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環境利用與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分析

2016-10-20 08:38湖南省湘南地質勘察院湖南郴州423000
地球 2016年10期
關鍵詞:湖南災害環境

(湖南省湘南地質勘察院 湖南郴州423000)

(湖南省湘南地質勘察院 湖南郴州423000)

我國的地質災害性形勢非常嚴峻,所以防治的力度必須進一步加強,這就要求相關的地質工作人員要從實際的地質環境出發,全面的掌握災害發生的規律,以地質環境保護與防治進行完美融合,從而達到降低災害發生幾率的目的,本文主要是對地質災害的防治和地質環境的利用進行了闡述。

地質災害地質環境利用

地質災害通常情況下是由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所導致的災害,大部分是由于兩者綜合作用導致的,從而引起地球表面的部分巖土層出現移動。湖南省地質災害具種類多、規模大、分布廣、災情嚴重等特點。據不完全統計,自建國以來至目前為止,全省已發生較大的滑坡663處,崩塌105處,泥石流69條,地面巖溶塌陷182處(區),礦山采空區地面沉陷63處;1993年前有堤線管涌126處(涌沙眼3975個,單個沙眼直經最大達1.7m),滲漏188處,大堤沉陷滑動32處(總長4.84km)、坍塌97處(總長107.7km),近年來還出現了大量的管涌和大堤開裂及滑動等。此外尚有大量的其它地質災害。從長遠的發展角度考慮需要將地質災害的防治和地質環境利用相結合,建立科學高效的防治利用體系。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有效地利用地質環境。

1 湖南主要地質災害與環境地質的關系

1.1 湖南省主要地貌類型

湖南侵蝕剝蝕構造地貌表現為山地,受地質構造控制,分布面積較大,主要分布于湘西北、湘西、湘南以及湘東地區;湖南侵蝕剝蝕地貌表現為丘陵,主要受外營力塑造而成,受地質構造影響次之,全省丘陵面積約占35%左右;喀斯特地貌在湖南有較大面積的分布,湘西北、湘中和湘南廣泛發育喀斯特地貌,而湘西、湘東僅有零星分布;湖南堆積地貌包括臺地、階地、平原,臺地有沖積臺地、洪積沖積臺地、殘積坡積臺地之分。沖積臺地大多數與平原無明顯的波折線,洪積沖積臺地主要分布于山前地區,而坡積殘積臺地主要分布于湘東北地區。

1.2 湖南主要地質災害

主要包活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巖爆、坑道突水、黃土濕陷、巖土膨脹、砂土液化,水土流失、壤鹽堿化,地熱害等。給自然環境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脅,防治地質災害成為重中之重。全省主要地質災害點分布密集的是湘西北,湘西以及湘東南地區;湖南地質災害種類多,規模大,分布廣,且不斷地發生,使國家和人民群眾的財產和生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據近幾年發生的地質災害的規模、頻度、人畜傷亡及直接經濟損失,湖南地質災害有逐漸加重的趨勢。本處指的“幾類主要地質災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巖溶塌陷、礦山采空區地面沉裂及河湖淤積等。

1.3 主要地質災害與環境地質分析

將主要地質災害與地貌類型圖相結合分析發現,在湖南境內,發生了地質災害的地貌類型為高中山、中中山、低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喀斯特中山、喀斯特低山、喀斯特山原、喀斯特丘陵、連座峰林。主要地質災害發生區域以低山、中中山概率最大,最少為連座峰林地貌類型。湖南主要地質災害發生最多的地貌類型為低山,湖南的低山主要分布于湘西北、湘西、湘南和湘東地區。湘西北地區的低山海拔一般為500~800m,相對高度在150~400之間,這一地區的低山侵蝕溝較發育,山地縱橫,溝谷分明。地形切割強烈,溝谷多,坡度較大,相對高度大,符合主要地質災害發生的條件,同時低山的海拔高度相對于中山來說要低,人類活動也頻繁,影響深刻。雖然高中山地貌類型的海拔比低山高,并且也具有發生地質災害的地形條件,但是其地質災害發生概率遠遠小于低山,究其原因,湖南高中山分布面積不大,海拔較高,植被覆蓋較好。同時因為海拔較高,人類活動較少,對其地質環境的影響程度小。所以雖然高中山存在較好的地質災害發育地形,發生地質災害的次數卻較少。

2 地質災害防治中地質環境的利用研究

2.1 地質災害總是發生在一定的地質環境中

地質環境是地球自身運動與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地質環境在不斷演變過程中,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尤其是在近些年來,我國的地質環境變化比較快速,人類改造自然的速度以及強度都在增加,追去經濟效益的腳步越來越快,因此,地質環境的變化速度,也超過人們的想象,并超出了環境本身所能承擔的范圍,這樣的結果,就是地質災害頻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必然是在一定的地質環境中,它不可能脫離地質環境而獨立存在,地形、地貌以及地質構造儀器構成了地質災害的發生的條件,它們的變化以及相互作用,成為了地質災害發生的誘因。

2.2 地質災害影響地質環境質量的優劣

按環境學的定義,所謂環境質量一般是指:“在一個具體的環境內,環境的總體或環境的某些要素,對人類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適宜程度?!睂Φ刭|環境而言,環境質量就是指構成地質環境的各要素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適宜程度。如前所述,如果地質環境的改變超過了地質環境的自適應能力,就會產生某種地質災害。從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來看,地質災害的發生給人類社會的發展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在中國這樣一個地域遼闊、地質條件復雜、氣候因素繁多的國家,每年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是以百億元計的??傮w來說,地質災害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影響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另一方面是間接地影響整個人類經濟與社會的健康發展。從地質環境保護角度來說,地質災害的產生與發展,影響了反映地質環境質量優劣的地質環境各要素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適宜程度。地質災害越嚴重,發展速度越快,危險性越大,對地質環境質量的影響也就越大。

3 環境地質問題防治措施

3.1 建立地質災害防御體系,加強基礎調查工作

以郴州市環境地質防治為例,首要任務是建立郴州市地質災害全民防御體系。選取危害較大地質災害隱患

點,建立防災預案,逐級簽定落實責任書,建立防災工作網絡體系。按災害危害

的嚴重程度,分別確定由市、縣、鄉、村四級,建立地質災害防災的管理體系。

健全地質災害汛期巡查、值班、速報、督查制度。同時查明全市地質災害現狀發育點和潛在性地質災害點,完成全市的縣市地質災害調査與區劃工作,爭取在2016年建立完善的地質災害信息系統。

3.2 加強防治、監測力度

對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進行地質災害的重點監測評價和有效防治,尤其對公路沿線,主要城鎮、居民區、煤礦開采區等進行重點防治;不斷完善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加強監測,對需搬遷安置的農戶按照緊迫程度分期實施搬遷,對個別危害較大的地質災害點進行勘查、治理。完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系統,及時發布氣象信息,作好防災預案,發現險情,及時疏散群眾,按預定疏散路線撤離。

3.3 調整產業結構

調整產業結構,對植被破壞嚴重地段,實行退耕還林,改善生態環境。在理順全市地質災害管理職能基礎上,建立健全全市地質災害監測體系和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并通過各種防治措施的綜合運用,局部輔以一定的生物防治工程,達到地質災害防治目標。

4 結束語

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地質災害發生時的損失,需要對災害本身以及當地的環境保護管理等進行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災害防治辦法。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減少災害本身的影響,還能夠對當地的地理信息進行二次鞏固,相信在未來的發展,地質工作者會將財產維護以及生命保護放在第一位,并結合實際,堅持將災害研究與地質環境二者綜合在一起,這樣的科學分析一定能夠從根本上提高災害治理效果。

[1]陳奇,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優化 [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4.

[2]李糧綱,深圳地區地質環境特征與地質災害防治 [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3.

[3]馬娜,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探討 [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

地質環境利用與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分析

■魏俊峰

P694[文獻碼]B

1000-405X(2016)-10-399-2

猜你喜歡
湖南災害環境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的警示及應對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我省汛期常見氣象災害及防御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推動災害防治工作實現新跨越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三線建設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