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心育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的研究

2016-10-20 20:24文菊香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21期
關鍵詞:心育評價體系綜合素質

文菊香

【摘要】近年來,我國各地紛紛啟動了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使學生更好的發展。心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本文是以心理素質為視角,建立針對我校高中學生心理素質的評價體系,旨在推進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建立,進一步推動我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關鍵詞】心育 綜合素質 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1-0215-01

一、心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

所謂心育是心理素質培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簡稱,近年來心育越來越受到各學校的重視,《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中小學要從‘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盵1]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心理諸方面的素質全面發展,而心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近年來,少年犯罪低齡化、暴力化傾向明顯,來自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未成年人犯罪總數已經占到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占到總數的75%以上。[2]因此21世紀的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特別是在學生自我意識發展處于高漲期的中學階段必須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才有可能把學生培育成一個綜合素質較高,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一)領導重視,組織有力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取決于領導的重視程度,因此學校的心理工作者應該積極爭取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加強與學校各部門的協調,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織網絡,精心設計心理教育活動和課程。而學校的領導更應高度重視并加強對心理工作的嚴格督導。

(二)以心理輔導課為主渠道

我校是地屬城郊結合部的高完中,有一位專職、一位兼職心理教師,但在高中三年的課程中沒有將心理課列入課表,我認為在高中階段給學生上心理課是十分必要的,他們的身體、心理都在快速的成長,自我意識較強,有了自己見解,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需要心理老師幫助他們正確的自我認識、調節情緒與壓力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進行學習心理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等。

(三)以學科教育滲透為主陣地

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能自覺地運用心理教育的理論和技術,營造積極的心理環境,鼓勵學生參與,賞識學生,關注學生的進步,使學生學會學習并樂于學習,在學科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想象力、審美力、意志力,耐挫折教育等訓練。

(四)以專題心理講座為補充

為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健康常識、預防心理問題產生、掌握心理自我矯正方法,學校應定期為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講座的主題需根據學生的需要、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心理困惑而設定,由學校的心理老師、校醫、學科教師以及校外的心理專家為學生開展專題輔導,針對高中學生,我們可以開展《如何適應高中生活》、《男生·女生健康交往》、《心理健康與壓力管理》、《架起心與心的橋梁》、《高考復習策略》、《考前心理輔導》等。

三、構建心理素質評價體系

為進一步推動我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推進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建立,現制訂針對我校高中學生心理素質的評價體系。

(一)心理組織機構

評價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高度重視,積極組建了以黃福銘校長為組長、分管心理工作的科研主任劉暢華為副組長、各年級的組長和心理教師為成員的“高中學生心理素質評價體系改革領導小組”,把評價重心放在關注人的發展,用客觀、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

(二)明確評價目的

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評價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考察學生的心理活動狀態,更主要的是幫助學生更新自我認識、及時調整自己,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心理發展,在評價中塑造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質。

(三)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1.評價主體多元。傳統的評價者往往是教師一人,教師難免會受到個人主觀意識的影響,對學習成績處于中上水平的學生往往給予較高的評價,這是不客觀、不全面的,應該建立四級評價制度,以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相結合的新評價體系,讓學生在平等、民主的互動中全面認識自己。

2.內容多元。我們在評價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①根據高中學生成長的特點建立《南寧十九中高中學生心理成長記錄袋》(附件一),其中包括:學生的個人基本信息,個人發展目標,教師、家長的評語和期望、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心理成長日記,心理拓展活動,心理測試及榮譽記錄等內容;②根據高中學生心理活動特點,建立學生心理素質評價模式,采用心理量表,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筆者對近二十年各類心理測試量表進行研究,國外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使用的頻率較高,但因與我國文化上存在差異且常模老化,會使測試的結果難以揭示學生心理現象的實質,與實際應用脫節,而我國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教授于1997年編制的“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經過不斷的施測與驗證,它的信度和效度相當的理想,此量表是能有效而準確的反映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工具,因此我校采用“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3](附件二)對學生施測,幫助學生及時的了解自己的心理活動狀態,但需注意的是心理量表的使用必須在專業工作者的指導下進行方可實施。

3.方法多元。以往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多采用等級式,如:優秀、良好、差或是A、B、C、D等做出終結性評價,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應該更注重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用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將學生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為人處事、行為習慣等形成一條縱向的發展軸,客觀的評價學生,在評價中幫助學生看到自身的變化和心理發展水平,以便于更好的挖掘學生的潛能。

4.標準多元。任何心理測試的結果只能作為學生心理素質考量的參考,不能完全相信心理測試,因此不能把心理測試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我們注重班主任、家長對學生進行的評價,關注學生自身及其同學作出的評價,采用學期評價、學年評價與高考前學生心理素質評價相結合的多樣性評價。同時,我們也應該了解學生的差異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并非是嚴格意義上達到某一指標,而是學生個體內心的安寧與找到適合個性發展的方向,以一種積極的狀態迎接未來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楊東平,2020:中國教育改革方略[M].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1日

[2]史麗,姜玉,劉婷婷.關注問題家庭防止未成年人犯罪[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02期,

[3]王極盛,《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解釋》

猜你喜歡
心育評價體系綜合素質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現狀調查報告
——以簡陽市為例
江蘇省無錫市查橋實驗小學
——積極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滲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詩意棲居”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征稿啟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