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活動能力變化規律

2016-11-02 10:07張卉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22期
關鍵詞:心理活動變化規律體育教學

摘 要 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活動變化非常復雜,且涉及心理學指標眾多。體育教師有效把握學生在日常體育教學中的心理活動能力變化規律,不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更易于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快速完成和實現。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學生 心理活動 變化規律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1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心理活動指標內容與研究界定

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心理活動所涉及的心理學指標非常多,如興趣、愛好、注意、記憶、思維、情緒、意志、性格、個性特點乃至世界觀等等。如果要詳細地考察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每一個心理活動指標的變化和內容,則會變得非常的復雜和繁瑣,且有些指標難以用一定的標準去衡量,而目前更沒有相應的教學儀器設備去測量。在此,為了便于研究,同時又能反映出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活動能力變化的切實情況,本文僅選取幾個重要指標進行研究,分別為注意、思維、情緒、興趣、意志等。

2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活動變化規律及分析

2.1體育教學中不同年齡段學生注意力特征及分析

人類的心理活動能力總是隨著對客觀世界認識、學習的綜合積累而增強。根據青少年兒童身心自然發展特點,我們可將其注意力特征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時期,即學齡初期(,一般指6、7至11、12歲)、學齡中期(一般指11、12至14、15歲)及學齡后期(一般指15歲及以后)。

在學齡初期,學生有意注意處于剛剛發展時期,無意注意仍占居主要。有相關研究表明:7~8歲的兒童一般僅能保持有意注意10~15分鐘,如果要求他們在3~10分鐘內連續做7次練習,往往在完成4~5次練習之后,就會出現注意力分散的現象,因此在體育教學中不應強制此階段學生去完成練習。

至學齡中期,學生有意注意有了進一步發展,在較強動機和適當教學條件下,他們能夠保持有意注意40~50分鐘,并能適當條件下,立即將注意分配或轉移到相關其他對象上。但他們較多地關注活動的結果,而不太在意活動完成的質量,千篇一律地做一種動作會很快使他們覺得無聊,并使注意降低。因此對于學齡中期學生的體育教學,應盡量選取淺顯易懂、易于掌握的教材或項目。

到了學齡后期,隨著身心的自然發展和對事物認識的積累,學生有意注意的動機從中期階段的追求新印象逐步向自我認識和自我表現趨進,因此,他們有意注意能夠長時間的保持,且注意的穩定性增加,并能夠在相對較為復雜的活動場合下有效分配自己的注意。所以,他們在體育課上教師做示范動作、講解動作以及講述理論問題時,都能保持注意;而且他們對于提供教材形式的組織注意不再占居支配地位,而是更注重所提供的教材內容是否具有先進性和科學性。

2.2體育教學中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思維特征

心理學認為,兒童與青少年的思維發展在各個時期的思維特征并不是單獨的,而是交叉存在的。在某一階段之初,可能還保存著大量的前一階段的思維特征;在這一階段之末,也可能產生較多的下一階段的年齡特征。

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具有特殊性,即主要是學生的動作思維與認知思維相結合。相對于認知思維,動作思維則更加復雜。動作思維亦稱直觀動作思維。其基本特點是思維與動作不可分。動作思維一般是在人類或個體發展的早期所具有的一種思維形式。動作思維的任務或課題與當前直接感知到的對象相聯系,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不是依據表象與概念,而是依據當前的感知覺與實際操作。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深入討論不同年齡學生動作思維的規律還比較困難?;疽幝墒?,年齡越小,動作思維越需要依賴形象思維進行。

2.3體育教學中不同年齡學生的情緒特征

體育教學中學生情緒體驗既具有一般共同性,又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點;(1)情緒的多樣性。首先,不同的學生同一教材所表現出的情緒不同。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不相同,因此體驗同一體育活動時,有的表現出興奮與愉悅,有的則表現出恐慌、緊張等情緒。其次,同一學生對同一教材所表現出的情緒也不同。在活動開始之時,由于動作不熟練,學生往往表現出焦慮的情緒,熟練動作掌握之后,則表現出愉悅的情緒。(2)情緒的暫時性。體育活動中學生情緒體驗伴隨著活動的開始而開始,活動的結束而結束,來得快,平息得也快,針對性較強,維持時間相對短暫。(3)情緒的外露性。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緒通常與教學內容、教師態度等連在一起。通過觀察動作過程中學生的動作、表情、言語及對待活動的態度,很容易發現學生的內心世界。如面對橫箱不敢跳躍時,緊鎖眉頭,成功躍過后,喜形于色,學生的情緒較直接、外露。(4)情緒的感染性。體育課一般都是在室外進行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直接接觸比一般的文化課多一些,教師的保護幫助、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學生之間的小組活動等方面,都存在著一方的情緒對另一方情緒施加影響,即情緒的相互感染。(5)情緒的鮮明性。在動作練習過程中,學生因受種種因素的影響,情緒馬上就表現出來。如冰球比賽中對方屢次故意撞人犯規,使被撞者憤怒至極,立即采取報復行動,此時,雙方都有可能大打出手。

2.4體育活動過程中學生興趣特征

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由獲得這方面的知識在情緒體驗上得到的滿足而產生。興趣一般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指人對事物或活動本身產生的興趣,這往往是由于客觀事物引人入勝而引起的。在活動中,這兩種興趣相輔相成,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發育、素質的發展與運動能力的提高而不斷發生變化。 (下轉第138頁)(上接第103頁)

學生的興趣有一般活動的共性,也有體育活動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年齡越小,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越廣泛,低段小學生對新鮮的體育活動都比較感興趣,對任何項目都想嘗試一下。(2)學生對各類體育活動的指向性不一。有的對籃球有較大的興趣,而有的對足球感興趣等。(3)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體育活動內容的興趣逐漸取向集中,主要表現為對幾個特定運動項目的愛好上。(4)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差異還表現在興趣的穩定性上。有的興趣穩定持久,有的興趣不穩定。一項追蹤研究表明,興趣都在15歲后才逐漸穩定的。

2.5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意志特征

體育課堂教學是反映學生意志力的直觀場所。一般來說,學生的意志力表現與體育教學活動的教材內容相聯系。如對于困難較大的運動項目,學生的意志力表現會較為薄弱,但通過引導與教育,學生的意志力可以有效發揮;而有些活動內容比較簡單,不太需要學生強大的意志力,那么學生的意志力表現就隨著課堂的進行與延續表現出自然的特征。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意志力表現與學生對教師建立起來的威信有密切的聯系,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越高,學生的意志力表現就越強,反之則弱。正常體育教學狀態下,課的前半部分由于學生的學習精力較為充沛、學習熱情較高,學生一般情況下不需要依靠意志力來維持;到了教學的后期,學生在精力、體力、耐力方面到了最低點,那么就需要激發學生更強的意志力來維持課堂。因此,從整體來看,學生在體育教學課堂中其意志力的曲線是逐漸上升的。當然,期間也有一定的波動,根據學習任務的條件、困難程度、教師的引導等表現出不同的變化特征。

3結語

體育教學不同于專業體育訓練,由于體育教學中一個項目的教學時間相對較短,且伴隨選修教學的全面開展,一旦沒有達成學生的心理變化需求,學生就很有可能從此不再接觸甚至抵觸此項目。因此,把握好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活動變化規律是開展有效教學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但如何把握好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活動變化規律,除上述分析外,還需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多觀察、揣摩、總結。

作者簡介:張卉(1982-),女,河南漯河人,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

參考文獻

[1] 約翰·桑特洛克.青少年心理學[M].寇彧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2] 朱曦.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活動能力規律與教學質量關系探討[J].貴州體育科技,2001(3):62-63.

[3] 趙星,王豐海.體育活動對高職學生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影響性研究——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1):3-4.

猜你喜歡
心理活動變化規律體育教學
談物理學史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中的作用
談物理學史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中的作用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切除術后眼壓變化的規律性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