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遼東山區西洋參非林地生產發展與措施

2016-10-21 12:39卞曉云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8期
關鍵詞:西洋參生產發展

卞曉云

西洋參,又名美國參、花旗參,五加科人參屬植物,原產于美國和加拿大。西洋參是益氣養陰,提精神、抗疲勞的速效佳品,具有奏效快、功力持久的特點,西洋參不熱不燥,一年四季均可服用,老少皆宜。

1 遼東山區西洋參發展前景

1.1 生產現狀與發展思路

多年來“伐林種參”方式一直是遼東山區種植西洋參的主要生產模式,其生產方式是以破壞自然資源為代價換取高額的經濟效益,致使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生物種群多樣性遭受侵害,與國家倡導的高效林業、生態林業精神相悖,而非林地西洋參種植是對有限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優化和配置,彌補了伐林種參的短板,同時也為遼東山區生態參的種植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從技術層面而言,嚴格按照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通過對土壤改良、種源控制、有機肥施用、防病滅蟲等技術的推廣應用,建立機械化、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的非林地西洋參種植基地,最終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保證其安全、穩定、有效、可控的目的。

1.2 市場需求和預測

西洋參在我國藥用已有近300年的歷史,然而長期以來一直依靠進口。1980年西洋參在我國各地陸續引種成功,繼而轉人大面積生產。

我國現已發展成為繼美國和加拿大之后的第三大西洋參生產國,栽培面積1000多萬平方米,年產成品西洋參1000多噸,約占全國需求量的l/3。我國生產的西洋參無論外觀性狀還是內在質量均可與進口產品媲美,完全達到了國家標準。每年需從國外進口2000多噸,因而西洋參種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1.3 西洋參種植經濟效益

栽培西洋參的經濟效益是非??捎^的。667平方米產鮮參為300~750千克,產種子25~40千克.鮮參以每千克160元,種子以每千克600元估算,收人63 000~144000元。4年投人需30 000元左右,667平方米純收人33000~124 000元。平均每667平方米每年創效益15750~36000元。

1.4 西洋參非林地種植的意義

1.4.1西洋參種植類型

西洋參按產出方式分為5種:伐林種植、農田種植、林下種植、仿野生撫育和野生參。其中:林下種植是在耕作起好的參床上,靠森林下自然光照生長,生長周期8~10年;仿野生撫育是在林下原始土壤中自然生長15~20年;野生參是國際上保護品種,在原產國家均禁止采挖或嚴格限制采挖。伐林種植和農田種植是在人為強烈干預下一種生產方式,生長周期4年。

1.4.2西洋參的種植趨勢

西洋參種植最主要采用伐林栽參的方式。我國宜參林地資源有限,隨著參業生產的發展,參地后續資源匱乏。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后,伐林受到嚴格限制,目前全國種植以10%~15%的速度遞減,栽培西洋參的土地嚴重短缺。一些專家預測,再過10~15年,我國西洋參將無地可種。因此,農田種植西洋參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這對保障西洋參資源的供應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4.3西洋參是一種高報償的經濟作物

西洋參是一種高報償的經濟作物。西洋參銷路廣、需求量大,是實現高效益農業的一種重要經濟作物。

2 采取應對的措施

2.1 統一思想,明確發展方向。 國家實施天然禁伐政策以來,西洋參產業發展面臨困境和挑戰,生產與用地的矛盾一直困擾著生產者,克服產業發展的瓶頸,只有改變目前西洋參種植方式,才是振興西洋參產業的根本途徑。

2.2 組建技術骨干隊伍。為確保產業的順利實施,各產業區應以合作社技術骨干為基礎,并吸納有志于產業發展的遼寧省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選送的農民大學生,技術隊伍結構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增強了科研項目實施的科技人才的保證。同時,利用每年的科普之冬和各職能部門組織的農民科技培訓,開展技術培訓。在項目試驗示范推廣過程中我們共舉辦了40余場次的西洋參栽培技術講座、現場觀摩會。目前,全縣西洋參非林地種植涉及9個鄉鎮,覆蓋了400多個產業戶,輻射面積達到1.8萬畝,預計2016年留存面積可達3萬余畝,發展趨勢呈現強勁態勢。

2.3 以點帶面,引導發展。以抓住科技示范戶為中心,分散布點搞試驗示范推廣,形成漸進式推進模式,通過事實教育、典型引路引導農民發展。

3 取得的成效

3.1 科技先導型 非林地西洋參的種植模式全面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使西洋參種植由經驗指導變為理論指導,這是思維模式與行為模式的根本改變。

3.2 資源節約型 在西洋參種植上實現森林資源、土地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裝備資源的全面節約。

3.3 環境友好型 避免砍伐森林,加快伐林跡地次生林生長,從而實現對生態環境的源頭保護,為科學建設美麗中國創造前提條件。

3.4 社會和諧型 增加了農民經濟收入,同時農民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加快農民向產業工人的轉變,推動城鎮化進程。

總之,西洋參非林地種植技術模式的推廣應用,開創了遼東山區乃至遼寧省西洋參種植方式的先河,為西洋參產業可持續化、良性循環發展走出一條嶄新創新的技術路線。

4 存在問題與建議

4.1 在項目研發上需科研部門與生產單位協同,以期進一步完善非林地西洋參種植的技術體系,制定技術標準,為組織生產、指導生產、監督和檢測提供依據。

4.2 非林地西洋參栽培關鍵技術有待提升,如農田地有機質含量低(一般為1~2%),而西洋參生長所需有機質含量應為8%左右,需在土壤休閑期(一年)期間,施用人參專用有機肥、生物菌肥或種植蘇子作為綠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增加地力。

4.3 建議各基地加強工作站職能,對生產、農資物料使用、檢測等操作做詳細備案記錄,建立質量管理可追溯系統,科學合理地進行生產。

猜你喜歡
西洋參生產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用舊的生產新的!
“參”得人心的文登西洋參
益氣養陰西洋參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西洋參的前世 今生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生產交付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