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背動脈血氣采集法在CCU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

2016-10-27 07:24王嵬民張智紅
關鍵詞:瘀斑橈動脈動脈血

霍 紅,王嵬民,張智紅

(黑龍江省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足背動脈血氣采集法在CCU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

霍 紅,王嵬民,張智紅

(黑龍江省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目的 觀察不同部位血氣采集的效果,尋找有效、安全的采血部位。方法 選取CCU危重癥患者105例,按入院時間分為三組,分別采取橈動脈、股動脈、足背動脈采血法。對三組一次穿刺成功率、皮膚瘀斑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 三組患者經不同部位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穿刺部位皮膚淤斑發生率比較,足背動脈組比其他兩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足背動脈采血法可作為CCU患者采集血氣分析標本的優選方案。

血氣分析;足背動脈;危重癥

血氣分析是判斷機體呼吸功能、血氧代謝及酸堿平衡的重要指標,在指導氧療、調節機械通氣及糾正電解質紊亂等方面均有重要意義。隨著心臟病急危重癥醫學的發展,動脈血氣分析成為常規檢查指標,其結果對心臟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有著指導性的作用,所以,為了保證血氣分析的準確性對標本的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谂R床工作中對動脈血氣采集的觀察,對比其采集方法在冠心病重癥監護室(CCU)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情況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年6月~12月在CCU治療的患者105例,年齡42~83歲,平均67.5歲;病種為冠心病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慢性心力衰竭。按入院時間順序分為三組,以第一次動脈采集血氣的采血點為研究對象,2015年6月~8月橈動脈采血組54例;2015年9月、10月股動脈采血組40例,2015年11月、12月足背動脈采血組61例。三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種類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選患者意識清晰,無末梢循環衰竭,無肢體浮腫,無凝血機制異常,均在未應用血管活性藥物之前采集。采集標本護士為CCU工作五年以上、熟練掌握三種采血方法,均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穿刺采血1 mL后,立即分析結果。

1.2 方法

橈動脈組:患者取半臥位,上肢外展,腕部伸直,手掌背屈,由橈腕關節向尺側移動在觸及動脈搏動最強點處,常規消毒[1],操作者右手持注射器,以15~30°循向心方向進針,見回血后采集足夠量的動脈血拔針,同時用無菌棉簽按壓穿刺點止血,觀察止血時間,穿刺點局部皮膚情況。

股動脈組:患者平臥位,取血側大腿外展,以腹股溝韌帶中點觸及股動脈搏動處常規消毒,操作者右手持注射器,垂直進針,見回血后采集足夠量的動脈血拔針,同時用無菌棉簽按壓穿刺點止血,觀察止血時間,穿刺點局部皮膚情況。

足背動脈組:患者取任意體位,暴露取血側足背,腿伸直,腳掌下壓,在踝關節前方,內、外踝連線中點處進針,消毒、進針角度、方向、操作方法與橈動脈采血相同,觀察止血時間,穿刺點局部皮膚情況。

1.3 觀察指標

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一次,成功采取足量動脈血進行分析。皮膚瘀斑發生率:皮膚瘀斑直徑為5 mm以上[2]。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三組患者經不同部位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P>0.05)。三組患者穿刺后皮膚瘀斑發生率比較,足背動脈穿刺部位皮膚瘀斑的發生率最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一次穿刺成功率、皮膚瘀斑發生率比較 [n(%)]

3 討 論

理論上動脈血氣標本可從全身任何動脈采集。理想的采血動脈是血管足夠粗、體表易觸及、穿刺方便、側支循環豐富、與靜脈、神經距離較遠[3]。在臨床中常選擇股動脈、橈動脈、足背動脈采血,而股動脈和橈動脈是血氣標本的傳統采血途徑。股動脈位于腹股溝,與股靜脈和股神經毗鄰,股動脈較粗大,動脈搏動強,易于操作,但在臨床操作中,由于股動脈位于身體的私密處,患者羞于暴露;護士穿刺失誤,誤入股靜脈或傷及股神經;穿刺后對大血管的壓迫止血時間過短或體位不當等,會帶來采集的不便或血管的損傷。橈動脈采血無嚴格的體位限制,位于皮下表淺部位,易于觸及,采血后易于壓迫;但由于病情患者上肢浮腫,或意識不清躁動不安上肢不受拘束的患者,不便于橈動脈采血操作。

心內科的患者特點是病程長、全身情況差,心肌梗死患者常需要經橈動脈或股動脈行介入治療。若選擇橈動脈穿刺,如在采血過程中穿刺不當或多次采血,極易造成局部血管損傷形成皮下出血、血腫;若選擇股動脈穿刺,易傷及股動脈外側的股神經,在膀胱充盈時斜刺過深,易損傷膀胱造成感染出血等。因此,為了保護手術血管,我科總結了經足背動脈采集血氣方法。

足背動脈采血的優勢:足背動脈既表淺易觸及,又不易滑動,避免誤采靜脈血;穿刺后易于壓迫和不易形成血腫;足背動脈遠離神經及重要器官;平臥時足與心臟處于同水平,血液的壓力相同[4];行穿刺時不受體位限制,既可臥位又可坐位,采集方便。朱蘭方[5]研究對比發現,足背動脈采血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后按壓時間短,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時間。

在心內的工作中,急危重癥較多,在確?;颊唧w位舒適的前提下,既要快速、準確的采集血氣分析標本,又要計劃性保護動脈,我們不但要積極的提高穿刺技術,熟練掌握血管的準確解剖位置,更重要的是要尋找有效可靠的采集方法。據文獻報道,正常人中有4%~12%先天無法觸摸到足背動脈搏動[6],健康老年人中有6%無法觸摸到足背動脈搏動[7]。因此,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對于末梢循環衰竭、先天性足背動脈發育不良、血管畸形,及動脈系統老化不能觸及波動的人群應酌情處理。

綜上所述,通過臨床觀察及對比,雖然三組采血法一次穿刺成功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但足背動脈采血點出現皮膚瘀斑的發生率低,且采血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足背動脈可作為是CCU患者采集血氣分析標本的首選部位。

[1] 岳春娥.危重患者不同動脈采集血氣分析標本的比較[J].河北醫藥,2012,34(11):17491.

[2] 萬學紅.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5.

[3] 袁 慧,姚興榮,馬 旭.動脈血氣分析采血技術的質量控制[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8):15.

[4] 竇玉潔,王俊艷,等.2種動脈血氣標本采集方法在急危重癥病例中應用的比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0):128.

[5] 朱蘭方.ICU患者不同部位動脈血采集效果比較[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2):94.

[6] 朱汝妃,王 靜.ICU患者不同部位動脈采血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2,19(10):56.

[7] 孫海云,張 潔,劉瑩瑩.老年人肱動脈與足背動脈血壓值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2):38-39.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2

B

ISSN.2095-6681.2016.16.027.02

猜你喜歡
瘀斑橈動脈動脈血
橈動脈穿刺術后瘀斑處理的臨床觀察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頸部動脈血管中的應用
勘誤聲明
NIPPV聯合噻托溴銨吸入治療對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動脈血氣的臨床效果分析
探討經橈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橈動脈急性閉塞的危險因素研究
優質護理干預采血者穿刺點按壓情況對血腫、瘀斑的預防效果
喜療妥聯合紅外線照射用于膝關節置換術后皮下瘀斑的療效觀察
為什么要抽動脈血
橈動脈造影驗證橈動脈變異的發生及其預測因素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現瘀斑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