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及裂縫控制

2016-10-21 18:11諸麗莎
華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混凝土裂縫工程施工控制措施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大幅度的提升與發展,建筑行業在規模與技術上的進步也備受矚目。本文就建筑施工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問題進行探討,從其產生原因的分析出發,對混凝土裂縫的控制措施進行深入剖析,以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縫;成因;控制措施

一、工程概況

某工程,地下1層,地上16層,是一座綜合性的建筑工程?;A面積為1380m2,基坑深度為5.6m,局部7.4m。地下室地板采用筏板基礎,筏板厚度為1.4m,局部為3.2m(集水坑處)。屬于大體積混凝土,為了保證地下室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主要采取了如下技術措施。

二、施工方法及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一)施工方法

通常,工程項目尤其是混凝土項目質量的高低,一方面與工程材料配合比及其性質有密切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同混凝土本身的攪拌與運輸、振搗與澆筑,以及養護等各工作環節息息相關。工程的施工人員需對施工質量有整體上的認知,從高標準上要求自身,做到觀念思想、架構組織、制度落實及工程技術等多方面齊頭并進。在上述工程實際運作過程當中,主要采用了自動計量,現場攪拌混凝土,且運輸均通過泵送。在澆筑振搗階段,振搗棒需快速插入慢速拔出,以坍落度為標準對振搗時間進行準確掌控,避免出現漏振或者過振現象。另外,通過二次抹面和二次振搗技術,對混凝土的內部氣泡與水分進行有效排除。

(二)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在施工工作開始之前,以組織設計為基礎進行施工方案的編制工作,施工方案需具備高度針對性,明確工程管理組織構架和施工方法,制定科學的施工技術及相應措施,做好詳細的技術交底工作。施工工作進行過程中,要進行實時的質量監測,一旦出現質量問題需及時做好處理。

前文混凝土工程在澆筑過程當中,根據泵送階段的坡度,于上下層內布置了兩道振搗處。第一道振搗點處于混凝土的卸料點,對上部振實起作用,而第二道振搗點處于坡腳處,用以保障下部的混凝土密實狀態。首先對料口點的混凝土進行振搗,在自然流淌的坡度形成之后,再進行全面的振搗。然而,要對混凝土極限拉伸的強度進行有效提高,以防因沉落現象導致裂縫產生,降低內部微裂出現頻率,加強混凝土的密實程度,二次振搗必不可少。另外,因混凝土的表面膠漿相對較厚,在完成澆筑工序二至四小時后,通過長刮尺進行刮平,再采用木抹進行反復的搓壓,進而在初凝形成之前通過鐵板壓光,如此,便能達到混凝土龜裂問題有效控制的良好效果,同時降低混凝土水分的散發程度。

三、混凝土裂縫問題產生的各項原因分析

混凝土工程裂縫問題已經成為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普遍課題和重要關注點,對于大體積的混凝土工程施工而言,為避免由于溫度應力因素而導致的混凝土裂縫,應當在滿足抗滲要求及強度等級的基礎上,嚴格把控混凝土硬化階段的內外溫度差,因而,如何實現內部溫度的有效降低也就成了工程項目施工重點問題。

同時,設計過程及鋼筋的配置工作不合理,對于溫差與收縮影響裂縫產生并沒有全面考慮,并且沒有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工程項目原材料的質量問題,其對于混凝土的強度與性能影響甚大;配比不合理,石、砂的含泥量不合標準且級配不科學,摻和料與外加劑的選擇不符合工程實際需求,以及配合比的試配工作不到位等;工程施工技術及其相應措施的有效性、針對性不足,質量預控工作、施工組織工作以及工程管理工作跟不上。這些都是實際施工過程中經經驗總結得出的對工程質量產生不利影響的重要因素,也是導致混凝土裂縫問題的重要誘因。

四、混凝土裂縫問題的各項控制措施

(一)設計因素的控制

工程項目設計單位在設計人員相互交流及工程圖紙會審階段,應當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

補償收縮技術的有效應用。通常,混凝土的裂縫問題當中,因混凝土的收縮現象而導致的不在少數。要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在混凝土當中加入適量外加劑(膨脹型)的方法對混凝土收縮進行補償。

在工程結構的設計過程當中,應當著重關注構造鋼筋配置工作,尤其是對于墻板等相對薄壁的構件,通常以采用細直徑、小間距密筋配置為宜,或者在鋼筋的表面進行鋼板網的設置,對混凝土的表面抗裂性能進行有效增加。

(二)工程材料的選擇

第一,以工程實際尤其是結構設計的要求為標準,在水泥的選擇上需以礦渣硅酸鹽水泥或低水化熱類礦渣水泥為主,減少硬化過程當中的水化熱過高問題。

第二,在砂、石等原材料的選擇上務必嚴格以級配為標準,含泥量也需符合相應的規范要求。

第三,外加劑在使用過程中,應當嚴格遵照說用書進行操作,需經具備相應資質標準的實驗室進行試配確定。

第四,外加劑及摻和料的有效應用應重視,其對于水泥用量、水化熱以及混凝土成本的有效降低有著重要作用,同時有利于對混凝土性能的改善。

(三)合比的設計

理論上而言,配合比需經實驗室的試配工作來確定,結合工程現場混凝土的運輸、操作、澆筑、振搗、構件的截面以及原材料的選用等具體情況,對混凝土坍落度進行合理的選擇。由于實驗室所提供的配合比存在相應的理論性,因而在配置之前,需根據現場的原材料質量及含水量情況對配合比進行即時的調整。

(四)溫度控制措施

在混凝土硬化階段,由于水化熱太高導致混凝土的內部溫度急速上升的現象十分普遍,也是致使裂縫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因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需結合施工氣候及工程自身特點采取相關應對措施。本文案例工程中,底板混凝土的澆筑工作在8月初進行,氣溫較高,因此對于混凝土裂縫的把控成為工程重點,合理運用保溫與降溫相結合的方式,降低裂縫形成概率。

采用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用地下水(水溫在25℃左右),對粗骨料進行沖洗,一方面可以降低粗骨料表面溫度,另一方面減少粗骨料含泥量,達到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的目的。

采取了必要降溫措施:埋設Ф50 鍍鋅鋼管(通水結束后,管內注入水泥漿),間距為2000 上下兩層,相互錯開,在混凝土施工完成12h 后進行通水;使用降水井中的地下水,通過蓄水池形成自流,水流量根據出水口溫度進行調整。

澆筑、振搗成型之后,在混凝土的表面覆蓋麻袋片或者薄膜,已達到保溫的效果,防止因內外溫差導致混凝土出現溫度裂縫問題。

(五)混凝土的測溫工作

為及時掌握混凝土內部溫度的變化值,根據厚度不同,在基礎內埋設測溫點2 組共6個點,每組深度分別設在板中及距表面、底面300mm 處,分別測量底表溫度、中心溫度、表面溫度,測溫管均露出混凝土表面50mm。

測溫工作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開始進行,測溫頻率持續15d 左右。具體安排是:前3d,每2h 測溫1 次;4d~8d,每4h 測溫1 次;9d~15d,每6h 測溫1 次?;炷翝仓?,經過溫度測量,中心最高溫度發生在第2~4 天,最高溫度50.1℃?;炷林行呐c表面溫度升降基本同步上升,在前10d 溫差始終保持在8℃~18℃左右,遠遠低于不安全溫差25℃,后5d 溫差保持在3℃~5℃左右,說明溫度得到有效控制,溫差控制理想。

五、混凝土的養護工作

混凝土的養護工作是裂縫防治這一專題的重要部分,其中早期養護甚為重要。本工程中,為了確保在早期階段最大程度上減少混凝土的收縮,利用麻袋片和農膜對工程表面進行有效保溫,蓄水養護的具體時間可為15d。

六、結語

一般來說,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縫是由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而成的,從工程設計、原材料選擇到操作規范、施工技術、工程管理等無不與裂縫問題息息相關,其形成原因十分復雜。本文就裂縫產生及控制方面進行一定的總結和概括,為工程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做出基礎性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GB50204- 9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2] 王鐵夢.工程結構裂縫控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 建筑施工手冊編寫組.建筑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諸麗莎(1989- ),女,本科,身份證號碼:360124198905032125,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猜你喜歡
混凝土裂縫工程施工控制措施
液壓系統常見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討
高速公路路面瀝青上面層首件工程施工探討
航道整治工程齒形構建安裝安全風險分析及控制措施
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技術
市政路橋工程測量技術要點及控制措施探討
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危險源的辨識與控制措施
智能化建筑弱電工程施工技術及驗收
淺談電纜工程施工注意事項
淺談電纜工程施工注意事項
橋梁高性能混凝土裂縫的產生和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