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潭縣石門溝河流歷史洪水調查與分析

2016-11-03 08:19姜鋒
甘肅科技 2016年12期
關鍵詞:洪峰流量石門山洪

姜鋒

(甘肅省水文水資源局,甘肅 蘭州 730030)

臨潭縣石門溝河流歷史洪水調查與分析

姜鋒

(甘肅省水文水資源局,甘肅 蘭州 730030)

我國大多數區域位處東亞季風區,地質地貌復雜,人類活動劇烈,山洪災害頻繁,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和損害,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甘肅省山洪災害分布范圍廣,發生頻率高,災害損失嚴重,尤其是山丘區小流域河流更易突發山洪災害。以無水文實測資料的小流域溝道型河流為例,通過歷史洪水調查和分析,采用面積比降法推算洪峰流量,為當地山洪災害防治和設計規劃提供基礎資料技術支撐。

石門溝;歷史洪水;調查分析

1 流域概況

臨潭縣隸屬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南州的東北部地區,位于東經103°30′28″~103°51′30″,北緯34°30′25″~35°04′32″之間,東鄰定西地區的岷縣,北與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相界,其余南、西及東北均與本州卓尼縣交錯接壤。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邊緣,是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高度2825m,多年平均氣溫3.8℃,多年平均降水量535mm,多年平均蒸發量1484.6mm。境內河流屬黃河流域洮河水系,洮河在全境內總長105.5km,流域面積2868km2,除黃河水系的支流洮河外,另外二級河流有冶木河、羊沙河、南門溝、石門溝、秋峪溝等19條河流。石門溝是石門鄉境內主要河流,由石頭溝、牙尼溝、扎浪溝、黑溝等水匯合而成,自西向東流經蘿卜溝、李家溝等8個村莊流入洮河,全長約20km,境內流域面積113.1km2,年徑流量2260×104m3。

2 洪水調查及測量

2.1調查河段的確定

通過進行實地踏勘,了解河段控制條件及居民點分布、河床穩定性、斷面特征、河槽組成及歷年來河段的沖淤變化和治理情況。選取的調查河段位于臨潭縣石門鄉大橋關村,該河段無支流加入,無雍水影響,上斷面10m處有一彎道,上斷面至下游85m之間河段較順直、洪痕較明顯、附近有居民,距河口6km,調查河段以上集水面積62.8km2。河床由砂卵石組成,所選河段左岸為農田,右岸為陡石山坡。調查河段平面圖如圖1所示。

圖1 石門溝大橋關村調查河段平面圖

2.2調查過程

現場走訪調查河段附近居民,了解建國以來典型場次(最大和次大)洪水及暴雨發生的時間和過程,指認洪水痕跡并按年代的先后從上游向下游按順序統一編號,詳細記錄訪問情況。

2.2.1洪水發生年份調查

被調查人:張勇,男,漢族,67歲;張總良,男,漢族,73歲。被調查人一致敘述1955年7月石門溝河道來水為建國以來最大,1999年7月洪水為建國以來次大水,并根據《臨潭縣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實施方案》、《甘南州2014年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實施方案》和其他資料記載,確定建國以來最大洪水發生年份為1955年7月,次大洪水發生年份為1999年7月。

2.2.2暴雨洪水過程調查

特大洪水:1955年7月暴雨洪水:被調查人敘述1955年7月,中午吃過飯后突然風很大,一會兒雷聲伴有閃電,雨從西北方向來,降雨歷史大約1h左右,上面來水形成山洪。那次洪水特別大,洪水從河灘沖上漫過樹林和農田,全部莊稼被淹沒,以后河灘中的樹被全部砍掉,開墾成了現在的農田。

根據調查人敘述從他們記事起見過的最大一場洪水。通過查閱《臨潭縣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實施方案》,發現臨潭縣建國后50年代曾經發生過幾場歷史洪水災害,但關于本條河流調查人敘述的年份,沒有具體的雨情和災情數據。

次大洪水:1999年7月暴雨洪水:被調查人敘述1999年7月初開始下雨,連續下了幾天,雨下到第二天下午時河道水位開始起漲,主要是上游雨下的比較大,雨下到第五天記得河道水最高。有天下午大概14∶30過些雷聲很大,雨也從西方向來,雨大約下了1h左右,雨下的特別大,剛開始下雨的時還伴有冰雹,部分農田被淹沒,顆粒無收。

2.2.3洪痕調查

被調查人敘述:1955年洪水從河灘沖上漫過樹林和農田,全部莊稼被淹沒,以后河灘中的樹被全部砍掉,開墾成了現在的農田。1999年洪水比1955年小些,水印子比1955年的水印低。根據現場指認及測算1955年洪痕高程2331.98m,1999年洪痕高程2331.69m。

根據被調查人敘述和實地查看確定1955年、1999年洪水左岸農田邊洪痕可靠,無變動;右岸陡石山由于時間久遠洪痕已無法確定。

2.3測量方法

在調查河段上斷面向下游26.3m處左岸河床大石頭頂部設立BM,用RTK假定高程,高程為2330.980m。按照《水文調查規范》要求,選取比較順直的河段,上下斷面間距為60m,左岸上下斷面處確定起點距0m位置,在地形轉折處布置測點,利用水準儀、全站儀、測繩等儀器,測量上下橫斷面,并自上斷面開始向下斷面測量縱斷面洪痕以及河底高程。根據測量成果數據,繪制改地溝調查河段縱斷面圖如圖2所示。

圖2 石門溝大橋關村調查河段縱斷面圖(上、下)

3 洪峰流量計算

3.1計算方法

按照《水文調查規范》要求,該調查河段順直、洪痕點較多、河床穩定,故采用比降面積法推算。

式中∶Q——洪峰流量,m3/s;

I——河道比降;

A——過水斷面面積,m2;

R——水力半徑,m;

n——河床糙率。

3.2參數確定

2)糙率:主河床由粗沙礫、粗卵石(D為 10~20cm)組成,左岸為農田,右岸為陡山坡。根據《甘肅省天然河流糙率表》,糙率選定為0.040。

3.3計算成果

采用上述公式計算上下斷面洪峰流量,取其平均值分別為“1955.07”“1999.07”洪峰流量。經計算,石門溝1955年洪水洪峰流量為233m3/s,1999年洪水洪峰流量為164m3/s。石門溝調查河段洪峰流量計算成果見表1。

表1 石門溝調查河段洪峰流量計算成果表

3.4重現期確定

根據石門溝流域洪水調查資料記載和本次洪水調查情況,本次洪水調查按照經驗頻率計算公式計算確定,公式為:

式中:P——經驗頻率;

N——調查期;

T——重現期;

m——洪水排序;

經計算,1955年洪水重現期為67年一遇;1999年洪水重現期為33年一遇。

3.5可靠性與合理性分析

從調查現場實際情況來看,石門溝“1955.07”、“1999.07”洪水選定調查河段較順直,斷面較規整,河床較穩定,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符合比降面積法的使用條件。確定的洪痕水面線與調查河段河底坡降線接近平行,符合一般河流的變化規律。根據指認人敘述石門溝河道建國以來最大洪水發生年份為1955年7月,次大洪水發生年份為1999年7月。查閱《臨潭縣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實施方案》、《甘南州2014年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實施方案》和其他資料記載,洪水發生年份可靠。從計算成果數據上看,石門溝“1955.07”、“1999.07”洪水洪峰流量與流域面積的比值分別為1.42和1.30,在臨潭縣境內屬較小數據,符合小流域洪水規律,計算成果合理。

4 結論及建議

4.1結論

選取的石門溝河流為山洪災害重點防治區且有代表性的小河流,在臨潭縣內具有較好的流域代表性,依照相關規范,設定基本水準點BM,采用RTK測定水準基點,繪制歷史洪水調查河段平面圖;并用全站儀測量上下橫斷面、縱斷面高程;用比降面積法計算洪峰流量,測定和計算方法符合《水文普通測量規范》(SL58-93)、《水文調查》技術要求。調查分析結果臨潭縣石門溝1955年洪水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最大洪水,洪峰流量233m3/s,重現期為67年一遇;1999年洪水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次大洪水,洪峰流量164m3/s,重現期為33年一遇。以為例進行山區小流域河流歷史洪水調查分析和計算,成果可作為臨潭縣山洪災害防治工程及相關設計的基礎依據。

4.2建議

通過本次歷史洪水調查分析,山洪普遍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破壞力大等特點。山洪及其誘發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人員傷亡,房屋、田地、道路和橋梁毀壞等,甚至可能導致水壩、山塘潰決,成災速度非???,幾乎令人猝不及防,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小流域暴雨洪水預警預報和防御能力應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通過小流域河流歷史洪水調查,制定防洪規劃并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建立防洪預警體系,最大限度地減輕小流域暴雨洪水災害,是未來防洪減災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1]甘肅省2014年度山洪災害防治項目甘南州臨潭縣歷史洪水調查報告[R].甘肅省水文水資源局,2015.

[2]水文調查規范(SL196-2015)[Z].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5.

[3]任玉東.小流域洪水流量計算方法探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2,18.

[4]甘肅省洪水調查資料(第二冊)黃河流域(湟水、洮河水系[Z]).甘肅省水利廳,1983,6.

TV122.2

猜你喜歡
洪峰流量石門山洪
石門二十四景
舟泊石門憶事有作·其一
漢中石門十三品
優雅地表達
無定河流域洪峰流量的空間變化統計分析
鐵力水文站水文特性分析
清流河滁縣站歷年洪峰水位洪峰流量趨勢分析及應對措施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門關遺跡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山洪災害調查中的應用
湖北省山洪溝治理思路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