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地方戲曲現狀與人才培養

2016-10-27 10:21宋子根
戲劇之家 2016年18期
關鍵詞:舞臺實踐課堂教學

【摘 要】中國戲曲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然而,隨著中國經濟開放所帶來的深刻變革,戲曲藝術的主流歷史地位受到嚴重挑戰。面對戲曲非遺的傳承與延續,培養更多“德藝雙馨”的戲曲藝術人才仍是我們戲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課堂教學;舞臺實踐;口傳心授;“教、學、演”相結合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038-02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國的國寶、國粹,代表著我國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風情。然而,隨著中國經濟開放所帶來的深刻變革,全國戲曲院團演出門庭冷落,而專門培養戲曲人才的學校也不容樂觀,生源越來越少,戲曲藝術的主流歷史地位受到嚴重挑戰,逐漸被多元化的各種藝術門類所排擠、所取代,成了藝術中的“弱勢群體”。

一、戲曲的不景氣和人才培養現狀

豫劇是河南戲劇的第一大劇種,也是全國的重要劇種之一。它以河南話(中州語)為語言基礎,具有濃重的河南地方特色。唱腔好聽,好學,好唱,劇情通俗易懂,可謂雅俗共賞,也正因此豫劇受到普遍歡迎。不僅在本省,在全國甚至海外都有一定的影響。無論劇團數量、劇團分布,還是從演出人員、演出場次上來講都一直是全國之最。而就是這樣一門優秀的、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地方傳統藝術,同樣在這個經濟迅速增長,意識形態飛速變化的時代慢慢被邊緣化。

從豫劇團的生存現狀和發展前景來說,在我國劇團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隸屬于政府,一種屬于民營。依靠政府的分為全供和差供兩種;民營團主要是以贏利為目的的私立劇團。目前,原河南省一、二、三團統一合并為河南省豫劇院一、二、三團,后又成立了河南省豫劇院青年團,近兩年國家加大了扶持力度,經濟效益尚好??煽h、市級院團雖有政府扶持,但大多是差供單位并已推向市場,日子不太好過,民營劇團主要靠市場打拼,自負盈虧。但民營劇團雖然規模小、不成氣候,卻是最受老百姓歡迎的演出團體??傮w來說,大多數劇團的生存狀況不盡如人意。

政府一直在戲曲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制定方針、財政補貼等方面扶持劇團的發展,采取了不少措施來推廣戲曲,其中不乏有顯著成效的。像近幾年推出的由政府買單,劇團送戲下鄉,既讓廣大農民辛苦勞作后欣賞到藝術家們的風采,又調動了劇團演職員工的積極性,工資基本有了保證。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電視臺《梨園春》欄目的推出,更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高收視率繁榮了豫劇,為河南地方戲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不過,表面上看似形勢一片大好,但是,戲曲從業者的命運似乎沒有太明顯的改變。

就戲曲的人才培養現狀來說,更不容樂觀!戲曲人才培養是一個艱難長期的過程。受戲曲不景氣的大氣候影響,各大戲劇院團資金不足、生存困難。培養戲曲專業人才、專為劇團輸送學生的藝術學校,也因周期長、成本高、投入大、見效慢,使本來就為數不多的生源逐年在萎縮。就河南省來說,原有二十余所藝術學校而今合并、撤銷后僅剩幾家堅持招收戲曲表演專業,報考的學生卻是屈指可數。

安陽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仍一直堅守戲曲人才培養的文化傳承功能。學校以崔派藝術為代表的崔蘭田大師作為一面旗幟,其崔派藝術掌門人、全國十大名旦之首張寶英兼任學院名譽院長并被聘為客座教授;豫劇唐派藝術掌門人、著名表演藝術家賈廷聚也常被邀來校講學;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一級演員崔小田也為學校名譽校長,他們為戲曲的傳承與發展發揮著更多的余熱和能量。近幾年,學校依托校企合作、互利共贏,以培養傳承與創新的新一代戲曲演員為核心;以學校文化藝術部戲曲教師、豫劇唐派藝術傳承人宋子根為責任人,籌集社會資金五十余萬,成立了實驗豫劇團;以課堂教學與舞臺實踐相結合;以師帶徒,“教、學、演”為主要手段;以流派代表性經典劇目為紐帶;積極構建戲曲人才成長規律與現代教育主張相契合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戲曲人才“教、學、演”的培養模式

學校與安陽市崔派藝術研究院、安陽市唐派藝術研究院等知名團體合作,簽訂培養、實踐協議。以訂單培養的形式將學校教育與師徒口傳心授教育融合,共同探索戲曲人才“教、學、演”的培養模式。學校招生與收徒對應,共同選人;教學與實踐對應,合作共育;力圖通過合作,培養適應新時期戲曲傳承與發展需求的表演人才。近幾年為安陽市豫劇團訂單培養演員、演奏員數十人,劇團加入了新生力量,填補了新老更替、青黃不接的窘況。這種師徒面對面、甚至一對一授課的課堂教學與實踐演出相得益彰,效果甚好。學校與安陽市唐派藝術研究院聯合,由學校戲曲教師帶領戲曲實驗班參與實踐演出,采取靈活多樣的培養模式,學校與劇團、課堂教學與舞臺實踐若即若離,如有演出戲曲實驗班即刻隨團出發,結束演出即回課堂學習,這樣師生同臺獻藝,邊學邊演,教學相長。

課程是人才培養中最為核心的過程要素。我們將學校原有的相對單一的課堂教學延伸到每月劇場匯報,常年帶團下鄉為基層農民演出的“教、學、演”引入教學,強化了劇目課的實訓中心地位,以大型劇目折子戲演出為主,帶動基礎功的訓練,形成了以貫穿全程的課程結構體系,完善了以“教、學、演”三結合為基本特征的實踐教學體系。

戲曲傳承人承擔著薪火相傳、延續劇種血脈的文化職責和歷史使命。因此,我們在教改實踐中,定期舉辦“戲曲藝術大講堂”、“戲曲技術練兵月匯報”,特別邀請了中國戲曲學院教授逯興才,著名表演藝術家、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賈廷聚,非物質文化傳承者、崔派藝術掌門人張寶英、崔小田等名家到學校傳經送寶。選擇戲曲活態傳承不同風格的幾個代表性人物,在守住傳統與時代創新的意義上,完成非遺傳承的共同使命與擔當。通過戲曲傳統文化系列講座等顯性課程,以及劇目實踐匯報展演的劇團文化等隱性課程的作用,開展以戲帶功、學演結合、師徒傳授、繼承經典,使“教、學、演”三位一體相結合的戲曲教學初見成效。

三、教學改革的基本成效

通過師生同臺獻藝“教、學、演”三結合新的教學探索與實踐,我們找到了一條既有別于傳統師徒授受的科班制,又不同于常規藝術教育模式的新路徑。

安陽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是河南省戲曲人才培養的重點學校,有良好的戲曲教育傳統。以張寶英為代表的崔派藝術在流派傳承上,成為河南戲曲的一大亮點。以唐派掌門人賈廷聚為代表的唐派藝術,更有“十生九唐”之藝術魅力。兩位藝術家目前被聘為安陽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豫劇團藝術顧問和名譽團長,其弟子宋子根又是唐派藝術第三代佼佼者,作為學校實驗豫劇團團長,他也為傳播戲曲、弘揚唐派、帶徒學習、傳授技藝,做著不懈努力。這樣名人名團強強聯合的優勢有助于非遺劇種傳承,更有助于學校豫劇傳承的新一代戲曲人才培養。

通過流派繼承,完成了原汁原味的劇種傳承功能。通過《包青天》《尋兒記》《三哭殿》《轅門斬子》《大明驚雷》等劇目創作,豐富了傳統劇種的時代特質,強化了傳統戲曲的現代審美。通過主教老師的口傳心授、演出團隊的整體作用和相關課程,讓學生在掌握傳統戲曲基本技能的同時,涉獵流派以外的戲曲特征,強化了創新能力的培養。

經過短短不足兩年的探索,校團合作培養戲曲人才新的教學實踐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但是,面對諸多不利于戲曲發展的因素,相信在國家政策對傳統藝術加大扶持力度后,戲曲一定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在文化大繁榮的今天,面對戲曲非遺的傳承與延續,培養更多“德藝雙馨”的戲曲藝術人才仍是我們戲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將繼續堅守與擔當,為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猜你喜歡
舞臺實踐課堂教學
“形神觀”視野下中國古典舞課堂教學與舞臺實踐的統一性
藝術院校聲樂課堂如何提高學生舞臺實踐能力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