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武縣上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效益

2016-10-21 14:07溫顏寧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8期
關鍵詞:效益分析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摘 要]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柳河流域遼寧省彰武縣項目區上河小流域地處彰武縣東部丘陵區。長期以來,受氣候及人為破壞等因素影響水土流失嚴重,土壤侵蝕模數2309t/(km2·a),土壤肥力不斷下降,有機質含量逐漸減少,黑土資源受到嚴重威脅,糧食產量不斷下滑,加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結構,人民生活水平徘徊不前。截止2009年統計,人均年收入僅為5547元。嚴重的水土流失的另一危害就是生態環境的惡化,水土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蓄水保土能力不斷下降。目前,上河小流域內水土流失面積為6.0km2,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積占有較大比例。要徹底減少上河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改善項目區的生態環境,必須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多年來彰武縣的水土保持工作,較好的完成了各項治理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益和豐富的治理經驗,所有這些,都能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水土流失 成因規律 治理措施 效益分析

[中圖分類號] S1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4-0294-01

1 上河小流域基本情況

1.1 項目區自然情況

該小流域地貌類型為丘陵地形,海拔高度在100m~200m之間,土壤為褐土,植被屬蒙古植物區系。氣候屬季風大陸性氣候,項目區多年平均降水量450mm,多集中在夏秋季,多年平均氣溫為6.1℃,無霜期143d。全年平均風速為3.8m/s,多年平均≥10m/s的大風全年出現58d,項目區氣候特點為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

1.2 社會經濟概況

彰武縣四合城鄉的上河小流域,涉及1個行政村,總人口2387人,農業人口2307人,農業勞動力144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偼恋孛娣e23.0km2,人均土地14.45畝,人均耕地6.43畝。項目區內生產以農業為主,2009年人均年收入5547元。

1.3 水土流失及防治情況

該項目區截止2009年末現有水土流失面積6.0km2,占項目區總面積的26.1%。侵蝕類型為水力侵蝕兼有風蝕,侵蝕程度輕度面積為3.33 km2,中度侵蝕面積為2.21km2,強烈面積為0.46km2。輕度侵蝕主要分布在地形緩的耕地和林草覆蓋率低的疏林地上,中度侵蝕主要分布在坡耕地及荒山上,強烈侵蝕主要分布在林草覆蓋率低的荒山。土壤侵蝕模數為2309t/(km2.a)。

上河小流域是彰武縣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近年來,雖然加大了治理力度,但由于缺少資金投入,物力匱乏,治理措施主要為營造水土保持林,造成治理程度較低。據統計,項目區內現存治理措施有:水土保持造林234 hm2,種草26hm2,封禁治理21 hm2。

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中,始終貫徹“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針,多年來的水土保持工作,使當地群眾的水土保持意思逐漸提高,特別使“四荒”開發等一系列治理方式的開展,適應了社會形式的發展要求,同時使水土保持工同時使水土保持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寬,在治理上,應用和推廣已有的綜合治理開發模式,不斷開拓創新,積極引進高新技術,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水平,推進水土流失治理程度。

2 上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造成水土流失原因很多,可歸納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方面。

2.1 自然因素

該小流域處于沙丘地區,地表植被覆蓋率低,且郁閉度較小,遇暴雨,沙石俱下,造成下游河道及水庫淤積,既影響水庫使用壽命,又抬高河床,影響行洪。另外耕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地力減退;部分侵蝕溝發育,耕地被切割得支離破碎;風蝕產生的水土流失則表現為土壤逐漸沙化,尤其春季4、5月份大風較多時,沙化的耕地表土被風吹走,風打沙壓莊稼幼苗,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林草覆被度逐年下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資源減少,自然災害日益頻繁,當地人民生活水平較低,這些都嚴重制約著當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2 人為因素

小流域內的不合理的生產建設活動,破壞了地面植物和地貌,直接或間接的造成了水土流失,而人為破壞植被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關鍵因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2.1生產活動,造成人為水土流失。由于人口不斷增長,平緩耕地糧食生產已滿足不了社會發展需要,大面積的荒地被開墾,林、草植被遭到大量破壞,土壤侵蝕進一步發展;薪柴的缺少,更加劇了當地的過度修枝、摟樹葉、甚至盜砍盜伐等現象,從而降低了自然能量的轉化和地面覆蓋,加重了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日趨惡化。

2.2.2產業結構不合理,過度放牧造成水土流失。目前不合理的農業產業結構,造成農、林、果、牧、副各業發展失調,農民采用廣種薄收方式,靠天吃飯;牧草地與載畜量失衡,過度的放牧并且只利用不管理不改良,使得地表植被逆向演替,無法恢復,長時間造成草場退化、沙化而失去水土保持功能。牧業發展形式較落后,還存在一家一戶的分散放養的情況,這給牧業管理增加一定難度,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2.2.3重建設,輕管護也是產生水土流失的原因。隨著項目區內建設項目增加,地表植被及土壤結構同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尤其是當地群眾只注重經濟效益,無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這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3 上河小流域治理措施

3.1 總體規劃

以生態綜合治理為主,兼顧坡耕地和荒山治理,恢復生態環境。在坡耕地上采取地埂植物帶和等高耕作工程措施,調節地表徑流,減少水土流失;對疏林地采取封禁治理,加強管護,恢復植被覆蓋;對發育的侵蝕溝,采取谷坊措施進行溝壑治理;在保證有效耕地的前提下,增加林地面積,減輕風蝕危害,進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3.2 土地利用調節

目前,項目區生產條件比較落后,經濟水平不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雖然人均耕地超過5畝,而人均基本農田僅為3.0畝,其余部分耕地為坡耕地,產量低,平均畝產量僅為350kg左右,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嚴重和廣種薄收的現象。另外,經濟價值較高的果樹,在項目區內面積不是很大,加之農民缺乏果樹管理技術,造成了果品產量低、品質差、經濟收入不高,使農民喪失了種植果樹的積極性。此外,水土保持林面積相對不高,人類的燒柴放牧等現象嚴重制約著林草業的發展,生態環境惡劣。因此,在總體上對農、林、牧各業用地進行有效調整,使其在使用上更趨于合理,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經過調整,基本做到農林牧各業并舉,綜合發展,使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開發利用。

3.3 具體措施

根據上河小流域地貌特點、土地利用狀況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充分吸收彰武縣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經驗,以治理水土流失為中心,以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為目標,結合縣域經濟,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地安排各項治理措施。針對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狀況,選擇一些距離村莊較近的坡耕地進行梯田改造和退耕還果,不但可以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也可以為當地的農民提高糧食產量,增加收入;對于有較強自我修復能力的丘陵區和具有伐根萌生或根蘗能力的針闊樹種的采伐跡地,可以采取封禁治理措施,來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由于侵蝕溝的形成,在雨季徑流的沖刷下,攜帶大量的泥沙,致使溝岸發生坍塌,進一步造成超量泥沙的侵蝕。侵蝕溝的發生,標志著土壤侵蝕發展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項目區的廣大人民群眾在多年的溝壑治理上總結出了大量的實踐經驗,綜合考慮以谷坊為溝壑治理方案。通過所有的措施的實施,從而達到提高糧食產量、增加人民群眾收入,最終達到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上河小流域總面積23.0km2,現有水土流失面積6.0km2,規劃經過1年時間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60km2。在項目建設期內,水土保持造林332hm2;封禁治理228hm2;宣傳碑1座;作業路2km。

4 效益分析

各項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發揮作用后,將產生一定的基礎、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項目工程不但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而且通過對項目區的土地利用結構調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進了項目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林草覆蓋率提高到43.4%,年可攔蓄徑流30.33萬m3,減少泥沙流失量0.76萬t。措施實施后,能夠遏制土地功能退化,保護黑土資源,增加土壤的肥力及有機質含量,減少入河泥沙量,延長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減輕河道防洪壓力,保證汛期安全渡汛。

在項目工程運行期,所有措施生效后,年可增加經濟效益33.42萬元。國民經濟的增長,從經濟盈利能力分析上看,內部收益率大于社會折現率,經濟凈現值大于零;從經濟敏感性分析上看,項目工程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

作者簡介:溫顏寧,(1974.10-),錫箔族,中共黨員,2008年畢業于遼寧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F任大德鄉水利站站員。2009年被聘為助理工程師。參加水利工作21年,熟悉彰武縣大德鄉土地風貌,多年來專心研究風蝕區水土流失規律及生態建設模式。

猜你喜歡
效益分析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淺談城市交通擁堵困境的道路稅費治理措施
關于大氣污染形成分析及治理探析
水土保持對防治水土流失的關鍵
反洗錢法規體系問題及建議
吉林省土地整治規劃效益分析與評價
談我國東北地區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
紫色土水土流失區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與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北方農田土壤有機農藥污染現狀及修復技術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