業技能培養,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最新麥可思畢業生跟蹤調查和單位走訪獲得數據顯示,高職畢業生基本工作能力水平低于工作崗位要求的水平,畢業半年后的就業滿意度為44%,離職率達到52%;超過50%的高職畢業生三年內轉換了職業或行業。即使三年后繼續留任,企業發現其發展后勁不足。企業對高職院校的培養模式提出質疑,對高職生的綜合素質和遷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職教育不應完全等同于培養技術能力的就業教育;如何培養高職學生以就業為導向的綜合素質,成為擺在高職教育面前的重要課題和教學改革的重點。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國外研究

國外高職教育對綜合素質概念的認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初認為,高職應強調學生職業技能的掌握,職業能力主要是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相對應的操作技能,所以能力標準就是任務技能清單。此任務能力觀是傳統高職教育內容設計的理念基礎?,F代高職教育發展又產生了新的能力觀。一種觀點認為,學生的一般素質是促進個體能力遷移的基礎,是掌握具體任務技能的基礎。一般素質包括創造力、相關知識學習能力、分析與綜合能力、判斷力、批判思維能力等,這些素質可以被應用到不同的工作環境里,高職教育內容應強調培養一般素質。另一種觀點認為,應當考慮高職教育的特點,兼顧一般素質與任務能力。最近,英國提出的核心能力概念,德國、澳大利亞提出的關鍵素質概念,都是新的能力觀的體現。國外培養綜合素質的職教課程模式改革盛行于20世紀70年代,有影響力的包括職業群集課程模式、能力本位模塊模式、模塊技能組合模式和“雙元制”教育模式四種??傮w來說,國外研究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歷史較長,經驗也較豐富。

2.2 國內研究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重視與倡導大學生素質培養。教育部《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強調“在知識傳授與能力和素質培養的關系上,樹立注重素質教育,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提高素質為一體,相互協調發展、綜合提高的思想?!盵2] 2002年團中央、教育部在全國高等學校推行素質拓展計劃以來,諸多本科高校紛紛推行。有些高職院校在開展綜合素質教育中盲目機械式的模仿是不切實際的,只能適得其反,一定要有針對性地分析高職學生的定位及就業,進行恰到好處的綜合素質教育。在研究領域,探討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文獻較多,而針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系統研究較少;研究者大多以本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為參照,缺乏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綜合素質培養特色;并且,此類文獻多從某個片面角度研究高職生綜合素質教育,如綜合素質的必要性、課程教學的角度、教學計劃的制訂、師資綜合素質提升、校園文化建設、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實習實訓、工學結合等,只是單一的研究,缺乏系統化。

3 研究意義

首先要揭示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從而探索高職生在求職、就業初期被企業關注的綜合素質,以及就業三年后企業關注的給高職畢業生帶來可持續發展后勁的綜合素質要求,以此界定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概念和內容。高職綜合素質培養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通過借鑒國外經驗,結合我國國情,提出構建綜合、多元、全方位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的建議。

(1)從社會和企業需求角度,有利于滿足其對于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

(2)從高職院??沙掷m性發展的角度,有利于打造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和優化育人效率與效果。

(3)從畢業生適應力提升的角度,最終受益者是在特定行業長期發展的畢業生,以期提高畢業生長期就業競爭力。高職院校競爭力體現在方方面面,有人才培養競爭力、文化競爭力、專業競爭力、科技競爭力、環境競爭力及特色競爭力,但最重要最關鍵的只能是人才培養競爭力,相比之下其他競爭力都是為培養人才服務的。[3]

(4)從高職教育事業的角度,通過借鑒國外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經驗,融合我國國情,更好地打造高職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總之,要倡導構建綜合、多元、全方位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改變以往單純從學校角度育人的思維定勢,強調需建立融合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家庭、學生個人多方努力的全方位育人體系。

4 從國外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實踐中獲得的啟示

在國外各國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實踐,也是形式多樣,各有其特點,在德國主要是“雙元制” 模式,采用并行式的即邊在企業中實習邊完成學業,實施企業和學校有機結合的培養模式,取得了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雙豐收的效果,在教育領域中可謂世界之典范。在德國綜合素質方面,更強調職業行動能力。

在美國形式更為多樣,有交替式的(兩個學期分別在企業與學校中進行交替);有并行式的(邊學、邊干),還有“底特律契約”模式,即以政府為主導、學校牽頭、企業支持、媒體宣傳的“合作教育模式”,這也是美國最成功的模式。

國外培養模式都是以培養符合現代企業發展需求為目標的。在國外研究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歷史長,經驗豐富。

為了在我國的職業教育中,用較快的速度,創造出適合我國國情的職業教育之路,有必要借鑒一些國外在職業教育中的經驗,在我國特別要強調綜合素質培養、健全人格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5 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構建綜合、多元、全方位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的六點建議

首先要發現我國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分析其深層原因。借鑒國外高職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先進經驗,結合中國國情,提出構建綜合、多元、全方位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的建議。

5.1 政府加強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作為

在規劃統籌、師資培養、保障投入等方面要體現政府權責。更具體的在校企合作中,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現校企的互惠互利,政府要加強和推動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培養,需要推出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才能充分調動學校與企業各自的積極性。例如對校企合作好,態度積極,有措施、有效果的企業可以減免一定的稅收,對在校企合作中有貢獻的給予一定的獎勵,并對學院方面能主動尋求企業合作,建好實習基地,為培養人才有特殊貢獻者,有一定的鼓勵政策。

5.2 行業協會發揮組織聯動作用的渠道

行業協會要根據行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為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協會要有機協調組織把學校教育和企業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以遵循企業行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的理念,幫助職業院校認清在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中去適應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協會既是指導部門,也是中介部門,既起穿針引線的作用,也要發揮指導作用。共建合作創新平臺,并協調校企間各種事宜,以保證合作的長效性,達到工學結合的利益共創。實際上校企合作也是人才市場與行業市場的合作,所以協會的中介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可減少合作的盲目性。

5.3 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全方位設計

首先要樹立“人格本位”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教師要以自已的人格魅力去引導學生,讓學生不僅具備必備的知識和技能,還要使學生全面發展,在綜合素質的提高上下功夫。要突破“能力本位” 的教學理念,培養真正能樹立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并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在強調“技能型”的同時要科學定位“高素質”,這也是高職院校的教學理念。所以要進行教學全方位設計,首先,在專業設置上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又要與區域社會經濟的人才需求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變化相適應,這是高職教育的生命力所在。[4]要建立以重點專業為核心,相關專業為支撐的專業群,輻射服務面向的區域、行業、企業和農村。[5]在課程安排上,以就業為導向,按現代科學的發展方向,強調實用性。要確立四加強:即加強課程的實用性、加強能力培養、加強素質教育、加強對實踐教學的規范化管理,建實踐教學檔案及考評體系,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之一。當前更需要提倡職業教育的創新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為品德高尚,適應就業形勢變化的,具備自學和動手能力,有一定創新精神和能力的高職生。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結合起來,培養興趣和能力,將教學效果與目標,與實際需求密切聯系起來。[6]把教、學、做融為一體,充分拓展個性化的教育空間,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

5.4 企業加強與高職院校的緊密合作,提供高職學生企業實踐的機會

為實現職業和就業導向,使學生更好地在企業的實際工作中掌握未來就業所需的職業技能,必須要實施校企合作,建立工學結合的多功能實驗室和創業基地等,利用學院和企業各自優勢,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創建實踐教學的公共平臺,建立固定的實習基地,建立與社會企業的關系,拓寬實習渠道。[7]還可通過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產學合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獲得企業和學院在人才培養和利用上的雙贏。

為進一步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要提倡文化育人,要將行業企業的先進文化,引入校園和教學中,使行業企業的文化和院校文化融合起來,達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5.5 家庭創造有利和諧的環境,加強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家庭教育,家庭的教育環境都直接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家長要以身作則,率先示范,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營造健康向上的家庭環境,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8]家長要更多的支持孩子,鼓勵孩子,參與社會實踐,更多的接觸社會,以提高孩子的社會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

5.6 學生加強自我綜合素質培養意識

通過學校、社會、企業、家庭等多方共同的教育,讓學生認清需要怎樣的人才,讓學生思想上有緊迫感,能做到自我定位,自我管理,按學校要求和培養目標,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并融入集體之中,事事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學會自我剖析,自我診斷,要擴展個人興趣愛好,通過音樂、歌聲、藝術等解脫被禁錮的思想,使自己始終具有樂觀向上的情懷,投入到即將就業的工作崗位。

要改變以往單純從學校角度育人的思維定勢,創新性地提出構建融合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家庭、學生個人多方面努力的綜合培養體系,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祥國,賀小春.“三化兩融合”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初探[J].當代職業教育,2011(9):6-8.

[2]王曙光,李蘭.高等院校財政學專業能力培養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2):167-170.

[3]侯長林.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J].中國高教研究,2010(12):77-78.

[4]張大然.高職人材培養模式的改革與高技能人才的培養[J].教育評論,2007(2)49-51.

[5]方飛虎,潘上永,王春青.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群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5(5):59-62.

[6]黃健,何率天,王正武.加強“內涵化”教學,提高任職教育的質量[J].教育探索,2009(6):74-75.

[7]侯志偉,卜云峰.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8(12):84-85.

[8]張劍慧.淺談如何在高職中樹立創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質量[J].中國科技信息,2009(23):300,306.

[作者簡介]汪鴻(1972—),女,碩士,副教授,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研究方向:教育與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就業導向綜合素質高職教育
以就業為導向,高職教育中《兒童常見病護理》課程教法的實踐與研究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