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東盟科技合作中廣西科技創新人才開發機制與政策研究

2016-11-04 02:42覃雯陳文琳
科技與創新 2016年17期
關鍵詞:自主創新能力科技人才激勵機制

覃雯++陳文琳

文章編號:2095-6835(2016)17-0003-03

摘 要:廣西要抓住中國-東盟戰略的實施這個重大機遇,對科技創新人才進行有效開發,認真研究、分析中國-東盟科技合作中廣西科技創新人才開發機制和政策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此外,還應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管理作用,健全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引進、評價和激勵機制,創新科技人才市場的配置機制;強化政策創新,為人才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通力合作,提高政策的執行力。

關鍵詞:激勵機制;區域核心競爭力;自主創新能力;科技人才

中圖分類號:C9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7.003

隨著中國-東盟戰略的實施,中國政府已將廣西作為對東盟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的戰略基點。廣西與東盟國家在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其中,科技合作是鏈接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重要紐帶,而創新型科技人才已成為科技合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廣西政府如何抓住這個巨大的發展機遇,發揮宏觀管理作用,對科技創新人才進行有效開發,這對擴大我國在東盟國家的影響、推動廣西經濟社會的發展、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等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廣西科技創新人才開發面臨的機遇

1.1 國家發展戰略調整的需要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明確指出,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切實加強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突出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精神,2013-06,廣西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方案》,對完善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體系、激勵機制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培養、用好和吸引人才”的機制。

1.2 人才資源開發合作平臺的建立

2007-11,中國-東盟人才資源開發與合作廣西基地揭牌儀式在南寧舉行,中國-東盟人才資源開發合作論壇在南寧成功舉辦。其目標是探索有利于中國與東盟人才開發與合作的新模式,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層次、多領域的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共同打造人才交流一體化的聯動平臺,促進中國與東盟的全方位合作,充分發揮各類人才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第一資源的作用。此外,“東盟人才小高地”的建設為中國-東盟“三基地,一中心”集聚了一些高層次人才,為中國與東盟各國科技合作中優化配置人才資源發揮了基礎性作用。

1.3 科技合作與技術轉移平臺的建立

2012年,廣西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建設中國一東盟科技合作與技術轉移平臺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12〕261號)要求,到2015年,建設8家面向東盟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培養國際科技合作人才,提升對東盟國家的科技合作能力;建立“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與東盟國家開展技術轉移服務。目前,這些平臺已建立,而且基本具備了展示、培訓、推廣、交流和服務的功能,為中國與東盟各國提供了新科技成果展示的平臺,形成了雙邊或多邊科技、人才的交流,有效培養了國際化科技創新人才,增強了我國自主創新的能力,為提高我國的科技競爭實力奠定了基礎。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機制方面

2.1.1 培養、引進、評價和激勵機制不健全

在中國-東盟科技合作中,培養和引進科技創新人才的目標不明確,缺乏培養和引進的規劃,載體和方式較少。廣西近年來開展的高層次人才國外培訓,主要對象是黨政機關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而針對國內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急需的創新技術培訓卻很少。廣西在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相關的實施細則不健全,引才程序復雜、成本高。此外,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由于受到定編定崗等制度的束縛,導致很難招聘到合適的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

近年來,廣西出臺的相關人才政策都明確要求建立人才評價指標體系,但至今未見出臺;用人單位對高層次人才的選拔和考核主要看學歷、職稱,沒有認真考察其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廣西只有“八桂學者”“特聘專家”等高層次領軍人才是由自治區財政給予一定數額的崗位津貼的,教授等正高職稱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沒有得到優惠待遇,而是由各用人單位提高一些科研啟動費、安家費等優惠待遇,但限于各單位經費有限,給予的支持力度不大。相比我國東中部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醫院,優惠待遇的吸引力不強。

2.1.2 配置機制尚未建立

目前,廣西還沒有一家科技人才市場。由于人才市場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尚處于探索階段,人才市場信息化程度不高,人才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區域流動的體制性障礙未完全消除,人才“單位所有”和“統調統配”舊的管理模式沒有改變,人才合理、有序流動的機制不夠靈活,造成人才市場化配置效率低。此外,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關于建設廣西人才小高地的意見》等紅頭

———————————————————————————

*[基金項目]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視角下廣西科技創新人才開發機制與政策研究”

(編號:15DGL001)

文件較多,但都沒有上升到法治的高度,科技創新人才政策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數量少,在執行過程中缺乏權威性和強制性。在中國-東盟科技合作不斷深化發展的背景下,這些問題解決不好,中國-東盟科技創新人才開發將難以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2.2 政策方面

2.2.1 政策制度不完善

近年來,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高層次人才政策,但政策的覆蓋面較窄,僅限于人才小高地建設單位以及北部灣經濟區,沒有覆蓋整個廣西地區,且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只在北部灣經濟區的重點產業和高校進行,直接針對創新型科技人才的開發和管理政策的數量很少。廣西近期出臺了《廣西高校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百人計劃”實施辦法(試行)》等政策,但這些政策與我國發達的中東部地區相比優惠力度不足、缺乏競爭力,難以吸引海外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此外,在中國-東盟科技合作的過程中,沒有出臺培養、吸引、使用、評價等一系列完整的人才培育政策,沒有具體的制度規范,缺乏對科技出口、科技專利等的保護政策。

2.2.2 政策的執行力不強

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制定和下發了一系列高層次人才政策,但因宣傳力度不足,造成政策受眾對政策不甚了解;執行政策的相關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素質不高,對國家、地方有關促進科技創新的文件理解不到位,出現了個人、團隊執行力不強等問題;廣西科技創新政策執行監督檢查體系正處于初始探索階段,特別是在科技創新人才開發政策執行的過程中缺乏強有力的考核、監督和檢查,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缺乏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導致許多科技創新政策無法很好地貫徹落實,收效甚微,未取得預期效果。

3 廣西科技創新人才開發的對策

3.1 相關機制方面

3.1.1 健全培養、引進、評價和激勵機制

3.1.1.1 堅持需求導向,形成比較優勢

廣西在科技創新人才開發上要緊緊抓住中國-東盟戰略的機遇,制訂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目標,不僅要滿足廣西區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也要適應東盟各國和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構建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機制,形成自己的人才比較優勢。具體而言,應從以下3方面入手:①充分發揮“東盟人才小高地”的作用。立足廣西,整合廣西和東盟區域的教育資源,將“東盟人才小高地”構建成開放式、多領域、全球性的科技人才培養基地,通過學習培訓、人才實習、人才定向培養等多種方式培養科技創新人才。②加強中國與東盟科技人員的互訪和交流。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中國與東盟各國多層次、多方位的科技人員學術之間的互訪和交流活動。通過舉辦各類學術論壇、國際會議和國際招聘會等來傳播科技成果、活躍學術思想,從而增進雙方的了解程度,實現相互信任的目標,有效促進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友好經濟貿易往來,為高新科技成果的轉化創造良好的條件,實現中國-東盟科技合作的實質性飛躍。③大力推進“八桂學者”“特聘專家”制度。通過“八桂學者”“特聘專家”等領軍人才帶動科技創新團隊的建設?;趶V西千億元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應加快重點優勢學科的建設,重點扶持一批有技術優勢的科技創新團隊,積極開展對外科技合作,努力培養高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

3.1.1.2 發展規劃、資源開發與人才的結合

根據廣西自治區出臺的《關于加快吸引和培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意見》《八桂學者制度試行辦法》《特聘專家制度試行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開發的若干政策措施》等配套文件,制訂引進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發展的規劃,并以中國-東盟博覽會為依托,以高新技術和重點項目為載體,通過打造東盟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引進使用平臺,千方百計地引進重點產業、重大項目、關鍵技術領域的學術技術帶頭人。政府應根據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實施“人才強桂”戰略的需要,將優勢資源的開發與高層次人才的引進結合起來,營造良好的人才引進、使用氛圍;用人單位應充分發揮引才的主體作用,通過核心人才帶動引進、團隊集體引進、高新技術項目開發引進等方式方法引進創新型科技人才,在提供各項優惠政策的同時,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

3.1.1.3 人才評價應科學、合理,區別對待

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能有效激發科技創新人才的活力,對增強科技創新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各類科研機構要制訂符合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科學、合理的激勵科技創新人才的考核評價機制,將科技人員的工作表現和實際工作業績納入創新人才評價中,并將考評結果與職位晉升、獎懲掛鉤。在考核評價的過程中,不能搞“一刀切”,應區別對待。對基礎研究和前沿科學研究應以原創性、開拓性和學術思想價值為評價重點;對應用研究與實驗開發等科技創新活動應以現實性、針對性、決策參考價值或取得自主知識產權以及提升企業競爭力等為評價導向;對公益型科技創新活動應以滿足社會公眾需要及其產生的社會效益為評價導向。此外,還應注重對科技創新團隊整體素質、研究水平的評價,根據不同科研領域及其特點制訂相應的科技人才評價標準,形成科學、合理、系統、完善的評價機制。

3.1.1.4 根據特征和需求,完善激勵制度

激勵機制的完善程度決定著科技創新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只有充分激勵科技創新人才,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用人單位必須重視對科技創新人才的激勵,加深對激勵機制重要性的認識,建立科學的科技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具體而言,可從以下4方面入手:①根據科技創新人才的特征和需求設計,最大限度地滿足科技創新人才最主要的需求。②科技創新人才的激勵應根據本國國情、社會背景、文化背景設計激勵模式,不能直接照搬國外的激勵模式。③建立與國際慣例接軌、符合科技創新人才的分配制度和經營管理制度。比如,鼓勵科技創新人員以其創新成果或專利入股參與收益分配,建立技術入股、持股經營制度等。④建立西部人才社會保障制度。比如,可建立西部地區工資水平的動態平衡與增長機制,附加津貼、醫療保健、購買住房等優惠政策,由國家財政資金轉移支付,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科技創新人才的積極性。

3.1.2 創新科技人才市場的配置機制

建立廣西乃至中國與東盟統一、規范、完善的科技創新人才市場化配置機制,具體可從以下3方面入手:①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市場基礎性建設,提升人才市場的配置功能,努力形成功能齊全、配套完善、服務規范、開放高效的人才市場體系。②改變舊的人才管理模式,根據廣西“人才強桂”戰略和千億元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堅持擴大科技創新人才總量、盤活科技創新人才存量與調整科技創新人才結構、提高科技創新人才素質的結合,發揮市場對人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此外,還應鼓勵科技創新人才向西江經濟帶(中國面向東盟各國開發開放的前沿地帶)、桂西資源富集區(少數民族集聚欠發達地區)和重點行業匯聚,將優秀科技創新人才聚集到廣西西部的部分區域和部分產業,逐步形成廣西西部地區的局部人才小高地。構建多層次、網絡化、開放型的區域科技創新人才市場,促進科技創新人才的有效、合理、有序流動。③制訂與市場經濟相匹配的科技人才市場配置的法規和制度,將已成熟的人才政策體系上升為法規體系。在人才開發的過程中,應堅持按法律、制度、程序辦事,注重依靠法律手段管理,嚴格依法辦事,完善科技創新人才開發的軟環境,努力實現廣西科技創新人才資源的有效配置。

3.2 執行政策方面

3.2.1 強化政策創新,為人才創造良好環境

應加大政策優惠力度,提高吸引科技創新人才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特別是吸引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來廣西工作,并以多種方式參與科技創新。具體而言,可從以下4方面入手:①結合《關于加強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方案》《廣西高校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百人計劃”實施辦法(試行)》等政策,制訂配套實施細則,各市、縣結合自治區的政策出臺與之相關的吸引和培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的政策;政策主體間應加強交流,形成自治區、市、縣相互配套的立體式政策體系。②制訂《廣西科技創新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通過規劃設計,明確發展目標、主體、任務、措施,實行更開放、更積極、更有效的政策。③對于海外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除了應給予優惠政策,比如放寬準入、簡化人才和科技簽證、發放綠卡或藍卡、高薪聘用等外,還應在事業發展、科研環境等方面制訂一系列的優惠措施。④堅持機制改革與政策創新并用,重點圍繞制訂和完善人才培養開發、人才引進措施、評價發現、選拔使用、激勵保障等一系列完整的人才政策體系,制訂具體的中國與東盟國家科技合作過程中的科技出口、科技專利等的保護政策等。政策目標應具有前瞻性,逐步實現信息化、國際化及發展與創新的合力。

3.2.2 通力合作,增強政策執行力

廣西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廣西各級政府、科技部門、高校等在人才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應通力合作,加大對執行人才政策重要性的宣傳;深入宣傳中央、廣西關于人才工作的重大部署、重大舉措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總結各地市人才工作的創新經驗,宣傳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創新創業的先進事跡,營造“勇于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此外,還應加強對科技人才政策執行者素質的培養,提升其執行水平。在科技創新人才開發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應加強考核、監督和檢查,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綜合運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技術手段等。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科技人才政策的有效執行。

參考文獻

[1]吳江.盡快形成我國創新型科技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布局[J].中國行政管理,2011(03).

[2]王戒輝.中國東盟戰略背景下南寧高新區人才開發的戰略思考[J].改革與戰略,2010(10).

[3]黃勇榮,何亨瑜,丁麗麗.中國 -東盟合作背景下廣西培養區域性國際化人才的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5(02).

[4]丁瑩.民族地區涉外科技合作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與東盟的科技合作為例[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2.

[5]譚鋼,李小燕.中國-東盟科技合作與交流平臺建設研究[J].中國高薪技術企業,2010(24).

〔編輯:張思楠〕

猜你喜歡
自主創新能力科技人才激勵機制
淺談學校管理中的激勵機制
十三部門聯合發文: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科技部等十三部門印發文件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實施“生活數學”教育 培養自主創新能力
初中語文創新教學與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中化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探究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激勵機制及其實施效果研究
溫州日報報業集團:以激勵為支點撬動轉型發展創業創新
機械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討
延安時期黨對科技人才的引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