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王維的“禪理詩”

2016-11-03 16:00王華南姜苗
人間 2016年26期
關鍵詞:靜觀

王華南 姜苗

摘要: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創作了大量禪理詩。王維“以禪入詩”,忘懷于塵世,他的禪理詩實現了“空”“靜”的境界。其禪理詩淡泊沖和,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王維精通佛理的同時也仰慕道教。此外,王維性格儒雅平和,心境恬淡。

關鍵詞:禪理詩;空觀;靜觀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01-01

禪宗是佛教一支,是印度佛教本土化的結果。其修心持性,隨緣任運的主張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表現在詩歌上,則影響了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劉長卿等詩人的禪理詩創作。他們的禪理詩,有許多達到了較高的藝術境界,既豐富了中國傳統詩歌內容,也影響了詩歌發展流向。唐詩光明璀璨,是一代之文學。王維生活在盛唐時期,負有詩名。他創作了大量的禪理詩,從《山居秋暝》、《辛夷塢》等詩來看,他的禪理詩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王維的禪理詩清新自然、動中有靜,真正實現了佛教“空”的藝術境界。

一、王維禪理詩中“空”觀

佛法說“萬法皆空”?!胺鸾潭U宗講究三種境界:一是‘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寫尋禪而不得;二是‘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寫似悟非悟;三是‘萬古長空,一朝風月,寫瞬間永恒?!盵1]“空”是禪宗最重要的思想境界之一,深刻影響了王維的詩歌創作。王維受其母崔氏信佛的影響,自幼熏染佛理,頗通佛法。在度過安史之亂后,他感到“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從此就過上半官半隱,流連于青山綠水的生活。晚年的王維參禪悟佛,不沾葷腥,成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王維有“詩佛”之稱,是堪與李白、杜甫比肩,影響后世深遠的大詩人。他精通禪理,在詩歌中也經常流露出佛理禪趣,作詩也多用“空”字。如以下詩句: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酬張少府》)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過香積寺》)[2]

王維詩中常有“空山”“空林”“空房”“空云”“空潭”等意象出現,在王維看來,群山是“空”的,密林也是“空”的,自然萬物都為“空”。為何這些實際存在的物會是“空”的呢?這其實緣于王維的心“空”。禪宗寂滅虛空的思想對王維影響很大,這在他的禪理詩中隨處可見。王維在詩中經常以動襯靜以實表虛,且常用清幽的意象,故使得詩歌靜謐淡雅,“靜”上加“靜”,“空”上更“空”。如《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這里,只聽人聲,不見人影,落日余暉,復照青苔。只有人聲沒有人影已經把空山襯托得幽冷寂靜,再加上青苔上的落日余暉,山林顯得更加凄清,在這樣的情境下,詩人的心怎能不“空”。王維的禪理詩融入了對禪宗“空”的徹悟,營造出一種空濛混沌,不能言說的藝術境界。他遣詞用語渾然天成,且超越語言載體,取意忘言,并在與天地交融時,達到無我之境。

“在修行實踐上,禪宗的自然觀表現為對無修無證,自然悟道修行方式的提倡”[3]禪宗崇尚隨緣任運,認為修心禮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不一定要入寺參禪。禪宗的這種主張契合于王維的思想,并且深深地影響到王維的詩歌創作。

二、王維禪理詩中的“靜”觀

王維的詩歌創作風格在四十歲左右發生了變化。四十歲之前,他積極用世,寫下了很多氣勢豪邁的詩篇。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射殺中山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四十歲之后,他的處世觀念發生變化,作詩也多沖和自然、蘊含禪理,相較前期詩歌的躁動,而顯得安靜?!渡骄忧镪浴肪褪瞧渲械拇恚?/p>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人選用的都是寧靜淡雅的意象:“山雨”“月泉”“浣女漁舟”,這些煥發著清新氣息的人物、景象使詩歌鮮活起來。然后,這些意象又組成了一幅畫面,生動、傳神,躍然于眼前。末句表現了詩人隨遇而安,追求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取向,這與禪宗不求人為,但求有緣的思想不謀而合。再如《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沒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詩人乘舟飄蕩,與水相逐,在群山疊繞中欣賞沿途的美景。亂石滯水,水聲喧嘩,深松老林,更顯幽靜。菱荇葭葦,在綠水中交相輝映,詩人心平氣閑,希望在這里垂釣終老。山高水低,水動林靜,可是不論動或靜,高或低,詩人始終是用一種極其平淡的語調來敘說他的所觀所想,即不因情動,不為物擾。王維了悟禪理,并把他對禪宗虛空寂滅的感悟融入詩歌,所以他的詩沖和平靜,讀之寂然。

三、王維禪理詩風格形成原因

王維在精通佛理的同時也仰慕道教,所以禪理詩中既有禪宗的“萬法皆空”,也有道教的“天人合一”。王維結識了很多名望盛隆的高僧,如南宗神會和尚,北宗元崇和尚。同時,他也結交了許多當時道行頗高的老道方士,如《贈東岳焦煉師》中的焦練師,《李處士山居》中的李處士。在與這些道士的交游中,王維受到道教影響,吸取了“無為”“清凈虛空”等道家思想。他晚年半官半隱的生活就是接受道家隱逸思想的表現。禪宗的“空”與道家的“無”使得王維的禪理詩寂靜淡遠,別有韻味。

王維性格儒雅平和,他主動接近禪宗,愿意為禪宗所化,所以他的禪理詩“天然去雕飾”。王維的平和性格與他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系。王母崔氏潛心修佛,使得王維從小就熏染佛教無欲無求的淡泊氣息。正是因為這種性格,王維在安史之亂中沒有固執地保持名節,接受了偽職。但同樣因為這種性格,王維晚年沒有熱衷于朝堂,而是看破世事,身在官場,心卻留在山水之間。這樣的心境對他的禪理詩創作大有裨益。此外,王維的平和利于他主動接近禪宗,愿意為禪宗所化,從而使他的禪理詩風格顯得平靜沖和,意境高妙。

王維創作的大量詩歌中,禪理詩的藝術成就很高,也受到人們的喜愛。究其原因,就是其禪理詩中高妙的意境,超脫凡塵的氣息,與自然相融合的精神打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從而長久流傳,代代不息。

參考文獻:

[1]李國棟.王維后期詩歌中的“空”[J].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7年09期。

[2]董乃斌編.王維集[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版,第168頁。

[3]榮梅.禪宗自然觀谫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作者簡介:王華南(1990-),男,回族,河南周口,碩士,現就讀于長安大學文學藝術與傳播學院,研究方向:美學。

猜你喜歡
靜觀
蠟梅飄香
秋高
書法
傳統環境藝術設計中美學意蘊的應用分析
詩情畫意
朱昱臻
靜觀、詩意與責任、道義并重
河流之燈
俄“靜觀”安倍訪烏克蘭
靜穆與灑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