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環農業經濟體系的內涵及其構建分析

2016-10-21 16:11霍杰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8期
關鍵詞:循環構建內涵

霍杰

[摘 要] 循環農業經濟體系,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與發展理念,也是針對當前農業人口、農業資源、農業環境相互協調、相互發展的新型農業經濟增長方式。本文結合尉氏縣循環農業的建設實例,從循環農業經濟體系的內涵及特點出發,并著重就循環農業經濟體系的構建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 循環 農業經濟體系 內涵 構建

[中圖分類號] F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4-0018-02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型產業。然而,在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卻往往面臨著農村水資源問題突出、傳統生態農業體系破壞嚴重、農副產品資源利用率低、農村居住環境臟亂差等一系列問題。以上問題不僅嚴重破壞了農村當地的生態環境,而且容易造成農業資源的高消耗與過度利用,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持續化與健康化發展。為此,我們應當積極構建新型的循環式農業經濟體系,即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實現“投入物—產出物—廢棄物”的循環性與綜合性利用,從而有效減少自然資源的無謂浪費,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以最終實現農業經濟發展與農村環境建設兩者之間的和諧與統一。

1 循環農業經濟體系的內涵

一是循環農業經濟體系是遵循循環經濟理論的新型經濟模式。它要求經濟活動應當以“投入品→產出品→廢棄物→再生產→新產出品”的反饋式、循環式的流程組織運行,要求在農業生產鏈條的輸入端,應盡量減少自然資源的投入;在中間環節則應盡量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在輸出端則應盡量減少生產廢棄物的排放。通過這種循環再生的模式,以真正達到農業經濟體系的低耗、節能、安全、環保以及可持續性發展。

二是循環農業經濟體系,是一種資源節約型與高效利用型的農業經濟增長方式。通過構建循環農業經濟體系,不僅能提高農業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各種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通過積極開發與創新農業高新技術、先進技術,能最大限度釋放農業的資源潛力,減輕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壓力,從而有力的促進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健康化與快速化發展。

2 循環農業經濟體系的構建

2.1 創新思想觀念,加強政策引導

2.1.1創新思想觀念

要構建與發展循環農業經濟體系,就必須樹立起循環經濟的理念,走低消耗、高增長、可持續的發展路子,建立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農業生產與農民生活方式。這就要求各級政府部門,應當貫徹與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念,轉變傳統對農業發展與定位的認識,創新工作思路,將構建循環農業經濟體系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以及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創新點與切入點,切實推進農業領域的節能減排工作。

2.1.2加強政策引導

除應當創新思想觀念以外,各級政府部門還應當積極進行政策性的引導,通過加強循環農業經濟體系發展的財政性投入,加強農村基礎性設施建設與農業環境管理,從而為循環農業經濟體系的構建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尤其是在相關法律保障、經濟政策、產業政策、技術政策等方面,都應當制定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政策制度,以引導和促進各級政府部門、企業以及公眾在構建循環農業經濟體系中發揮出自身應有的作用。

以尉氏縣的政策引導工作為例,近年來,我縣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惠農政策的基礎上,一方面,始終將抓好糧食生產作為落實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核心區建設的首要任務,通過落實政策,穩定面積,依靠科技,主攻單產,糧食面積逐年增加,糧食總產連年提高,在2014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88.06萬噸,為河南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另一方面,還積極扶持發展林果業,多年以來在全縣范圍內持續開展陽光工程培訓、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通過園藝工的技術培訓,示范戶的示范帶動,全縣果樹面積達到7萬畝,新增果樹種植面積2萬余畝。正是通過這些技術政策、產業政策的引導,為我縣循環農業經濟體系的構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 優化農業經濟布局

我們應當用循環經濟的理念,以指導區域農業的發展,并根據區域自然資源稟賦以及農業結構的特點,合理優化與調整我國農業的區域經濟布局,并通過不斷轉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以有效建構出循環的農業經濟體系。

為此,我們應當一方面從大產業、大生態的角度,用循環農業的思路指導農業生產,摒棄傳統依靠消耗資源來發展農業經濟的做法,以實現低消耗、高增長、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實現符合循環經濟理念的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模式。

以尉氏縣為例,為進一步優化縣內農業經濟布局,我縣一是繼續引導發展傳統優勢農產品,如西瓜、辣椒、小尖椒、蔬菜等優勢農產品,通過麥-瓜-棉、麥-瓜-辣椒、麥-瓜-菜、土豆-玉米-辣椒、土豆-玉米-西瓜等間作套種模式,其面積已發展達20萬畝,畝效益均在3000元以上;二是創建無公害生產基地,目前我縣共組織申報了15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6個無公害農產品,總面積約10萬畝,年產無公害農產品約15萬噸。

2.3 構建循環農業的組織運行模式

運行良好的組織運行模式,是循環農業經濟系統構建的基礎。為此,應結合現有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的類型,并通過不斷創新與集成能夠適應農業經濟體系發展的新型組織方式與運行機制,從而有效推進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例如,可構建“農民協會+農戶(企業)”的循環農業組織模式、構建“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循環農業組織模式、構建農村清潔社區(鄉、村)型循環農業組織模式等等。

以尉氏縣所采取的“農民協會+農戶(企業)”的循環農業組織模式為例,該組織運行模式是由從事專業生產經營服務的農民,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以專業大戶和技術能手為骨干,以科技推廣和經營服務為手段,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所組建而成。其特點是能更好的發揮出農業組織的引導與協調功能,并能將各農戶有效組織起來,集中共享與交流農業技術、信息與服務,從而為我縣循環農業經濟體系的構建與發展打下良好的組織基礎。

3 總結

本文結合尉氏縣循環農業的建設實例,著重就循環農業經濟體系的構建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循環農業經濟體系,強調各農業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與共生耦合,強調產業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方式,以此構建出合理而有序的農業生態產業經濟鏈。為有效改變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所面臨著的水資源問題突出、生態體系破壞嚴重、資源利用率低以及居住環境臟亂差等各種突出問題,必須積極構建循環農業經濟體系,進而真正實現農業經濟體系的低耗、節能、安全、環保以及可持續化、健康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品.循環農業經濟體系的內涵及其構建[J].中國人,2012(1).

[2]翟緒軍.中國循環農業經濟發展機制研究[J].東北林業大學,2011.

[3]尹昌斌,周穎.循環農業發展理論與模式[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循環構建內涵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挖掘習題的內涵
PDCA循環在持續改進領導教育質量中的應用
淺析英語詞匯記憶策略
分層、過濾、循環教學法初探*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構建游戲課堂加強體育快樂教學的探究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